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壳及应用其的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6:23: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壳及应用其的净水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水质问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机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净水机内装有各种电器件,这些电器件需要连接电源接头以及使用导线来连接,现有的净水机没有对电源接头进行固定,导致在净水机运行的过程中引起电源接头振动、碰撞,同时将导线与电器件或者导线与导线连接之后,一般不会再进行固定,但是这样导线会在净水机内移动,影响净水机的装配,或者在装配过程中,会拉扯、损坏导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壳及应用其的净水机,解决了电源接头与导线没有固定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中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其长度方向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通道,所述底板其宽度方向一端位置设置有用于导线接入的入线端,所述底板其宽度方向另一端位置设置有用于导线接出的出线端,所述入线端、第一导向通道和出线端连通。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通道、入线端、出线端,使导线按照第一导向通道、入线端、出线端的导向方向布置走线,确保导线在净水机内不会随意移动,导线的走向更加规范。
7.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引导导线走向,所述底板其长度方向位置一侧竖向延伸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一侧的边缘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导向通道。所述第一侧板上端朝向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一侧的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末端向下延伸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导向通道。所述导向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设置有限位板。
8.为进一步地引导导线走向,所述底座其长度方向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于同侧设置并错位布置,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第二开口和出线端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于所述出线端位置设置的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开设有第一出线口,所述入线端、第一导向通道和第一出线口连通。
10.进一步地,为实现电源接头的固定,所述底座的入线端可拆卸连接有侧座,所述侧座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源接头的固定座。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固定座与侧座围设有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
12.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加强侧座与底座的连接稳固性,所述侧座朝向所述底座方向延伸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底座于其入线端位置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装配连接。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净水机,包括有电源接口和电气组件,还包括应用有如上述的中壳,所述电源接口对应入线端设置,所述电气组件对应出线端位置设置,所述电源接口与电气组件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依次经过入线端、第一导向通道和出线端。
14.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在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通道、入线端、出线端,使导线按照第一导向通道、入线端、出线端的导向方向布置走线,确保导线在净水机内不会随意移动,导线的走向更加规范。
16.2、侧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源接头的固定座,将电源接头固定后,可以防止电源接头在净水机内发生异响。
17.3、还设置有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于同侧设置并错位布置,该设计可进一步确保导线在净水机内不会随意移动。同时,固定座、第一导向通道、第二开口和第一出线口沿底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可进一步确保导线的走向更加规范。
18.4、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机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壳的爆炸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的侧视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净水机的爆炸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外壳1、弧形承托板101、第一连接板102、前滤芯装接口103、隔离板104、第二卡槽105、第一凸起106、第一安装孔107、第二出线口108、
29.前盖2、卡接件201、第一引导斜面202、第一开口203、第二凸起204、限位件205、第一卡槽206、连接柱207、连接臂208、卡扣件209、
30.后盖3、
31.底座4、底板401、入线端402、出线端403、第一导向通道404、第一侧板405、第二连接板406、导向板407、限位板408、第二侧板409、第二开口410、第三侧板411、第一出线口412、限位柱413、
32.侧座5、固定座51、第三安装孔511、限位空间512、安装件52、限位孔521、后滤芯装接口53、
33.滤芯容纳空间6、增压件容纳空间7、水路容纳空间8、电气容纳空间9、滤芯组件10、
增压组件11、水路组件12、电气组件13、电源接口14。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35.如图8所示,一种净水机,包括有电源接口14、滤芯组件10、增压组件11、水路组件12、电气组件13、中壳以及机壳,该机壳内分设有用于容纳滤芯组件10的滤芯容纳空间6、用于容纳增压组件11的增压件容纳空间7、用于容纳水路组件12的水路容纳空间8、用于容纳电气组件13的电气容纳空间9。该净水机为卧式净水机,滤芯组件10、增压组件11均卧式安装于对应的容纳空间内,水路组件12、电气组件13竖向安装于对应的容纳空间内,机壳内安装有中壳。
36.如图1-2所示,一种中壳,包括底座4,所述底座4包括底板401,所述底板401其长度方向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通道404,所述底板401其宽度方向一端位置设置有用于导线接入的入线端402,所述底板401其宽度方向另一端位置设置有用于导线接出的出线端403,所述入线端402、第一导向通道404和出线端403连通。
37.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4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通道404、入线端402、出线端403,使导线按照第一导向通道404、入线端402、出线端403的导向方向布置走线,确保导线在净水机内不会随意移动,导线的走向更加规范。
38.为更好地引导导线走向,所述底板401其长度方向位置一侧竖向延伸设置有第一侧板405,所述第一侧板405与所述底板401长度方向一侧的边缘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04。所述第一侧板405上端朝向所述底板401长度方向一侧的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板406,所述第二连接板406末端向下延伸设置有导向板407,所述导向板407与所述第一侧板405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04。所述导向板407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406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405延伸设置有限位板408。本实施例中,为更好地引导导线走向,该导向板407设置为两个。
39.为进一步地引导导线走向,所述底座4其长度方向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侧板409,所述第二侧板409与第一侧板405于同侧设置并错位布置,该错位布置具体为第一侧板40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板409的延伸方向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二侧板409与第一侧板405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开口410,所述第一导向通道404、第二开口410和出线端403连通。
40.所述底座4还包括于所述出线端403位置设置的第三侧板411,所述第三侧板411开设有第一出线口412,所述入线端402、第一导向通道404和第一出线口412连通。
41.为实现电源接头的固定,所述底座4的入线端402可拆卸连接有侧座5,所述侧座5的长度方向与底座4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侧座5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源接头的固定座51。所述固定座51开设有第三安装孔511,所述固定座51与侧座5围设有限位空间512,所述限位空间512与所述第三安装孔511连通。
42.为了进一步加强侧座5与底座4的连接稳固性,所述侧座5朝向所述底座4方向延伸设置有安装件52,所述安装件52开设有限位孔521,所述底座4于其入线端402位置设置有限位柱413,所述限位柱413与所述限位孔521装配连接。
43.为实现侧座5对滤芯组件10后端的装配,所述侧座5开设有用于滤芯组件10安装的
后滤芯装接口53,该后滤芯装接口53位于底板401的上方位置布置。
44.如图3-7所示,一种机壳,包括外壳1、前盖2以及后盖3,外壳1为一体成型设置且整体呈长方体状结构,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前滤芯装接口103,外壳1的后端呈开口设置,前盖2与外壳1的前端连接,后盖3与外壳1的后端连接。
45.外壳1内设有用于容纳滤芯组件10的滤芯容纳空间6和用于容纳增压组件11的增压件容纳空间7,滤芯容纳空间6设置有截面呈圆弧段设置的弧形承托板101;所述弧形承托板101与前滤芯装接口103连通。为进一步加强弧形承托板101的连接稳固性,所述弧形承托板10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弧形承托板101的宽度方向两端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02,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02与所述外壳1的内侧壁连接。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02相对于所述外壳1的宽度方向而水平平行布置。具体地,弧形承托板101的圆弧段圆心角设置为度。圆心角设置为度的弧形承托板101,滤芯组件侧壁弧度与弧形承托板101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弧形承托板101更好地对滤芯组件进行承托。本实施例中,滤芯组件10与增压组件11均为卧式安装,由于增压组件11的重量比滤芯组件10的重量大,将所述增压组件11容纳空间位于所述滤芯容纳空间6的下方,可使净水机机壳底部重顶部轻,放置更稳定。弧形承托板101的数量根据滤芯组件10的数量设置,一个滤芯组件10对应一个弧形承托板101。
46.前盖2开设有与所述前滤芯装接口103相对应的第一开口203。外壳1的前端通过前盖2进行封装,只留出容纳滤芯组件横向进出的第一开口203。为了使外壳1的前端与前盖2更好地连接拆装,所述外壳1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07,所述前盖2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孔107延伸设置有卡扣件209,所述卡扣件209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07扣接于所述外壳1的前端并伸入至所述滤芯容纳空间6内。在本实施例中,卡扣件209与第一安装孔107之间有斜面配合,当机壳前端与前盖2进行拆装时,只需要较小的力气便可轻松进行拆装。
47.所述前滤芯装接口103朝向所述前盖2凸出设置有第一凸起106,所述第一开口203朝向所述前滤芯装接口103凸出设置有第二凸起204,所述第二凸起204旁侧设置有多个限位件205,所述限位件205与第二凸起204之间形成有限位所述第一凸起106的第一卡槽206,所述第一凸起106安装于所述第一卡槽206内。具体地,第一凸起106和第二凸起204均呈套筒状结构,第一凸起106和第二凸起204的内径可容滤芯组件10穿过。该限位件205沿第二凸起204的外周侧壁均布。限位件205与第二凸起204之间形成的第一卡槽206限制了前盖2的周向位移,使外壳1的前端与前盖2更好地连接更紧密牢固。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05包括连接柱207和连接臂208,连接柱207和连接臂208呈l型结构布置,具体地连接臂208的一端与第二凸起204的外侧臂连接,连接臂208的另一端与连接柱207,连接柱207与第二凸起204之间形成有该第一卡槽206,当外壳1前端与前盖2连接时,第一凸起106安装于所述第一卡槽206内,第一凸起106的端面压合在连接臂208上。
48.所述前盖2朝向外壳1前端设置有卡接件201,所述外壳1前端设置有第二卡槽105,所述卡接件201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202,所述卡接件201在所述第一引导斜面202引导下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105内。
49.具体地,所述前滤芯装接口103设置有两个,对应的第一凸起106也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前滤芯装接口103沿所述外壳1的前端长度方向排布并相互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孔10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07对称设于两个所述前滤芯装接口103之间的两侧,
所述第二卡槽105设置有多个,各所述第二卡槽105沿所述外壳1的前端外周边缘均布设置。所述前盖2上设置有与两个第一安装孔107相对应的两个卡扣件209、与多个第二卡槽105相对应的多个卡接件201。前盖2与外壳1前端设置有卡扣件209、卡接件201形成卡扣连接,同时限位件205与第二凸起204之间形成的第一卡槽206限制了前盖2的周向位移,使外壳1前端与前盖2更好地连接更紧密牢固。
50.为了更好地实现机壳内的空间利用率,所述外壳1前端设置有隔离板104,所述隔离板104与前盖2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气组件13的电气容纳空间9。所述后盖3与所述外壳1后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水路组件12的水路容纳空间8。
51.在净水机的实际应用中,滤芯容纳空间6位于净水机内的上方布置,增压件容纳空间7位于净水机的下方布置并于滤芯容纳空间6的正下方布置,所述增压组件11设置在所述底板401上方,该增压组件11与第二侧板409之间形成有用于导线通过的空间,该空间与第一导向通道404、第一出线口412连通。所述电气组件13设置在净水机下方并对应出线端位置设置,电源接口14设置在净水机下方并对应入线端设置,机壳在对应第一出线口41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出线口108,该第二出线口108于隔离板104上开设,所述电源接口14与电气组件13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依次经过入线端402、第一导向通道404、第二开口410、第一出线口412、第二出线口108。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而相应修改方案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