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1:13: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推车,尤其涉及一种推杆可换向的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许多儿童推车具有儿童背对家长的正向使用状态及儿童面对家长的反向使用状态,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有些儿童推车的座兜与车架可拆卸连接,座兜能够以不同的朝向安装到车架上。但这需要单独配置座兜,在换向使用时则需要将座兜拆卸下来再进行安装,且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大,使用较为不便。
3.中国专利cn212637612u提供了一种儿童推车,其中通过前后翻转推杆架来使得推车具有正向使用状态与反向使用状态,然而,推杆处于正向使用状态或是反向使用状态下,座位架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车架在换向操作后重心发生变化,容易导致车架在正向或反向使用状态下的其中一个状态下重心不稳,影响整体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儿童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展开状态下,所述车架包括底支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推杆架,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座位架,所述前轮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底支架的底部,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支架上,所述座位架上转动地连接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能够沿所述推杆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推杆架上,所述车架还包括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座位架的前部与所述底支架之间,所述第二连杆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底支架之间,所述车架具有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当所述车架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当所述车架处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推杆架自后向前向上倾斜延伸。
6.优选地,所述滑动件绕第二转动中心线与所述座位架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部分别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部绕第三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位架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部绕第四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位架上,所述第三转动中心线、第二转动中心线及第四转动中心线相互平行且沿所述座位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支架包括前支架与后支架,所述前轮组件设于所述前支架的底部,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支架的底部,所述前支架的上部、所述后支架的上部及所述推杆架的下部这三者中的两者转动地连接且第三者与前述两者中的一者转动地连接,或者所述前支架的上部、所述后支架的上部及所述推杆架的下部这三者共同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架上。
8.优选地,当所述车架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均呈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当所述车架处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均呈自后向前地向上倾斜延伸。
9.优选地,所述车架由所述第一使用状态向所述第二使用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座位架在前后方向上由第一位置向前移动至第二位置。
10.优选地,所述座位架具有向后并向下倾斜延伸的坐立支撑面,所述坐立支撑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夹角α,所述车架由所述第一使用状态向所述第二使用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夹角α增大。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坐立支撑面沿竖直方向上始终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的上方。
12.优选地,所述推杆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组推杆,所述座位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两组所述推杆之间,所述滑动件包括分别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座位架左右两侧的两组滑套,两组所述滑套分别滑动配合地套设在对应侧的所述推杆上。
13.优选地,所述底支架可收折地设置,所述车架还具有折叠状态,当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底支架收折且所述座位架与所述推杆收拢在所述底支架的前部。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支架包括前支架与后支架,所述前轮组件设于所述前支架的底部,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支架的底部,所述前支架的上部、所述后支架的上部及所述推杆架的下部这三者共同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座位架之间,所述第二连杆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架与所述座位架之间,当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推杆架、所述前支架及所述后支架沿前后方向收拢,所述座位架收拢在所述推杆架与所述前支架之间。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儿童推车,其中,车架在展开状态下只需要前后翻转推杆架,便可以使得车架在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之间转换,使得该儿童推车可以正向推行或是反向推行。在翻转推杆架实现车架使用状态转换的过程中,座位架被联动而沿前后方向切换位置,使得车架在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下,车架整体的重心基本保持不变,均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附图1为本发明的儿童推车一具体实施例的车架在展开状态且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车架的侧视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的车架转换为第二使用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1的车架在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之间转换的过程中的侧视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1的车架转换为折叠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18.以下关于上、下、左、右、前、后均是按照该儿童推车的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儿童
坐立在儿童推车上时所观察到的方向予以参考定义的。
19.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的车架、设于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20与后轮组件30,展开状态下,车架包括底支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推杆架1,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座位架4,前轮组件20与后轮组件30均设于底支架的底部。推杆架4的下部绕第一转动中心线a转动地连接于底支架上,该第一转动中心线a沿左右方向延伸。座位架4上转动地连接有滑动件,该滑动件能够沿推杆架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推杆架1上。
20.该车架还包括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7,第一连杆6转动地连接在座位架4的前部与底支架之间,第二连杆7转动地连接在座位架4的后部与底支架之间。该车架具有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当车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如图1、图2所示,推杆架1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地延伸;当车架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如图3所示,推杆架1自后向前向上倾斜地延伸,如图4所示,推杆架1绕第一转动中心线a旋转的过程中,使得车架在上述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之间予以转换。
21.参见各附图所示,底支架可收折地设置,该底支架包括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各自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前支架2与后支架3,前轮组件20设于前支架2的底部,后轮组件30设于后支架3的底部,前支架2的上部、后支架3的上部及推杆架1的下部这三者中的两者转动地连接且第三者与前述两者中的一者转动地连接,或者如本实施例中,前支架2的上部、后支架3的上部及推杆架1的下部这三者共同绕第一转动中心线a转动地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杆6的下端部转动地连接于前支架2上且第一连杆6的上端部转动地连接于座位架4的前部,第二连杆7的下端部转动地连接于后支架3上且第二连杆7的上端部转动地连接于座位架4的后部。
22.具体地,推杆架1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组推杆11,每侧的推杆11均包括转动连接而能够沿上下方向收折的下推杆1a与上推杆1b,座位架4沿左右方向设置在两组推杆11之间,滑动件包括分别绕第二转动中心线b转动地连接在座位架4左右两侧的两组滑套5,该两组滑套5分别滑动配合地套设在对应侧的下推杆1a上。
23.前支架2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的两组前支杆21、固设于两组前支杆21下部之间的前横杆22,每组前支杆21的下部均设有一组前轮组件20;后支架3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自后向前向上倾斜延伸的两组后支杆31、固设于两组后支杆31下部之间的后横杆32,每组后支杆31的下部均设有一组后轮组件30。该车架的左右各侧上,前支杆21的上部、后支杆31的上部及下推杆1a的下部共同绕第一转动中心线a转动地连接。
24.车架的左右各侧上均设有一组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7,第一连杆6的上端部绕第三转动中心线c转动地连接于座位架4上,第一连杆6的下端部绕第五转动中心线e转动地连接于同侧的前支杆21上;第二连杆7的上端部绕第四转动中心线d转动地连接于座位架4上,第二连杆7的下端部绕第六转动中心线f转动地连接于同侧的后支杆31上。沿座位架4的前后方向上,第三转动中心线c、第二转动中心线b、第四转动中心线d自前向后依次设置。
25.该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将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且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下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前支架2与后支架3之间用于将两者锁定而使得底支架保持稳定打开的底支架锁定机构(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推杆架1与底支架之
间用于将两者之间相对锁定的换向锁定机构,在保持底支架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解锁换向锁定机构即可驱使推杆架1前后翻转来实现车架在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之间的快速切换。
26.参见图1、图2所示,该儿童推车的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且车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推杆架1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此时的座位架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位置,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7均呈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的状态,座位架4具有向后并向下倾斜延伸的坐立支撑面4a,该坐立支撑面4a沿竖直方向上始终位于第一转动中心线a的上方。坐立支撑面4a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该夹角α的角度值为小于45
°
的锐角。
27.参见图4所示,在需要将车架转换为第二使用状态时,将推杆架1向前翻转,推杆架1的转动座位架4向前运动,同时,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7分别向前摆动。参见图3所示,推杆架1向前翻转至车架的前部,推杆架1呈自后向前并向上倾斜延伸的状态,车架转换为第二使用状态。车架处于该第二使用状态下,座位架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前方;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7均呈自后向前向上倾斜延伸的状态,坐立支撑面4a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增大。使得车架在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时,车架的整体重心在前后方向上基本保持不变,使得车架在两个不同使用状态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8.参见图5所示,当需要将该车架折叠起来时,前支架2与后支架3沿前后方向收拢,推杆架4的上推杆1b与下推杆1a相对收折并收拢在前支架2的前侧,两组后轮组件30沿左右方向收拢在两组前轮组件20之间,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向前翻转,使得座位架4向前翻转地收拢于推杆架1与前支架2之间。折叠后的车架结构十分的平整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29.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