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防渗漏椎体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4:11: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防渗漏椎体支架。


背景技术:

2.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导致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脆性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因骨折导致的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在临床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 pkp)已经非常成熟,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近年来,经皮椎体支架系统(vertebral body stening, vbs)也逐渐成熟起来,为临床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提供了新的选择。
3.经皮椎体支架系统(vertebral body stening, vbs),它的原理与血管成形术类似,有钛网支架的球囊通过通道经双侧椎弓根到达椎体骨折部位,其球囊与可膨胀式气囊相似,通过扩张球囊及撑开支架来复位塌陷的椎体,并将支架留在椎体并撤出球囊,在低压状态下向支架空腔内注入骨水泥。此术式可有效避免椎体高度恢复的二次丢失。
4.但是在临床中,在高度骨质疏松的椎体中遇到了支架移位的情况,原因是球囊放气后支架的弹性回缩,由于骨水泥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球囊放气后导致支架回缩,骨水泥硬化之前所形成的腔内失去承重,才导致椎体高度丢失,而且现有的支架外表光滑,在骨水泥硬化之前很容易在腔体内滑落出椎体,从而损伤椎体外部的神经,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5.骨水泥在注入椎体时呈半流体的牙膏状,其完全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椎体空腔内注入骨水泥后,由于支架周围没有遮挡,骨水泥难免会泄露到椎体外部,从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6.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渗漏椎体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渗漏椎体支架,有效的解决了在球囊放气后支架弹性回缩会在椎体内移位,骨水泥注入后渗漏出椎体的问题。
8.一种新型防渗漏椎体支架,包括内部中空右端开口的支撑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圆周分布的支撑套筒,每个所述支撑套筒内均同轴滑动安装有支撑套杆,每个所述支撑套杆原理支撑套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呈弧形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上均一体连接有防滑刺,每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均开有收纳槽,每两个相互靠近的所述收纳槽内部均滑动安装有防漏侧网,多个所述支撑板的左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支撑筒左侧的前防漏网,所述支撑筒的外侧面上贯穿有多个注液孔。
9.优选的,所述支撑筒的外表面上左右滑动安装有推进圆环,所述推进圆环的左侧
面上铰接有多个推进杆,多个所述推进杆的另一端均与其中一个支撑板的内表面铰接。
10.优选的,多个所述推进杆为弹性伸缩杆,每个所述推进杆上均贯穿有凝结孔。
11.优选的,所述推进圆环的内表面与支撑筒的外表面螺纹转动连接,所述推进圆环的左侧面上开有环状槽,所述环状槽内滑动安装有多个推进杆铰接座,多个推进杆的右端均与其中一个推进杆铰接座的左侧面铰接。
12.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套杆的中部沿轴线方向开有贯穿支撑板的定位孔,每个所述支撑套筒的内外表面之间均贯穿有多个沿其轴向排列的限位孔,每个所述支撑套杆的内外表面之间贯穿有卡槽,每个所述卡槽内均卡放有限位销,每个所述定位孔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杆,每个所述定位杆位于支撑板内部的一端均一体连接有锥形凸台,每个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均一体连接有按压板。
13.优选的,所述推进圆环的右侧面上开有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驱动孔,所述支撑筒的右端螺纹连接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同轴套设有驱动套筒,所述驱动套筒的左端面上一体连接有多个与驱动孔配合的驱动销,所述操作杆的右端外侧同轴连接有操作把手,所述驱动套筒的右端外侧同轴连接有驱动旋钮。
14.优选的,所述前防漏网呈碗状且开口朝右,每个所述支撑板的左端均通过翻边板与前防漏网固定连接。
15.优选的,多个所述防漏侧网与前防漏网的材质可采用镍钛合金或不锈钢材质。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发明可通过多个支撑板在椎体空腔内的扩张,从而对椎体进行支撑,通过推进圆环与支撑筒的螺纹配合即可调节多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椎体塌陷患者;2、多个支撑板扩张时,可通过多个防漏侧网对多个支撑板之间的空隙进行遮挡,通过多个支撑板左侧的前防漏网,能够对多个支撑板的左侧进行遮挡,能够防止多个支撑板内侧的骨水泥渗漏到椎体空腔外部;3、多个支撑板扩张时可在椎体空腔内形成近似圆筒的形状进行遮挡,也可在上下两侧的支撑板接触到椎体后,位于前后两侧的支撑板继续向外扩张至椎体的边缘,可最大限度的在椎体空腔内进行支撑和防漏;4、通过多个支撑板外侧的防滑刺能够在支撑板接触到椎体表面时刺入椎体内部,防止支撑筒在椎体空腔内发生滑动;本发明设计思路清晰,结构简洁,操作简单,解决了在球囊放气后支架弹性回缩会在椎体内移位,骨水泥注入后渗漏出椎体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多个支撑板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推进圆环的立体安装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多个支撑板扩张后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图7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图8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多个支撑板扩张后的平面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多个支撑套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29.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30.实施例一,本发明为一种新型防渗漏椎体支架,包括内部中空右端开口的支撑筒1,所述支撑筒1的材质可采用对人体无害的不锈钢材质,所述支撑筒1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圆周分布的支撑套筒2,每个所述支撑套筒2内均同轴滑动安装有支撑套杆3,每个所述支撑套杆3原理支撑套筒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呈弧形的支撑板4,多个支撑套杆3能够同时在支撑套筒2内沿着支撑套筒2的轴线滑动,使得多个支撑杆4可同时向远离支撑筒1的方向扩张,从而使多个支撑板4之间的空间逐渐变大,使用时可将支撑筒1放置在椎体空腔内,然后同时向外侧扩张多个支撑板4,使得多个支撑板4能够接触到椎体进行支撑,每个所述支撑板4的外表面上均一体连接有防滑刺5,当支撑板4接触到椎体后,可施加压力将防滑刺5刺入椎体内部进行防滑,使得多个支撑板4进行支撑时不会在椎体空腔内滑动,避免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每两个所述支撑板4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均开有收纳槽6,每两个相互靠近的所述收纳槽6内部均滑动安装有防漏侧网7,防漏侧网7的材质选用对人体无害的软质材料支撑,当多个支撑板4处于靠近支撑筒1的初始状态时,多个防漏侧网7均处于多个收纳槽6内部,此时多个支撑板4与多个防漏侧网7之间呈圆筒状,当多个支撑板4同时向外侧扩张时,每两个支撑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变大,两个支撑板4之间的防漏侧网7则能够在收纳槽6内伸出,使得多个支撑板4与多个防漏侧网7之间依然能够形成直径更大的类似圆筒的形状,多个所述支撑板4的左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支撑筒1左侧的前防漏网8,多个支撑筒4在扩张之前,前防漏网8的最大直径与多个支撑筒4形成的圆筒的直径相同,当多个支撑板4同时向外侧扩张时,多个支撑板4能够拉着前防漏网8的边缘也向外侧扩张,使得前防漏网8能够逐渐扩张开,多个支撑板4扩张开后,扩张开的前防护网8则能够对多个支撑板4之间的空间左端进行遮挡防漏,所述支撑筒1的外侧面上贯穿有多个注液孔9,当多个支撑板4对椎体进行支撑完毕后,可向支撑筒1内部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充满支撑筒1后可从多个注液孔9注入由多个支撑板4、多个防漏侧网7以及前防漏网8之间的空间内,此时骨水泥由于防漏侧网7与前防漏网8的遮挡下不会渗漏到椎体空腔外部,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31.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筒1的外表面上左右滑动安装有推进圆环10,所述推进圆环10的左侧面上铰接有多个推进杆11,推进圆环10能够在支撑筒1上左右移动,从而带动多个推进杆11也左右移动,多个所述推进杆11的另一端均与其中一个支撑板4的内表面铰接,当推进圆环10带动多个推进杆11向左侧移动时能够推动多个支撑板4同
时向外侧扩张,当推进圆环10带动多个推进杆11向右侧移动时能够推动多个支撑板4同时向支撑筒1移动,操作时将支撑筒1放置在椎体空腔内部后,可移动推进圆环10对多个支撑板4进行调节。
32.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多个所述推进杆11为弹性伸缩杆,当推进圆环10通过多个推进杆11带动多个支撑板4同时向外侧扩张,此时如果上下两侧的支撑板4接触到椎体且防滑刺已经刺入椎体时,此时如果前后两侧的支撑板4没有到达椎体空腔的最边缘,那么可继续向左侧移动推进圆环10,如附图10所示,此时由于上下两侧的支撑板4已经接触到椎体,由于椎体的阻挡,上下两侧的支撑板4将无法继续向外侧扩张,那么与上下两侧的支撑板4连接的推进杆11此时将会被压缩缩短,而前后两侧的推进杆11将推动前后两侧的支撑板4继续向前后两侧移动,直至前后两侧的支撑板4到达椎体空腔前后两侧的边缘处,此时多个支撑板4可在椎体空腔内最大限度的形成支撑防漏的空腔,此时可向该空腔内部注满骨水泥即可,每个所述推进杆11上均贯穿有凝结孔12,凝结孔12贯穿推进杆11的内部,当多个支撑板4完成上述的扩张后,此时上下两侧的两个推进杆11始终处于压缩蓄力的状态,会对椎体产生挤压力,从而影响患者的椎体恢复,而凝结孔12贯穿了推进杆11的内部,当向多个支撑板4之间形成的支撑空腔内部注满骨水泥时,骨水泥会通过凝结孔12进入推进杆11的内部,当骨水泥在推进杆11内部凝结后,推进杆11将会失去伸缩效果,从而永远保持现有的状态,也不会对椎体在产生挤压力。
33.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推进圆环10的内表面与支撑筒1的外表面螺纹转动连接,支撑筒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推进圆环10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转动推进圆环10即可使其在支撑筒1上实现左右移动,且推进圆环10移动后可通过与支撑筒1之间的螺纹配合实现推进圆环10的自锁,使得多个支撑板4不会失去支撑高度和支撑效果,所述推进圆环10的左侧面上开有环状槽13,所述环状槽13内滑动安装有多个推进杆铰接座14,多个推进杆11的右端均与其中一个推进杆铰接座14的左侧面铰接,推进圆环10转动时多个推进杆铰接座14能够在环状槽13内滑动,当推进圆环10左右移动时能够带动多个推进杆铰接座14左右移动,从而推动推进杆11左右移动,即可实现多个支撑板4的扩张。
34.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每个所述支撑套杆3的中部沿轴线方向开有贯穿支撑板4的定位孔15,每个所述支撑套筒2的内外表面之间均贯穿有多个沿其轴向排列的限位孔16,每个所述支撑套杆3的内外表面之间贯穿有卡槽17,支撑套杆3在支撑套筒2内滑动时,卡槽17能够与多个限位孔16逐一重合,每个所述卡槽17内均卡放有限位销18,限位销18放置在卡槽17内时不会自由滑动,施加外力后限位销18才能够在卡槽17内滑动,限位销18的两端呈半球状,且其放置在卡槽17内时限位销18的端面不超过支撑套杆3的外表面,当拉槽17与其中一个限位孔16重合时,此时对限位销18施加外力,即可使限位销18滑动进限位孔16内,此时支撑套杆3将无法在支撑套筒2内进行滑动,每个所述定位孔15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杆19每个所述定位杆19位于支撑板4内部的一端均一体连接有锥形凸台20,每个所述定位杆19的另一端均一体连接有按压板21,定位杆19处于定位孔15内且没有受到外力时,此时锥形凸台20的锥形面抵在限位销18处于定位孔15内部的一端上,当按动按压板21带动定位杆19向定位孔15内部轴向滑动时,能够通过锥形凸台20的锥形面将限位销18从卡槽17内向限位孔16内挤压,从而使得支撑套杆3无法在支撑套筒2内滑动;在操作时,当上下两侧的支撑板4的外表面接触到椎体时,两个按压板21也会接触
到椎体,从而带动定位杆19在定位孔15内滑动从而推动限位销18进入限位孔16内,使得支撑套杆3与支撑套筒2不在相互滑动,此时就算推进圆环10继续向左侧移动,当多个支撑板4扩张时,上下两侧的支撑板4由于限位销18的作用下不会在向外扩张,而此时上下两侧的两个推进杆11虽然也会压缩蓄力,也会对支撑板4产生向外侧的推力,但是由于此时支撑套杆3无法在支撑套筒2内滑动,那么施加在这两个支撑板4上的推力将不会施加在椎体上,防止在注入骨水泥后且骨水泥凝固之前,上下两侧的两个支撑板4在这段时间内会向上下两侧挤压椎体,从而抬高椎体空腔的原有高度,通过上述操作可首先限制上下两侧的支撑板4对椎体的推力,待骨水泥凝固之后再将推进杆11内部凝固,从而完成椎体空腔的支撑和骨水泥的填充。
35.实施例六,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推进圆环10的右侧面上开有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驱动孔22,所述支撑筒1的右端螺纹连接有操作杆23,操作杆23能够在支撑筒1的右端进行拆卸,操作时可一手手持操作杆23,所述操作杆23上同轴套设有驱动套筒24,驱动套筒24能够在操作杆23上左右移动,也可在操作杆23上转动,所述驱动套筒24的左端面上一体连接有多个与驱动孔22配合的驱动销25,当需要转动推进圆环10进行调节时,可一手手持2操作杆23,另一只手将驱动套筒24在操作杆23上向左侧移动,使得多个驱动销25插入多个驱动孔22内,然后转动驱动套筒24即可带动推进圆环10转动,调节完毕后将驱动套筒24向右侧移动使得驱动销25与驱动孔22分离即可,当骨水泥在椎体空腔内凝结后,转动操作杆23与支撑筒1之间进行分离即可,所述操作杆23的右端外侧同轴连接有操作把手26,使用者可手持操作把手26进行操作,所述驱动套筒24的右端外侧同轴连接有驱动旋钮27,使用者可通过驱动旋钮27对驱动套筒24进行操作。
36.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前防漏网8呈碗状且开口朝右,每个所述支撑板4的左端均通过翻边板28与前防漏网8固定连接,呈碗状的前防漏网8能够提供最大限度的展开量,翻边板28与支撑板4的左端面固定连接,多个支撑板4向外侧扩张时即可拉动前防漏网8进行扩张,而此时前防漏网8的开口处的直径会逐渐变大。
37.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多个所述防漏侧网7与前防漏网8的材质可采用镍钛合金或不锈钢材质。
3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发明可通过多个支撑板在椎体空腔内的扩张,从而对椎体进行支撑,通过推进圆环与支撑筒的螺纹配合即可调节多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椎体塌陷患者;2、多个支撑板扩张时,可通过多个防漏侧网对多个支撑板之间的空隙进行遮挡,通过多个支撑板左侧的前防漏网,能够对多个支撑板的左侧进行遮挡,能够防止多个支撑板内侧的骨水泥渗漏到椎体空腔外部;3、多个支撑板扩张时可在椎体空腔内形成近似圆筒的形状进行遮挡,也可在上下两侧的支撑板接触到椎体后,位于前后两侧的支撑板继续向外扩张至椎体的边缘,可最大限度的在椎体空腔内进行支撑和防漏;4、通过多个支撑板外侧的防滑刺能够在支撑板接触到椎体表面时刺入椎体内部,防止支撑筒在椎体空腔内发生滑动;本发明设计思路清晰,结构简洁,操作简单,解决了球囊放气后支架回缩会在椎体
内移位,骨水泥注入后渗漏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