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泌尿外科导尿管留置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7 00:57: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医疗器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泌尿外科导尿管留置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泌尿外科的一些病人会造成尿潴留、或者尿失禁,在治疗时需要往病人的尿道内插入导尿管,方便将病人的尿液导出,在往病人的尿道内插入导尿管的时候,需要医务人员用手捏着管道插入尿道,为了便于输尿管的插入,往往会在输尿管的外侧涂抹润滑剂,又由于输尿管的直径较小,医务人员不易捏住输尿管,因此医务人员在插入输尿管时时常出现手与输尿管之间打滑,不易插入输尿管,在遇到尿道狭窄的泌尿外科患者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泌尿外科导尿管留置辅助装置, 可以辅助医务人员插入输尿管,避免因输尿管打滑不易插入的现象。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泌尿外科导尿管留置辅助装置,包括柱状本体,所述柱状本体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圆柱状的输尿管夹持腔,所述柱状本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输尿管夹持腔的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柱状本体的轴向方向自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输尿管夹持腔的异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夹持件,两所述夹持件均有面向所述输尿管夹持腔的弧形夹持面,两所述夹持件背离所述夹持面的一侧均设置有能够穿出所述柱状本体的施力杆,且所述施力杆均能够沿所述输尿管夹持腔的同一径向方向滑动,所述施力杆的端部设置有施力板。
5.具体的,在使用时,医务人员可以手持施力板,将输尿管从输尿管夹持腔的端部穿入输尿管夹持腔或者从开口塞入输尿管夹持腔内,通过手持施力板,通过手指对施力板施力从而通过施力杆将力施加在夹持件上,推动夹持件夹持输尿管,然后推动输尿管插入患者的尿道,在插入一段后,停止对施力板施力,然后拉动柱状本体滑动,然后再重复施力从而将输尿管完全插入尿道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因输尿管直径小而导致的医务人员不容易捏住输尿管的问题,从而可以解决输尿管打滑的问题;在将输尿管设置完成后,可以将输尿管正对开口的位置,使输尿管与该辅助装置分离。
6.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面上设置有波纹状的防滑凸起,其中所述波纹状的防滑凸起的波纹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尿管夹持腔的轴向方向相交。通过在夹持面上设置防滑凸起,可以进一步的保证夹持面对输尿管的充分加持,避免夹持面与输尿管之间打滑。
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夹持件上均设置有沿所述输尿管夹持腔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施力杆。
8.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板远离所述施力杆的施力面上均设置有手指限位环。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医务人员在使用该辅助装置时可以将手持插入手指限位环内部,从而更便于
操作施力板夹持或放松,也有利于操作柱状本体在输尿管上滑动,提高该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9.进一步的,所述输尿管夹持腔的侧壁上异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相对设置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部沿所述输尿管夹持腔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导向孔,所述夹持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施力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孔。
10.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杆与所述夹持件为卡合连接,所述施力杆与所述施力板为一体设置;
11.或者,所述施力杆与所述施力板和所述夹持件均为可拆卸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开口自所述输尿管夹持腔至所述柱状本体的外侧壁为逐渐扩大的结构。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泌尿外科导尿管留置辅助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在使用时,医务人员可以手持施力板,将输尿管从输尿管夹持腔的端部穿入输尿管夹持腔或者从开口塞入输尿管夹持腔内,通过手持施力板,通过手指对施力板施力从而通过施力杆将力施加在夹持件上,推动夹持件夹持输尿管,然后推动输尿管插入患者的尿道,在插入一段后,停止对施力板施力,然后拉动柱状本体滑动,然后再重复施力从而将输尿管完全插入尿道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因输尿管直径小而导致的医务人员不容易捏住输尿管的问题,从而可以解决输尿管打滑的问题;在将输尿管设置完成后,可以将输尿管正对开口的位置,使输尿管与该辅助装置分离
15.2、通过在夹持面上设置防滑凸起,可以进一步的保证夹持面对输尿管的充分加持,避免夹持面与输尿管之间打滑。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泌尿外科导尿管留置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泌尿外科导尿管留置辅助装置,参考图1-图4,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柱状本体1,所述柱状本体1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圆柱状的输尿管夹持腔10,所述柱状本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输尿管夹持腔10的开口11,所述开口11沿所述柱状本体的轴向方向自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输尿管夹持腔10的异于所述开口
的相对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夹持件12,两所述夹持件12均有面向所述输尿管夹持腔10的弧形夹持面120,两所述夹持件12背离所述夹持面120的一侧均设置有能够穿出所述柱状本体1的施力杆13,且所述施力杆13均能够沿所述输尿管夹持腔10的同一径向方向滑动,所述施力杆13的端部设置有施力板14。
24.具体的,其中柱状本体1、夹持件、施力杆和施力板均可以采用塑料材质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在使用时,医务人员可以手持施力板14,将输尿管从输尿管夹持腔10的端部穿入输尿管夹持腔10或者从开口12塞入输尿管夹持腔10内,通过手持施力板14,通过手指对施力板14施力从而通过施力杆13将力施加在夹持件上,推动夹持件夹持输尿管,然后推动输尿管插入患者的尿道,在插入一段后,停止对施力板施力,然后拉动柱状本体1滑动,然后再重复施力从而将输尿管完全插入尿道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因输尿管直径小而导致的医务人员不容易捏住输尿管的问题,从而可以解决输尿管打滑的问题;在将输尿管设置完成后,可以将输尿管正对开口11的位置,使输尿管与该辅助装置分离。
25.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面120上设置有波纹状的防滑凸起121,其中所述波纹状的防滑凸起121的波纹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尿管夹持腔10的轴向方向相交。其中波纹凸起与输尿管夹持腔10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优选为30
°‑
90
°
,通过在夹持面120上设置防滑凸起121,可以在对输尿管加持时使输尿管表面的润滑剂挤压至相邻防滑凸起之间,从而可以使防滑凸起的顶部与输尿管的表面接触,增大夹持面120与输尿管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进一步的保证夹持面120对输尿管的充分加持,避免夹持面与输尿管之间打滑。
26.进一步的,参考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夹持件12上均设置有沿所述输尿管夹持腔1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施力杆13。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保证对夹持件的施力更加均匀,进一步保证夹持面可以对输尿管充分加持。
27.进一步的,参考图1,所述施力板14远离所述施力杆13的施力面上均设置有手指限位环15。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医务人员在使用该辅助装置时可以将手持插入手指限位环15内部,从而更便于操作施力板夹持或放松,也有利于操作柱状本体在输尿管上滑动,提高该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28.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输尿管夹持腔10的侧壁上异于所述开口11的相对两侧相对设置有凹槽101,每个所述凹槽101的底部沿所述输尿管夹持腔1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导向孔102,所述夹持件12设置在所述凹槽101内,所述施力杆13穿设于所述导向孔102。
29.进一步的,作为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将所述施力杆13与所述施力板14和所述夹持件均为可拆卸连接,参考图3、图4,其中可以将施力杆13与夹持件12为螺纹连接,施力杆13和施力板均设置为卡合连接,参考图4,在连接件12上设置连接孔120,在连接孔120内设置内螺纹,施力杆13的端部设置有螺纹部131,从而实现施力杆13与夹持件12螺纹连接;参考图3,在施力板1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40,在施力杆13的端部设置卡合槽130,在第二连接孔140内设置卡合凸起141,从而实现施力杆13和施力板14卡合连接,当然,也可以在第二连接孔内设置卡合槽,在施力杆的端部设置卡合凸起;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也可以将施力板与施力杆之间为螺纹配合,施力杆与夹持件之间为卡接配合,或者施力杆与施力板、夹持件之间均为卡接配合。
3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施力杆13与所述夹持件12为卡合连接,其中施力
杆与夹持件12之间的卡接结构可以设置与图3所示的结构一致,此处不再一一赘述;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将施力杆直接施加一定的力将施力杆与夹持件卡合内即可,在拆分时直接施加拉力即可将两者进行拆分。
31.进一步的,参考图2,所述开口11自所述输尿管夹持腔10至所述柱状本体1的外侧壁为逐渐扩大的结构,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便与输尿管从开口进入所述输尿管夹持腔。
32.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