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狭小空间施工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5:20: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工程作业平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狭小空间施工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2.作业平台,主要用于各类需要在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时进行作业的平台,其主要分为高空作业平台和低空作业平台,主要应用于工程作业,特别是建筑施工作业平台。
3.而在现有的作业平台使用过程中,而在进行钢结构平台的搭设或需要拼接的构筑物的施工时,作业平台常需要承受几十甚至上百吨的载荷。为了满足作业载荷的需要,作业平台常采用钢结构的作业平台,然后通过吊车或塔吊等将作业的材料吊运至作业平台,以用于进行施工作业。
4.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工程作业往往需要在市区进行,导致施工作业地点的上方会存在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例如桥梁,从而会形成相对较为狭小的作业空间。此时既有建筑或构筑物会与吊车等产生干涉,导致施工作业需要的材料无法在狭小空间内通过吊车等直接运输至作业平台上方,不便于钢结构平台或需要拼接的构筑物的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本技术提供一种狭小空间施工作业平台。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狭小空间施工作业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狭小空间施工作业平台,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支撑立柱和设置于多个支撑立柱顶部的作业平台,所述作业平台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作业导轨,所述作业导轨固定连接于多个支撑立柱的顶部,作业导轨用于承载构筑物,所述作业导轨设置有用于推动构筑物组成单元沿作业导轨滑移的第一顶推件,多个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用于推动构筑物组成单元沿垂直于作业导轨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顶推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狭小空间内施工时,只需使得作业平台部分位于既有建筑的外侧,通过吊车吊装构筑物的材料,在作业平台的外部完成部分施工之后,通过第一顶推件顶推施工完成的二级模块单元沿作业导轨移动至既有建筑的正下方,留出下一个二级模块单元的施工空间,然后逐步组装完成同一一级模块单元的多个二级模块单元,并组合形成第一个一级模块单元,然后通过第二顶推件推动一级模块单元沿垂直于作业导轨的方向部分滑移至既有公路或铁路等不便于搭建作业平台的上方,从而留出下一个一级模块单元施工的空间,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下一个一级模块单元的施工后,将完成的一级模块单元组装完成,然后通过第二顶推件顶推组装的一级模块单元再次朝向既有公路或铁路等不便于搭建作业台构筑物的方向移动,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整体需要施工完成的构筑物的作业,并将完成的构筑物连接于既有建筑,从而能够相对较为便捷的完成在狭小空间内的施工作业;此外,作业导轨还能够将多个支撑立柱连接,增加多个支撑立柱的整体性,以能够便于在狭小空间内完成施工的同时,还能够优化施工的稳定性。
8.可选的,所述作业平台还包括多个连接桁架,所述连接桁架的两端固定连接于不
同的两个支撑立柱。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桁架能够进一步将多个支撑立柱连接,进一步优化整体性。
10.可选的,所述支撑立柱包括至少三个支撑立管和多个第一支撑连接管,所述支撑立管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桁架固定连接于支撑立管,所述第一支撑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不同的两个支撑立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支撑立管通过多个第一支撑连接管连接,能够在使用时,通过多个支撑立管进行支撑,并通过第一支撑连接管将多个支撑立管连接,以优化支撑立柱支撑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作业导轨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连接支撑立柱的支撑连接件,所述支撑连接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立柱之间,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于作业导轨且呈倾斜设置的第二支撑连接管,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连接管分为两组,且两组的所述第二支撑连接管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导轨通过多个第二支撑连接管连接于多个支撑立柱,以使得作业导轨承受载荷时,能够通过第二支撑连接管将部分作业导轨的载荷转换为水平方向的分力,并传递至不同的支撑立柱,以使得作业时,作业导轨作业位置的载荷,能够通过其他的支撑立柱做分担,以增加使用时多个支撑立柱的稳定性,减小因局部或个例支撑立柱承受载荷过大出现损伤而影响安全的可能性。
14.可选的,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或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做临时支撑的临时支撑立柱,所述临时支撑立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作业导轨和临时支撑立柱的顶部,或所述临时支撑立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临时支撑立柱的底部和地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是在既有建筑下方的狭小空间内施工,在进行施工时,只能自上而下依次施工,此时,直接搭建整体的作业平台、支撑立柱容易与既有建筑产生干涉,通过临时支撑立柱,能够使得刚开始搭建时支撑立柱以及作业平台与既有建筑的间距相对较大,此时可先将支撑立柱和作业平台,通过吊车等吊装材料的方式进行施工,然后通过既有建筑设置吊装设备,例如液压提升器,吊装作业平台和/或支撑立柱,然后将临时支撑立柱设置于作业平台和支撑立柱之间或支撑立柱的下方,即可完成作业平台、支撑立柱和临时支撑立柱的搭建,减小因作业平台和支撑立柱的搭建对狭小空间内的施工产生影响,能够更进一步的便于在狭小空间内施工。
16.可选的,所述临时支撑立柱设置于支撑立柱的下部,所述临时支撑立柱对应设置有用于拆换临时支撑立柱的更换装置,所述更换装置包括更换桁架和用于控制支撑立柱或临时支撑立柱竖向滑移的控制机构,所述更换桁架固定连接于地面,所述支撑立柱沿竖向滑移连接于更换桁架,所述更换桁架设有用于对支撑立柱或临时支撑立柱做锁止的锁止机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通过既有建筑设置吊装设备,容易对既有建筑产生损伤,通过更换装置,只需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支撑立柱或临时支撑立柱上升或下降,然后通过更换桁架对支撑立柱或临时支撑立柱做支撑,以用于进行下一临时支撑立柱,从而达到不破坏或依耐既有建筑,完成作业平台、支撑立柱的升降,从而能够达到不对既有建筑进行施工的同时,还能够相对较为便捷的完成作业平台和支撑立柱的升降,以便于进行狭小空间
内的施工作业。
18.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架和用于推动控制架竖向位移的伸缩件,所述临时支撑立柱或支撑立柱的下端设置于控制架,所述控制架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完成后对控制架做支撑的支撑机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控制支撑立柱或临时支撑立柱升降时,只需通过伸缩件的伸缩,带动控制架竖向滑移,以带动支撑立柱或临时支撑立柱的升降,从而完成作业平台和支撑立柱的升降的同时,在安装完成之后,还能通过支撑机构对控制架做支撑,不需要在完成组装之后,拆除控制机构的同时,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支撑机构对控制架做支撑,减小施工过程中伸缩件的压力。
20.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个设置于控制架下方的第一支撑管和竖向滑移设置于第一支撑管的第二支撑管,所述控制架连接于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上端与支撑立柱或临时支撑立柱的下端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第二支撑管相对第一支撑管的竖向滑移,对临时支撑立柱或支撑立柱的竖向滑移做导引,减小竖向滑移过程中,临时支撑立柱或支撑立柱出现歪斜的可能性;同时,在临时支撑立柱安装完成之后,还能够通过控制架搭设于第一支撑管的顶部,对临时支撑立柱和支撑立柱做支撑,同时控制架还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以减小安装完成后,施工时控制架承受的载荷施加于伸缩件,导致伸缩件失效或出现损伤的可能性。
22.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管插设于第一支撑管内部且两者的下端均呈封闭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侧部设有连通外部的锁止开口,所述锁止开口的边沿通过管道连通有用于为第一支撑管内填充液体的供液件,所述锁止开口的边沿铰接有用于封堵锁止开口的锁止盖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是通过伸缩件的伸缩带动控制架竖向滑移,承受载荷时若伸缩件出现失效的情况,控制架会快速向下移动并带动第二支撑管朝向第一支撑管内收缩,此时第一支撑管内的液体会带动锁止盖板封堵锁止开口,以限制第二支撑管的向下滑移,从而限制支撑立柱和临时支撑立柱在伸缩件失效之后的下坠,以达到便于施工、安装的同时优化施工和作业的安全性。
24.可选的,所述锁止开口的边沿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限制锁止盖板转动角度的限制拨片,所述限制拨片成型有第一限制凸起和第二限制凸起,所述锁止盖板的边沿卡设于第一限制凸起和第二限制凸起之间,所述第二限制凸起位于第一限制凸起朝向限制拨片连接于第一支撑管内壁的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限制凸起朝向第一限制凸起的一侧成型有第一限制面,所述第一限制面与限制拨片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限制凸起背离第一限制凸起的一侧成型有第二限制面,所述第二限制面与限制拨片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β,α>β。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制盖板转动通过第一限制面需要的推力大于通过第二限制面的推力,在上述时,只需使得伸缩件伸缩带动第二支撑管升降,导致液体流动对限制改变产生的推力大于限制盖板通过第二限制面所需要的推力,此时限制盖板能够通过第二限制面,并使得限制改变卡设于第一限制凸起和第二限制凸起之间,并在此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第二限制凸起限定限制盖板的转动角度,使得第二支撑管的竖向滑移的速度能够被自限制盖板和限制开口之间间隙的流量限制,以减小因上升速度过快导致对安全的影
响;同时在下降时,只需使得下降时,第二支撑管滑动推动液体流动,对限制改变产生的推力小于或等于限制盖板通过第一限制面所需要的推力即可,同时在下降速度过大时,会使得限制盖板通过第一限制面并盖合于限制开口,从而达到限制下降速度的效果,以达到任意位置防坠落的同时,还能够限制升降的速度,优化使用时的安全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狭小空间内施工时,只需使得作业平台部分位于既有建筑的外侧,通过吊车吊装构筑物的材料,在作业平台的外部完成部分施工之后,通过第一顶推件顶推施工完成的二级模块单元沿作业导轨移动至既有建筑的正下方,留出下一个二级模块单元的施工空间,然后逐步组装完成同一一级模块单元的多个二级模块单元,并组合形成第一个一级模块单元,然后通过第二顶推件推动一级模块单元沿垂直于作业导轨的方向部分滑移至既有公路或铁路等不便于搭建作业平台的上方,从而留出下一个一级模块单元施工的空间,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下一个一级模块单元的施工后,将完成的一级模块单元组装完成,然后通过第二顶推件顶推组装的一级模块单元再次朝向既有公路或铁路等不便于搭建作业台构筑物的方向移动,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整体需要施工完成的构筑物的作业,并将完成的构筑物连接于既有建筑,从而能够相对较为便捷的完成在狭小空间内的施工作业;此外,作业导轨还能够将多个支撑立柱连接,增加多个支撑立柱的整体性,以能够便于在狭小空间内完成施工的同时,还能够优化施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支撑立柱、临时支撑立柱、锁止机构、支撑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支撑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锁止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立柱;11、支撑立管;12、第一支撑连接管;13、支撑连接件;131、第二支撑连接管;14、临时支撑立柱;2、作业平台;21、作业导轨;22、连接桁架;3、第一顶推件;4、第二顶推件;5、更换桁架;51、更换立管;511、更换滑移板;512、长条形孔;52、更换连接管;6、控制机构;61、控制架;611、控制板;62、伸缩件;7、锁止机构;71、第一锁止座;711、锁止柱;712、锁止座板;72、第二锁止座;73、锁止螺栓;8、支撑机构;81、第一支撑管;811、锁止开口;82、第二支撑管;821、第一支撑板;83、供液件;831、供液管;832、供液柱;833、供液环;834、波纹管;835、供液导杆;836、供液弹簧;84、锁止盖板;85、限制拨片;851、第一限制凸起;852、第二限制凸起;853、第一限制面;854、第二限制面;86、锁止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狭小空间施工作业平台。
39.实施例1,参照图1,狭小空间施工作业平台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支撑立柱1和用于完成作业及施工的作业平台2。支撑立柱1包括至少三个支撑立管11和多个第一支撑连接管12,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立柱1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支撑立管11,且支撑立管11呈竖向设置。支撑立管11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地面,第一支撑连接管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不同的两个支撑立管11,以用于形成框架式的支撑立柱1。
40.支撑立柱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作业平台2的临时支撑立柱14,临时支撑立柱14的结构与支撑立柱1的结构相同,且临时支撑立柱14的支撑立管11一一对应法兰连接于支撑立柱1的支撑立管11的顶端。临时支撑立柱14的顶端连接于作业平台2,作业平台2通过临时支撑立柱14固定连接于多个支撑立柱1,以用于在需要降低作业平台2时,只需将临时支撑立柱14拆除,然后通过在已完成的构筑物或既有建筑物上设置液压提升器或电葫芦,将作业平台2吊装并下降连接于多个支撑立柱1即可。
41.参照图1,作业平台2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作业导轨21和多个连接桁架22,作业导轨21设置有用于连接临时支撑立柱14的支撑连接件13,多个作业导轨21共同用于承载施工完成的构筑物,例如钢结构平台、组合式建筑平台等,本技术实施例中为钢结构平台。作业导轨21设置有第一顶推件3,以用于推动构筑物组成单元沿作业导轨21滑移的第一顶推件3。其中,第一顶推件3可选用步履式顶推器或液压爬行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自锁型液压爬行器,连接桁架22的两端固定连接于不同的两个支撑立柱1,以用于增加使用时,多个支撑立柱1之间的整体性,从而在第一顶推件3顶推构筑物组成单元滑移时,减小因第一顶推件3产生的作用力导致支撑立柱1出现偏移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42.参照图1,由于在施工时,会遇到既有建筑下方存在交通路线,例如公路、铁路或地铁线的情况,此时若直接在既有公路、铁路或地铁线的正上方搭设平台,会影响公路、铁路以及地铁线等的运行,因此不便于直接在既有公路、铁路或地铁等线路的上方搭建施工平台,为了不影响在既有公路、铁路或地铁线的运行,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推件4,第二顶推件4的顶推方向垂直于第一顶推件3的顶推方向,以用于顶推构筑物组成单元沿垂直于作业导轨21长度的方向滑移,从而能够实现在不干扰既有公路、铁路或地铁线的运营的情况下,实现在狭小空间内,完成位于公路、铁路或地铁线上方的构筑的搭建,且第二顶推件4是在第一顶推件3顶推构筑物组成单元拼接形成的构筑物单元。
43.具体的,第二顶推件4为步履式顶推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顶推件4也可为液压缸,推动构筑物组成单元相对作业导轨21滑动。
44.参照图1,支撑连接件13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立柱1之间,且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1之间的支撑连接件13设置为一个,支撑连接件13包括多个第二支撑连接管131,多个第二支撑连接管131分为两组。其中,第二支撑连接管131呈倾斜设置,以用于将作业导轨21承受的载荷分解多方向的作用力。
45.第二支撑连接管1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作业导轨21,其中一组的第二支撑连接管131远离作业导轨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另一组第二支撑连接管131远离作业导轨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另一个支撑立柱1或临时
支撑立柱14。具体的,在作业平台2下降前,第二支撑连接管131固定连接于临时支撑立柱14,在作业平台2下降后,第二支撑连接管131固定连接于支撑立柱1,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连接管131固定连接于临时支撑立柱14。
46.在使用时,由于施工时,构筑物施工是逐步施工的,会导致作业导轨21局部载荷相对较大,通过第二支撑连接管131能够有效的将载荷产生的作用力传递至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上,并通过第二支撑连接管131将作业导轨21承受的载荷分解为多放心的作用力,以减小支撑立柱1和临时支撑立柱14承受的竖向的载荷压力。
47.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钢结构平台由若干沿垂直于作业导轨21长度方向分布的一级模块单元组成,一级模块单元由多个沿作业导轨21长度方向分布的二级模块单元组成。在实际施工时,只需使得作业平台2的部分伸出既有建筑物,以用于放置吊车等吊装设备吊装材料的放置平台,然后在作业平台2上施工并形成钢结构平台的二级模块单元,并通过第一顶推件3推动二级模块单元沿作业导轨21滑动,在作业平台2留出施工的空间之后,继续施工完成下一个二级模块单元,重复上述步骤,然后将不同二级模块单元组装形成一级模块单元,通过第二顶推件4推动一级模块单元沿垂直于作业导轨21长度的方向滑移,从而实现在既有公路、铁路或地铁线上方施工的同时,不影响既有公路、铁路或地铁线的运营;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下一个的一级模块单元,并将不同一级模块单元拼接,并通过第二顶推件4顶推流出施工空间,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不同一级单元模块的组装之后,并将多个不同的一级模块单元组装完成形成要完成施工的钢结构平台,从而达到不影响既有公路、铁路或地铁线的运营的前提下,完成狭小空间内钢结构平台的施工。
48.实施例2,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临时支撑立柱14设置于支撑立柱1的下部,且临时支撑立柱14周侧设置有用于拆换临时支撑立柱14的更换装置,更换装置包括更换桁架5和用于控制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竖向滑移的控制机构6,更换桁架5设置有用于临时支撑立柱14通过的更换开口。其中,更换桁架5设置有用于对支撑立柱1做滑移锁止的锁止机构7,以用于控制支撑立柱1相对更换桁架5滑移锁止。
49.由于施工空间位于既有建筑的下侧,不便于采用吊车等吊装设备直接在接近既有建筑的位置完成作业平台2以及支撑立柱1的搭建,且在狭小空间内,为了减小施工完成的钢结构平台与作业平台2等产生干扰的可能性,施工顺序为自上而下,因此在施工开始,便需要作业平台2初始就位于最高的施工位置;但此时位于狭小空间内,无法直接完成整体的搭建。而通过上述方案,只需在相对较为狭小的空间内,搭建完成部分支撑立柱1和作业平台2或完成支撑立柱1以及作业平台2的搭建,然后通过多个控制机构6分别同步控制多个支撑立柱1朝上滑移,并锁止机构7使得支撑立柱1相对更换桁架5滑移锁止,最后将临时支撑立柱14通过更换开口设置于支撑立柱1的下方,将临时支撑立柱14固设于支撑立柱1的下端后,再将临时支撑立柱14竖向滑移,以实现整体作业平台2以及支撑立柱1的升高;或将临时支撑立柱14连接于地面,完成作业平台2以及支撑立柱1的安装,从而达到便于在狭小空间内完成钢结构平台的搭建的同时,还能够便于搭建用于钢结构平台施工的作业平台2的搭建。
50.参照图2和图3,更换桁架5包括四个更换立管51和多个用于连接更换立管51的更换连接管52,更换立管51竖向设置,且四个更换立管51环绕临时支撑立柱14设置,且更换立管51在使用时通过混凝土地基固定连接于地面。多个更换连接管52分为三组,三组的更换
连接管52环绕临时支撑立柱14设置,以减小更换立管51与临时支撑立柱14产生干涉的可能性。进一步的,四个更换立管51形成有四个环绕临时支撑立柱14设置的间隙,三组的更换连接管52分别设置于四个更换立管51形成的三个间隙内,且同组的多个更换连接管5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更换立管51,以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更换桁架5。
51.更换立管51朝向内侧的一侧设置有更换滑移板511,更换滑移板511呈弧板状结构,且更换滑移板511朝向临时支撑立柱14开口设置,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的四个支撑立管11分别卡设于四个更换滑移板511内,从而使得四个更换滑移板511形成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竖向滑移的轨道。
5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更换立管51内成型更换滑槽,并使得更换立管51卡设并滑移连接于更换滑槽即可。
53.参照图2和图3,控制机构6包括控制架61和用于推动控制架61竖向滑移的伸缩件62,伸缩件62为液压缸或电推缸,本技术实施例中伸缩件62为液压缸。伸缩件62固定连接于地面,伸缩件62的伸缩端的伸缩方向竖向设置,且伸缩件6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控制架61。其中,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控制架61,控制架61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控制架61做支撑的支撑机构8,支撑机构8用于在施工时,对控制架61做支撑。
54.控制架61包括多个控制板611,多个控制板611环绕伸缩件62的伸缩端设置。具体的,多个控制板611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支撑立柱1的四个支撑立管11设置有四个。
55.在安装时,将支撑立柱1直接安装于控制架61,具体的,将支撑立柱1的多个支撑立管11的下端安装于多个控制板611,此时控制架61通过支撑机构8连接于地面。在作业平台2以及支撑立柱1组装完成之后,可通过伸缩件62的伸缩带动控制架61竖向滑移,从而推动支撑立柱1朝上滑移,然后通过锁止机构7使得支撑立柱1滑移锁止,并对支撑立柱1做支撑,伸缩件62收缩,预留出安装临时支撑立柱14的空间,最后通过更换开口将组装完成的临时支撑立柱14或临时支撑立柱14的组成材料运输至更换桁架5的内侧,并将组装完成临时支撑立柱14,使得临时支撑立柱14的支撑立管11上端固定连接于支撑立柱1的支撑立管11;同时,临时支撑立柱14的支撑立管11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控制板611,从而完成在狭小空间内作业平台2以及支撑立柱1的逐步顶升,以减小既有建筑对作业平台2、支撑立柱1以及施工的影响。
56.此外,在完成狭小空间内顶部空间的施工作业之后,需要使得作业平台2以及支撑立柱1下降时,以用于下一高度位置施工时,只需使得锁止机构7将位于同一高度的多个临时支撑立柱14拆除,然后伸缩件62推动控制架61上升,以对支撑立柱1或未拆除的临时支撑立柱14做支撑后,锁止机构7解除对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的锁止,然后多个伸缩件62分别同步带动多个控制架61逐步下降,完成作业平台2以及支撑立柱1的下降之后,再通过锁止机构7对支撑立柱1做锁止,并将控制板611通过支撑机构8连接于地面,从而能够完成作业平台2以及支撑立柱1的下降,满足不同高度的施工,以便于在狭小空间内不采用吊装的方式,完成不同高度的施工作业。
57.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机构6也可采用在既有建筑上方设置液压提升器,采用吊装的方式提升支撑立柱1和作业平台2;控制架61还可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多个控制板611设置的控制加强肋,以用于增加控制板611承受载荷的能力;或控制架61采用一体成型的板状结构。
58.参照图3和图4,每个支撑立柱1下方的支撑机构8对应支撑立管11设置有四个,支撑机构8包括第一支撑管81和第二支撑管82,多个第一支撑管81和第二支撑管82分别对应支撑立柱1的四个支撑立管11均设置有四个。第一支撑管81卡设于更换滑移板511内侧且两者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均可。第二支撑管82同轴插设并滑移连接于第一支撑管81内侧,且第一支撑管81的内壁适配于第二支撑管82的外壁。其中,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的下端连接于第二支撑管82的上端。
59.具体的,第二支撑管82的上端成型有第一支撑板821,第一支撑管81的上端边沿成型有法兰,第一支撑板821上端的法兰与第一支撑板821以及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的下端法兰连接。其中,控制架61的四个控制板611分别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821。
60.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第二支撑管82相对第一支撑管81的竖向滑移,对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的竖向滑移做导向,减小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在顶升或下降过程中,产生转动的可能性,从而优化临时支撑立柱14以及支撑立柱1竖向滑移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通过控制板611搭接于第一支撑管81的上端边沿,对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做支撑,以使得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承受的载荷能够第一支撑管81、第二支撑管82以及更换桁架5传递至地面,从而增加施工时以及作业平台2和支撑立柱1升降时的稳定性;还能够通过控制架61将四个第二支撑管82相互连接,能够在承受载荷时,增加更换桁架5、第一支撑管81以及第二支撑管8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达到便于施工的同时,还能够增加组装作业平台2的稳定性。
6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机构8也可只实用第一支撑管81,在安装完成之后,对控制架61做支撑即可;或支撑机构8采用阻尼伸缩杆;或支撑机构8采用多个固定连接于更换立管51的支撑块。
62.参照图4、图5和图6,此外,由于需要在升降作业平台2时,需要使得支撑立柱1甚至临时支撑立柱14整体升降,此时第二支撑管82会承受相对较大的载荷,在这种情况下,若伸缩件62出现失效的情况,会导致多个支撑立柱1承受载荷的不均匀,容易导致支撑立柱1出现弯折或损伤的可能性。因此将第一支撑管81和第二支撑管82的下端均呈封闭结构设置,并在第一支撑管81的下端开设有锁止开口811,锁止开口811的边沿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向第一支撑管81内提供液体的供液件83,以用于使得第一支撑管81内填充有液体,其中液体的体积压缩系数<100bar/0.8%,例如提供液压油或蒸馏水,当然也可填充非牛顿液体。
63.锁止开口811的边沿铰接有用于封堵锁止开口811的锁止盖板84,锁止盖板84用于封堵锁止开口811。具体的,锁止盖板84的上边沿铰接于锁止开口811的顶部边沿,以使得锁止盖板84在自然状态下搭接于锁止开口811的边沿,锁止盖板84呈弧形的板状结构,以使得锁止盖板84能够贴合于锁止开口811的开口边沿。其中,锁止盖板84的铰接部设有限制其转动角度的凸块,且锁止盖板84的转动角度为ω,10
°
>ω>5
°
,以使得锁止盖板84在伸缩件62失效后,第一支撑管81内的液体能够及时推动锁止盖板84转动并压合于锁止开口811的边沿,完成对第二支撑管82的滑动锁止。
64.在需要作业平台2竖向升降,伸缩件62失效时,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会急速推动第二支撑管82下移,在第二支撑管82下降的过程中,会推动第一支撑管81内的液体通过锁止开口811流出,在此过程中,会带动锁止盖板84压合于锁止开口811,以使得第二支
撑管82相对第一支撑管81滑移锁止,并且相较于采用棘齿啮合于齿条等锁止方式,上述的方案还能够在作业平台2位于任意高度时,进行滑移锁止和支撑,减小因多个支撑立柱1承受载荷不均匀,导致出现歪斜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因伸缩件62失效时,支撑立柱1下滑一定的位移之后,才能够进行锁止的情况出现。
65.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的,锁止开口811的边沿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限制锁止盖板84转动角度的限制拨片85。限制拨片85成型有第一限制凸起851和第二限制凸起852,锁止盖板84的边沿卡设于第一限制凸起851和第二限制凸起852之间,第二限制凸起852位于第一限制凸起851朝向限制拨片85连接于第一支撑管81内壁的端部的一侧。
66.第二限制凸起852朝向第一限制凸起851的一侧成型有第一限制面853,第一限制面853与限制拨片85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α,第二限制凸起852背离第一限制凸起851的一侧成型有第二限制面854,第二限制面854与限制拨片85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β,α>β。具体的,伸缩件62正常伸缩时的速度为v1,即第二支撑管82伸缩的速度为v1时,第一支撑管81内液体流动时,施加于锁止盖板84的压力等于锁止盖板84转动通过第一限制面853时需要的推力,且大于锁止盖板84转动通过第二限制面854需要的推力;伸缩件62伸缩速度大于v1时,第一支撑管81内液体流动对锁止盖板84产生的压力大于锁止盖板84转动通过第一限制面853需要的压力。
67.在使用时,只需使得伸缩件62的伸缩速度等于v1,由于液体的阻尼,此时,锁止盖板84会被限制于第一限制凸起851和第二限制凸起852之间,并且在锁止盖板84盖合于锁止开口811时,还能够带动锁止盖板84转动并通过第二限制面854;在伸缩件62失效时,会导致伸缩件62伸缩端的伸缩速度大于v1,此时,会推动锁止盖板84通过第一限制面853,并推动锁止盖板84盖合于锁止开口811,以封堵第一支撑管81,达到任意高度滑移锁止的效果。
68.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在控制架61或第一支撑管81内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控制架61承受的压力或第一支撑管81内液体的压力,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电磁铁,用于控制电磁铁的启闭,电磁铁设置于锁止开口811的开口边沿,用于吸引锁止盖板84盖合于锁止开口811的边沿,其中控制架61的压力小于承受载荷或第一支撑管81内液体压力大于承受压力时,压力传感器控制电器贴开启;进一步的,锁止盖板84还可设置与电磁铁配合的磁铁,以用于控制锁止盖板84的启闭,在不影响第二支撑管82竖向伸缩的情况下,能够在伸缩件62失效的情况下,及时盖合锁止盖板84。
69.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止盖板84设置有锁止弹簧,锁止开口811的开口边沿设有容纳锁止弹簧的锁止孔。锁止弹簧用于锁止盖板84保持相对锁止开口811开口边沿的角度为5-10
°
之间。具体的,锁止弹簧完全收缩于锁止孔需要的压力等于伸缩件62速度为v1时,带动液体流动对锁止盖板84产生的压力,从而能够有效的通过机械锁止的方式,限制作业平台2下降的速度,减小因下降速度过快出现危险的可能性。
70.参照图4和图5,此外,第一支撑管81和供液件83之间的管道还设置有锁止阀门86,以用于在伸缩件62带动控制架61位于顶端之后,锁止阀门86管壁,使得第二支撑管82能够对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进行支撑,优化安装锁止机构7时的稳定性。
71.参照图5和图7,供液件83包括供液管831和滑动设置于供液管831内的供液柱832,供液管831的一端呈封闭结构,且供液管831的封闭端连通于锁止阀门86所连接的管道。供液管8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设有同轴设置的供液环833,供液柱832呈t形的柱状结构,供液
环833外套于供液柱832的小端,供液柱832的小端伸入至供液管831的封闭端内。其中,供液管831内填充有用于输送至第一支撑管81内的液体。
72.参照图5和图7,供液柱832的小端外套有波纹管834,波纹管834的一端开口边沿固定连接于供液环833,波纹管834的另一端开口边沿固定连接于供液柱832的大端,以用于密封的同时,不干涉供液柱832的轴向滑移。
73.供液环833固定连接有多个穿设并滑移连接于供液柱832大端边沿的供液导杆835,供液导杆835外套有用于拉动供液柱832朝向供液管831封闭端滑移的供液弹簧836。具体的,供液弹簧83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供液导杆835,供液弹簧83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供液柱832,以用于对波纹管834做限制,减小因压力过大导致波纹管834膨胀失效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够对供液柱832的滑移做导引。
74.在使用时,由于供液弹簧836会带动供液柱832朝向供液管831的封闭端滑动,此时,会推动供液管内的液体朝向第一支撑管81内流动,以使得第二支撑管82能够保持贴合于控制架61的状态,以能够在伸缩件62失效时,快速响应。同时在安装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时,只需关闭锁止阀门86,即可减小供液件83供液的干扰。
75.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供液件83也可采用设有油泵的油箱,通过油泵朝第一支撑管81内填充液体;或供液件83采用可弹性伸缩的气囊,在气囊内填充液体,气囊连通于锁止阀门86的入液口即可。
76.进一步的,参照图8和图9,为了使得伸缩件62收缩之后,能够对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做支撑。更换立管51开设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孔512。锁止机构7对应更换立管51设置有四个,锁止机构7包括第一锁止座71和第二锁止座72,第一锁止座71包括锁止柱711和锁止座板712,锁止柱711沿垂直于锁止柱711长度的方向的投影呈直角梯形,且锁止柱711投影上斜边位于上部,锁止柱711的大端固定连接于锁止座板712。
77.参照图8和图9,锁止柱711穿设于更换立管51和长条形孔512对应的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的支撑立管11,第二锁止座72呈t形且其小端插设于锁止柱711内,且锁止柱711穿设有贯穿第二锁止座72的锁止螺栓73,以用于将第二锁止座72固定连接于锁止柱711。锁止座板712呈弧形的板状结构并贴合于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的支撑立管11的外壁,且锁止座板712通过螺栓连接与支撑立管11的外壁,第二锁止座72的大端通过螺栓连接于更换立管51的外壁。
78.在使用时,能够通过锁止柱711穿设于更换立管51和长条形孔512对应的临时支撑立柱14或支撑立柱1的支撑立管11,使得伸缩件62收缩后,能够对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做支撑,同时在承受载荷时,锁止柱711的上边沿呈倾斜设置,能够使得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的载荷部分转换为水平方向的分力,并通过锁止螺栓73承受,此时还能够带动支撑立管11有朝向更换立管51滑动的趋势,从而增加临时支撑时,支撑立管11与更换立管51之间的整体性,以优化实用的稳定性;此外,在需要拆除锁止机构7,使得作业平台2下降或上升时,还可先通过伸缩件62顶升支撑立柱1或临时支撑立柱14,使得锁止柱711沿长条形孔512滑移,减小因承受载荷过大,导致无法拆除锁止机构7的情况出现。
79.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止机构7也可只采用锁止螺栓73,锁止螺栓73同时穿设于更换立管51、更换滑移板511和支撑立管11后将三者固定连接;或锁止机构7采用插设并滑动设置于更换立管51锁止块,锁止块设置有弹簧,使得锁止块保持朝向支撑立管11滑
动的趋势,并且支撑立管11开设有用于配合锁止块的配合孔,只需更换立管51滑动时,配合孔位于锁止块所在位置,即可使得锁止块插设于配合孔,以达到滑动锁止的效果即可。
8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