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8:30: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气溶胶产生装置
1.在过去的几年里,风险被降低或风险被修正的装置(也称为汽化器)的普及和使用快速增长,这有助于帮助想要戒烟的习惯性吸烟者戒掉如香烟、雪茄、小雪茄和卷烟等传统的烟草产品。与在传统的烟草产品中灼烧烟草不同,可获得加热或加温可气溶胶化的物质的各种装置和系统。
2.通常可用的、风险被降低或风险被修正的装置是被加热基质的气溶胶产生装置或加热不燃烧式装置。这种类型的装置通过将气溶胶基质加热到通常在150℃到300℃范围内的温度来产生气溶胶或蒸气,气溶胶基质通常包括潮湿的烟叶或其他合适的可气溶胶化的材料。加热但并不燃烧或灼烧气溶胶基质会释放气溶胶,这种气溶胶包括使用者寻求的组分但不包括燃烧和灼烧产生的有毒和致癌副产物。此外,通过加热烟草或其他可气溶胶化的材料产生的气溶胶通常不包括由燃烧和灼烧产生的可能对于使用者来说不愉快的烧焦味或苦味,因此,基质不需要糖和其他添加剂,糖和添加剂通常添加到此类材料以使烟雾和/或蒸气对于使用者来说更美味。
3.在这种气溶胶产生装置中,气溶胶基质必须通过加热器加热,并且不可避免的是一些热量将从加热器泄漏到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其余部分中。这种热量可以损坏比如加热器或热敏性电子产品的电源等其他部件。在一些情况下,当未被设计成受热的部件变得过热时,可能甚至具有起火或爆炸的危险。此外,这种热泄漏可能导致装置的外表面变得太热,而使得使用者无法舒适地握持在手中,并且如果不加以控制,甚至可能对使用者的皮肤造成危害。
4.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安全性和/或可靠性的装置,同时保持或改进与这种加热不燃烧式装置相关的多个不同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加热器组件以及被配置为固持该加热器组件的框架;该加热器组件包括:用于对包含在该腔室内的气溶胶产生材料进行加热的管状加热腔室;至少部分地套设在该管状加热腔室周围的隔热管;以及用于将该加热腔室支撑在该隔热管内的至少一个环形支撑件,其中,该环形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在该隔热管内,并且该加热腔室被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该环形支撑件内,并且其中,该环形支撑件被定位在该隔热管的一端并且被配置用于安装至该框架。
6.通过使环形支撑件如此安装,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对包含在腔室中的气溶胶产生材料提供有效加热,同时减少腔室的热泄漏。环形支撑件提供了用于既将加热腔室固持在隔热管内又将加热器组件固持于框架的可靠的结构,以增加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减少从加热腔室传递到装置的其余部分、尤其是传递到装置表面的热量水平。
7.特别地,该环形支撑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突出部,该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延伸到该隔热管中,以与该加热腔室的外表面接合。这些突出部可以提供表面积减小的区域,使得环形支撑件与加热腔室之间的连接点可以减小。通过使环形支撑件与加热腔室之间所需要的物理直接接触最小化,可以进一步减少热量从腔室传递到支撑件、并且最终传递到装置
的其余部分。
8.优选地,加热腔室被至少部分地安装在环形支撑件的安装在隔热管内的一部分内。在这种情况下,环形支撑件可以提供插在隔热管与加热腔室之间的单个部分,以将加热腔室支撑在隔热管中,并且相同的支撑部分与隔热管和加热腔室接触。
9.优选地,该加热器组件可以包括在该隔热管的每个端部处的环形支撑件。最优选地,该加热器组件在该隔热管的每个端部处的环形支撑件之间可以没有任何环形支撑件。因此,可以减少可能传递到装置的其余部分、尤其是传递到外壳的热量。这样可以在隔热管与外壳之间形成相对自由的空间,该空间可以提供进一步有效的隔离,以抵抗由环形支撑件传递到隔热管的外表面的可能的热量。因为在加热器组件的端部还定位有环形支撑件,所以因这个区域比加热腔室的更中心的区域受热更少而使热传递受到限制。
10.在可能的模式中,内环形支撑件可以具有c形截面。通过具有不构成完整的或闭合的圆周线的环形截面,可以减少所需要的材料,这样导致进一步减少热传递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11.特别地,如先前限定的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环形支撑件可以是外环形支撑件,该外环形支撑件与隔热管的外表面接合。至少一个外环形支撑件提供了与隔热管的外表面接合的结构,并且外环形支撑件可以作为整体在装置内为隔热管提供支撑。例如,外环形支撑件可以为隔热管提供支撑,以将隔热管抵靠装置内的外壳或框架固持。此外,外环形支撑件可以提供隔热管内部的部件(例如加热腔室)与隔热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形式。
12.外环形支撑件可以具有与其他环形支撑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可选地,外环形支撑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其中,该第一支撑部件与隔热管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接合;该第二支撑部件在该隔热管内与该加热腔室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接合;并且该第一支撑部件与该第二支撑部件在一个或多个接触点处彼此接合。通过由在接触点接合的两个或更多个分开部件形成外环形支撑件,可以减少从加热腔室通往隔热管的热传递。这些接触点可以被设计成使两个部件之间的热传递减少或最小化。接触点可以是点、线、弧、或环形区段形式中的任一种。即,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可以沿接触线彼此接合。
13.特别地,至少一个环形支撑件可以是仅在该隔热管的内表面上与该隔热管接触的内环形支撑件。通过在管的内表面处与隔热管接合,该内环形支撑件可以提供减少从腔室到管外的热传递的结构。这种布置还可以增加隔热管与外壳之间的潜在气隙。
14.特别地,该装置可以包括在该隔热管的第一端处的第一环形支撑件、以及在该隔热管的第二端处的第二环形支撑件。该装置可以包括在该隔热管的第一端处的内环形支撑件、以及在该隔热管的第二端处的外环形支撑件。该装置可以包括在该隔热管的每个端部处的至少一个外环形支撑件。该装置可以包括在该隔热管的每个端部处的至少一个内环形支撑件。通过包括在隔热管的端部处(内、外或其他)的上述任何形式的环形支撑件,可以为加热腔室和隔热管提供更安全的结构性支撑件,同时使与装置的其余部分的热传递最小化。
15.优选地,至少一个环形支撑件可以包括用于将加热器组件固定至框架的连接构件。通过使连接构件附接于环形支撑件或形成为环形支撑件的一部分,可以避免加热器组件的其他部件(例如,加热腔室或隔热管)与框架直接接触。
16.虽然连接构件可以采取任何合适的形式,但是优选地,连接构件可以包括孔口,该孔口被布置为接纳设在框架上的一个或多个销。一个或多个孔口可以允许环形支撑件通过插槽连接而连接至框架,其中,设在框架上的销可以插槽到孔口中。插槽连接本身可以是永久连接,或者替代性地,一旦销插槽到孔口中就可以借助于粘合剂或其他手段使连接永久化。应注意的是,孔口和销的布置可以颠倒,即,孔口可以存在于框架上,并且环形支撑件上的连接构件可以是被布置为接纳销的孔口。替代性地,环形支撑件可以包括用于使销与设在框架上的孔口接合的孔口与销的混合。
17.加热腔室可以通过任何合适手段为包含在内的气溶胶产生材料供热。通常,可以通过电阻加热、感应加热或接触加热来供热。典型地,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包括薄膜加热器,该薄膜加热器缠绕在管状加热腔室的外表面上。薄膜加热器可以提供柔性但有效的热源,该热源可以以安全且可靠的方式应用于管状加热腔室。
18.该管状加热腔室可以包括开放端以及与开放端相反的封闭端,该开放端用于将气溶胶产生材料、或包括气溶胶产生材料的消耗品接纳在腔室中,该封闭端形成端子座(terminal base)。换言之,管状加热腔室可以总体上采取具有一个开放端的中空圆柱的形式以便提供开口,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该开口放置气溶胶产生材料,但是该开口以其他方式封闭,以便提供其中包含提供给加热腔室的热量的大致封闭的体积。当气溶胶产生材料插入加热腔室时,放置气溶胶产生材料的可以限制或封闭加热腔室的开放端。在一些示例中,包括气溶胶产生材料的消耗品可以被设置为与加热腔室的内部体积匹配的大致圆柱形的形式。
19.典型地,至少一个环形支撑件可以由聚醚醚酮(peek)形成。peek是耐高温材料,该材料对用于布置在热源附近的部件是理想的。当用于与加热部件(例如加热腔室)直接接触的部件时,peek减少了与装置的其他部件的热传导。
附图说明
20.现在通过举例的方式参考附图来对气溶胶产生装置进行描述,在附图中:
21.图1a示意性地展示了处于已组装构型的示例气溶胶产生装置。
22.图1b示意性地展示了内部部件可见的示例气溶胶产生装置。
23.图2a示意性地展示了示例加热组件的第一视图。
24.图2b示意性地展示了示例加热组件的第二视图。
25.图3a示意性地展示了加热组件的示例构型。
26.图3b示意性地展示了加热组件的另一个示例构型。
27.图3c示意性地展示了加热组件的另一个示例构型。
28.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示例加热组件与示例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图1a中,示例气溶胶产生装置1总体上展示为处于已组装构型。装置1包括具有底部部分和顶部部分的外壳2。壳体2的顶部部分设有孔口3,气溶胶产生消耗品可以通过该孔口插入装置1中。
30.在壳体2内部,蒸气产生装置1包括电池4和加热器组件10。图1b展示了没有外壳2
的示例装置1。电池4可操作地连接至加热器组件10,使得加热器组件10使用由电池4供应的功率来提供电加热。装置1总体上包括用于允许使用者控制将电力从电池4供应到装置的加热器组件10和其他部件的器件。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装置1包括开关,该开关可操作用于手动调节从电池4供应的电力水平。在其他示例中,装置1包括抽吸检测器,该抽吸检测器可操作用于感测使用者何时从装置1进行抽吸,使得根据使用者进行抽吸的时间向加热器组件10供应电力。装置1的电池4、加热器组件10、以及多个不同的其他部件由支撑结构5固持在壳体2内的适当位置。
31.在使用中,使用者通过壳体2握持装置1,并且通过孔口3将可产生烟气的气溶胶产生消耗品放置在装置1的加热器组件中或其附近。然后,通过开关或通过使用者的抽吸动作操作装置1打开从电池4到加热器组件10的供电,以便对加热器组件10处或其附近的消耗品进行加热。在加热组件10处产生的热量使得消耗品加热并且释放形成气溶胶的蒸气。然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消耗品本身或通过装置1的孔口3吸入气溶胶。
32.如上所述,加热器组件10通常可以产生热量至高温,以便使装置1中的消耗品汽化或气溶胶化。典型地,加热器组件10可以达到约150℃至约300℃之间。通过精心设计加热器组件10和周围结构性部件,本发明减少了从加热器组件10到装置的壳体2和其他部件的热泄漏。
33.在图2a中,示例加热组件10被总体上展示为处于已组装构型。加热组件10包括隔热管11、加热腔室12以及环形支撑件20,这些环形支撑件将加热腔室12固持在隔热管11内并且将加热器组件固持于支撑结构5。
34.隔热管11是长形的并且环绕加热腔室12。隔热管11在一端具有开口,当被组装在装置1的壳体内时,该开口与装置1的孔口3对准。虽然在此示例中管11在两端均开放,但是在其他示例中,管11可以具有与具有开口的端部相反的封闭端。隔热管11被布置为隔离和包含在加热腔室12处产生的热量,使得热量更有效地递送给加热腔室12中包含的材料,并且使得装置1的其他部件较少受到在腔室12处产生的热量。
35.加热腔室12是管状且长形的,并且被布置为在其内部体积内接纳可产生烟气的气溶胶产生消耗品。管状加热腔室12具有开放端13,当被组装隔热管11和装置1的壳体内时,该开放端与孔口3以及隔热管11的开放端对准。这样,当装置被完全组装时,可穿过孔口3以及管11的开放端触及腔室12的内部体积。
36.薄膜加热器14缠绕在加热腔室12上,并且被布置为在腔室12处供热。具体地,加热器14缠绕在管状腔室12的护套的圆周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且被布置为向腔室12的内部体积供热。图2b展示了示例加热组件10,在腔室12的外表面上可见加热器14。在此示例中,薄膜加热器14包括具有电阻加热元件15的薄膜电路。包括加热元件15的电路被布置为增加了在腔室12表面上的加热元件15的表面覆盖度。如上所述,特别地,加热腔室12和加热器14在被组装在装置1内时连接至电源4。
37.加热腔室12包括比如金属等导热材料,以将热量从加热器14传导到腔室12。
38.薄膜加热器14可以缠绕在加热腔室的外表面上,并且通过聚酰亚胺收缩包装而固持靠在该外表面上。在其他示例中,薄膜加热器14可以通过其他手段(例如通过使用耐温性粘合剂)贴附靠在加热腔室的外表面上。
39.管状加热腔室12通过环形支撑件20固持在隔热管11内,该环形支撑件在此示例中
设在管11的每个端部处。环形旨在是指支撑件20具有大致环形的截面,具有带有中央开口的大致圆形的截面轮廓。该截面轮廓通常与隔热管的截面形状和/或加热腔室的截面形状互补。支撑件20的截面轮廓可以是完整的圆或完整的椭圆,或者替代性地,截面轮廓可以是c形的,意味着截面轮廓在沿圆周的一点或多点处具有间断。
40.在此示例加热组件10中,存在两个环形支撑件20,在隔热管11的每个端部处各有一个环形支撑件。每个环形支撑件20包括多个突出部21,这些突出部延伸到隔热管11中以与加热腔室12的外表面接合。在此示例中,加热腔室12通过突出部21固持在管11内,这些突出部在腔室12的每个端部的外表面处与加热腔室12接合。突出部21可以是环形的或部分环形的。虽然图2a和图2b的示例示出了位于管11的端部的环形支撑件20,但是在其他示例中,加热器组件10包括沿隔热管11的中心长度定位的环形支撑件20,使得支撑件20被隔热管11完全环绕。
41.通过采用环形支撑件20来将加热腔室12固持在隔热管11内,在加热腔室12的外表面与隔热管1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形间隙。因此,除了管11的隔热特性之外,间隙提供另外的隔热层,以减少从腔室12传递到装置1的其余部分的热量的量。因此,环形支撑件20提供结构性支撑件,以将加热腔室12可靠地固持在隔热管11内,并且还提供附加的隔热特性。环形支撑件20的布置进一步提供对加热器组件10的外表面非常小的覆盖度,由此允许隔热管的较大的外表面被外壳2中的气隙环绕。
42.图2a和图2b所示的环形支撑件20被布置为与隔热管11的内表面接合,并且与加热腔室12的外表面接合。在其他示例中,可以设置环形支撑件20来与加热器组件10的部件的不同区段接合。图3a至图3c示出了环形支撑件20的多种不同的布置和构型。
43.参见图3a,示例加热组件10在隔热管11的每个端部处均设有环形支撑件20。在此示例中,一个环形支撑件20是与隔热管11的外表面接合的外环形支撑件23。在此特定示例中,外环形支撑件23的一部分被定位在隔热管11的外部。如附图所示,外环形支撑件23被定位在隔热管11的顶端。“顶端”旨在是指加热腔室12的端部,隔热管11的开放端定位在该端部。在使用中,气溶胶产生消耗品通过隔热管11的顶端至少部分地插入腔室12中。在管11的底端(即隔热管的与顶端相反的端部)处的环形支撑件20是仅在隔热管11的内表面与该隔热管接触的内环形支撑件24。
44.外环形支撑件23可以是模块化的,并且可以包括两个部件:第一支撑部件23a和第二支撑部件23b。如图3a所示,第一支撑部件23a与加热腔室12的外表面接触,以将腔室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在此示例中,通过第一支撑部件23a将腔室12固持在加热腔室12的顶端边缘处。在其他示例中,第一支撑部件23a可以被布置为以不同的方式固持腔室12,例如通过将腔室固持在腔室12的内表面处,或者将腔室12固持在距腔室12的顶端边缘限定距离处。
45.第二支撑部件23b与第一支撑部件23a接合,并且还与隔热管11的外表面接合。第二部件23b设有环形凸缘27,该环形凸缘在使用中有助于将消耗品插入腔室12。凸缘27还可以用于提供支撑结构或与装置1的其他部件的连接。环形凸缘27可以基本上轴向地延伸,以形成与管状加热腔室12对准的管状延伸部。
46.第一支撑部件23a和第二支撑部件23b在一个或多个接触点处彼此接合,以便抵靠彼此固定。这样,外环形支撑件23将加热腔室12固持靠在隔热管11上。使接触点的总表面面积最小化,以便使直接物理接触最小化,并且因此使第一部件23a与第二部件23b之间的热
传导最小化。以此方式,可以减少使热量从加热腔室12向外传导到隔热管11,以便进一步提高热隔离。从图3a所示的示例的截面视图可以看出,第一部件23a与第二部件23b仅在减小的表面、优选地较小的接触点处接触。这些接触点可以被布置为管的圆周的周围的离散的接触点或一条或多条弧线或连续线。
47.如在此示例中展示的,内环形支撑件24设在隔热管的底端,并且包括延伸到隔热管的环形突出部21。内环形支撑件24的突出部21将加热腔室12固持在隔热管11内的适当位置。
48.内环形支撑件24包括外套环28。外套环28从突出部21向外延伸并轴向突出超过隔热管,以允许将加热器组件安装于框架26。内部支撑件24优选地设有用于在装置1内将加热器组件10安装到框架26的连接构件25。这种连接构件可以从套环28延伸(在此示例中例如径向地延伸)。框架26可以是支撑结构5的一部分或附接于该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将多个部件(例如电池、控制电路板、传感器等)固持在装置1内。图4展示了将加热器组件10安装在框架26内,并且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虽然在此示例中内环形支撑件24设有连接构件25,但是在其他示例中,连接构件25设在外环形支撑件23上,而不是在内环形支撑件24上的连接构件25或与其相结合。
49.如上所述,图3a所示的示例包括在加热腔室12和隔热管11的顶端处的外环形支撑件23、以及在加热腔室12和隔热管11的底端处的内环形支撑件24。具有内环形支撑件和外环形支撑件的替代性的布置和构型的其他示例也是可能的。例如,图3b展示了包括两个外环形支撑件23的示例加热组件10。定位在隔热管11的任一端的环形支撑件中的每一个都从隔热管11的外部固持加热腔室12。同样地,图3c展示的示例包括两个内环形支撑件24。内环形支撑件24延伸到隔热管11中,并且从隔热管11的内部固持加热组件12。在此示例中,设在隔热管11的顶端处的内环形支撑件24以与图3a的外环形支撑件23相似的方式由两个部件组成。内环形支撑件24的第一部件24a与加热腔室接合,而内环形支撑件的第二部件24b不与加热器组件10的任何其他部件接触。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以与图3a的外环形支撑件23相似的方式沿接触点接合,以便使热传导最小化。
50.如上所述,加热器组件10的一些或所有环形支撑件20都可以设有连接构件25,这些连接构件用于将组件10固定至框架26。连接构件25典型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孔口,每个孔口被布置为接纳框架26的固定销。因此,连接构件25被布置为通过槽孔连接件将加热器组件10固定至框架5。如图4所示,当对装置1进行组装时,加热器组件10被定位成与框架26的几何形状匹配,并且通过使框架26的销插槽到设在支撑件20上的孔口25中而使这两个部分连接。图4中的虚线示出了预期的插槽动作。一旦插槽到适当的位置,框架5的销与加热器组件10的孔口25之间的连接就足够紧密且牢固,以将组件10固持靠在框架5上。例如,框架5可以与装置1的其他部件一起组装以实现图1a所示的装置。在本发明中,框架26优选地是与外壳独立的元件,以便减小壳体上的热约束和机械约束。然而,在不太优选的模式中,框架可以是外壳的集成内部部分。
51.从上文可以理解,本发明能够通过提供具有能够使加热腔室与装置的其余部分之间具有提高的隔离性的环形支撑件的加热器组件的功能而显著地提高加热性能。将大部分所产生的热量包含在加热腔室和/或隔热管内的能力有助于显著地提高加热校率,并且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由于其提高的隔离能力,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组件的装置显著地减
少了通过装置的热泄漏,这意味着装置内部的部件更安全且更不易受到损坏,并且可以使装置的外壳保持处于对使用者握持来说舒适的低温。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具有提高的加热性能和上述优点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同时仍然使这种装置具有优异的提供加热和蒸气的功能。
52.定义以及替代性实施例:
53.从以上描述将会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许多特征执行具有独立益处的独立功能。因此,可以独立地选择包含或省略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这些独立特征中的每一个独立特征。
54.术语“加热器”应理解为是指用于输出足以从气溶胶基质形成气溶胶的热能的任何装置。从加热器14到气溶胶基质的热能传递可以是传导的、对流的、辐射的、或这些方式的任何组合。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传导加热器可以直接接触并且按压气溶胶基质,或者这些加热器可以与单独的部件(例如加热腔室)接触,该部件本身通过传导、对流和/或辐射导致气溶胶基质升温。
55.加热器可以是电动的、燃烧驱动的、或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驱动的。电动加热器可以包括电阻性跟踪元件(可选地包括绝缘包装)、感应加热系统(例如包括电磁体和高频振荡器)等。加热器14可以布置在气溶胶基质的外部周围,可以部分或全部穿入气溶胶基质中,或其任何组合。例如,除了上述实施例的加热器之外,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具有延伸到加热腔室中的气溶胶基质中的叶片式加热器。
56.气溶胶基质包括例如干燥或熏制形式的烟草,在一些情况下具有附加成分用于调味或用于产生更顺滑或以其他方式更令人愉悦的体验。在一些示例中,可以用汽化剂处理比如烟草等气溶胶基质。汽化剂可以改善从气溶胶基质的蒸气产生。例如,汽化剂可以包括比如丙三醇等多元醇或比如丙二醇等乙二醇。在一些情况下,气溶胶基质可能不含烟草或甚至不含尼古丁,而是可能含有天然或人工提取的成分,用于调味、挥发、改善顺滑度和/或提供其他令人愉悦的效果。气溶胶基质可以被设为呈切丝状、丸状、粉末状、粒状、条状或片状形式、可选地其组合形式的固体或糊剂类型材料。同样地,气溶胶基质可以是液体或凝胶。事实上,一些示例可以包括固体部分和液体/凝胶部分二者。
57.因此,气溶胶产生装置1同样可以被称为“受热式烟草装置”、“加热不燃烧式烟草装置”、“用于使烟草产品汽化的装置”等,其被解释为是适合实现这些效果的装置。本文披露的特征同样适用于被设计成使任何气溶胶基质汽化的装置。
58.气溶胶产生装置1可以被布置为接纳预包装的基质载体中的气溶胶基质。基质载体可以大体上类似于香烟、具有管状区域,该管状区域具有以适当方式布置的气溶胶基质。在一些设计中还可以包括过滤器、蒸气收集区域、冷却区域以及其他结构。还可以提供外层纸或比如箔等其他柔性平面材料,例如用于将气溶胶基质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以进一步类似于香烟等。基质载体可以装配在加热腔室12内或可以比加热腔室12更长。在这样的示例中,可以直接从用作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吸嘴的基质载体来提供气溶胶。
59.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挥发物”是指能够容易地从固态或液态变成气态的物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挥发性物质可以是在环境压力下沸腾或升华温度接近室温的物质。因此,“挥发(volatilize或volatilise)”应解释为是指致使(一种材料)挥发和/或导致蒸发或分散成蒸气。
60.如本文使用的,术语“蒸气”(vapour或者vapor)是指:(i)液体通过足够程度的热量的作用下被自然转换成的形式;或(ii)悬浮在大气中并且以蒸汽云/烟雾云的形式可见的液体颗粒/水分颗粒;或(iii)像气体一样填充空间、但是在低于其临界温度时可以仅通过压力被液化的流体。
61.同样地,术语“汽化(vaporise或vaporize)”是指:(i)改变或使导致改变为蒸气;以及(ii)粒子改变物理状态(即,从液态或固态变成气态)的情况。
62.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气溶胶”应指分散在空气或比如薄雾、浓雾或烟雾等气体中的粒子体系。因此,术语“气溶胶化(aerosolise或aerosolize)”是指制成气溶胶和/或分散成气溶胶。应注意,气溶胶/气溶胶化的含义与上文定义的挥发、雾化和汽化中的每一个都是一致的。为避免疑义,气溶胶用于一致地描述包括雾化的、挥发的或汽化的粒子的薄雾或液滴。气溶胶还包括包含雾化的、挥发的或汽化的粒子的任何组合的薄雾或液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