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缆熔接平台以及光缆熔接方法与流程

2022-03-23 10:04: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光缆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缆熔接平台以及光缆熔接方法。


背景技术:

2.光缆是一种通信线缆组件,光缆包括缆芯、加强钢丝、填充物和护套,其中缆芯是由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而成,光缆熔接是一种通过熔接机将多个光缆中的光纤收尾熔接在一起变成一个整体的技术,具体的熔接原理为:将光缆剥皮,然后将剥皮后裸露的缆芯(即光纤),去除松套管露出裸芯,再利用切割刀将裸芯进行切割制备端面,最后利用熔接机对切割后的端面进行对接熔接。
3.相关授权公告号为cn110609352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缆熔接平台以及光缆熔接方法,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开设有两条引导槽,操作台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接头盒的定位组件、以及用于熔接裸芯的熔接机;两条引导槽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与操作台转动连接的固定条,固定条上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带有弧形夹口的压紧片,压紧片上设置有压紧弹簧;在使用时,首先将两条需要熔接的光缆进行剥皮以露出缆芯,再分别插入引导槽内,然后上拉压紧片将固定条转至垂直于引导槽长度方向的状态,接着释放对压紧片的拉动,此时光缆被夹持于弧形夹口与引导槽之间;然后通过定组件定位接头盒位置,并将光缆穿过接头盒,再去除缆芯外部的松套管露出裸芯,并用酒精擦拭裸芯,接着用光纤切割刀切断裸芯,以制备平整端面,在其中一根缆芯上套设热塑套管,并将裸芯的端部放入熔接机对准熔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引导槽和弧形夹口的尺寸固定,只能对单一直径的光缆进行固定,无法适应不同直径的光缆,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对光缆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只能对单一直径的光缆进行固定,适用范围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缆熔接平台以及光缆熔接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缆熔接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光缆熔接平台,包括操作台、熔接机以及接头盒;所述操作台上表面开设有供光缆插设的引导槽,还包括对称设置于引导槽内的气囊,以及用于为所述气囊充气或抽气的驱动件,还包括对称设置于引导槽内的气囊,以及用于为所述气囊充气或抽气的驱动件,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驱动件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光缆与所述引导槽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数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距离数据,并根据所述距离数据控制所述驱动件向所述气囊内补充定量气体,以使得光缆被夹持于所有所述气囊之间;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释放夹持按键,所述释放夹持按键用于接收操作人员的释放夹持指令,并在接收到所述释放夹持指令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释放信号,以使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件对所述气囊
抽气,使所述气囊恢复未充气时的初始状态。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光缆插入引导槽内,再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光缆与引导槽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数据,控制模块根据当前距离数据控制驱动件为气囊补充定量气体,以使得光缆被夹持于气囊之间,从而实现将光缆固定于引导槽内,实现对不同直径的光缆的固定,提高适用性。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两个相对嵌置于引导槽内侧壁的第一测距单元;每一所述第一测距单元均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测距单元所处的引导槽内壁与光缆之间的距离值;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气囊充气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两个所述第一测距单元所检测的距离值之和,以及预设的气囊厚度值,确定所述引导槽内的光缆与当前气囊的距离,再根据所确定的光缆与当前气囊的距离以及预设的对照表,确定所述气囊的充气量,所述对照表用于存储光缆与气囊的距离以及对应的气囊充气量;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驱动件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气囊充其量确定单元所检测的气囊充气量,控制驱动件向气囊内充入与气囊充气量相一致的气体。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操作人员再将光缆插入引导槽内时,无法保证光缆能够固定插设于引导槽内的一个定点,所以可设置第一测距单元和第二测距单元来分别检测光缆与引导槽两内侧壁的距离,再通过气囊充其量确定单元确定气囊的充其量,从而实现对引导槽内光缆的固定夹持。
10.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电连接于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引导槽内是否存在光缆,并在检测到引导槽内存在光缆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检测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时,控制第一检测模块启动并开始检测位于所述引导槽内的光缆与引导槽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数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有在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引导槽内存在光缆时,第一检测模块才会开始检测距离,减少第一检测模块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而导致的电能的浪费。
12.作为优选,每一所述气囊均包括弹性气囊袋以及设置于橡胶垫层,所述橡胶垫层设置于所述弹性气囊袋外表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层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止弹性气囊袋外表面出现磨损,另一方面能够增大弹性气囊袋外表面与光缆外侧壁相接触时的摩擦,实现对光缆的稳固夹持。
14.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端部固定相连且螺纹旋向相反的丝杆、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丝杆转动的电机、螺纹套接于每一丝杆外部的移动块、固定连接于每一移动块上的过渡杆,设置于每一过渡杆端部的推杆、设置于推杆端部的密封圈,以及套接于推杆外部的供气管;两个所述移动块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丝杆固定连接端的两侧;所述密封圈位于推杆远离过渡杆处的一端,所述密封圈紧密贴合于供气管内壁,所述供气管和与之相靠近处的弹性气囊袋相连通,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于电机,以用于控制电机的启闭和正反转。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电机启动,由于两个丝杆螺纹旋向相反,因此两个移动块能够在丝杆的带动下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得推杆在过渡杆和移动块的带动下沿所处的供气管长度方向滑移,从而将供气管内的气体抵推至弹性气囊袋中,
由于两个移动块对称地设置于丝杆相互固定连接端的两侧,因此,两个弹性气囊袋内补充的气体量相同,且由于电机受控于控制模块,因此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电机的启停即可控制充入气囊内的气体量。
16.作为优选,所述供气管内存储有氮气,所述供气管外围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密封连接于供气管外围,所述罩体上端贯穿操作台,所述罩体上端开设有检测口,所述罩体靠近检测口处设置有密封塞;还包括漏气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漏气检测模块的所处环境中是否存在氮气,并显示检测结果。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期打开检测口,并外设氮气检测仪对准检测口,来检测罩体内是否有氮气,以及氮气浓度,若存在则说明供气管存在漏气的可能,此时为了保证后续对气囊的稳定充气和抽气,需要更换供气管。
18.作为优选,还包括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其中一端连接于操作台上表面,所述弹性带另一端设置有插杆,所述操作台上表面设置有供插杆插设的插管,所述插管和插杆侧壁共同开设有锁止孔,所述插管上设置有用于插设于锁止孔内的锁止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光缆插入引导槽内之后,将插杆插入插管内,再将锁止管贯穿锁止孔,以将插杆固定插设于插管内,此时光缆位于弹性带与引导槽之间,以防止光缆在气囊的挤压下脱离引导槽的情况。
20.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带远离插杆处的一端处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固定杆,所述转杆侧壁贯穿开设有供固定杆贯穿插设的对接孔,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与固定杆螺纹连接的固定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杆,以使得部分弹性带绕接于转杆外侧壁,再通过固定杆贯穿对接孔并螺纹连接于固定孔内,以固定转杆的转动位置,使得绕卷于转杆上的弹性带稳固绕卷于转杆上,从而实现了根据光缆直径调节弹性带的长度,使得弹性带抵接于光缆外侧壁。
22.作为优选,所述操作台内部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引导槽相连通,所述操作台内部还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引导槽长度方向,且所述通槽贯通所述操作台侧壁,所述通槽与所述滑槽相连通,所述通槽内插设有抬升板,所述抬升板与所述通槽底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抬升板靠近每一所述滑槽处的侧壁均设置有抬升块,所述抬升块插设于所述滑槽内。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熔接之后,可以从通槽贯通操作台处的位置向上推动抬升板,此时抬升板带动抬升块上移,以使得抬升块上端穿过滑槽并位于引导槽内,从而将位于引导槽内的光缆顶出引导槽,避免为了取出光缆而直接从引导槽端部上抬光缆进而导致光缆在拉动过程中出现弯折的情况,以起到保护光缆的作用。
2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缆熔接平台,包括将光缆进行剥皮已露出缆芯,再将光缆插入引导槽内;通过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引导槽内是否存在光缆,当检测到引导槽内存在光缆时,向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以使得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检测模块启动;并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引导槽内的光缆与引导槽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数据;通过气囊充气量确定单元根据所述距离数据确定气囊充气量,再通过驱动件执行单元根据控制驱动件向气囊内充入与所述气囊充气量相一致的气体,以使得引导槽内的光
缆被夹持于气囊之间;再将弹性带固定于光缆上表面;将光缆穿过接头盒,去除缆芯外表面的松套管从而露出裸芯,再用酒精对裸芯进行擦拭除尘;用光纤切割刀对裸芯端面进行切割成平整的端面,将两个裸芯端部放入熔接机进行对准熔接。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将光缆插入引导槽内,再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光缆与引导槽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数据,控制模块根据当前距离数据控制驱动件为气囊补充定量气体,以使得光缆被夹持于气囊之间,从而实现将光缆固定于引导槽内,实现对不同直径的光缆的固定,提高适用性;2.当将光缆插入引导槽内之后,将插杆插入插管内,再将锁止管贯穿锁止孔,以将插杆固定插设于插管内,此时光缆位于弹性带与引导槽之间,以防止光缆在气囊的挤压下脱离引导槽的情况。
附图说明
26.图1是实施例中用于一种光缆熔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实施例中用体现驱动件与操作台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28.图3是图2中用于体现a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一种光缆熔接平台的结构框图。
30.图5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操作台与滑槽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31.图6是图5中用于体现b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32.图7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弹性带与操作台之间位置关系的局部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操作台;11、引导槽;12、接头盒;13、熔接机;14、漏气检测模块;15、气囊;151、弹性气囊袋;152、橡胶垫层;16、驱动件;161、丝杆;162、电机;163、移动块;164、过渡杆;165、推杆;166、密封圈;167、供气管;168、罩体;1681、检测口;1682、密封塞;17、腔室;18、弹性带;181、插杆;182、插管;1821、锁止孔;183、锁止杆;184、转杆;1841、对接孔;185、固定杆;1851、固定孔;19、滑槽;191、通槽;192、抬升板;193、抬升块;194、弹簧;2、第一检测模块;21、第一测距单元;3、控制模块;31、气囊充气量确定单元;32、驱动执行单元;4、释放夹持按键;5、第二检测模块;7、光缆。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光缆熔接平台。参照图1,光缆熔接平台包括操作台1、设置于操作台1上的接头盒12以及熔接机13,操作台1远离熔接机13处的上表面还开设有供光缆7插设的引导槽11,引导槽11长度方向平行于操作台1长度方向,引导槽11其中一端的端壁与操作台1远离熔接机13处的一端的端壁相齐平;将光缆7端部剥皮露出缆芯之后插入并固定于引导槽11内,将光缆7靠近缆芯的一端穿过接头盒12,再将取出缆芯上的松套管以使缆芯露出裸芯,再将裸芯端部切割成平整端面之后放入熔接机13进行熔接。
36.参照图2和图3,操作台1内部设置有腔室17,腔室17与引导槽11一一对应设置,每
一腔室17内均设置有驱动件16,下文将对其中一个驱动件16以及驱动件16与腔室17的结构进行阐述。驱动件16包括两个螺纹旋向相反的丝杆161、电机162、螺纹套接于每一丝杆161外部的移动块163、固定焊接于移动块163外侧壁的过渡杆164、焊接于每一过渡杆164远离移动块163处的端部的推杆165、固定粘接于推杆165端部的密封圈166,以及套接于推杆165外部的供气管167。
37.参照图2和图3,属于同一驱动件16上的两个丝杆161端部固定焊接,电机162驱动端焊接于其中一个丝杆161的端部,两个移动块163对称设置于丝杆161固定焊接端的两侧,移动块163远离过渡杆164处的侧壁贴合于腔室17内壁,以使得移动块163仅能沿丝杆161长度方向滑移,而无法在丝杆161的带动下周向转动;过渡杆164呈l型,过渡杆164远离移动块163处的一端外径小于供气管167内壁,因此过渡杆164靠近推杆165处的一端能够随推杆165一起插入供气管167内。
38.参照图1、图2和图3,腔室17内壁焊接有圆筒状的罩体168,供气管167位于罩体168内,且供气管167端壁与罩体168焊接固定;供气管167内存储有氮气,罩体168上端贯穿操作台1,罩体168贯穿操作台1处的侧壁开设有检测口1681,罩体168靠近检测口1681处的内部插设有密封塞1682,密封塞1682可以为木质,操作台1上还嵌设有漏气检测模块14,漏气检测模块14可以为带有显示屏的便携式氮气检测仪,操作人员可以定期从检测口1681处拔出密封塞1682,将漏气检测模块14靠近检测口1681,以检测检测口1681处是否存在氮气,即检测罩体168内是否有氮气泄露出来,若有,则说明供气管167漏气。
39.参照图2和图3,供气管167内壁与密封圈166紧密贴合,供气管167远离推杆165处的一端连通有气囊15,腔室17靠近气囊15处的部位连通于引导槽11,气囊15位于引导槽11内,气囊15包括弹性气囊袋151和粘接于弹性气囊袋151外表面的橡胶垫层152,弹性气囊袋151开口部贯穿供气管167端部,其与供气管167端部固定粘接;通过驱动电机162转动以使得两个移动块163相互靠近,进而使得移动块163带动推杆165和过渡杆164向靠近气囊15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供气管167内的部分气体被充入气囊15内,使得气囊15故障,继而使得气囊15鼓胀,直至橡胶垫层152抵接于光缆7外侧壁,从而根据光缆7外径来将光缆7被气囊15夹持固定于引导槽11内。
40.参照图2和图4,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2、第二检测模块5和控制模块3,第一检测模块2包括两个第一测距单元21,第一测距单元21可以为相对嵌置于引导槽11两内侧壁的测距传感器,第一测距单元21用于检测其与引导槽11内光缆7之间的距离值,即引导槽11内光缆7与第一测距单元21所处的引导槽11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值;第一检测模块2电连接于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可以为plc控制器,控制模块3包括气囊充气量确定单元31,用于获取两个第一测距单元21所检测的距离值,计算上述两个距离值之和,再根据预设的气囊15厚度值,确定引导槽11内光缆7与当前气囊15的距离,再根据确定的光缆7与当前气囊15的距离,以及预设的对照表,确定气囊15的充气量。
41.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未通过驱动件16向气囊15内充入氮气时,气囊15处于干瘪状态,即氮气全部位于供气管167内,上述预设的气囊15厚度值即为干瘪的气囊15的厚度,因此引导槽11内光缆7与当前气囊15(处于干瘪状态的气囊15)的距离=第一测距单元21所检测的距离值-预设的气囊15厚度值;控制模块3电连接于电机162,以用于控制电机162的启闭和正反转,控制模块3包括驱动件执行单元32,用于根据气囊充气量确定单元31所检测
的气囊15充气量,控制电机162转动,以向气囊15内充入与气囊15充气量相一致的气体。
42.参照图2和图3,控制模块3还电连接有释放夹持按键4,释放夹持按键4可以为压力传感器,当操作人员需要释放气囊15对光缆7的夹持时,可以点触释放夹持按键4,释放夹持按键4检测到压力,也就是操作人员的释放夹持指令,并向控制模块3发送释放信号,控制模块3接收到释放信号之后,控制电机162转动以使得推杆165朝远离气囊15的方向移动,直至气囊15内的氮气全部被重新抽送至供气管167内。
43.参照图2和图4,第二检测模块5电连接于控制模块3,第二检测模块5可以为嵌置于引导槽11内的对射式光电开关,用于检测引导槽11内是否存在光缆7,当光缆7插入引导槽11内时,光缆7阻挡住了第二检测模块5所发出的检测光线,此时第二检测模块5向控制模块3发送光电信号,以使得控制模块3在接收到光电信号之后控制第一控制模块3启动,以对光缆7与引导槽11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
44.参照图5、图6和图7,操作台1上还固定粘结有弹性带18,弹性带18靠近其与操作台1固定粘接处的侧壁还固定粘接有转杆184,操作台1上表面通过链子焊接有固定杆185,操作台1上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杆185螺纹连接的固定孔1851,转杆184侧壁贯穿开设有供固定杆185贯穿插设的对接孔1841,固定杆195穿过对接孔1841,并螺纹连接于固定孔1851内,从而将部分绕接于转杆184外侧壁的弹性带18稳固绕接于转杆184上。
45.参照图5、图6和图7,弹性带18远离转杆184处的一端还粘结有插杆181,操作台1上表面焊接有插管182,插管182外侧壁焊接于操作台1外侧壁,且插管182长度方向垂直于引导槽11长度方向,插管182外侧壁还通过链子焊接有锁止杆183,插杆181插设于插管182内,且插杆181和插管182侧壁均开设有供锁止杆183插设的锁止孔1821,将插杆181插设于插管182内,并通过锁止杆183固定插杆181的插设位置,此时弹性带18外侧壁抵接于光缆7外侧壁,以使得光缆7被固定于弹性带18与引导槽11之间,防止光缆7被气囊15挤出引导槽11。
46.参照图2和图3,操作台1内部且位于每一引导槽11下方均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沿操作台1厚度方向设置,操作台1内部且位于两个滑槽19下方还开设有通槽191,通槽191与两个滑槽19均连通,通槽191长度方向垂直于引导槽11长度方向;通槽191其中一端端壁与操作台1其中一侧壁相齐平,通槽191内插设有抬升板192,抬升板192侧壁与通槽191底壁之间共同焊接有若干个弹簧194,弹簧194沿通槽19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抬升板192能够沿通槽191高度方向滑移,抬升板192靠近每一滑槽19处的侧壁均焊接有抬升块193,抬升块193插设于滑槽19内,且能够沿滑槽19高度方向滑移;弹簧194未形变时,抬升块193完全缩入滑槽19内,当人手推动抬升板192上移时,抬升块193上端穿过滑槽19并进入引导槽11内,从而在光缆7熔接结束之后,将光缆7从引导槽11内推出,实现光缆7的快捷取出。
47.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缆熔接方法,包括:s1、将光缆7进行剥皮已露出缆芯,再将光缆7插入引导槽11内。
48.其中剥皮的长度可以为0.6m-1.2m。
49.s2、通过第二检测模块5检测引导槽11内是否存在光缆7,当检测到引导槽11内存在光缆7时,向控制模块3发送控制信号,以使得控制模块3控制第一检测模块2启动;并通过第一检测模块2检测引导槽11内的光缆7与引导槽11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数据。
50.s3、通过气囊充气量确定单元31根据所述距离数据确定气囊15充气量,再通过驱动件执行单元32根据控制驱动件16向气囊15内充入与所述气囊15充气量相一致的气体,以
使得引导槽11内的光缆7被夹持于气囊15之间;再将弹性带18固定于光缆7上表面。
51.s4、将光缆7穿过接头盒12,去除缆芯外表面的松套管从而露出裸芯,再用酒精对裸芯进行擦拭除尘。
52.其中露出裸芯的长度可以为16mm-22mm。
53.s5、用光纤切割刀对裸芯端面进行切割成平整的端面,将两个裸芯端部放入熔接机13进行对准熔接。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光缆熔接平台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两截需要相互熔接的光缆7的端部进行剥皮露出缆芯,然后将光缆7插入引导槽11内,每一引导槽11内对应插设一根光缆7,且使得缆芯朝向接头盒12的方向,当第二检测模块5检测到光缆7插入引导槽11内之后,第二检测模块5向控制模块3发送检测信号,此时控制模块3启动第一检测模块2检测光缆7与引导槽11内壁之间的距离值,然后控制模块3根据上述距离值计算得出气囊15充气量,接着控制模块3启动电机162以使得推杆165将供气管167内的氮气挤压至气囊15内,以使得气囊15内具有与气囊15充气量相一致的氮气量,此时气囊15鼓胀,橡胶垫层152抵接于光缆7外侧壁,从而使得光缆7通过气囊15被固定夹持于引导槽11内,再将弹性带18绕过光缆7上方,并将插杆181插入插管182内,通过锁止杆183插入锁止孔1821内进行锁止,实现对光缆7在引导槽11内的固定。
55.接着将光缆7靠近的缆芯的一端穿过接头盒12,再将去除缆芯外表面的松套管露出裸芯,然后用酒精擦拭清洁裸芯之后,用光纤切割刀将裸芯端面切割成平整端面,最后将两个裸芯端部放入熔接机13进行熔接,熔接完成之后,解除弹性带18对光缆7的绑定,然后点触释放夹持按键4,以使得以抽除气囊15内的氮气,使得气囊15干瘪,最后上推抬升板192,使得抬升块193向上抵推光缆7,再便捷取出熔接完成的光缆7。
5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