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冷高温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2-03-27 02:07: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油冷风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油冷高温风扇。


背景技术:

2.热处理的工件在加热炉进行加热过程中,需要配合油冷风扇对加热炉内的空气加以循环,以保证加热炉内温度以及工件表面温度的均匀性。
3.加热炉内的温度通常为成百上千度,直接传递至油冷风扇的电机轴上,会造成油冷风扇的电机轴温度较高,使电机轴受损,耐久度降低,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油冷风扇的电机轴耐久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油冷高温风扇。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冷高温风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油冷高温风扇,包括储油仓、炉盖、驱动电机以及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炉盖内侧用于朝向加热炉腔室设置且炉盖外侧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炉盖的外侧,所述电机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朝炉盖内侧的方向贯穿炉盖,且所述电机轴位于炉盖内侧的一端固定有扇叶,所述扇叶用于均匀加热腔腔室的内部温度;
7.所述电机轴的外圈设有电机油包,所述电机油包固定于炉盖的外侧端面,所述电机油包内设有冷却油腔,所述冷却油腔与储油仓之间连接有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所述出油管路设有泵体,所述储油仓用于向冷却油仓提供冷却油液供电机轴冷却。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泵体抽取储油仓内的冷却油,通过进油管路向冷却油腔内输送冷却油液供电机轴降温冷却,且出油管路可以将冷却油腔内冷却油液抽出,重新输送回储油仓,实现冷却油腔内的冷却油液循环,保持冷却油腔内的冷却油液处于较低温度,提高对电机轴的冷却降温的效果,提高油冷风扇电机轴的耐久度。
9.可选的,所述进油管路以及出油管路均设有用于调节冷却油液流量大小的调节阀。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调节阀,可根据需要对冷却油液的流量大小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温度的降温需求,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11.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朝向炉盖的端面固定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中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同轴安装于电机轴的外圈。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轴承座和轴承,提高电机轴转动的稳定性,且还可以减少电机轴的转动磨损,提高电机轴的使用耐久。
13.可选的,所述轴承座背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电机油包背离炉盖的一端连接,所述轴承座和炉盖之间设有轴套一,所述轴套一同轴套设于电机轴的外圈用于阻隔冷却油液与电机轴直接接触。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高温条件下冷却油液可能与润滑油液反应,造成润滑油液的变质,影响电机轴的使用寿命,设置轴套一,减少冷却油液与电机轴上的润滑油液的直接接
触,提高电机轴的使用耐久。
15.可选的,所述电机轴同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沿轴线方向于驱动电机和轴套一之间设置。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圈,减少润滑油液流入冷却油腔的可能性,提高整体使用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轴承座还连接有进油道和出油道,所述进油道与轴承连通用于向轴承提供润滑油,所述出油道用于抽取轴承中的润滑油。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进油道和出油道,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减少因润滑油变质对电机轴的影响,提高电机轴的使用耐久度。
19.可选的,所述炉盖内侧和扇叶之间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有轴套二,所述轴套二套设于电机轴的外圈。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隔热层,减少电机轴与高温空气的接触面积,降低炉盖内侧的高温对电机轴的影响,提高电机轴的使用寿命。
21.可选的,所述隔热层包括至少十层的硅酸铝甩丝纤维毯。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硅酸铝甩丝纤维毯导热系数小,设置至少十层,能够降低高温对电机轴的影响,提高电机轴的使用寿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储油仓、电机油包、进油管路以及出油管路,泵体抽取储油仓内的冷却油,通过进油管路向冷却油腔内输送冷却油液供电机轴降温冷却,且出油管路可以将冷却油腔内冷却油液抽出,重新输送回储油仓,实现冷却油腔内的冷却油液循环,保持冷却油腔内的冷却油液处于较低温度,提高对电机轴的冷却降温的效果,提高油冷风扇电机轴的耐久度;
25.(2)通过设置调节阀,可根据需要对冷却油液的流量大小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温度的降温需求,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26.(3)通过设置轴承座和轴承,提高电机轴转动的稳定性,且还可以减少电机轴的转动磨损,提高电机轴的使用耐久。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炉盖;2、驱动电机;3、储油仓;4、轴承座;5、电机油包;6、冷却油腔;7、电机轴;8、扇叶;9、轴承;10、密封圈;11、进油道;12、出油道;13、进油管路;14、出油管路;15、泵体;16、调节阀;17、轴套一;18、隔热层;19、轴套二。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油冷高温风扇。
32.参照图1,包括炉盖1、设置于炉盖1外侧的驱动电机2以及储油仓3。炉盖1内侧用于与加热炉的腔室连通,且炉盖1外侧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
33.驱动电机2朝向炉盖1外侧的端面固定有轴承座4,轴承座4和炉盖1外侧之间设置有电机油包5,电机油包5朝向炉盖1外侧的端面固定于炉盖1外侧的端壁,电机油包5朝向轴承座4的端面固定于轴承座4背离驱动电机2的端面,电机油包5内开设有冷却油腔6。
34.驱动电机2朝向炉盖1外侧的端面转动连接有电机轴7,电机轴7依次穿过轴承座4、冷却油腔6以及炉盖1且延伸至炉盖1内侧,电机轴7位于炉盖1内侧的一端固定有扇叶8。
35.参照图1和图2,轴承座4内固定有轴承9,轴承9同轴安装于电机轴7的外圈。轴承座4内还安装有多个密封圈10,多个密封圈10同轴设置于电机轴7的外圈,且多个密封圈10沿电机轴7的轴线方向依次分布。
36.轴承座4开设有与轴承9连通的进油道11以及出油道12,进油道11以及出油道12关于电机轴7的轴线对称分布。
37.实际使用过程中,进油道11用于向轴承座4注入润滑油液,润滑油液可以进入轴承9和电机轴7之间的间隙供轴承9以及电机轴7润滑使用,,提高轴承9和电机轴7的使用耐久,且出油道12可以将轴承座4内的润滑油导出,方便实现润滑油的循环更换。
38.储油仓3位于驱动电机2背离炉盖1的一侧,储油仓3连通有进油管路13和出油管路14,进油管路13以及出油管路14均与冷却油腔6连通,出油管路14连接有泵体15,进油管路13和出油管路14均固定有调节阀16。
39.实际使用过程中,储油仓3储存有冷却油液,泵体15抽取储油仓3内的冷却油液通过进油管路13进入到冷却油腔6对电机轴7进行冷却,且冷却油腔6中的冷却油液会通过出油管路14重新输送回储油仓3中,实现冷却油液于储油仓3、进油管路13、冷却油腔6以及出油管路14之间的循环,且通过调节调节阀16,可以控制进油管路13以及出油管路14内冷却油液的流量。
40.冷却油腔6内设置有轴套一17,轴套一17同轴套设于电机轴7的外圈,轴套一17的上端贯穿电机油包5的上端壁与轴承座4下端固定连接,轴套一17的下端贯穿炉盖1并与炉盖1固定连接。
41.实际使用中,设置轴套一17用于减少冷却油液与电机轴7的直接接触,避免使冷却油液在高温调节下和润滑油液反应,造成润滑油液的变质,从而影响电机轴7的正常运转。
42.炉盖1内侧的端壁和扇叶8之间设有隔热层18,隔热层18包括十层的硅酸铝甩丝纤维毯,硅酸铝甩丝纤维毯具有导热系数小、化学性能稳定以及热稳定性好的等优点,使用硅酸铝甩丝纤维毯组成隔热层18,能够较好的阻隔热量,减少热量的传递,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43.隔热层18内固定有轴套二19,轴套二19同轴套设于电机轴7的外圈。
4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泵体15抽取储油仓3内的冷却油,通过进油管路13向冷却油腔6内输送冷却油液供电机轴7降温冷却,且出油管路14可以将冷却油腔6内冷却油液抽出,重新输送回储油仓3,实现冷却油腔6内的冷却油液循环,保持冷却油腔6内的冷却油液处于较低温度,提高对电机轴7的冷却降温效果。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