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30 10:02: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背景技术:

2.低阻力倒流防止器是一种限定管道中的压力水只能单向流动的水力控制组合装置,它具有两个互相独立的进水止回阀和出水止回阀,以及控制流体安全的泄水阀,在阀组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在任何工况下防止管道中的介质倒流,避免因倒流而污染水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维修周期长、工作可靠且为自动化控制,因此,一般而言,在注意避免人为破坏或冻伤等前提下,无需频繁精细地维护与保养。但当发现其存在泄漏等故障时,就需要进行检修工作。维修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人完成,并应当注意避免阀组的零部件的混淆。
3.现有技术中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进水止回阀和出水止回阀分别和管道连接,采用外置控制管路外挂排水器的结构形式,存在已损坏等不安全隐患,另外,在进行安装、维护或检修时,需要将整个低阻力倒流防止器从管道上卸下,零部件多次装卸造成操作步骤繁多,工作效率低。
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低阻力倒流防止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阻力倒流防止器,该低阻力倒流防止器采用内置控制管路,不易损坏,且能够减少部件装卸频次,从而提高在安装、维护或检修时的工作效率。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包括:
8.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具有泄水口,所述主阀体上可拆卸连接有阀盖,并与所述阀盖形成控制室;
9.进水止回阀,所述进水止回阀设置在所述主阀体的内部,与所述主阀体形成进水腔;
10.出水止回阀,所述出水止回阀设置在所述主阀体的内部,与所述主阀体形成出水腔,所述进水止回阀与所述出水止回阀之间形成中间腔;
11.泄水阀,所述泄水阀设置在所述主阀体的内部,所述泄水阀包括阀杆,所述阀杆贯穿所述中间腔,一端伸入所述控制室,另一端伸向所述泄水口;伸入所述控制室的一端套设有膜片,所述膜片将所述控制室分成进水控制室和出水控制室,所述进水控制室通过进水通道和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出水控制室通过出水通道和所述出水腔连通;伸向所述泄水口的一端连接有弹簧且套设有阀板;
12.当所述进水腔压力大于所述出水腔压力时,所述进水控制室的压力大于弹簧弹力与所述出水控制室压力之和,所述阀板将所述泄水口密封,所述泄水阀处于关闭状态;
13.当所述进水腔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出水腔压力时,所述进水控制室的压力小于所述弹簧弹力与所述出水控制室压力之和,所述阀板远离所述泄水口,所述泄水阀处于开启
状态。
14.可选地,所述膜片夹设在所述主阀体与所述阀盖之间,所述阀盖与所述膜片之间形成所述进水控制室。
15.可选地,所述阀盖上设置有应急螺钉,所述应急螺钉能够抵住所述阀杆,将所述泄水口密封。
16.可选地,所述应急螺钉与所述阀杆之间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外侧壁与所述阀盖的内侧壁贴合,旋紧所述应急螺钉能够使所述活动块抵住所述阀杆。
17.可选地,所述泄水口处设置有与所述主阀体固定连接的阀座,所述阀座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泄水口连通,所述阀板能够将所述第一端口密封,防止介质从所述第二端口流出。
18.可选地,所述阀板与所述弹簧之间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外壁与所述阀座的内壁贴合。
19.可选地,所述弹簧远离所述阀杆的一端设置有弹簧调节环,所述弹簧调节环的外壁与所述阀座的内壁贴合。
20.可选地,所述阀杆包括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所述第一阀杆与所述第二阀杆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
21.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座,压盖及对开环,所述对开环及压盖相邻套设在所述阀杆上,所述底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阀杆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对开环及所述压盖上,并与所述压盖卡接。
22.可选地,所述中间腔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套设在所述阀板外,并与所述主阀体固定连接,用于防止杂质流经所述阀板的密封面。
23.有益效果:
24.本发明提供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通过设置进水止回阀、出水止回阀和泄水阀起到防止介质倒流的目的。通过设置主阀体和可拆卸连接的阀盖,能够将进水止回阀、出水止回阀和泄水阀设置在主阀体的内部,无需外置控制管路,装配方便,不易损坏。其中,进水止回阀与主阀体形成进水腔,出水止回阀和主阀体形成出水腔,进水止回阀和出水止回阀之间形成中间腔。泄水阀包括阀杆,主阀体内还设置有控制室,阀杆贯穿中间腔,一端伸入控制室内,通过套设在阀杆上的膜片将控制室分成进水控制室和出水控制室。进水控制室通过进水管道和进水腔连通,因此,进水控制室压力p1和进水腔压力p1相等,出水控制室通过出水管道和出水腔连通,因此,出水控制室压力p3和出水腔压力p3相等。阀杆的另一端与弹簧抵接并伸向主阀体上的泄水口,通过套设在阀杆上的阀板,能够将泄水口密封。当进水控制室压力p1大于出水控制室压力p3时,出水控制室压力p3与弹簧弹力f1之和小于进水控制室压力p1,从而阀板将泄水口密封,进水止回阀和出水止回阀开启,介质从进水腔经中间腔流向出水腔。当进水腔压力p1小于或等于出水腔压力p3时,进水控制室压力p1小于或等于出水控制室压力p3,此时,在膜片和弹簧的作用下,在阀杆带动阀板向远离泄水口的方向移动,中间腔的介质从泄水口流出,进水止回阀和出水止回阀关闭,防止介质倒流。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00、主阀体;110、阀盖;120、泄水口;200、进水止回阀;210、进水腔;220、中间腔;300、出水止回阀;310、出水腔;400、泄水阀;401、阀杆;402、膜片;403、弹簧;404、阀板;405、应急螺钉;406、活动块;407、阀座;408、导向套;409、弹簧调节环;410、底座;411、压盖;412、对开环;413、过滤网;414、进水控制室;415、进水通道;416、出水控制室;417、出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包括主阀体100、进水止回阀200和出水止回阀300。主阀体100上可拆卸连接有阀盖110,主阀体100具有泄水口120,阀体和阀盖110连接形成控制室。进水止回阀200设置在主阀体100的内部,和主阀体100形成进水腔210。出水止回阀300设置在主阀体100的内部,与主阀体100形成出水腔310,进水止回阀200与出水止回阀300之间形成中间腔220。泄水阀400设置在主阀体100的内部,泄水阀400包括阀杆401,阀杆401贯穿中间腔220,一端伸入控制室,另一端伸向泄水口120;伸入控制室的一端套设有膜片402,膜片402将控制室分成进水控制室414和出水控制室416,进水控制室414通过进水通道415和进水腔210连通,出水控制室416通过出水通道417和出水腔310连通;伸向泄水口120的一端连接有弹簧403且套设有阀板404。当进水腔210压力p1大于出水腔310压力p3时,进水控制室414压力p1大于弹簧403弹力与出水控制室416压力p3之和,阀板404将泄水口120密封,泄水阀400处于关闭状态;当进水腔210压力p1小于或等于出水腔310压力p3时,进水控制室414的压力p1小于弹
簧403弹力与出水控制室416压力p3之和,阀板404远离泄水口120,泄水阀400处于开启状态。
33.上述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通过设置进水止回阀200、出水止回阀300和泄水阀400起到防止介质倒流的目的。通过设置主阀体100和可拆卸连接的阀盖110,能够将进水止回阀200、出水止回阀300和泄水阀400设置在主阀体100的内部,无需外置控制管路,装配方便,不易损坏。其中,进水止回阀200与主阀体100形成进水腔210,出水止回阀300和主阀体100形成出水腔310,进水止回阀200和出水止回阀300之间形成中间腔220。泄水阀400包括阀杆401,主阀体100内还设置有控制室,阀杆401贯穿中间腔220,一端伸入控制室内,通过套设在阀杆401上的膜片402将控制室分成进水控制室414和出水控制室416。进水控制室414通过进水管道和进水腔210连通,因此,进水控制室414压力p1和进水腔210压力p1相等,出水控制室416通过出水管道和出水腔310连通,因此,出水控制室416压力p3和出水腔310压力p3相等。阀杆401的另一端与弹簧403抵接并伸向主阀体100上的泄水口120,通过套设在阀杆401上的阀板404,能够将泄水口120密封。当进水控制室414压力p1大于出水控制室416压力p3时,出水控制室416压力p3与弹簧403弹力f1之和小于进水控制室414压力p1,从而阀板404将泄水口120密封,进水止回阀200和出水止回阀300开启,介质从进水腔210经中间腔220流向出水腔310。当进水腔210压力p1小于或等于出水腔310压力p3时,进水控制室414压力p1小于或等于出水控制室416压力p3,此时,在膜片402和弹簧403的作用下,在阀杆401带动阀板404向远离泄水口120的方向移动,中间腔220的介质从泄水口120流出,进水止回阀200和出水止回阀300关闭,防止介质倒流。
34.继续参见图1,阀盖110设置在主阀体100的上方,通过螺栓与主阀体100可拆卸连接。阀盖110的顶部具有一个凹槽,膜片402夹设在阀盖110与主阀体100之间,与阀盖110形成进水控制室414。阀盖110的侧壁上开设有通道,与主阀体100上开设的进水通道415连通,从而将进水腔210和进水控制室414连通。
35.进一步地,阀盖110的顶部设置有应急螺钉405,应急螺钉405与阀杆401同轴设置,在阀组出现故障时,应急螺钉405能够抵住阀杆401,使泄水口120密封,从而强制关闭泄水阀400。
36.进一步地,应急螺钉405和阀杆401之间设置有活动块406,活动块406的外侧壁和阀盖110的内侧壁贴合,旋紧应急螺钉405能够使活动块406抵住阀杆401。可选地,阀盖110上的凹槽和阀杆401同轴设置,活动块406设置在凹槽内,外壁与凹槽的侧壁贴合,并与应急螺钉405抵接,当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发生非正常漏水且无法安排检修时,可临时旋紧应急螺钉405,当旋紧应急螺钉405时,活动块406向下移动,抵住阀杆401,使阀杆401及阀板404无法向上移动,从而强制关闭泄水阀400。
37.进一步地,泄水阀400还包括阀座407,阀座407设置在泄水口120处和主阀体100固定连接。阀座407大致呈管状,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二端口和泄水口120连通,当泄水阀400关闭时,阀板404搭接在第一端口上,将第一端口密封,防止介质从第二端口流出。阀座407的外壁和主阀体100的内壁贴合并密封连接。
38.进一步地,阀板404和弹簧403之间设置有导向套408,导向套408的外壁和阀座407的内壁贴合。当泄水阀400开启时,弹簧403推动导向套408沿阀座407的内壁向上移动,导向套408的设置能够保证弹簧403及阀板404沿阀杆401的中轴线移动。
39.弹簧403远离阀杆401的一端连接有弹簧调节环409,弹簧调节环409的外壁和阀座407的内壁贴合。弹簧调节环409可以调节弹簧403对阀板404的作用力,从而可以消除制造产生的误差,保证当出水腔310压力p3大于进水腔210压力p1时,泄水阀400能迅速开启。
40.中间腔220内设置有过滤网413,过滤网413套设在阀板404外,和主阀体100固定连接,中间腔220的介质流向过滤网413时,其中的杂质能够被过滤网413阻挡,防止杂质流向阀板404和阀座407的密封面,导致影响阀板404的密封性,造成非正常泄漏。
41.进一步地,阀杆401包括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第一阀杆与第二阀杆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具体地,连接组件包括底座410,压盖411及对开环412,对开环412及压盖411相邻套设在阀杆401上,底座410的一端套设在第二阀杆上,另一端套设在对开环412及压盖411上,并与压盖411卡接。底座410与第一阀杆连接的一端为阶梯槽,对开环412及压盖411套设在第一阀杆上形成阶梯轴状,与底座410的阶梯槽相配合,底座410的边缘设置向其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凸缘,压盖411上沿周向设置凹陷,凸缘与凹陷相配合,从而底座410与压盖411卡接。连接组件可以消除阀杆401和主阀体100上阀杆401安装孔的同轴度误差,可以降低对主阀体100的加工精度要求。
42.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