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油茶综合提取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纯化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2:32: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油茶综合提取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纯化工艺。


背景技术:

2.油茶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是我国原产乡土树种,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我国是世界油茶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丰富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现有油茶林5000万亩左右,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的开发关注较多,但对于油茶籽饼粕和茶籽饼粕的开发利用不太重视;油茶籽和茶叶籽经压榨提炼食用油后剩余的残渣富含多种有用物质,如茶皂素、可溶性多糖、淀粉以及蛋白质等,油茶籽粕总糖含量为31.07%,粗纤维含量17.69%,蛋白质含量13.60%,如果能够有效的将其从油茶籽粕中提取出来,可以进一步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但是现有技术还无法做到对油茶籽粕中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进行高纯度提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油茶综合提取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纯化工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基于油茶综合提取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纯化工艺,包括浓缩液制备工艺和产品提取工艺,所述浓缩液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6.s1:将油茶籽粕与水混合,随后加入纤维素酶继续混合;
7.s2:将混合后的液体加热到50℃,放置2h,随后升温到90℃,继续放置1h;
8.s3:随后对液体进行离心分离,并对滤出的液体进行收集,随后将滤液的ph值调整到4.5;
9.s4:将滤液加热到80℃,随后使用过滤设备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收集浓缩到2倍原料量。
10.优选地:所述s1中,茶粕和水的添加比例为1:20,纤维素酶添加量5mg/g。
11.优选地:所述产品提取工艺包括茶多糖纯化提取工艺、茶皂素纯化提取工艺和茶蛋白纯化提取工艺,茶多糖纯化提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2.sa1:使用装有大孔吸附树脂的树脂柱对浓缩液进行吸附,上样流速为1.5-2.5bv/h,以1.5-2.5bv蒸馏水进行除杂;
13.sa2:以乙醇作为洗脱剂,用3-5bv进行洗脱,洗脱流速为1.5-2.5bv/h;
14.sa3:将洗脱液浓缩喷雾得到产品油茶多糖,茶多糖纯度为82-85%,回收率为85-90%。
15.优选地:所述茶皂素纯化提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6.sb1:继续以乙醇作为洗脱剂,用3.5-5bv进行洗脱,洗脱流速为1.5-2.5bv/h;
17.sb2:将洗脱液浓缩喷雾得到油茶皂素,茶皂素纯度为92-95%,回收率为83-85%。
18.优选地:所述茶蛋白纯化提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9.sc1:继续使用过滤设备对剩余的浓缩液进行过滤,将滤渣收集加水溶解,将助滤剂去除;
20.sc2:随后将滤液浓缩喷雾得到油茶蛋白,纯度为75-78%。
21.优选地:所述sa1中的乙醇浓度为8-12%,sb1中乙醇浓度为75-85%。
22.优选地:所述sa1中的大孔吸附树脂由ab-8型大孔树脂构成,树脂柱的高度为1.5-2m,直径为0.5-1m。
23.优选地:所述s4和sc1中,分别使用板框过滤机对需要过滤的液体进行过滤。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5.1.本发明中的纯化工艺可以有效的将油茶籽粕中含有的茶多糖、茶皂素和茶蛋白有效的提取出来,同时茶多糖的提取纯度可以达到82-85%,而且回收率也可以达到85-90%;茶皂素的提取纯度可以达到92-95%,同时回收率也可以达到83-85%,最后剩余的滤液中基本为茶蛋白,此时茶蛋白的纯度可以达到75-78%,从而将油茶籽粕含有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以较高的纯度和较高的回收率提取出来,从而让油茶籽粕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油茶籽粕的利用价值。
26.2.油茶籽粕中总糖、蛋白质含量较高会对茶皂素提取、纯化产生影响,油茶籽粕含有的粗纤维主要由细胞壁成分组成,其存在会影响皂素溶出,通过添加纤维素酶使粗纤维发生酶解,从而促进茶皂素溶出,同时在对茶皂素进行提取时,纤维素酶的加入也可以增大茶皂素分子向溶剂溶出的通道,从而进一步提高茶皂素提取率。
27.3.大孔树脂机械强度良好,而且可以反复使用,同时流体阻力也偏小,从而能够更好的对滤液进行解吸,同时使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对茶多糖和茶皂素进行洗脱,可以有效的提高提取出的茶多糖和茶皂素的纯度,同时通过控制滤液以不同的流速通过装有ab-8型大孔树脂的树脂柱,可以有效的提高对茶多糖和茶皂素的回收效率。
28.4.通过对加入纤维素酶的混合溶液进行两个阶段的加热和静置,可以提高纤维素酶对混合溶液中粗纤维的酶解效率,同时对离心分离后的混合溶液的ph值进行调整,并对离心分离后的混合溶液再次通过板框过滤机进行过滤,并对收集后的滤液进行浓缩,可以有效的提高后续对粘附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茶皂素和茶多糖的解吸效率。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油茶综合提取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纯化工艺的浓缩液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油茶综合提取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纯化工艺的产品提取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3.实施例1:
34.基于油茶综合提取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纯化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浓缩液制备工艺和产品提取工艺,所述浓缩液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35.s1:将油茶籽粕与水混合,随后加入纤维素酶继续混合;
36.s2:将混合后的液体加热到50℃,放置2h,随后升温到90℃,继续放置1h;
37.s3:随后对液体进行离心分离,并对滤出的液体进行收集,随后将滤液的ph值调整到4.5;
38.s4:将滤液加热到80℃,随后使用过滤设备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收集浓缩到2倍原料量。
39.所述s1中,茶粕和水的添加比例为1:20,纤维素酶添加量5mg/g;
40.油茶籽粕中总糖、蛋白质含量较高会对茶皂素提取、纯化产生影响,油茶籽粕含有的粗纤维主要由细胞壁成分组成,其存在会影响皂素溶出,因此,通过添加纤维素酶使粗纤维酶解从而促进茶皂素溶出;纤维素酶是酶的一种,在分解纤维素时起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在食品行业和环境行业均有广泛应用;提取茶皂素时,纤维素酶的加入可增大茶皂素分子向溶剂溶出的通道,从而提高茶皂素提取率。
41.通过对加入纤维素酶的混合溶液进行两个阶段的加热和静置,可以提高纤维素酶对混合溶液中粗纤维的酶解效率,同时对离心分离后的混合溶液的ph值进行调整,并对离心分离后的混合溶液再次通过板框过滤机进行过滤,并对收集后的滤液进行浓缩,可以有效的提高后续对粘附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茶皂素和茶多糖的解吸效率。
42.实施例2:
43.基于油茶综合提取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纯化工艺,如图2所示,所述产品提取工艺包括茶多糖纯化提取工艺、茶皂素纯化提取工艺和茶蛋白纯化提取工艺,茶多糖纯化提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44.sa1:使用装有大孔吸附树脂的树脂柱对浓缩液进行吸附,上样流速为1.5-2.5bv/h,以1.5-2.5bv蒸馏水进行除杂;
45.sa2:以乙醇作为洗脱剂,用3-5bv进行洗脱,洗脱流速为1.5-2.5bv/h;
46.sa3:将洗脱液浓缩喷雾得到产品油茶多糖,茶多糖纯度为82-85%,回收率为85-90%。
47.所述茶皂素纯化提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48.sb1:继续以乙醇作为洗脱剂,用3.5-5bv进行洗脱,洗脱流速为1.5-2.5bv/h;
49.sb2:将洗脱液浓缩喷雾得到油茶皂素,茶皂素纯度为92-95%,回收率为83-85%。
50.所述茶蛋白纯化提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51.sc1:继续使用过滤设备对剩余的浓缩液进行过滤,将滤渣收集加水溶解,将助滤剂去除;
52.sc2:随后将滤液浓缩喷雾得到油茶蛋白,纯度为75-78%。
53.所述sa1中的乙醇浓度为8-12%,sb1中乙醇浓度为75-85%;
54.所述sa1中的大孔吸附树脂由ab-8型大孔树脂构成,树脂柱的高度为1.5-2m,直径为0.5-1m;
55.所述s4和sc1中,分别使用板框过滤机对需要过滤的液体进行过滤;
56.ab-8型大孔树脂机械强度良好,而且可以反复使用,同时流体阻力也偏小,从而能够更好的对滤液进行解吸,同时使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对茶多糖和茶皂素进行洗脱,可以有效的提高提取出的茶多糖和茶皂素的纯度,同时通过控制滤液以不同的流速通过装有ab-8型大孔树脂的树脂柱,可以有效的提高对茶多糖和茶皂素的回收效率。
57.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可以有效的将油茶籽粕中含有的茶多糖、茶皂素和茶蛋白有效的提取出来,同时茶多糖的提取纯度可以达到82-85%,而且回收率也可以达到85-90%;茶皂素的提取纯度可以达到92-95%,同时回收率也可以达到83-85%,最后剩余的滤液中基本为茶蛋白,此时茶蛋白的纯度可以达到75-78%,从而将油茶籽粕含有的茶皂素、茶多糖和茶蛋白以较高的纯度和较高的回收率提取出来,从而让油茶籽粕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油茶籽粕的利用价值。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