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3:29: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的技术。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服装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有很大变化,人们往往希望在服饰具备美观、舒适的同时兼备附加功能,高性价比是购买服装时看重的重要因素。防风、防水、防火、抗菌防臭,防晒、防紫外线,轻盈保暖、隔热、透气、速干、智能化,易打理等诸多的附加功能大大提高了服装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而这些都取决于服装面料的功能品质。面料的原材料选择、组织结构、织造工艺、染整工艺等对面料最终的内在品质、外观风格及功能都会产生必然影响。
3.在冬季时,轻盈保暖的功能越来越成为人们购买服装时看重的重要因素。影响织物保暖性的因素较多,主要概括起来有厚度、蓬松度和静止空气含量。现有的保暖服装,一般着重于厚度或材料的选择上进行,如果厚度增大,保暖但不轻盈,如果选择羽绒等材料作为保暖材料,则价格昂贵,取用真羽绒,势必屠宰大量的鹅鸭,成本与环保均受到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面料保暖性良好,能够一次性编织而成,经久耐用。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下列技术方案:
6.一种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包括面料外层、中间层与里层,中间层位于面料外层与里层之间,面料外层与中间层之间相互连接,中间层与里层之间相互连接,所述中间层为蓬松纤维层,中间层使面料外层与里层之间形成相对静态的空气层,面料外层有面料外层正面、面料外层内侧面,里层有里层内侧面、里层贴身面,面料外层正面、面料外层内侧面、中间层、里层内侧面、里层贴身面由外向内依次构成五层组织结构。
7.所述中间层构成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的芯层,采用抗起球弹力网络涤纶长丝以疏针集圈的形式半含在所述面料外层与所述里层之间。
8.所述面料外层正面为双股高支精梳紧密纺纯棉纱材料面,面料外层内侧面为阻隔因运动摩擦而产生静电的纤维衬垫面。
9.所述里层贴身面为纤维亲肤面,里层内侧面为阻隔因运动摩擦而产生静电的纤维衬垫面。
10.本实用新型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由于包括面料外层、中间层与里层,中间层位于面料外层与里层之间,面料外层与中间层之间相互连接,中间层与里层之间相互连接,所述中间层为蓬松纤维层,中间层使面料外层与里层之间形成相对静态的空气层,这样使得面料内含较多的静止空气
使得面料保暖性良好,能够一次性编织而成,经久耐用;基于中间层采取蓬松纤维层,还具有吸湿及抗菌功能,消除因出汗及人体湿气排出时引起的异味,时刻保持清新。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的面料组织结构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层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衬垫层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间层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的示意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里层贴身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0.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2.如图5,本实用新型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包括面料外层、中间层与里层,中间层位于面料外层与里层之间,面料外层与中间层之间相互连接,中间层与里层之间相互连接,所述中间层为蓬松纤维层,中间层使面料外层与里层之间形成相对静态的空气层,面料外层有面料外层正面、面料外层内侧面,里层有里层内侧面、里层贴身面,面料外层正面5、面料外层内侧面3、中间层、里层内侧面4、里层贴身面6由外向内依次构成五层组织结构。中间层构成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的芯层,采用蓬松性好的功能性聚酯纤维纱线,即抗起球弹力网络涤纶长丝以疏针集圈的形式半含在所述面料外层与所述里层之间。面料外层正面为双股高支精梳紧密纺纯棉纱材料面,面料外层内侧面为阻隔因运动摩擦而产生静电的纤维衬垫面。里层贴身面为纤维亲肤面,里层内侧面为阻隔因运动摩擦而产生静电的纤维衬垫面。
23.面料外层正面5、里层贴身面6均由相同结构的表层构成。
字型即第一号纱线1的第一“几”字型11与第二“几”字型12与第二号纱线2的第一“几”字型21与第二“几”字型22,每个“几”字型的长度相等,宽度相等,每个“几”字型均由折弯头部与折弯头部的两侧相连的折弯侧部构成,两个折弯侧部的底部之间构成折弯口,相邻两个“几”字型之间由对应侧的折弯连接部连接构成折弯凹部,第一号纱线的折弯头部与第二号纱线的折弯凹部上下对应排列,第一号纱线的折弯凹部与第二号纱线的折弯头部上下对应排列;第五一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一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111,第一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111位于第五一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第一号纱线的折弯凹部位于第五二号纱线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口的上面且两者之间无穿过关系;第五二号纱线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二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211,第二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211位于第五二号纱线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第二号纱线的折弯凹部位于第五三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口的上面且两者之间无穿过关系。图中还示意有第一号纱线的折弯凹部10、第二号纱线的折弯凹部20。由上述可知,第一号纱线1与第二号纱线2相互错开,第五一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一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111,第一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111位于第五一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第五二号纱线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二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211,第二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211位于第五二号纱线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
29.面料外层内侧面3、里层内侧面4均通过衬垫层构成。
30.如图3,衬垫层包括第三号纱线31,所述第三号纱线均通过规则排列的相互连接的“几”字型的组织构成,每个“几”字型的长度相等,宽度相等,每个“几”字型均由折弯头部311与折弯头部的两侧相连的折弯侧部构成,两个折弯侧部的底部之间构成折弯口,相邻两个“几”字型之间由对应侧的折弯连接部连接构成折弯凹部312;所述第五一号纱线、第五二号纱线、第五三号纱线、第五四号纱线均衬垫有所述第三号纱线31,所述第五一号纱线、第五二号纱线、第五三号纱线、第五四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均对应穿过第三号纱线的一个“几”字型的折弯头部,所述第五一号纱线、第五二号纱线、第五三号纱线、第五四号纱线的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口均通过该对应的第三号纱线的“几”字型的折弯头部进行封闭。
31.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