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压载装置和具有这种压载装置的移动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04:49: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附接到起重机、特别是附接到移动式起重机的上部结构的压载装置,以及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压载装置的移动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2.可动式起重机或移动式起重机通常用于在使用地点没有固定式起重机时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使用或只能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使用时。带轮车的移动式起重机用于公共道路交通,因此受约束于该处适用的有关最大轴载和允许尺寸的规定。较小的起重机通常用作所谓的出租车起重机,并携带其所有设备在施工现场使用,包括在公共道路上使用。但是,较大的移动式起重机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需要拆卸用于公共道路交通运输的起重机部件并在现场组装。
3.压载物是一种自重很高的起重机部件,因此将其从移动式起重机上卸下用于公路运输是有意义的。它也可以在现场非常快速和独立地安装,即它可以附接到移动式起重机上准备使用。通常,拆除的起重机压载物由单独的车辆运输到使用地点。因此,压载物或构成起重机压载物的部件/压载元件的概念不是针对移动式起重机的运输条件进行优化,而是针对作为运输货物的单独运输和实际起重机用途进行优化。
4.图1a和图1b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较大的移动式起重机1的示例,其压载物上部结构将被拆除用于公路运输。所述移动式起重机1具有带有多轴轮车的底盘2,绕垂直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底盘2上的上部结构3,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上部结构3上并通过变幅缸(wippzylinder)7变幅的伸缩吊臂4,以及安装在上部结构3后部的上部结构压载物。后者包括压载物接收装置或压载物承载板5,其可以附接到所述上部结构3并且多个压载板6可以堆叠在其上。
5.为了独立配备压载物,压载物承载板5通过伸缩吊臂4安放在底盘2后部的规定位置上,并堆叠各个压载板6。最大堆叠高度受压载装置或上部结构3和底盘2上的安放高度的限制。为了在所述上部结构3上配备更大的压载质量,可以在所述压载物或压载堆叠物的侧面安装悬挂压载物9。在此也将设置用途导向的压载物细分。在图1a至图1b所示的解决方案中,形成所述悬挂压载物9的两个压载元件可以附接到中央压载堆叠物的左侧和右侧。这种类型的悬挂压载物9也可以称为双悬挂压载物。第一压载元件挂到堆叠压载物上,并且第二压载元件挂到第一压载元件上。当然,也可以以这种方式挂上多于两个的压载元件。
6.两个压载元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通过一种燕尾榫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从上方挂到配对件中的相应凹口中。然后通过重力将各个元件牢固地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为了分离两个压载元件,起重机提起外部压载元件并将其从连接处拉出。
7.为了安装或拆卸,必须接收相应的压载元件,以便在其重心上方独立对齐。然而,对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细分类型,每个压载元件只能单独接收,通常通过横向布置的立柱,因为彼此连接的两个压载元件的总重心位于外面的压载元件内。因此,外面的压载元件上的止动件对于独立对准是必要的,然而这会松开两个压载元件的形状配合的悬挂连接。
8.出于这个原因,每一侧(即压载堆叠物的左侧和右侧)都需要两台升降机来配备双悬挂式压载物-里面和外面的压载元件各有一个升降机。这种额外的工作不仅耗时且成本高昂,而且还增加了安装时发生事故的风险,因为在附接外面的压载元件时,必须在离压载堆叠物上连接处支撑区域更外面的地方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9.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上述压载过程。
10.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压载装置来实现。因此,提出一种用于附接到起重机、特别是附接到移动式起重机的上部结构的压载装置,其包括第一压载元件和第二压载元件。所述第一压载元件具有用于可拆卸地附接到起重机的第一连接装置,两个压载元件可以通过第二连接装置可拆卸地彼此连接。
11.根据本发明,第一压载元件包括具有止动元件(anschlagelemente)的组装装置,止动装置(anschlagmittel)可安装到所述止动元件以用于提升压载装置。所述止动元件可以被布置或定位成使得所述止动装置可以安装到所述组装装置,以选择性地用于仅将第一压载元件提升到其重心上方或者用于将两个压载元件一起提升到它们的总重心上方。
12.本发明现在可以提供以安全且简单的方式一起提升和组装两个压载元件。由于在总重心上方存在止动点,连接的压载元件包自动地对齐。由此减少了所需的提升的次数,即当用作双悬挂压载物时,上部结构上的常规压载堆叠物两侧的提升从四次减半至两次。可选地,可以仅附接第一压载元件,此处还提供相应的确保自动对齐的止动元件。
13.原则上可以设想,实现单独提升(仅第一压载元件)和整体提升(两个压载元件一起)的止动点由彼此间隔开的不同的止动元件实现。然而替代地,也可以规定,对于单独提升和整体提升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止动元件,其中所述止动元件必须在相应重心上方的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例如通过包括所述止动元件的组装装置的相应部件的伸出和缩回、折叠、枢转等)。
14.由于两个压载元件在连接状态下已经可以附接在一起,因此必要的工作步骤进一步向内移动到压载堆叠物上的支撑区域。除了简化压载过程之外,这还降低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15.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从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得出。
16.在一个实施例中规定,所述组装装置具有仅用于提升第一压载元件的第一止动元件和用于将两个压载元件一起提升的第二止动元件,其中第一止动元件和第二止动元件之间的距离特别对应于第一压载元件的重心和彼此连接的压载元件的总重心之间的距离。
17.在另一实施例中规定,所述第一止动元件设置在第一压载元件的重心上方,并且第二止动元件在组装装置的组装位置中设置在彼此连接的压载元件的总重心上方。由此所述组装装置可以从所述第二止动元件不高于总重心的停止位置移动到所述组装位置。在所述停止位置,所述组装装置可以例如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设置在压载装置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止动元件不必为了单独的提升而另外地移动到所述组装位置。然而还可以想到一种解决方案,其中第一和第二止动元件可以共同或单独地在停止位置和组装位置之间移动。
1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规定,第一和/或第二连接装置是用于产生悬挂连接的装置。换言之,压载元件是悬挂压载物或悬挂压载元件。第一压载元件在此特别地可以挂在压载接
收装置或安装在所述压载接收装置上的压载元件上的相应接收部中。如果需要,可以通过第二连接装置将第二压载元件挂在第一压载元件中。所述连接装置可以以已知的方式设计为凸耳或突起以及相应的接收部,特别地用于形成燕尾连接或类似的连接。
19.在另一实施例中规定,所述组装装置是第一压载元件不可分离的部分,即,始终保持在所述第一压载元件上并且在运输或安装时不被拆卸。所述组装装置优选地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压载元件移动,特别是能够将其在停止位置和组装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20.在另一实施例中规定,所述压载元件被设计成使得彼此连接的压载元件的总重心位于第二压载元件内。通常,两个压载元件的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
21.在另一实施例中规定,组装装置包括细长且特别是圆柱形的部分和布置在所述细长部分端部的头部部分,所述头部部分包括止动元件,并且相对于第一压载元件可旋转和/或可折叠和/或可伸缩或可移位。优选地,第一止动元件和第二止动元件布置在所述头部部分上,所述止动装置选择性地附接在所述头部部分上以用于单独提升或整体提升。可能需要通过旋转、折叠和/或移动所述头部部分、其各个部件或整个组装装置来将第一和/或第二止动元件从停止位置移动到组装位置。替代地,相同的止动元件可用于单独和整体提升,则必须相对于第一压载元件或其重心相应地设置止动元件。
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头部部分设计为从所述细长部分突出的臂,其中第一止动元件布置在所述细长部分的区域中,第二止动元件布置在所述臂的相对端部处。例如通过旋转所述臂,可以将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置于总重心上方,从而可以实现整体提升。因为所述第一止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细长部分的区域中,它们的位置在这种旋转期间不改变,因此它们始终基本上保持在第一压载元件的重心上方。
23.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压载元件具有引导通道,所述组装装置的细长部分安装在所述引导通道中,以便可沿其纵向轴线移动并且优选地可绕纵向轴线旋转。所述细长部分的引导件可以例如由连续孔或通道或由多个间隔开的引导件形成。所述引导通道可延伸穿过整个压载元件或终止于压载元件内。
24.在另一实施例中规定,第一压载元件在上侧具有第一凹部,所述组装装置的头部部分可以在停止位置中完全插入或没入到所述第一凹部中。在所述停止位置,所述组装装置或所述头部部分的任何区域或部分都没有突出超过第一压载元件,从而不占据额外的空间,并且所述组装装置被完全保护。可以规定,拉出(ausgezogene)的组装装置由于重力而自动下降,直到所述头部部分或另一止动件撞到第一凹部或另一配合止动件。
25.在另一实施例中规定,所述组装装置具有止动件,所述止动件与设置在第一压载元件上或第一压载元件中的配合止动件协作,以限制所述组装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压载元件的向上位移。由此,所述组装装置可以从所述第一压载元件或引导通道中拉出直至限定的高度。所述止动件优选地布置在所述细长部分的与所述头部部分相对的端部处。
26.在另一实施例中规定,第一压载元件具有第二凹部,第二凹部的上限或上侧形成用于组装装置的止动件的配合止动件,即,所述止动件向上移动直到其碰到所述第二凹部的上侧并且所述组装装置由此最大地伸出。此外,所述止挡件和所述第二凹部分别具有在方位角方向上协作的至少两个横向止动件和配合止动件,横向止动件和配合止动件在所述组装装置的最大伸出位置中将围绕纵向轴线的旋转限制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
27.术语“在方位角方向协作”意指当所述组装装置围绕所述细长部分的纵向轴线旋
转时,横向止动件和配合止动件以特定角度邻接。至少两对横向止动件和配合止动件将所述组装装置的旋转范围限制在特定的有限的角度范围内。然而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横向止动件,例如如果所述止动件设计为从所述细长部分两侧突出的螺栓或三角形板,因此每个螺栓或每个板的侧面设置两对相应的横向止动件和配合止动件。
28.当止动件碰到配合止动件时,即当它最大地伸出时,并且当横向止动件碰到横向配合止动件时,即处于最大角位置时,所述组装装置优选地位于组装位置,在所述组装位置中在两个压载元件的总重心上方存在止动点。所述组装装置因此特别地通过提升或伸出和旋转从低的停止位置移动到组装位置,反之亦然。
29.在另一实施例中规定,止动件设计为从所述细长部分横向突出的螺栓或板。所述螺栓可以从细长部分的一侧或两侧突出。当设计为板时,其特别地具有多边形形状,优选为等边三角形的形状。此外,第二凹部优选地形成在第一压载元件的下侧上,即,向底部打开,或者其完全封闭并且位于下部区域中。
30.在另一实施例中规定,所述组装装置具有锁定机构,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在组装位置可释放地锁定。由此,所述组装装置可以锁定在所述组装位置,从而可以安全地提升相连接的压载元件。所述锁定机构优选地包括设置在所述头部部分上的锁定元件,特别是锁定螺栓,所述锁定螺栓在所述组装位置被弹簧元件压入第一压载元件的凹口中。因此,一旦到达所述组装位置,所述锁定机构就自动闭锁。
31.所述锁定机构可包括杠杆元件或手柄,通过致动杠杆元件或手柄可解除锁定连接,使得所述组装装置可再次移出所述组装位置。还可以设置指示元件,所述指示元件也可以由所述杠杆元件/手柄本身形成,并且向操作者视觉地指示所述组装装置处于所述组装位置。这可以例如通过指示元件在所述组装位置中指出附接到压载元件的特定元件例如部件、凹口、标记等来实现。
3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其具有底盘、可旋转地设置在底盘上的上部结构、布置在所述上部结构上或可与所述上部结构联接以接收起重机压载物的压载接收装置,以及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压载装置,所述压载装置被可拆卸地附接、特别是悬挂到压载接收装置和/或设置或堆叠在压载接收装置上的压载元件。这显然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的压载装置相同的优点和特性,由此省略重复描述。
附图说明
33.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从以下参照附图解释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变得明显。在附图中示出:
34.图1a至图1b:示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移动式起重机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35.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载装置的透视图;
36.图3:示出根据图2的压载装置的截面;
37.图4:示出穿过第一压载元件的截面;
38.图5:示出第一压载元件的下侧;
39.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透视图;
40.图7:示出锁定在第一压载元件上的根据图6的组装装置的头部部分的截面;以及
41.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两个横向组装的压载装置的上部结构压载物的透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图1a和图1b示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并且在开头已经详细解释的移动式起重机1的两个视图。因此在此省略重复的描述。然而,通常应注意,根据本发明的压载装置也可用于其他起重机,例如具有履带的移动式起重机。
43.在图2中,以透视图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压载装置10的实施例,其与图1a至图1b中示出的悬挂式压载物9一样可以横向附接到移动式起重机1的上部结构压载物或形成所述上部结构压载物的压载板上。根据本发明的压载装置10因此表示双悬挂压载物。
44.根据本发明的压载装置10包括第一压载元件12,所述第一压载元件可以通过设计为突出部的第一连接装置46从上方悬挂到移动式起重机1的上部结构压载物上。为此安放在压载接收装置5上的压载板6具有例如相应的接收部47,用于形成形状配合的燕尾连接。替代地或附加地,这种接收部47可以直接设置在压载接收装置5上。所述压载装置10还包括第二压载元件14,所述第二压载元件可从上方悬挂到所述第一压载元件12中。为此,所述压载元件12、14具有相应的呈突起部48和接收部49形式的第二连接装置48、49。两个压载元件12、14均通过悬挂连接通过重力被牢固地保持位置。
45.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压载元件12、14的形状不同。虽然第一压载元件12在平面图中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但是第二压载元件14从上方看基本上是圆锥形或梯形形状。当然,这里也可以设想其他形状,以及两个压载元件12、14的相同设计。
46.第一压载元件12包括设计为组装心轴的组装装置16,所述组装装置作为第一压载元件12的组成部分不被所述第一压载元件拆卸以用于运输或安装,而是保留在其上。经由布置在组装装置16的上部区域中的多个止动元件18、20,压载装置10可以通过移动式起重机1的止动装置提升以用于自身安装。
47.图3示出了穿过根据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压载装置10的中央垂直截面,即穿过压载元件12、14和组装装置16。在图3中标识了第一压载元件12的重心以及整个压载装置10,即彼此连接的压载元件12、14的总重心s2。所述总重心s2位于所述第一压载元件12的外侧。因此,对于整个压载装置10的提升(整体提升)而言,在所述重心s1上方止动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会倾斜。为了稳定对齐,止动装置必须在相应的重心s1,s2上方止动。所述止动装置也不可能在第二压载元件14处止动,因为否则第二连接装置48、49的悬挂连接会松开。
48.为此,组装装置16具有两对分开且间隔开的止动元件18、20,以便能够选择性地仅提升第一压载元件12或将两个压载元件12、14一起提升并且仍确保稳定对准。图6中以透视图单独示出的组装装置包括长圆柱形部分22,所述部分位于第一压载元件中形成的引导通道26内,所述引导通道26基本上延伸穿过整个压载元件12,可沿其纵向轴线移动并绕其旋转。在所述细长部分22的上端布置有头部部分24,所述头部部分通过从所述细长部分22的一侧突出的臂或悬臂形成。
49.在与细长部分22连接的区域中,头部部分24具有呈侧向突出的立柱形式的两个第一止动元件18,因此所述第一止动元件总是基本上布置在第一压载元件12的重心s1上方。在臂远离所述细长部分22的端部,所述头部部分24具有两个也作为横向立柱突出的第二止动元件20。所述第一和第二止动元件18、20之间的距离对应于所述重心s1和s2之间的距离。
通过旋转组装装置16,所述第二止动元件20可以放置在总重心s2上方(组装位置)。
50.为了装备移动式起重机1的上部结构压载物,操作员将压载板6堆叠在放置在底盘2上的压载接收装置5上,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如果所述移动式起重机1的装备状态需要另外的悬挂压载物,则组装装置16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止动装置和伸缩吊臂4在不同止动元件18、20上接收。
51.当用作单个挂车(单独提升)时,只有第一压载元件12被接收在第一止动元件18上,并且通过突起部46连接到已经堆叠的压载物6上或挂在相应的接收部47中。当用作双悬挂压载物(整体提升)时,已经通过第二连接装置48、49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压载元件12、14包被接收在位于组装位置的第二止动元件20上,并且还通过第一压载元件12的突起部46与所述堆叠的压载物6相连。
52.第一压载元件12在上侧具有第一凹部28,所述第一凹部与引导通道26连接并且在上侧开口。在从相应的止动元件18、20松开止动装置之前,组装装置16或其头部部分24可以没入所述第一凹部28(停止位置)中,使得组装装置16不会突出超过所述第一压载元件12的外轮廓。在这种情况下,在松开所述止动装置之后,所述组装装置16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降,直到所述头部部分24碰到所述第一凹部28的下侧。然后通过压载缸8以已知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压载。
53.在与头部部分24相对的(下)端处,细长部分22具有止动件30,所述止动件将组装装置16的拉出限制到特定高度。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止动件30被设计为等边三角形形式的(锁定)板,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例如螺栓或不同形状的板。引导通道26在下部区域中合并到朝向第一压载元件12的下侧开口的第二凹部34中,并且所述板30位于所述第二凹部内。所述组装装置16可以被向上拉出,直到所述板30的上侧碰到所述第二凹部34的上边界,从而形成配合止动件32。这种情况在图3中示出。
54.如果组装装置16完全伸出,则现在位于第一压载元件12的上侧上方的头部部分24可以旋转到组装位置。为了使第二止动元件20实际上位于总重心s2上方,在第二凹部34中形成三个横向配合止动件37,当到达正确的组装位置时,形成相应横向止动件36的板30的三个侧面碰到所述三个横向配合止动件37。这可以在图5中看出,其中示出了第一压载元件12的下侧的平面图。在图4中可以看到穿过所述第一压载元件12和引导通道26的截面,其中所述组装装置16在此处降低并且头部部分24完全缩回到第一凹部28中。
55.头部部分24可以没入第一凹部28中的组装装置16的角度位置,由三个另外的相应配合止动件37限定。因此,每两对配合止动件37限定了一个角度范围,在所述角度范围内所述组装装置16可以围绕细长部分22的纵向轴线旋转。板30的侧面和所述配合止动件37在方位角方向上协作。代替向下开口的第二凹部34,也可以设置,所述第二凹部在第一压载元件12内形成。
56.为了将组装装置16固定或锁定在组装位置中,设置了借助于锁定机构的形状配合锁定,如基于图7中的实施例的锁定的头部部分24的剖视图所示。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螺栓40,其保持在头部24上/中并且连接到杠杆元件或手柄43。弹簧42将所述锁定螺栓40设置回最大偏转的基础位置。设计为定位槽的凹口44设置在第一压载元件12的上侧。如果所述锁定螺栓40通过所述弹簧42卡入所述定位槽44中,则第二止动元件20处于总重心s2上方的正确位置。结果,操作员还可以可靠地看到所述头部部分是否处于正确的组装位置,从而可
以设置适当的标记以提高可见度。
57.对于单独提升,操作者将止动装置连接到第一止动元件18,并提升组装装置16。所述组装装置在引导通道26中向上滑动,直到板30碰到第二凹部34的顶部。从这一刻起,所述组装装置16带动第一压载元件12,以便它可以附接到剩余的压载上。由于第一止动元件18处于中心位置,头部部分24不必进一步对准或旋转。
58.对于整体提升,操作者将止动装置连接到第二止动元件20,并且将组装装置16偏心地提升。尽管在引导通道26中存在偏心止动件,但所述组装装置仍向上滑动,直到头部部分24完全从第一凹部28中脱出。从图4中可以看出,间隔足够远的两个引导件38可以形成所述引导通道26。锁紧螺栓40必须被提升,以便操作者可以将所述组装装置16旋转到组装位置(后者在图2至图3中示出)。板30与其一起旋转,直到它碰到三个横向配合止动件37并处于所需位置。同时,所述锁紧螺栓40与第一压载元件12自动锁定在定位槽44中。从此时起,所述组装装置16在提升时将整个压载装置10带动,并且双悬挂压载物10可以附接到剩余的压载物6。
59.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压载装置10,它们作为双悬挂压载物横向挂到由多个压载板6形成的压载堆叠物上,其中组装装置16分别处于其没入的停止位置。
60.当然,也可以使用多于两个的压载元件12、14。为此,组装装置16的头部部分24必须相应有利地制造得更长或可折叠,可伸缩或可以其他方式调节,使得第二止动元件20可始终定位在相应的总重心上方。在可以以模块化方式组装的悬挂压载物的情况下,还可以设想除了第一和第二止动元件18、20之外还设置了另外的止动元件,以便根据各种不同压载元件的结构,止动装置可以在相应的总重心上止动。
61.移动式起重机1将带有所有压载元件的整个压载物连同其自己的伸缩吊臂4堆叠在底盘2上设置的点上。然后上部结构3旋转其压载接收装置5以在压载物上方接收整个压载物。
62.在这个旋转过程中,任何部件均不得伸入上部结构3和压载接收装置5的旋转半径内。图1a和图1b中的高压载元件更向外,因此不会干扰。如果组装装置16要保持在根据图3的升高的位置,则在所述上部结构3旋转时会发生碰撞。
63.因此,应确保在悬挂压载物被挂入之后组装装置16返回其降低位置(图4)。这是通过巧妙地选择第二压载元件14的上端闭合来实现的。所述上端闭合应该仅距第二止动元件20有限的距离,以使所使用的承载装置不能被移除。另一方面,在其停止位置,即在凹部28中,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得止动装置可以自由地移除。
64.附图标记列表:
[0065]1ꢀꢀꢀ
移动式起重机
[0066]2ꢀꢀꢀ
底盘
[0067]3ꢀꢀꢀ
上部结构
[0068]4ꢀꢀꢀ
伸缩吊臂
[0069]5ꢀꢀꢀ
压载接收装置
[0070]6ꢀꢀꢀ
压载板
[0071]7ꢀꢀꢀ
变幅缸
[0072]8ꢀꢀꢀ
压载缸
[0073]9ꢀꢀꢀ
悬挂压载物
[0074]
10
ꢀꢀ
压载装置
[0075]
12
ꢀꢀ
第一压载元件
[0076]
14
ꢀꢀ
第二压载元件
[0077]
16
ꢀꢀ
组装装置
[0078]
18
ꢀꢀ
第一止动元件
[0079]
20
ꢀꢀ
第二止动元件
[0080]
22
ꢀꢀ
细长部分
[0081]
24
ꢀꢀ
头部部分
[0082]
26
ꢀꢀ
引导通道
[0083]
28
ꢀꢀ
第一凹部
[0084]
30
ꢀꢀ
止动件
[0085]
32
ꢀꢀ
配合止动件
[0086]
34
ꢀꢀ
第二凹部
[0087]
36
ꢀꢀ
横向止动件
[0088]
38
ꢀꢀ
引导件
[0089]
40
ꢀꢀ
锁定元件
[0090]
42
ꢀꢀ
弹簧元件
[0091]
43
ꢀꢀ
杠杆元件
[0092]
44
ꢀꢀ
凹口
[0093]
46
ꢀꢀ
悬挂凸耳(第一连接装置)
[0094]
47
ꢀꢀ
接收部(第一连接装置)
[0095]
48
ꢀꢀ
悬挂凸耳(第二连接装置)
[0096]
49
ꢀꢀ
接收部(第二连接装置)
[0097]
s1
ꢀꢀ
第一压载元件的重心
[0098]
s2
ꢀꢀ
两个压载元件的总重心。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