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润滑泵及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27 02:08: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泵及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2.润滑泵是用于将润滑脂供给给润滑部位的润滑设备,分为手动润滑泵和电动润滑泵,电动润滑泵包括电机、传动部件、柱塞副、油脂储存箱(简称油箱)等,传统油箱与泵头组件为固定连接,常常固定在泵头组件的上部,该类润滑泵当油箱内的润滑脂使用完以后,需要人工通过加注设备向油箱内加注润滑脂,比较繁琐、费力,且效率低下、容易出现油脂污染等问题。
3.为此,本技术的申请人在之前的专利申请中提出一种可以快速更换油箱的新型润滑泵以解决上述问题,其在泵头上部设置止口结构,通过将装填有润滑脂的油囊以开口朝下的方式扣入泵头的止口处实现对接,并在油囊的上部设置挤压的机构辅助挤压油囊,以使油囊中的油脂可以更顺利的进入到泵头内。但是这种润滑泵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即当油脂粘稠度较大时,油囊内的润滑脂从直径较小的泵头的止口下落时阻力较大,需要挤压机构的推力较大,对挤压机构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泵,用以解决润滑脂在泵头的止口处下落的阻力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使用上述润滑泵的润滑系统。
5.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泵的技术方案如下:
6.润滑泵包括泵头以及设在泵头上方的油箱组件,泵头上部的油口处设置有圆筒状的止口,油箱组件的下部油口与止口对接,泵头还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和转轴,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轴沿止口中心轴线设置,转轴上固定有搅杆,搅杆随转轴旋转,搅杆包括延伸至止口内的竖直段,竖直段的外表面与止口的内壁面贴合,在竖直段随转轴旋转时使止口的内壁面上粘附的润滑脂与止口的内壁面脱离。
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尽量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不用额外增加驱动、传动等结构,而是利用润滑泵中本就设置的转轴(转轴的主要功能是带动凸轮机构和柱塞副运动)作为动力源,通过在转轴上固定搅杆,并将搅杆的位置设置在止口处,并使得搅杆的竖直段与止口的内壁面贴合,从而可将润滑脂相对于截面积较小的止口的内壁面脱离,避免原本截面积较小、通流性较差的止口不会因为粘附润滑脂而增加润滑脂的流动阻力,经过试验,可大大提高止口处润滑脂的通流能力,降低润滑脂流动阻力,避免润滑脂抽空,提高润滑泵的泵送能力,而且由于油箱内的润滑脂下落更顺畅,可减少油箱内润滑脂在最后的剩余量,提高油箱内润滑脂的利用率。
8.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段的上部连接有朝向转轴的轴线处延伸的水平折弯段,在水平折弯段随转轴旋转时可将进入止口内的润滑脂沿水平面切断。水平折弯段的特殊位置设置,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润滑脂在止口处的过流能力,减小上部的润滑脂对已经进入止口
内的下部润滑脂的粘附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在油囊(油箱)与泵头的止口对接处,当更换油囊时,油囊的下部开口容易将泵头的止口内的一块润滑脂带出,导致泵头的止口处出现缺口,当新的油囊更换上去后,该缺口处会被封存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混在润滑脂中可能会导致后续润滑泵或分配器的柱塞副抽空,造成设备故障。
9.进一步地,所述止口内还设有倾斜设置的压油板,压油板相对于转轴固定并随转轴旋转,压油板随转轴旋转时提供给所推动的润滑脂朝下的驱动力。压油板的特殊位置设置,可使得止口内原本下部的柱塞副而缺少驱动力的润滑脂获得向下的驱动力,提高润滑脂经过止口的过流能力,使润滑脂下落更顺畅。
10.进一步地,转轴上还固定有拨油板,拨油板位于压油板下方,拨油板的板面与转轴垂直设置,拨油板随转轴旋转时提供给所拨动的润滑脂朝向远离转轴的轴线方向的驱动力。拨油板的设置可使得原本堆积在止口下方的润滑脂可以沿水平面均匀铺开,即均匀的铺展在配油网板上。
11.进一步地,拨油板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压油叶轮和配油网板,压油叶轮通过倾斜的板面提供给所推动的润滑脂朝下的驱动力,配油网板将泵头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配油网板上具有多个供润滑脂通过的网孔。
12.进一步地,拨油板有两个,关于转轴中心对称设置;压油板有两个,关于转轴中心对称设置;搅杆有两个,关于转轴对称设置。
13.进一步地,油箱组件包括装有润滑脂的油囊以及设在油囊外的防护罩,防护罩的上部与油囊之间设置有用于挤压油囊的挤压机构,防护罩包括相对于泵头固定的固定防护罩以及与固定防护罩可拆连接的活动防护罩。
14.进一步地,固定防护罩和活动防护罩均为双层结构,内层结构用于为油囊导向。
15.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结构包括呈半圆桶状的外罩和呈瓦片状的内罩。
16.本实用新型的润滑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17.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泵、分配器、油管、线缆和接头组件,润滑泵包括泵头以及设在泵头上方的油箱组件,泵头上部的油口处设置有圆筒状的止口,油箱组件的下部油口与止口对接,泵头还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和转轴,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轴沿止口中心轴线设置,转轴上固定有搅杆,搅杆随转轴旋转,搅杆包括延伸至止口内的竖直段,竖直段的外表面与止口的内壁面贴合,在竖直段随转轴旋转时使止口的内壁面上粘附的润滑脂与止口的内壁面脱离。
1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尽量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不用额外增加驱动、传动等结构,而是利用润滑泵中本就设置的转轴(转轴的主要功能是带动凸轮机构和柱塞副运动)作为动力源,通过在转轴上固定搅杆,并将搅杆的位置设置在止口处,并使得搅杆的竖直段与止口的内壁面贴合,从而可将润滑脂相对于截面积较小的止口的内壁面脱离,避免原本截面积较小、通流性较差的止口不会因为粘附润滑脂而增加润滑脂的流动阻力,经过试验,可大大提高止口处润滑脂的通流能力,降低润滑脂流动阻力,避免润滑脂抽空,提高润滑泵的泵送能力,而且由于油箱内的润滑脂下落更顺畅,可减少油箱内润滑脂在最后的剩余量,提高油箱内润滑脂的利用率。
19.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段的上部连接有朝向转轴的轴线处延伸的水平折弯段,在水平折弯段随转轴旋转时可将进入止口内的润滑脂沿水平面切断。水平折弯段的特殊位置设
置,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润滑脂在止口处的过流能力,减小上部的润滑脂对已经进入止口内的下部润滑脂的粘附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在油囊(油箱)与泵头的止口对接处,当更换油囊时,油囊的下部开口容易将泵头的止口内的一块润滑脂带出,导致泵头的止口处出现缺口,当新的油囊更换上去后,该缺口处会被封存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混在润滑脂中可能会导致后续润滑泵或分配器的柱塞副抽空,造成设备故障。
20.进一步地,所述止口内还设有倾斜设置的压油板,压油板相对于转轴固定并随转轴旋转,压油板随转轴旋转时提供给所推动的润滑脂朝下的驱动力。压油板的特殊位置设置,可使得止口内原本下部的柱塞副而缺少驱动力的润滑脂获得向下的驱动力,提高润滑脂经过止口的过流能力,使润滑脂下落更顺畅。
21.进一步地,转轴上还固定有拨油板,拨油板位于压油板下方,拨油板的板面与转轴垂直设置,拨油板随转轴旋转时提供给所拨动的润滑脂朝向远离转轴的轴线方向的驱动力。拨油板的设置可使得原本堆积在止口下方的润滑脂可以沿水平面均匀铺开,即均匀的铺展在配油网板上。
22.进一步地,拨油板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压油叶轮和配油网板,压油叶轮通过倾斜的板面提供给所推动的润滑脂朝下的驱动力,配油网板将泵头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配油网板上具有多个供润滑脂通过的网孔。
23.进一步地,拨油板有两个,关于转轴中心对称设置;压油板有两个,关于转轴中心对称设置;搅杆有两个,关于转轴对称设置。
24.进一步地,油箱组件包括装有润滑脂的油囊以及设在油囊外的防护罩,防护罩的上部与油囊之间设置有用于挤压油囊的挤压机构,防护罩包括相对于泵头固定的固定防护罩以及与固定防护罩可拆连接的活动防护罩。
25.进一步地,固定防护罩和活动防护罩均为双层结构,内层结构用于为油囊导向。
26.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结构包括呈半圆桶状的外罩和呈瓦片状的内罩。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泵的实施例1立体图;
28.图2为图1的纵剖示意图;
29.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为搅杆处的剖开结构图;
31.图5为更换油囊时拿掉活动防护罩时的立体图;
32.图6为活动防护罩的立体图;
33.图7为图6的活动防护罩的内罩与外罩的配合关系结构图;
34.图8为外罩的立体图;
35.图9为内罩的一个模块的立体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泵的实施例2的纵剖立体图(未显示油囊);
37.图11为显示图10中搅杆处的剖开结构图;
38.图12为图10中泵头上部的结构图(显示搅杆与泵头的止口的配合关系);
39.图13为图10中泵头上部的结构图(去掉泵头的止口);
40.图14为显示图10中搅杆处的剖开结构图(未显示油囊和油箱);
41.图15为图10中压油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42.图中:1-泵头,11-监控器,12-出油口,13-柱塞副,14-转轴,15-电机,16-止口,17-底座,18-圆环状的凹槽,2-油囊,21-囊口,31-活动防护罩,32-固定防护罩,33-外罩,34-内罩,4-挤压机构,41-弹簧,42-绞盘,43-压盘,5-配油网板,6-压油叶轮,7-拨油板,8-搅杆,81-水平段,82-竖直段,83-水平折弯段,9-压油板。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7.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泵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该润滑泵为用于工程机械领域的快速更换油箱式的润滑泵,可将油箱内的润滑脂通过分配器和管路系统加注至工程机械的各个主要的摩擦副处以对其进行润滑。如图1-2所示,该润滑泵包括泵头1和油箱,其中泵头1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上用于整个润滑泵的控制的监控器11、安装在壳体内电机15、与电机15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具有在壳体内中心处竖直设置的转轴14,转轴14上安装有凸轮机构,壳体上围绕凸轮机构布置有多个柱塞副13,转轴14旋转时带动凸轮旋转,进而带动各个柱塞副13的柱塞在对应的柱塞腔内往复移动,实现泵油的功能,泵头1的上部具有开口,开口处通过带有网孔的配油网板5分隔为上、下两个腔,柱塞副13、电机15、传动机构、凸轮机构等均位于下腔中,转轴14从下腔穿过配油网板5伸向上腔,油箱与上腔对接,润滑脂向下流入上腔,随后穿过配油网板5进入下腔,从而被柱塞副13的吸油口吸入柱塞腔中,随后润滑脂被柱塞从泵头1的出油口12打出,经过管路和分配器等进入各个待润滑的摩擦副处。
48.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其油箱为可快换更换的油箱,即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泵头1的上部开口(止口16)处的可压缩式油囊2(俗称黄油弹),油囊2内装有润滑脂,油囊2开口朝下设置,油囊2可从泵头1的止口16处取下;在油囊2外罩33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包
括与泵头1固定连接的固定防护罩32以及与固定防护罩32可拆连接的活动防护罩31,防护罩主要功能是为油囊2进行防护和导向。在防护罩的上部还设置有挤压机构4以用于对油囊2的上部进行挤压,使得油囊2内的润滑脂可以更加顺利的从下部开口进入到泵头1中。本实施例中的挤压机构4包括弹簧41,弹簧4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防护罩32的上部、另一端固定在压盘43上,压盘43为金属圆盘,直径与油囊2的囊底(远离油囊2的开口的一端)匹配,利用弹簧41提供给油囊2的囊底以朝向油囊2的开口方向的挤压力,挤压机构4还包括绞盘42以在更换油囊2时将弹簧41收起为压缩状态,具体为绞盘42通过细绳连接在压盘43上,通过向上拉压盘43从而压缩弹簧41,弹簧41被压缩后可在防护罩内空出空间以方便更换油囊2。
49.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在泵头1的上部具有用于供油囊2安装的底座17,在底座17的中心处设有一个用于供油囊2内的润滑脂进入的圆孔,在圆孔处设置有圆筒状的止口16,圆筒状的止口16与底座17之间围成一个圆环状的凹槽18,该圆环状的凹槽18的尺寸与油囊2的开口处的圆筒状的囊口21的尺寸一致,以供油囊2的圆筒状的囊口21插入。当油囊2的囊口21插入至底座17的圆环状的凹槽18中以后,油囊2内的润滑脂会进入止口16中并粘附在止口16的内壁面上,由于润滑脂与止口16的内壁面之间的粘附力较大,且粘附力随着润滑脂的粘度增大和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加上止口16的尺寸有限(止口16的尺寸要与标准的油囊2的囊口21的尺寸匹配,不能太大),导致润滑脂向下流动的阻力很大。通过在转轴14上设置l形的搅杆8,搅杆8的水平段81的端部固定在转轴14上以随转轴14旋转,搅杆8的竖直段82延伸至与止口16的内壁面贴合,搅杆8随转轴14旋转时可将止口16内壁上粘附的润滑脂刮开,避免润滑脂与止口16的内壁面接触,减小了润滑脂下行的阻力,确保润滑脂下行更顺畅,由于润滑脂下行阻力减小,对于挤压机构4的要求降低,例如对挤压机构4的弹簧41的要求更低,弹簧41不必过大即可满足需求,这就从另一方面避免因为弹簧41力过大而导致油囊2容易破裂、歪斜的问题。实际上,因为搅杆8的设置,只需要选用较细的弹簧41即可满足需求。换句话说,由于润滑脂黏度高,流动性差,油囊2内润滑脂需要通过油囊2瓶口处,过流截面积会变小,润滑脂会粘附在接口管道的内壁上,进一步降低有效过流截面积。在该处设置一个搅杆8,而叶轮设置在搅杆8下部,可以通过搅杆8的周期性转动,切断粘附在接口管道内壁上的润滑脂与流动中的润滑脂的相互粘黏,从而降低润滑脂的流动阻力,防止流动阻力过大造成的抽空,同时提高油囊2内润滑脂的利用率。
50.本实施例中,如图5-9所示,防护罩包括固定防护罩32和活动防护罩31,固定防护罩32和活动防护罩31均为半圆桶状,两者对接后可形成包绕在油囊2外部的圆桶状的防护罩。具体地,固定防护罩32和活动防护罩31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固定防护罩32固定在泵头1上,而活动防护罩31与固定防护罩32可拆连接,当需要更换油囊2时,可以从固定防护罩32上拆下活动防护罩31。固定防护罩32和活动防护罩31均包括两层结构,分别为外层的外罩33和位于内层的内罩34,外罩33作为主体,起到防护作用,防止灰尘、异物、雨水等进入罩内而对油囊2和润滑泵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内罩34主要与油囊2贴合,起到为油囊2导向的用作,防止油囊2在使用过程中歪斜。固定防护罩32和活动防护罩31相互对接的界面处设置有密封条,提高对接界面的密封性。内罩34和外罩33均为透明材质制作,方便查看内部情况。活动防护罩31与固定防护罩32的连接可以采用螺栓、卡扣、抱箍、卡箍等常用快速连接方式。
51.在其他实施例中,搅杆8的结构也可用于其他结构的润滑泵中,起到将润滑脂与截
面积较小的过流通道的内壁面分离以减小粘附阻力的作用。
52.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泵的实施例2:如图10-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转轴14上对称设置两个搅杆8,搅杆8的上部具有朝向转轴14轴线方向的水平折弯段83,从而使得搅杆8与水平折弯段83构成大致呈矩形的结构,该结构随着转轴14的旋转,利用搅杆8部实现将止口16的内壁面上的润滑脂与内壁面脱离的作用,而水平折弯段83形成了将润滑脂从上部切断的作用,随着润滑脂从油囊2的囊口21逐渐进入泵头1的止口16处的过程中,旋转的搅杆8和水平折弯段83将润滑脂逐渐切断,从而形成一段段的润滑脂柱,这样的目的主要是在油囊2与泵头1的止口16对接处,当更换油囊2时,油囊2的下部开口容易将泵头1的止口16内的一块润滑脂带出,导致泵头1的止口16处出现缺口,当新的油囊2更换上去后,该缺口处会被封存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混在润滑脂中可能会导致后续润滑泵或分配器的柱塞副13抽空,造成设备故障,而在搅杆8上部设置水平折弯段83后可将润滑脂切割为一段段的润滑脂柱,当更换油囊2时,当油囊2的囊口21从止口16与底座17的凹槽中拔出时,止口16内的润滑脂不会因为与油囊2内的润滑脂粘附而导致将止口16内的润滑脂带出,从而避免在止口16内形成空腔,进而避免后续更换新油囊2时封存空气。
53.另外,为了使得进入止口16处的润滑脂能够顺利下落,而在止口16内靠近下部的位置设置了压油板9,压油板9相对于转轴14固定并随转轴14旋转,压油板9相对于转轴14对称设置,压油板9倾斜设置,绕转轴14旋转时可利用斜面将润滑脂向下压,使得止口16内的润滑脂可以逐渐下行,相当于在止口16内设置了一个驱动止口16内润滑脂向下移动的驱动模块。压油板9与搅杆8的水平段81在水平面内交错设置,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
54.如图13-15所示,由于止口16直径较小且位于中心位置,从止口16进入到泵头1的上腔中的润滑脂均堆积在止口16下部附近,不仅阻碍止口16内的润滑脂下流的顺畅度,而且导致润滑脂在配油网板5上的分布不均匀,为此,在压油板9的下方或者斜下方位置呈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拨油板7(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中,拨油板7位于压油板9的下面,换句话说,拨油板7的高度低于压油板9),拨油板7也相对于转轴14固定并随转轴14转动,拨油板7为在水平面上的折弯板,可将位于靠近中心处的润滑脂朝向上腔的边缘处拨动,即将堆积在止口16下方的润滑脂均匀摊铺在配油网板5上。
55.如图13-15所示,压油叶轮6进一步设置在低于拨油板7的位置且紧靠下方的配油网板5,从而可将配油网板5上方的润滑脂向下挤压而穿过配油网板5的网孔进入下腔中,进而被下腔中安装的柱塞副13吸取。
5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上部挤压机构4可以不设置,或者仅设置配重挤压油囊2。
57.在工作过程中,如图15所示,油囊2在配重挤压下变形,油囊2内的润滑脂通过囊口21进入至泵头1的止口16处,泵头1内的电机15旋转带动传动机构和转轴14旋转,转轴14旋转带动其上固定的凸轮机构、压油叶轮6、拨油板7、搅杆8、压油板9等同步旋转,搅杆8上部的水平折弯段83可将进入止口16的润滑脂切割为一段一段的润滑脂柱,搅杆8的竖直段82可将粘附在止口16的内壁上的润滑脂刮下,使得润滑脂与止口16的内壁脱离,位于止口16下部的压油板9可将上述切割好的润滑脂柱向下挤压,随后被更下方的拨油板7朝向边缘摊铺开来,随后在靠近配油网板5处的压油叶轮6的挤压下将润滑脂下压而穿过配油网板5的网孔,从而实现从泵头1的上腔进入泵头1的下腔的目的,进入下腔的润滑脂逐渐堆积在各
个柱塞副13的进油口附近,由于凸轮机构带动柱塞副13交替往复运动,可将进油口附近的润滑脂吸入并从泵头1的出油口12排出至管路内。
58.本实用新型的润滑系统的具体实施例: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泵、分配器和线缆、油管及相关接头等辅件,其中润滑泵的结构与上述润滑泵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