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絮凝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2:41: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絮凝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当前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主要有无机、有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三类。无机絮凝剂如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这类物质虽然价格低廉,但易引入一些金属离子而影响水质。有机絮凝剂则大多具有毒性或者致癌等风险。
3.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通过发酵获得的,具有絮凝效果的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水处理剂,这些微生物被称为絮凝菌。相比于无机和有机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具有以下优势:使用方便、絮凝范围广、活性高、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微生物絮凝剂,不仅在养殖污水的处理环节,在村湾污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筛选出一种絮凝菌,并能使其在污水处理中具备简易高效、絮凝率高等优势,成为目前日益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絮凝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絮凝菌,该菌株为谷关假单胞菌,命名为peseudomonas guguanensis 2021xni14,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培养中心,地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455,保藏日期为2021年11月22日。
7.第二方面,本技术公开了用于保存上述絮凝菌粉冻干管及其制作方法,具体的实施例中,其步骤包括:
8.第一步,絮凝菌株的培养,离心,收集菌体;
9.第二步,制备含有保护剂的菌体混悬液;
10.第三步,将菌体混悬液在无菌环境中分装到已灭菌的冷冻管中,用液氮或干冰进行预冻;
11.第四步,将预冻好的菌体,放入真空冷冻干燥设备中进行冻干;
12.第五步,冻干管抽真空后,保存于4℃冰箱。
13.第三方面,本技术公开了所述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14.第一步,絮凝菌peseudomonas guguanensis 2021xni14,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455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放置30℃160rpm/min的恒温震荡培养箱中培养72h;
15.第二步,将发酵液离心除去菌体后,加入冷乙醇使微生物絮凝剂粗品变性,形成沉淀;
16.第三步,离心使絮凝剂粗品沉淀与乙醇分离,将获得的絮凝剂粗品进行干燥,获得絮凝剂粗制品;
17.第四步,将絮凝剂粗品溶解于无菌水中,加入无水冷乙醇再次沉淀絮凝剂,离心,收集沉淀,干燥后得絮凝剂纯品。
18.第四方面,本技术公开了所述高效絮凝菌的筛选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19.第一步,菌株的分离与纯化:从污水厂污泥中采集活性污泥样品,按照10-1
、10-2
、10-3
三个梯度稀释,取稀释好的样品涂布至固体培养基平板,将平板倒置放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挑取形态差异较大的菌株,将其放置装有5ml的液体培养基试管中,放置30℃160rpm/min的恒温震荡培养箱中培养72h以上,将菌液划线培养后挑取单菌落得到纯化的单菌落;
20.第二步,初筛:培养分离纯化的单菌落,利用高岭土体系进行筛选,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作菌株。
21.进一步的,高岭土悬浊液浓度为5g/l,cacl2溶液浓度为5%。
22.更具体的,称取0.5g用5000目筛网筛出的高岭土,加入含有50ml的纯水的试管内,向试管内依次加入0.5ml5%的cacl2溶液、2~10ml分离纯化所得的菌株发酵液,ph为6~8,在200r/min转速快速搅拌10min,然后100r/min,慢速搅拌5min使其均匀,静置30min,测上清液在550nm处的吸光度,计算絮凝率来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菌株。
23.第五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上述絮凝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具体的实施例中,其方法为:
24.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上述絮凝菌液加入到污水中,置于恒温摇床48小时后,测其氨氮清除率、总氮清除率、絮凝率。
25.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污水为自配的模拟养殖污水,其组分及浓度为磷酸氢二钾84mg/l、磷酸二氢钾132mg/l、硫酸铵248mg/l、氯化钠100mg/l、葡萄糖310mg/l、酵母200mg/l、碳酸氢钠100mg/l。
26.优选的实施例中,絮凝菌液加入到污水中所形成的溶液环境为30-35℃,ph为6-8。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本技术中涉及一种高效絮凝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絮凝菌处理污水简易高效,絮凝率高。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岭土絮凝实验筛选絮凝菌。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絮凝菌平板培养基划线培养。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絮凝菌鉴定-vp实验。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絮凝菌鉴定-靛基质实验。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絮凝菌鉴定-明胶液化实验。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絮凝菌鉴定-硝酸盐还原实验。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6.实施例1
37.具有絮凝效果的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38.1.培养基:
39.液体培养基:尿素1.5g/l、葡萄糖20g/l
40.固体培养基:尿素1.5g/l、葡萄糖20g/l、琼脂20g/l
41.2.实验步骤:
42.(1)称取10g从污水厂污泥中采集活性污泥样品,加入至装有100ml纯水的试管中,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43.(2)按照10-1
、10-2
、10-3
三个梯度稀释,取0.2ml稀释好的样品涂布至固体培养基平板;
44.(3)将平板倒置放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挑取形态差异较大的菌株,将其放置装有5ml的液体培养基试管中,放置30℃160rpm/min的恒温震荡培养箱中培养72h以上;
45.(4)将菌液划线培养后挑取单菌落得到纯化的单菌落,如图2所示;
46.(5)称取0.5g用5000目筛网筛出的高岭土,加入含有50ml的纯水的试管内,向试管内依次加入0.5ml 5%的cacl2溶液、2ml分离纯化所得的菌株发酵液,所得混合液的菌浓度2
×
107cfu/ml,ph为6,在200r/min转速快速搅拌5min,然后100r/min,慢速搅拌5min使其均匀,静置30min,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50nm处分别测定待测样品上清液吸光度和空白溶液上清吸光度,计算絮凝率来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菌株。
[0047][0048]
其中,a-代测样品上清液吸光度;b-空白溶液上清吸光度
[0049]
经过测定,从该菌株的絮凝效果很好,见图1,其絮凝率能达到91.8%。
[0050]
实施例2
[0051]
絮凝菌株的鉴定
[0052]
(1)生理生化测试
[0053]
通过革兰氏染色、vp实验、明胶液化实验、淀粉酶实验、硝酸盐还原实验和靛基质实验来对菌种进行了鉴定,结果如图3~6所示。并对其经统计如下表1所示,表1中“ ”表示该实验结果成阳性,“-”表示该实验结果成阴性。
[0054]
表1
[0055][0056]
(2)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
[0057]
取1ml实施例1中培养过后的菌液,置于离心管进行离心,收集菌体收集菌体,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电泳检测后,采用通用引物27f(5'-agagtttgatcmtggctcag-3',如
seq id no.1所示)和引物1492r(5'-ttggytaccttgttacacact-3',如seq id no.2所示)进行扩增。
[0058]
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经ncbiblast检索比对,本技术筛选的絮凝菌株与peseudomonas guguanensis的相似度达到99%;测定其16srdn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该絮凝菌株即为为谷关假单胞菌,拉丁文名为peseudomonas guguanensis 2021xni14。
[0059]
实施例3
[0060]
通过模拟养殖污水的絮凝实验评价所筛絮凝菌的絮凝效果,其具体实施方法为:
[0061]
(1)配置模拟养殖污水,其主要组成成分见表1
[0062]
表1.人工模拟养殖污水组成
[0063][0064]
(2)取配置的模拟养殖污水50ml,向其缓慢加入2ml实施例1中经分离纯化的絮凝菌株发酵液,所得混合液菌浓度为2
×
107cfu/ml,ph为6,在200r/min转速快速搅拌5min,然后100r/min,慢速搅拌5min使其均匀,静置30min,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50nm处分别测定待测样品上清液吸光度和空白溶液上清吸光度,计算絮凝率。
[0065]
(3)对比前后氨氮浓度,计算氮去除率。实验结果:实施例1所筛絮凝菌在处理模拟养殖污水的实验中,其絮凝率为90.3%,氨氮去除率93%。
[0066]
本技术中还公开了以下对比例:
[0067]
对比例1
[0068]
相对于实施例1,加入分离纯化所得的菌株发酵液为1.9ml,所得混合液菌浓度为1.9
×
107cfu/ml,其它操作均相同,计算絮凝菌株的絮凝率。
[0069]
经过测定,其絮凝率为87.6%,与实施例结果相比,有所下降。
[0070]
对比例2
[0071]
相对于实施例1,加入分离纯化所得的菌株发酵液为5ml,所得混合液菌浓度为5
×
107cfu/ml,其它操作均相同,计算絮凝菌株的絮凝率。
[0072]
经过测定,其絮凝率为90.8,与实施例1结果相比,絮凝效果相差无几。
[0073]
对比例3
[0074]
相对于实施例1来说,调节ph为7,其它操作均相同,计算絮凝菌株的絮凝计。
[0075]
经过测定,其絮凝计为88.5%,与实施例1结果相比,絮凝结果略有下降。
[0076]
对比例4
[0077]
相对于实施例1来说,调节ph为8,其它操作均相同,计算絮凝菌株的絮凝计。
[0078]
经过测定,其絮凝计为82.1%,与实施例1结果相比,絮凝结果有所下降。
[0079]
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谷关假单胞菌(peseudomonas guguanensis 2021xni14)是一种能用于处理污水,且絮凝率高的高效絮凝菌。另外,在具体的处理污水应用中,加入絮凝剂后形成的混合液中的菌浓度在不低于2
×
107cfu/ml、ph在6的环境下,污水处理的效果最佳。
[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