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接触器及接触器附件壳体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20:14: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及接触器附件壳体。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接触器附件的两个安装壳体大多为两个零件,同时还需采用铆钉、螺钉等紧固件对两个壳体零件进行组装固定。在未用铆钉或螺钉的场合,通常采用热锚机、超声波焊接机对两个壳体零件进行固定安装。由此,产品结构设计和安装过程的复杂程度较高。
3.有鉴于此,亟待针对接触器附件壳体进行优化设计,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器及接触器附件壳体,通过结构优化可有效降低产品配置成本,并且能够提高组装工艺性。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器附件壳体,包括通过卡合适配副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同一壳体结构;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平面内,构成所述卡合适配副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对称配置在壳体结构安装面上。
6.可选地,构成所述卡合适配副的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左右对称配置在壳体结构安装面上。
7.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为外凸结构,所述第二结构为内凹结构。
8.可选地,所述外凸结构为具有第一凸台的安装轴上,所述内凹结构为具有第二凸台的安装孔。
9.可选地,所述安装轴的端部具有渐收的卡合引导段,所述第一凸台形成在所述卡合引导段与所述安装轴的本体邻接位置处;所述安装孔的孔内具有与所述卡合引导段适配的卡合引导面,所述第二凸台形成在所述卡合引导面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邻接位置处。
10.可选地,所述卡合引导段为圆台状,或者所述卡合引导段为鼓状。
11.可选地,在轴截面内,所述卡合引导面为斜面,或者所述卡合引导面为外凸弧面。
12.可选地,所述卡合适配副设置为多个。
13.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平面内,多个所述卡合适配副中的至少部分交错布置。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相连接的接触器壳体和附件壳体,所述附件壳体采用如前所述的接触器附件壳体。
15.针对接触器的附件壳体,本方案提出了基于同一零件构建的壳体结构。具体地,两个结构相同壳体通过卡合适配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平面内,构成卡合适配副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对称配置在壳体结构安装面上。如此设置,两个壳体为同一壳体结构,也即两个相互组装的壳体为同一零件,减少了零件数量;同时,一者上第一
结构与另一者上的第二结构卡合适配,即可完成两个壳体间的可靠组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16.首先,应用本方案可降低产品的设计、制造成本,在有效降低产品配置成本的基础上,便于零件分类管理;同时简化了安装工艺步骤,具有良好的组装工艺性,符合模块化安装的设计趋势。
17.第二,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中,建立可拆卸连接关系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分别由安装轴上第一凸台和安装孔内的第二凸台形成,插装后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卡合,组装后空间占用较少,且整体结构紧凑。
18.第三,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选方案中,在安装轴的端部具有渐收的卡合引导段,相应地,安装孔的孔内具有与该卡合引导段适配的卡合引导面。这样,插装初始阶段,安装轴卡合引导段与安装孔的卡合引导面起到组装导向的作用,直至邻接卡合引导段的第一凸台与邻接卡合引导面的第二凸台卡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兼具结构简单、连接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19.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器附件壳体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
ⅰ‑ⅰ
剖切位置形成的接触器附件壳体的剖视图;
21.图3为图2的ⅱ部放大图。
22.图中:
23.第一壳体a、第二壳体b;
24.安装轴1、第一凸台11、卡合引导段12、安装孔2、第二凸台21、卡合引导面22、卡钩3。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6.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中所示的接触器附件壳体作为描述对象,详细说明基于同一零件构建的壳体结构方案。应当理解,该附件壳体的外廓根据相应的接触器进行设计,其内部触片安装结构及联动卡块非本技术的核心发明点所在,且对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接触器附件壳体并未构成实质性限制。
27.请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器附件壳体的组装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器附件壳体组装后的剖视图,该剖视图自图1中
ⅰ‑ⅰ
剖切位置形成,以清楚示明基于卡合适配副所建立的可拆卸连接关系。
28.该接触器附件壳体由相对扣合的第一壳体a和第二壳体b构成,通过卡合适配副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壳体a和第二壳体b为同一壳体结构,在第一壳体a和第二壳体b的连接平面内,构成卡合适配副的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对称配置在壳体结构安装面上。这里的“安装面”是指,两个壳体结构组装对接的相对面,也即组装后位于附体壳体内侧的表面。
29.本方案中,两个壳体(a、b)为同一壳体结构,也就是说,两个相互组装的壳体为同
一零件,例如但不限于,该壳体结构的主体构成形态以及其上相应配置的组装结构。如此设置,可降低该附件壳体的产品设计、制造成本,在有效降低产品配置成本的基础上,便于零件分类管理;同时简化了安装工艺步骤,具有良好的组装工艺性。
30.结合图1和图2所示,构成卡合适配副的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左右对称配置在每个壳体结构安装面上。
31.其中,第一结构为配置有第一凸台11的安装轴1,第二结构为配置有第二凸台21的安装孔2。当第一壳体a与第二壳体b相向扣装时,一者上的安装轴1可插装在另一者上的安装孔2中,至图2所示的卡合状态,第一凸台11与第二凸台21卡合,形成组装限位。由此实现两者间的可拆卸组装,且组装后的卡合适配副空间占用较少,整体结构较为紧凑。
32.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中的第一结构形成于外凸的安装轴1,第二结构形成于内凹的安装孔2。基于该插装卡合适配关系,该第一结构也可以采用非局限于安装轴的其他外凸结构,相应地,该第二结构可以采用非局限于安装孔的其他内凹结构,只要能够建立卡合适配副并满足两个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功能需要均可。
33.为了进一步提高壳体组装的可操作性,相适配的安装轴1和安装孔2可增设导向结构。请一并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图3为图2的ⅱ部放大图。
34.其中,在安装轴1的端部具有渐收的卡合引导段12,第一凸台11形成在该卡合引导段12与安装轴1的本体邻接位置处;如图所示,该安装轴1的本体内凹,由此在其与卡合引导段12相邻位置处形成第一凸台11。
35.其中,在安装孔2的孔内具有与该卡合引导段12适配的卡合引导面22,第二凸台21形成在该卡合引导面22与安装孔2的孔壁邻接位置处;如图所示,自该安装孔2的孔壁径向突出形成卡合引导面22,由此在其与卡合引导面22相邻位置处形成第二凸台21。
36.沿插装扣合方向,本方案中的第一凸台11和第二凸台21均位于相应卡合引导结构的下游位置。这样,插装初始阶段,安装轴1的卡合引导段12与安装孔2的卡合引导面22起到组装导向的作用,过程中该安装轴1基于材料特征产生形变避让,直至邻接该卡合引导段12的第一凸台11与邻接该卡合引导面22的第二凸台21卡合,卡合状态下的安装轴1复位。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兼具结构简单、连接可靠的特点。
37.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卡合引导段12为圆台状,且在轴截面内,该卡合引导面22配置为斜面,易于加工成型。
38.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产品的组装需要,该卡合引导段12和卡合引导面22也可采用其他相适配的形状(图中未示出),例如但不限于,该卡合引导段可以为外周表面渐突的鼓状,该卡合引导面也可以为外凸弧面。
39.另外,卡合适配副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产品设置为多个,相应地,安装轴1和安装孔2相应地左右对称设置为多个。此外,在第一壳体a和第二壳体b的连接平面内,多个卡合适配副中的至少部分交错布置;也就是说,其中部分卡合适配副未采用纵横两向的陈列布置方式。如此设置,一方面利用壳体内部结构的可用空间配置卡合适配副,可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空间;同时,交错布置的卡合适配副均有较好的承载能力,附件壳体组装关系更加可靠。
40.除前述接触器附件壳体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触器,该接触器包括相连接的接触器壳体和如前所述的接触器附件壳体。应当理解,该接触器的其他功能构成非本技术
的核心发明点所在,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41.这里,接触器附件壳体可通过其连接面上的卡钩3,与接触器壳体组装连接,可实现模块化安装。
42.本文所使用的序数词“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在描述技术方案中相同功能的构成或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序数词“第一”和“第二”的使用,对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未构成理解上的限制。
43.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