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5:39: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交通参与车辆和人员众多,交通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数量不断的上升。其中,行人、非机动车辆等无视信号灯,强行穿越斑马线的现象频发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一个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人们穿过红绿灯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交警来维持公路秩序,比较费时费力,所以需要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
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
4.(1)当行人通过红绿灯时,都是通过交警来维持公路秩序,现有的交通行人防护系统对于交警的工作劳动量比较大。
5.(2)当红绿灯在绿灯时,汽车通常大多都是快速穿过红绿灯路口,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现有的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不具备对汽车减速功能。
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交警的工作劳动量比较大、不具备对汽车减速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一种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包括主干道路和辅干道路,所述主干道路与辅干道路呈十字形交叉,所述辅干道路的上部安装有两个防护装置,两个所述防护装置位于主干道路与辅干道路交叉边缘处,所述主干道路的上部安装有两个警示装置,两个所述警示装置对应安装在主干道路与辅干道路拐角处;
12.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支撑块、护栏、电动转动块、u形槽和锯形齿口,所述支撑块和u形槽的数量均有两个,两个所述u形槽开设在支撑块的顶部,所述电动转动块安装在其中一个电动转动块的内部,所述锯形齿口开设在护栏的一端,所述护栏通过锯形齿口与电动转动块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护栏放置在另一个护栏顶部的u形槽的内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块固定在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另一个所述支撑块固定在第二支撑杆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在辅干道路的两侧;
13.警示装置包括支撑柱、红绿灯、固定柱和控制器、所述红绿灯固定在支撑柱的外表面,所述支撑柱固定在固定柱的顶部,所述固定柱固定在主干道路与辅干道路拐角处,所述控制器固定在固定柱的内部。
14.优选的,所述主干道路与辅干道路的交叉处固定有涂覆有斑马线,所述斑马线的
表面涂覆有多个防滑颗粒。
15.优选的,所述主干道路的道路上固定有两个减速带,两个所述减速带位于斑马线的两侧。
1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源线与红绿灯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源线与电动转动块的输入端单向电连接。
17.(三)有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
19.(1)该红绿灯在红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器,使得控制器通过电源线将信息传递给电动转动块,通过电动转动块将护栏第二支撑杆顶部的支撑块打开,然后行人可再次通过斑马线,从而完成了行人通过斑马线的工作,减轻了交警的工作劳动量。
20.(2)在主干道路的上部设置有固定安装的减速带,红绿灯在绿灯的情况下,减速带减少了汽车穿过红绿灯时的行驶速度,提高了汽车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提升了行人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中的第一支撑杆和支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中的护栏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中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中固定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中:主干道路1,辅干道路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支撑块5,护栏6,支撑柱8、红绿灯9,斑马线10,减速带11,固定柱12,电动转动块13,u形槽14,锯形齿口15,控制器16。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包括主干道路1和辅干道路2,主干道路1与辅干道路2呈十字形交叉,辅干道路 2的上部安装有两个防护装置,两个防护装置位于主干道路1与辅干道路2交叉边缘处,主干道路1的上部安装有两个警示装置,两个警示装置对应安装在主干道路1与辅干道路2拐角处;
29.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支撑块5、护栏6、电动转动块13、u形槽14和锯形齿口15,支撑块5和u形槽14的数量均有两个,两个u形槽14开设在支撑块5的顶部,电动转动块13安装在其中一个电动转动块13的内部,锯形齿口15开设在护栏6的一端,护栏6通过锯形齿口 15与电动转动块13的外表面相啮合,护栏6放置在另一个护栏6顶部的u形槽14的内部,其中一个支撑块5固定在第一支撑杆3的顶部,另一个支撑块 5固定在第二支
撑杆4的顶部,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固定在辅干道路 2的两侧;
30.警示装置包括支撑柱8、红绿灯9、固定柱12和控制器16、红绿灯9固定在支撑柱8的外表面,支撑柱8固定在固定柱12的顶部,固定柱12固定在主干道路1与辅干道路2拐角处,控制器16固定在固定柱12的内部;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干道路1与辅干道路2的交叉处固定有涂覆有斑马线10,斑马线10的表面涂覆有多个防滑颗粒,使得防滑颗粒起到了防滑的作用。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干道路1的道路上固定有两个减速带11,两个减速带11位于斑马线10的两侧,通过减速带11可对汽车减速慢行,提升了汽车内部的人员和行人的安全性。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控制器16的输出端通过电源线与红绿灯9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控制器16的输出端通过电源线与电动转动块 13的输入端单向电连接,能够保证红绿灯9、电动转动块13和控制器16征程运行。
3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智能交通行人防护系统时,如图1和图 2-4所示,当红绿灯9在红灯的情况时,两个红绿灯9分别将信息通过电源线传递给控制器16,控制器16通过电源线控制电动转动块13,然后通过电动转动块13打开护栏6从第二支撑杆4顶部的支撑块5的内部打开,然后行人在次穿过斑马线,从而完成了行人管过斑马线的工作。
35.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6.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可与外界的控制器电连接,且控制器可与外界的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控制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本文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39.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