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绕线组件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4:45: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弓箭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线组件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常见以及使用较广的弓、弩等工具,其上绕线组件的位置普遍分为两种。一是安装在弓臂的活动端,弓臂回弹时需要带动绕线组件一同移动,使绕线组件消耗弓臂回弹产生的动能,降低能效,并且手动上弦需要施加很大的力使弓臂变形;二是固定安装在弓体上,虽然解决了消耗弓臂能效的问题,但仍存在上弦耗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线组件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绕线组件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包括利用弹性体回弹产生的作用力牵动弓弦将箭射出的弓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弓体组件上枢转地连接有卷绕弓弦的绕线组件;
5.绕线组件通过滑动组件从所述弓体组件的第一位置滑动到所述弓体组件的第二位置;
6.弓弦在所述绕线组件上的连接位点随所述绕线组件移动并且通过所述绕线组件与所述弹性体之间的弓弦承载并传递所述绕线组件移动对弹性体产生的拉力,使弹性体变形。
7.进一步地,弓弦至少包括第一弓弦和第二弓弦;
8.第一弓弦与第二弓弦中的任意一个弓弦卷绕在绕线组件上,且受外力作用从绕线组件上解缠绕;
9.另一个弓弦连接在绕线组件与弹性体之间,使外力经过一个弓弦传递到绕线组件上,再经另一个弓弦传递到弹性体上产生形变,弹性体不直接与发生外力的弓弦连接。
10.进一步地,位于同一侧的连接绕线组件与弹性体之间的弓弦与弹性体之间的夹角始终小于90
°

11.进一步地,第一弓弦和所述第二弓弦在所述绕线组件上缠绕的方向相反。
12.进一步地,弓弦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过自身扭力旋转将弓弦缠绕起来使弓弦长度缩短或所述绕线组件移动时通过克服自身扭力旋转将弓弦释放以补偿移动距离的预紧件。
13.进一步地,滑动组件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绕线组件移动。
14.进一步地,滑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动件;
15.所述转动件转动带动与之配合的所述绕线组件移动。
16.进一步地,转动件上配合有使转动件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的锚定件。
17.进一步地,绕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缠绕有所述弓弦的绕线轮;
18.在任意一个绕线轮与绕线组件之间安装有当绕线组件停止转动后绕线轮仍可继
续转动的增效件。
19.进一步地,弓体组件上安装有箭矢支撑结构;
20.所述箭矢支撑结构包括箭矢支架;
21.所述箭矢支架以其自身中部为枢转位点旋转,当向第一个方向转动时箭矢支架进入所述弓体组件的箭道内,当向第二个方向转动时箭矢支架远离所述弓体组件箭道。
22.进一步地,弹性体上安装有对弹性体变形后回弹限位的限位件。
23.本发明仅需要通过手动挂弦,挂弦过程中不会对弓臂产生作用力,而使弓臂变形的作用力是通过移动绕线组件实现的,移动绕线轮可通过脚踩的方式驱动滑动组件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具有非常明显的省力效果。并且在发射时,绕线组件是相对弓体位置固定不变的,因此也具有现有技术中固定绕线组件可带来的提高能效效果。此外,增效件的作用使绕线轮达到转动限定圈数后能够继续旋转,使射箭弓整体的能效进一步提高,绕线轮不会戛然而止,减少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滑动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预紧轮在弓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预紧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位于限位弦上的预紧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绕线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箭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箭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箭台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上弦前十字弓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35.图12为上弦后十字弓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13为上弦后十字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8.一种绕线组件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包括利用弹性体回弹产生的作用力牵动弓弦将箭射出的弓体组件,弹性体为弓臂,弓臂通常为单弓臂或双弓臂等任意形式。弓体组件包括弓体、箭道、扳机等相应结构。射箭弓通常包括弓、弩等通过弹力发射箭矢的工具。弓体组件上枢转轴与箭矢放射方向垂直枢转地连接有卷绕弓弦的绕线组件;绕线组件通过滑动组件从所述弓体组件的第一位置滑动到所述弓体组件的第二位置。
39.弓弦在所述绕线组件上的连接位点随所述绕线组件移动并且通过所述绕线组件与所述弹性体之间的弓弦承载并传递所述绕线组件移动对弹性体产生的拉力,使弹性体变形产生回弹力。
40.弓弦至少包括第一弓弦和第二弓弦;
41.第一弓弦与第二弓弦中的任意一个弓弦卷绕在绕线组件上,且受外力作用从绕线组件上解缠绕;
42.另一个弓弦连接在绕线组件与弹性体之间,使外力经过一个弓弦传递到绕线组件上,再经另一个弓弦传递到弹性体上产生形变,弹性体不直接与发生外力的弓弦连接,如此可产生非常显著的上弦省力效果。
43.连接绕线组件与弹性体之间的弓弦与弹性体之间的夹角始终小于90
°

44.所述第一弓弦和所述第二弓弦在所述绕线组件上缠绕的方向相反,使绕线组件在转动时,第一弓弦与第二弓弦具有不同的绕线状态。
45.第一弓弦与第二弓弦均与所述绕线组件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使绕线组件移动产生的拉力更直接作用在同方向上的弓弦。
46.弓弦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过自身扭力旋转将弓弦缠绕起来使弓弦长度缩短或所述绕线组件移动时通过克服自身扭力旋转将弓弦释放以补偿移动距离的预紧件。预进件内的扭力可通过弹性部件实现。预紧件的作用是将松弛的弓弦绷紧,因此不限于预紧件的位置和数量,可在需要的位置安装预紧件。
47.滑动组件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绕线组件移动。滑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动件;存在至少一个转动件与绕线组件配合,所述转动件转动带动与之配合的所述绕线组件移动。也可存在两个转动件,其中一个转动件与绕线组件直接配合,另一个转动件用作传动。当转动件朝一个方向转动时,可带动绕线组件向一个方向移动。
48.转动件上配合有使转动件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的锚定件,可将移动后的绕线组件所在的位置锚定住。撤销锚定件对转动件的限制作用,可使转动件朝另一个方向转动。
49.绕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缠绕有所述弓弦的绕线轮;绕线轮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在任意一个绕线轮与绕线组件之间安装有当绕线组件停止转动后绕线轮仍可继续转动的增效件。增效件包括具有回转扭力的弹性部件,并且在逆扭力方向的绕线轮与绕线组件之间安装挡位组件,使绕线轮在扭力回转到一定位置后挡位组件起到挡位作用使绕线轮与绕线组件同步转动。
50.弓体组件上安装有箭矢支撑结构;所述箭矢支撑结构包括箭矢支架;所述箭矢支架以其自身中部为枢转位点旋转,当向第一个方向转动时箭矢支架进入所述弓体组件的箭道内,当向第二个方向转动时箭矢支架远离所述弓体组件箭道。操控箭矢支架转动的动力来源为原位转动的轨道件,轨道件的一个面上开设有轨道槽使所述箭矢支架沿所述轨道槽移动出现高度变化。
51.弹性体上安装有对弹性体变形后回弹限位的限位件,防止弹性体过度回弹,限位件可为第三弓弦的形式。
52.实施例一、
53.如图1、图2所示,一种绕线组件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包括弓体10,弓体 10的前端(射出端)通过滑板20设置有绕线组件30,使绕线组件30能够通过滑板20沿弓体10前后移动。绕线组件30包括绕线轮,绕线轮左右对称地设置在箭道的左右两侧,绕线轮包括同轴连接的大轮301和小轮302,箭道两侧的大轮 301呈相互平行状态。当大轮301转动时可带动小轮302同步转动,反之亦然。大轮301上缠绕有主弦40(第一弓弦),拉动主弦40,箭道两侧的大轮301旋转方向相反,小轮302上缠绕有副弦50(第二弓弦),副弦50的缠绕方向与主弦 40
的缠绕方向相反,使主弦40放弦时,副弦50收弦;主弦40收弦时,副弦50放弦。
54.在弓体10的左右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弓臂60,弓臂前端601与弓体的前端 (相当于弓头103)相连接固定。弓臂后端602为自由端,弓臂的自由端上缠绕有副弦50,当副弦50收紧时将两个弓臂60的自由端向弓体10方向收缩,使弓臂 60上产生弹性形变具备弹性势能。
55.如图13所示,使用时,先手动将主弦40向后拉并将主弦40挂在位于弓体10 后侧的扳机101上,由于主弦40预先缠绕在大轮301上,因此当主弦40拉伸时会带动大轮301转动,大轮301转动同步带动小轮302转动,小轮302转动对副弦50 收弦,但不会改变弓臂60的形状。
56.此时滑板20沿弓体10向前移动,带动绕线轮整体一同向前移动,主弦40绷紧,绷紧的副弦50整体向前移动,在副弦50的拉力下使弓臂60的自由端向弓体 10靠近,弓臂60发生形变。此时,弓臂60的弹性势能通过副弦50施加在主弦40 上。
57.保持滑板20以及绕线轮的位置不动,扣动扳机101放开主弦40,主弦40失去对弓臂60的限制作用,弓臂60迅速向外扩张回弹,同时对副弦50产生拉力使小轮302倒转,小轮302倒转将副弦50放弦以满足弓臂60回弹,小轮302倒转带动大轮301同步倒转,使主弦40收弦,收弦过程中,主弦40对箭矢做功使箭矢发射出去,可如图1所示。
58.本实施例中,上弦的过程不再同现有技术一样需要通过人手克服重力和弓臂60作用力将主弦40拉到扳机101上来完成上弦,而是先无负重地上弦,再利用滑板20结构可移动的特性使弓臂60弯曲,相比直接用手上弦,本实施例可产生明显的省力效果。
59.并且绕线轮与弓臂60是分体的,绕线轮不会再损耗弓臂60产生的动能,使箭矢的能效提高,速度更快。
60.实施例二、
61.一种绕线轮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包括实施例一中的绕线轮及滑板20。如图1、2、3所示,弓体10上设置有配合滑板20滑动的轨道102,滑板20的下端设置有齿条201,齿条201上啮合有从动齿轮202,从动齿轮202与主动齿轮203相啮合,当主动齿轮203转动时,可带动从动齿轮202转动,从动齿轮202的位置固定不动,因此使齿条201得以前后移动,使滑板20及绕线轮整体得以前后移动。
62.主动齿轮203为棘轮结构,主动齿轮203上设置有与棘轮配合的棘齿a204,棘齿a204安装在连杆205上,连杆205以主动齿轮轴为旋转中心旋转,当连杆 205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棘齿a204卡合的主动齿轮203也顺时针转动,导致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202逆时针转动,带动齿条201向前移动。
63.连杆205可通过拉簧的作用自动回到初始位置,带动棘齿a204逆时针回转时棘齿a204不会对主动齿轮203造成限位,因此连杆205归位时将不会影响主动齿轮203。
64.同样的从动齿轮202上也设置有棘齿为棘齿b206,棘齿b206固定在弓体10 上,棘齿b206阻挡从动齿轮202回转。通过棘齿b206的限位作用,可提供一个非常大的阻力防止从动齿轮202回转,进而防止已经前移的滑板20及绕线轮整体向后回滑,如此可保证弓臂60变形后能够稳定状态。
65.通过在棘齿a204和棘齿b206上设置锁止结构,使棘齿a204和棘齿b206在锁止状态下固定不动可起到棘齿作用,在非锁止状态下可转动以解除对棘轮的抵靠,使主动齿轮203和从动齿轮202能够回转,将滑板20及绕线轮整体归位。
66.此外,在连杆205的后端设置脚踏结构207,可利用脚踩的方式进行上弦。每踩一次主动齿轮203旋转45-90
°
,连续4-5次踩踏就可以将滑板20连同绕线轮整体移到弓体10前端。由于脚踩的作用力是依赖体重的,脚踩一次可产生 40-50公斤的力,因此采用脚踩的方式上弦远比直接用手拉弦上弦要轻松的多。并且现有技术中上弦的行程非常长,因此相应的需要克服的作用力也逐步增大。而本实施例上弦的行程非常短,仅为齿条201前进的距离,远小于弓体 10的长度。
67.实施例三、
68.一种绕线轮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绕线轮及滑板 20,可以包括实施例二中驱动滑板20移动的棘轮上弦结构,还包括一种预紧轮 70。
69.限位弦80包括两个引导轮701,两个引导轮701可围绕两个引导轮701的连线中点公转如图6所示,也可以其中一个引导轮701为中心公转、位于中心的引导轮701自转,如图4、图5所示。
70.两个引导轮701通过支架702连接,支架702的背面设置有中央轴703,中央轴703上设置有支架座(图中未示出),在中央轴703与支架座之间设置有扭簧 704等弹性部件。
71.使用时,预先在支架702上反扭簧704作用力旋转,如此可在限位弦80上产生预紧力。将具备了预紧力的限位弦80设置在弦线路径上,使弦线呈s型搭在两个引导轮701之间,产生当弦线松弛后限位弦80在自身扭簧704作用下带动支架702回转进而带动弦线缠绕在两个引导轮701上的效果,如图11、12所示。
72.本实施例中,在副弦50的路径上设置有限位弦80。具体地,预紧轮的中央轴703设置在滑板20的底面上,并且在滑板20的顶面安装支架座,中央轴703转动连接在支架座上,并且在支架座与中央轴703之间安装扭簧704,使中央轴 703及支架702旋转时可对扭簧704做功。两个引导轮701均与绕线轮的小轮302 共面,其中一个引导轮的直径大于另一个引导轮的直径,大引导轮7011与中央轴703共轴,以大直径的引导轮7011为中心,小直径的引导轮7012围绕大直径的引导轮7011旋转。
73.如图4所示,以靠近弓体10为内侧,远离弓体10为外侧,副弦50自小轮302 上绕出后,先从内侧绕上大直径的引导轮7011,再从外侧绕上小直径的引导轮 7012,最后固定在弓臂的自由端上。在此过程中,副弦50在两个引导轮701上缠绕呈s型。
74.在上弦时,拉动主弦40使副弦50向小轮302上缠绕,在此过程中剩余的副弦50长度缩短,使呈s型缠绕在限位弦80上的副弦50克服预紧力变成直线型,如图13所示,因此在上弦过程中,仅需要克服限位弦80上的扭簧704作用力即可。
75.上弦后预紧轮如图12所示。
76.射出时,弓臂60拉动副弦50,使副弦50从小轮302上释放,这就导致在发射完毕后副弦50有很大一部分在小轮302外导致副弦50松弛,松弛的副弦50可能导致副弦50在小轮302上缠绕时出现脱槽。松弛的副弦50不再对限位弦80施加作用力,预紧轮的扭簧704恢复形变将副弦50都缠绕在预紧轮上,以保持副弦50的绷直状态,如图11所示。
77.由于本实施例的绕线轮与扳机101之间距离近整个弓体10长度,导致力矩非常大,而副弦50作为直接与弓臂60接触的弦线,力矩太大将导致副弦50的传动效果下降、松弛的弦线影响弓体10的美观性以及会造成弦线的脱槽,因此在副弦50路径上设置限位弦80能够将松弛的副弦50绷直,从而在副弦50传动时能够有效减少动能损失、保持弦线不会脱槽。
78.实施例四、
79.一种绕线轮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包括实施例一中的绕线轮及滑板20以及实施例三中的限位弦80,可以包括实施例二中驱动滑板20移动的棘轮上弦结构,还包括连接两个弓臂自由端的限位弦80。限位弦80拉住弓臂的自由端,防止弓臂60回弹时向两侧扩张。如图1、2以及图12、13所示。
80.本实施例中,弓体10的中部开设有窗口供限位弦80穿过,窗口内设置有如实施例三中所述的限位弦80。限位弦80安装窗口底面的弓体10上,预紧轮的两个引导轮701围绕两个引导轮701的连线中点旋转,限位弦80在两个预紧轮上呈 s型缠绕。
81.在弓臂60的非变形状态下,两个弓臂自由端之间的距离最远,限位弦80绷直,使呈s型缠绕在预紧轮上的副弦50克服预紧力变成直线型。
82.当弓臂60变形后,两个弓臂的自由端之间距离拉近,使限位弦80松弛,松弛的限位弦80不对扭簧704产生作用力,扭簧704在恢复形变的状态下使两个引导轮701旋转将限位弦80缠绕上去,缠绕到预紧轮上后的限位弦80在两个弓臂自由端之间保持绷直。
83.此处预紧轮的作用是收纳多余长度的限位弦80,保持限位弦80始终处于绷直状态。
84.实施例五、
85.一种绕线轮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包括实施例一中的绕线轮及滑板20。如图1、2以及图7所示,绕线轮的大轮301和小轮302通过绕线轮轴303连接,其中小轮302与绕线轮轴303相固定,大轮301与绕线轮轴303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如扭簧304。
86.绕线轮轴303在安装大轮301一端形成大轮座,大轮座上沿轴向固定有挡座 305,大轮301上同样沿轴向固定有挡件306,挡件306位于挡座305的背面,并且通过扭簧304固定挡件306与挡座305的位置,扭簧304的一端固定在大轮301 上,另一端固定在大轮座上。
87.在上弦阶段,拉动主弦40带动大轮301转动,大轮301转动使挡件306从挡座305的背面转动到挡座305的正面。大轮301继续同方向转动,此时挡件306受挡座305的阻挡作用,挡件306会带动挡座305一起转动,如此使大轮301的转动可传递到绕线轮轴303上,进而传递到小轮302上。
88.在发射阶段,弓臂60回弹带动小轮302以及绕线轮轴303反方向转动,使挡座305带动挡件306反方向转动。在自然情况下,当小轮302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小轮302停止转动,小轮302无法继续推动大轮301转动,箭矢发射离开主弦40,此时大轮301的转动速度最快,大轮301旋转产生的动能最大,由于箭矢离开主弦40,主弦40不再对箭矢产生作用力,因此产生的动能只能通过自身减震吸收以及通过噪音释放,由此不仅会造成动能的浪费还会产生较大噪音。
89.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主弦40的延长来延长箭矢的行程,当小轮302 无法继续带动大轮301转动后,扭簧304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使大轮301继续回转,挡件306与挡座305解除限制作用,避免因大轮301在转速最快时戛然而止造成动能浪费,将大轮301转动产生的动能继续传递到箭矢上,从而使箭矢的速度得到加快。此外,大轮301多了动能利用,相应动能浪费减少,相应地也降低了噪音的产生。
90.从箭矢的角度出发,箭矢在发射过程中,主弦40对箭矢做功使箭矢本身发生一定程度的压缩变形,因此箭矢发射后会呈螺旋形轨迹前进。现有的主弦40 行程下,箭矢离开
主弦40(箭矢离开主弦40瞬间所处的点为离弦点)后在自身形变的作用下使箭矢从头端和尾端两方向伸长变形。而本实施例通过扭簧304 的作用使大轮301多转了角度,配合将主弦40延长,进而延长主弦40对箭矢的作用行程,箭矢离开主弦40更晚。在到达现有技术的离弦点时,本实施例箭矢仍然受主弦40的推动作用,箭矢恢复形变仅从头端延长恢复,因此本实施例具有更快的箭矢发射速度。
91.实施例六、
92.一种绕线轮可移动的射箭弓组件,包括实施例一中的绕线轮及滑板20。还包括一种可升降的箭台90。如图1以及图8、9、10所示,箭台90位于弓体10的射出端处,箭台90包括一箭台支架901以及一箭头支架902。箭台支架901固定在的箭道下方,箭头支架902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枢转位点903,箭头支架902通过枢转位点903枢转连接于箭台支架901上,使箭头支架902可围绕枢转位点903 竖向转动。
93.枢转位点903上方的箭头支架902呈z字型,箭头支架902靠近箭道方向设有可容纳箭矢穿过的箭矢凹槽9021。枢转位点903下方的箭头支架902呈向后弯折的l型,且在箭头支架902远离箭道方向设有可转动的端头9022。
94.箭台支架901的下方设置有水平转动的收线轮904。收线轮904的底面为绕底面中心环绕一周呈螺旋上升或下降的滑道9041,端头9022通过弹簧抵在收线轮904底面的滑道9041上,当收线轮904转动时,端头9022沿螺旋状的滑道9041 滚动,因端头9022滚动的位置不同,因此端头9022在滚动过程中会随滑道9041 高度而出现高度变化,进一步以枢转位点903为支点,当端头9022高度上升时,箭矢凹槽9021的高度下降,当端头9022高度下降时,箭矢凹槽9021的高度上升。在箭矢发射前,箭矢凹槽9021上升伸入到箭道中,对箭矢起到支撑的作用。当箭矢发射后,为避免箭羽剐蹭箭矢凹槽9021使箭矢飞行不稳定,使箭矢凹槽9021下降离开箭道,以躲避箭羽。
95.其中收线轮904底面滑道9041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形成壁9042,壁9042 可在端头9022滚到到滑道9041最低点时起到阻断作用,使端头9022只能围绕滑道9041滚动一周,并且之后只能反方向滚动。
96.收线轮904的旋转可由箭台控制弦驱动。本实施例的一种控制方法为:
97.收线轮904上同轴开设有两个收线槽9043。收线轮904两侧的绕线轮上分别对应其中一个收线槽9043开设绕线槽,绕线槽可与小轮302一体成型,绕线槽与其对应的收线槽9043高度相同,以便于在对应的绕线槽与收线槽9043上缠绕箭台控制弦(图中未示出)。如此在两个收线槽9043中分别缠绕有一个箭台控制弦,箭台控制弦的另一端缠绕在对应的绕线槽上,两个收线槽9043上的箭台控制弦缠绕方向相反,如位于上方的收线槽9043中箭台控制弦为顺时针,则位于下方的收线槽9043中箭台控制弦为逆时针。
98.如此绕线轮旋转时,可同步带动箭台控制弦收弦或放弦,从而对收线轮 904产生正反旋转的驱动力,使箭矢凹槽9021在上弦时上升,发射后下降。
99.箭台控制弦为了配合绕线轮移动时的距离变化,在箭台控制弦的路径上设置有如实施例三中的预紧轮结构。当绕线轮前移时,箭台与绕线轮之间的距离缩短导致箭台控制弦松弛,预紧轮可将多出的箭台控制弦缠绕起来,保持箭台控制弦的紧绷。
100.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