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6:51: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屏占比是显示装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屏占比的提升能给人优良的视觉体验和交互效果。目前,为了提升视觉效果,让用户感受更加沉浸的效果,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大的屏占比以及窄边框设计。
3.在高端面板显示装置(手机、平板、笔电、桌面显示、tv、拼接屏等)市场端,显示装置的边框越窄显示效果越好,越显高端,越受消费者喜爱,售价也就越高,对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厂来说,经营利润也就越高。
4.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窄边框显示装置以侧涂胶窄边框技术为主。其仅仅是缩短边框宽度,并未做到真正的无边框。
5.如图1所示,目前的窄边框显示装置100’拼接形成拼接显示装置200’时,依然有不能显示画面的拼接缝300’,拼接显示装置200’的整体显示效果不佳,与整屏显示存在明显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显示装置无法实现无边框显示,现有拼接显示装置的拼接缝处无法显示画面等问题。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主显示区及包围所述主显示区的次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主像素区以及位于所述次显示区的次像素区;以及光学元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且覆盖所述次显示区;所述光学元件用于放大所述次显示区的显示面板发出、反射出或者透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
8.进一步的,所述光学元件为平凸透镜,所述光学元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光学元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顶面为曲面。
9.进一步的,所述光学元件还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底面和顶面之间的两个端面;在平行于所述光学元件的所述端面的截面上,所述光学元件放大所述次显示区的显示面板发出、反射出或者透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
10.进一步的,所述次显示区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次显示区,所述第一次显示区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主像素单元,位于所述主像素区;多个第一次像素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次显示区;所述光学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覆盖所述第一次显示区,且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像素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主像素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次像素单元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主像素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12.进一步的,所述次显示区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次显示区,所述第二次显示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次像素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次显示区;所述光学元件还包括:第二光学元件,覆盖所述第二次显示区,且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次像素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主像素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次像素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主像素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次显示区均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次显示区之间。
15.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次显示区均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次显示区之间。
16.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走线区,设置于所述主像素区和所述次像素区之间,且位于所述次显示区;框胶区,设置于所述次像素区远离所述主像素区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次显示区;以及侧胶区,设置于所述框胶区远离所述次像素区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次显示区;其中,所述光学元件完全覆盖所述走线区、次像素区、框胶区以及侧胶区。
17.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源,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光学元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次显示区;以及固定胶,固定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源之间;其中,与所述次像素区对应的所述背光源的亮度大于与所述主像素区对应的所述背光源的亮度。
1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拼接显示装置,其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
19.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在主显示区外围的次显示区(现有技术中不显示的边框区)设置次像素区,通过在次像素区上设置光学元件。利用光学元件放大所述次显示区的显示面板发出、反射出或者透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将边框区变成与主显示区显示效果相同的次显示区,进而实现真正的无边框显示效果。通过将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拼接形成拼接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拼接缝处无法显示的问题,提升拼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提升拼接显示装置的产品竞争力及经营利润。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现有拼接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23.图3是图2的a-a截面图;
24.图4是图2的b-b截面图;
25.图5是第一光学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第一像素单元的光线经过第一光学元件放大后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27.图7是第二光学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第二像素单元的光线经过第二光学元件放大后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2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30.图10是本技术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0、显示装置;200、拼接显示装置;
33.201、拼接缝;
34.101、主显示区;102、次显示区;
35.1021、第一次显示区;1022、第二次显示区;
36.1、显示面板;2、光学元件;
37.3、背光源;4、固定胶;
38.11、主像素区;12、次像素区;
39.13、走线区;14、框胶区;
40.15、侧胶区;16、主像素单元;
41.17、第一次像素单元;18、第二次像素单元;
42.21、顶面22、底面;
43.23、端面;
44.210、第一光学元件;220、第二光学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举例证明本发明可以实施,使得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更加清楚,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如何实施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下文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6.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本文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7.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
48.实施例1
4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其包括:主显示区101及包围所述主显示区101的次显示区102。
50.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光学元件2、背光源3以及固定胶4。
51.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主像素区11、次像素区12、走线区13、框胶区14以及侧胶区15。
52.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主像素区11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1,所述次像素区12位于所述次显示区102。
53.如图2、图3所示,所述走线区13设置于所述主像素区11和所述次像素区12之间,且位于所述次显示区102。即,走线区13包围所述主像素区11,所述次像素区12包围所述走线
区13。所述走线区13主要用于放置显示面板1的走线。
54.如图2、图3所示,所述框胶区14设置于所述次像素区12远离所述主像素区11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次显示区102。即,所述框胶区14包围所述次像素区12。所述框胶区14主要用于放置显示面板1内的框胶,所述框胶区14也可以放置显示面板1的走线。
55.如图2、图3所示,所述侧胶区15设置于所述框胶区14远离所述次像素区1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次显示区102。即,所述侧胶区15包围所述框胶区14。
56.如图2所示,所述次显示区102包括:两个第一次显示区1021和两个第二次显示区1022。
57.其中,两个第一次显示区1021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
58.其中,两个第二次显示区1022相互平行,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次显示区1022均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之间。
59.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多个主像素单元16、多个第一次像素单元17以及多个第二次像素单元18。
60.其中,多个所述主像素单元16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1的主像素区11。
61.其中,多个第一次像素单元17位于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
62.其中,多个第二次像素单元18位于所述第二次显示区1022。
63.如图3-图5所示,其中,光学元件2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上,且覆盖所述次显示区102。所述光学元件2用于放大所述次显示区102的显示面板1发出、反射出或者透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
64.通过在主显示区101外围的次显示区102(现有技术中不显示的边框区)设置次像素区12,通过在次像素区12上设置光学元件2。利用光学元件2放大所述次显示区102的显示面板1发出、反射出或者透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将边框区变成与主显示区101显示效果相同的次显示区102,进而实现真正的无边框显示效果。
65.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2为平凸透镜,所述光学元件2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的顶面21为曲面,所述光学元件2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的底面22为平面。所述光学元件2还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底面22和顶面21之间的两个端面23。在平行于所述光学元件2的所述端面23的截面上,所述光学元件2放大所述次显示区102的显示面板1发出、反射出或者透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
66.其中,所述光学元件2完全覆盖所述走线区13、次像素区12、框胶区14以及侧胶区15。即,光学元件2完全覆盖所述次显示区12,进而在多个显示装置100拼接形成拼接显示装置200时,可以实现无缝显示。
67.如图3-图8所示,所述光学元件2包括第一光学元件210以及第二光学元件220。
68.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10覆盖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光学元件210的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的次像素区12的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一光学元件210的端面23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互垂直。即,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210的所述端面23的截面(zy平面)上,所述第一光学元件210放大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7透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210的
所述端面23的截面(zy平面)上,所述第一光学元件210可以对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7反射出的环境光的出光角度进行放大。当所述第一次像素单元17为oled、mini led或者micro led时,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210的所述端面23的截面(zy平面)上,所述第一光学元件210可以对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7发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进行放大。
69.如图2、图3、图7、图8所示,第二光学元件220覆盖所述第二次显示区1022,且沿着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二光学元件220的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次显示区1022的次像素区12的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二光学元件220的端面与23所述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即,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220的所述端面23的截面(zx平面)上,所述第二光学元件220放大所述第二次显示区1022的第二次像素单元18透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220的所述端面23的截面(zx平面)上,所述第一光学元件210可以对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7反射出的环境光的出光角度进行放大。当所述第一次像素单元17为oled、mini led或者micro led时,在平行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220的所述端面23的截面(zx平面)上,所述第一光学元件210可以对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7发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进行放大。
70.如图2、图3、图6所示,所述第一次像素单元17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与所述主像素单元16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次像素单元17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小于所述主像素单元16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通过第一光学元件210放大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7在zy平面上的光线的出光角度,使得放大后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7在第一方向x的显示长度等于主像素单元16在第一方向x上的显示长度;放大后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7在第二方向y的显示长度等于主像素单元16在第二方向y上的显示长度,达到第一次显示区1021与主显示区101的显示效果相同的目的。
71.如图2、图4、图8所示,所述第二次像素单元18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与所述主像素单元16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次像素单元18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小于所述主像素单元16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通过第二光学元件220放大所述第二次显示区1022的第二次像素单元18在zx平面上的光线的出光角度,使得放大后的第二次像素单元18在第二方向y的显示长度等于主像素单元16在第二方向y上的显示长度;放大后的第二次像素单元18在第一方向x的显示长度等于主像素单元16在第一方向x上的显示长度,达到第二次显示区1022与主显示区101的显示效果相同的目的,最中实现次显示区102与主显示区101显示效果相同的目的。
72.其中,背光源3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远离所述光学元件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1和所述次显示区102。
73.由于次像素区12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7以及第二次像素单元18需要光学元件2对其发出的光线进行放大,光学元件2会对第一次像素单元17以及第二次像素单元18发出的光线亮度造成衰减。而且,第一像素单元17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小于主像素单元16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第二次像素单元18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小于所述主像素单元16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导致次像素区12的发光亮度小于主像素区11。因此,将与所述次像素区12对应的所述背光源3的亮度大于与所述主像素区11对应的所述背光源3的亮度。由此提升显示装
置100的显示均一性,提升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74.如果背光源3采用直下式背光源,此时可以通过增加次像素区12的背光源3的亮度。如果背光源3采用侧入式背光源,可以增大导光板在次像素区的反射点,进而增加次像素区12的背光源3的亮度。
75.实施例2
76.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了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特征,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次显示区1021均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次显示区1022之间。
77.本实施例通过在主显示区101外围的次显示区102(现有技术中不显示的边框区)设置次像素区12,通过在次像素区12上设置光学元件2。利用光学元件2放大所述次显示区102的显示面板1发出、反射出或者透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将边框区变成与主显示区101显示效果相同的次显示区102,进而实现真正的无边框显示效果。
78.实施例3
79.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拼接显示装置200。拼接显示装置200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显示装置100。所述显示装置100为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100或者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100。
80.由于显示装置100的光学元件2完全覆盖所述走线区13、次像素区12、框胶区14以及侧胶区15。即,光学元件2完全覆盖所述次显示区12,使得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100和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100均为无边框显示装置,可以使得本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200的拼接缝201处正常显示,提升拼接显示装置200的显示效果,提升拼接显示装置200的产品竞争力及经营利润。
81.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