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装配的十字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6:05: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十字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2.在现有建筑中,多数施工结构都会预先设置好装配式墙体,再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使用,这样便于现场施工操作,也相对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成型效率。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结构体,并没有合适的组件可以快速完成构建,通常都需要现场制作,或者采用部分类似结构再进行修饰和改装。例如对于一些古式风格建筑的围墙,通常会使用到十字型的建筑结构,而现有技术中,对于该位置构造的墙体,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来建筑:其一是先在中间建立柱体,然后在柱体四周套上安装件,再用四面墙体围绕安装件依次连接形成;其二是以一面墙体为基础,在其相对的两侧分别安装另外的墙体结构来成型。但这两种方式均存在较大的缝隙和误差,需要定位的地方较多,甚至容易定位不准确,轻则导致外形不美观,需要后期对各缝隙位置进行弥补和调整,重则建筑结构不能形成互相垂直的形状,超出施工允许的误差范围,甚至会形成墙体倾斜的情况,在后续装修过程中容易产生坍塌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十字建筑结构。本实用新型装配方便快捷,通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互相卡接形成十字建筑结构,并在中间利用加固件连接,增强稳固性,减少墙体之间缝隙而形成的角度偏差等影响,便于预先装配的墙体在施工现场快速组装形成需要的十字型建筑基础。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十字建筑结构,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之间的加固件,所述第一墙体中部设有向上开口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墙体中部设有向下开口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通过所述加固件互相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组合形成所述十字形建筑结构。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内凸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通槽内凸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加固件的下半部分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加固件的上半部分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前侧和后侧相贯通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左侧和右侧相贯通并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卡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左右两外侧与所述第一墙体的两侧相齐平,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前后两外侧与所述第二墙体的两侧相齐平。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件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均设有阶梯式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相对所述加固件的内侧高度大于其外侧高度,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的底部边缘均分别与所述卡槽相适配。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卡接部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底面之间通过定位结构相卡合。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呈十字型并沿所述第一卡接部及所述第二卡
接部的对角线布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卡接部顶面的凹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底面的凸起。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顶面的左右两侧边缘以及所述第二卡接部底面的前后两侧边缘均设有与所述加固件侧面厚度相适配的横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和所述加固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均涂抹有粘接材料。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装配方便快捷,通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互相卡接形成十字建筑结构,并在中间利用加固件连接,增强稳固性,减少墙体之间缝隙而形成的角度偏差等影响,便于预先装配的墙体在施工现场快速组装形成需要的十字型建筑基础。
14.2、下部的第一安装槽和上部的第二安装槽的形状相互垂直,以适配两面墙体的形状,从而便于完成对应的卡接定位,该加固件可采用较高硬度的材料制成,以此作为两个相卡接的墙体的定位基础。
15.3、阶梯式的卡槽是便于在没加入粘接材料时,可通过该卡槽对构件之间的互相结合提供一定的定位作用,横槽配合卡槽对应的卡接位置,进一步提供加固件相对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定位作用。
16.4、利用定位结构进一步让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互相定位结合,卡接时可通过该定位结构是否对位配合,以用于检测是否在设定位置连接,进而保证垂直度。通过十字型的定位结构,并位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对角线上,不同于两个墙体结合时的角度,以便于从不同角度结合来保证位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装配的十字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墙体的俯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墙体,11-第一卡接部,2-第二墙体,21-第二卡接部,3-加固件,31-第一安装槽,32-第二安装槽,33-卡槽,4-定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
明。
25.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装配的十字建筑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和设于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之间的加固件3,第一墙体1中部设有向上开口的第一通槽,第二墙体2中部设有向下开口的第二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通过加固件3互相连接,从而使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组合形成十字形建筑结构。本实用新型装配方便快捷,通过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互相卡接形成十字建筑结构,并在中间利用加固件3连接,增强稳固性,减少墙体之间缝隙而形成的角度偏差等影响,便于预先装配的墙体在施工现场快速组装形成需要的十字型建筑基础。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上下卡接结合,利用墙体的厚度以及加固件3的作用,容易定位两个墙体的位置,保证它们互相垂直,减少装配误差。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槽内凸设有第一卡接部11,第二通槽内凸设有第二卡接部21;加固件3的下半部分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1,加固件3的上半部分开设有第二安装槽32,第一安装槽31的前侧和后侧相贯通并与第一卡接部11相卡接,第二安装槽32的左侧和右侧相贯通并与第二卡接部21相卡接。具体地,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分别通过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21与加固件3相适配,从而上下卡接固定,以增加牢固性。而加固件3的形状如图4所示,下部的第一安装槽31和上部的第二安装槽32的形状相互垂直,以适配两面墙体的形状,从而便于完成对应的卡接定位,该加固件3可采用较高硬度的材料制成,以此作为两个相卡接的墙体的定位基础。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31的左右两外侧与第一墙体1的两侧相齐平,第二安装槽32的前后两外侧与第二墙体2的两侧相齐平,这样加固件3就能相当于隐藏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之间,而且加固件3外侧平面也能与其中一个墙体匹对,并同时与另一个墙体连接,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和加固件3之间的接触部分均涂抹有粘接材料,以增强互相之间的连接力度。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固件3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均设有阶梯式的卡槽33,且卡槽33相对加固件3的内侧高度大于其外侧高度,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底部边缘均分别与卡槽33相适配。阶梯式的卡槽33是便于在没加入粘接材料时,可通过该卡槽33对构件之间的互相结合提供一定的定位作用,另外,第一卡接部11顶面的左右两侧边缘以及第二卡接部21底面的前后两侧边缘均设有与加固件3侧面厚度相适配的横槽,这样配合上述卡槽33对应的卡接位置,进一步提供加固件3相对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定位作用。第一墙体1先放置在合适位置上,放入加固件3固定好后,再吊放上第二墙体2,通过各槽体卡接,便于定位,同时减少因结合缝隙而容易出现的偏移。
28.进一步地,为加强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之间的连接,加固件3为中空结构,第一卡接部11的顶面和第二卡接部21的底面之间通过定位结构4相卡合。利用定位结构4进一步让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互相定位结合,卡接时可通过该定位结构4是否对位配合,以用于检测是否在设定位置连接,进而保证垂直度。而该定位结构4可以是另外配置的卡接结构,而两个墙体在对应位置设置凹槽以配合该卡接结构;也可以是如下设计:定位结构4呈十字型并沿第一卡接部11及第二卡接部21的对角线布置,定位结构4包括设于第一卡接部11顶面的凹槽,以及设于第二卡接部21底面的凸起。通过十字型的定位结构4,并位于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21的对角线,不同于两个墙体结合时的角度,以便于从不同角度结合来保证位置的准确性。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30.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