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取栓装置及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03-09 07:56: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成为人们的健康杀手。一旦血管堵住,如果无法在有效时间内疏通就会发生大面积脑梗,时间越久、脑细胞梗死面积越大。临床救治中,溶栓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时间窗的限制导致只有少数患者能获得治疗。机械取栓是利于取栓器械及时恢复急性闭塞脑血管的血流灌注,具有血管再通率高、并发症低、可显著延长治疗时间窗的优点。
3.现有取栓支架取栓时,先是由微导丝引导微导管通过血栓部位,然后释放套设在微导管上的支架进行取栓。
4.然而,现有的取栓支架在血管内释放后,仅能依靠其自身的弹性扩张,无法根据血管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扩张大小,在血栓部位处,可能存在由于扩张力不够,而无法完全清除血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取栓支架由于仅依靠自身弹性在血管内进行扩张,容易导致无法完全清除血栓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调节取栓支架的扩张直径的取栓装置及该取栓装置的使用方法。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包括:
7.取栓支架,具有支架本体和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的远端的保护伞,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保护伞的中心具有适于穿过内管的通孔;
8.中管,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近端连接,所述中管与所述支架本体的通孔连通;
9.内管,穿设在所述中管内,所述内管穿出所述中管后依次穿过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保护伞,所述内管与所述保护伞的远端固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具有依次转动连接的多个取栓单元。
11.可选地,多个所述取栓单元的直径从近端至远端依次减小。
12.可选地,所述保护伞和所述取栓单元之间,和/或相邻两个所述取栓单元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13.可选地,还包括:外管,套设在所述中管外,所述外管的远端适于容纳所述取栓支架。
14.可选地,所述外管的用于伸入血管内的部分上设有能够扩张的球囊。
15.可选地,所述外管的近端连接有第一锁紧件,所述中管的近端为刚性管,所述刚性管穿过所述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用于将所述中管进行锁紧。
16.可选地,所述中管穿过所述第一锁紧件后与第二锁紧件连接,所述内管穿过所述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将所述内管锁紧。
17.可选地,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一锁紧件之间,和/或所述中管与所述第二锁紧件之间通过鲁尔接头连接。
18.还提供了上述取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保持内管不动,通过轴向移动中管,驱动保护伞以及支架本体沿轴向进行移动;
20.当将中管沿轴向朝向远端移动时,所述保护伞和支架本体沿径向向外扩张;
21.当将中管沿轴向朝向近端移动时,所述保护伞和支架本体沿径向向内收缩。
22.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3.1.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将取栓支架在血管内释放后,通过内管可控制取栓支架的保护伞及支架本体进行伸缩,从而控制保护伞及支架本体的扩张大小,扩张后的支架本体能够清除更多的血栓,并具有操作便捷的优点。
24.2.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支架本体具有依次转动连接的多个取栓单元,多个取栓单元的直径从近端至远端依次减小,以从不同直径的取栓单元中找到最适合人体血管的取栓单元进行取栓,与靶病变血管实现很好的适配性。
25.3.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保护伞和取栓单元间通过转轴连接、相邻的两个取栓单元间通过转轴连接,转轴的设计有效提高了支架本体的整体柔顺性,还可为取栓单元提供足够的径向支撑力。
26.4.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还包括套设在中管外的外管,外管的远端适于容纳取栓支架,以使支架本体在进入血管时处于受压缩状态,从而保证支架本体顺利进入人体。
27.5.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外管的用于伸入血管内的部分上设有能够扩张的球囊,球囊在扩张后在血管内固定以固定外管,从而保证支架本体、中管和内管在外管内运动时的稳定性。
28.6.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外管的近端连接有第一锁紧件,中管的近端为刚性管,刚性管穿过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用于锁紧中管,以实现外管与中管间的固定与分离;中管穿过第一锁紧件后与第二锁紧件连接,内管穿过第二锁紧件,第二锁紧件用于锁紧内管,以实现中管与内管间的固定与分离。两个锁紧件的设计实现了外管、中管和内管间相对移动,同时还可起到密封的作用,使血液不再从外管与中管、中管与内管间的空间流出。
29.7.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外管与第一锁紧件之间通过鲁尔接头连接,中管与第二锁紧件之间通过鲁尔接头连接,鲁尔接头以实现管与锁紧件间的连接。
30.8.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的使用方法,只需保持内管不动,通过轴向移动中管后驱动保护伞及支架本体沿轴向进行移动,即可调节保护伞和支架本体的外径,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所示的外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图1所示的中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图3所示的中管组件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图3所示的中管组件的保护伞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图1所示的内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图1所示的中管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取栓装置的位于靶病变血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100、外管组件;101、外管;102、第一接头;200、中管组件;210、保护伞;211、尖端;212、编织绳;220、支架本体;221、取栓单元;222、显影点;230、转轴;240、柔性管;250、刚性管;260、第二接头;300、内管组件;301、端部;302、内管;303、标记;304、第三接头;400、第一锁紧件;401、第二锁紧件;500、微导丝;510、血栓;520、球囊;530、球囊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5.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具有支架本体和转动连接在支架本体220的远端的保护伞210,支架本体220和保护伞210的中心具有适于穿过内管302的通孔;中管,一端与支架本体220的近端连接,中管与支架本体220的通孔连通;内管302,穿设在中管内,内管302穿出中管后依次穿过支架本体220和保护伞210,内管302与保护伞210的远端固定连接。
46.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将取栓支架在血管内释放后,通过内管可控制取栓支架的保护伞及支架本体进行伸缩,从而控制保护伞及支架本体的扩张大小,扩张后的支架本体能够清除更多的血栓,并具有操作便捷的优点,可大大提高手术效率。
47.如图1所示,取栓装置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设的内管组件300、中管组件200和外管组件100。外管组件100的近端连接有第一锁紧件400,第一锁紧件400用于将中管组件200进行锁紧,以实现外管组件100与中管组件200间的相对移动;中管组件200穿过第一锁紧件400后与第二锁紧件401连接,第二锁紧件401用于将内管组件300锁紧,以实现中管组件200
与内管组件300间的相对移动。通过第一锁紧件400和第二锁紧件401的设置,实现了外管组件100、中管组件200与内管组件300间的相对移动。具体的,第一锁紧件400和第二锁紧件401可为y型止血阀。
48.如图2所示,外管组件100包括外管101与第一接头102,外管101通过第一接头102与第一锁紧件400连接,以实现外管组件100与第一锁紧件400的连接,再通过第一锁紧件400锁紧或放松中管组件200进而使外管组件100与中管组件200间可进行相对移动。具体的,第一接头102可为鲁尔接头。外管101是一种神经介入常用的微导管,其由内层ptfe膜、中层金属编织网、外层pebax,外均匀涂覆有亲水涂层结构组成。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外管101还可为pa等高分子。
49.如图3所示,中管组件200包括由远端至近端依次连接的取栓支架、柔性管240、刚性管250和第二接头260,柔性管240的设计便于使中管组件200在血管内进行移动时不会给血管带来伤害。刚性管250穿过第一锁紧件400以便于第一锁紧件400锁死,使刚性管250和外管101间的血液在锁紧状态下不会外流,刚性管250通过第二接头260与第二锁紧件401连接,再通过第二锁紧件401锁紧或放松内管组件300进而使中管组件200与内管组件300间可进行相对移动。具体的,第二接头260可为鲁尔接头。刚性管250采用记忆合金镍钛管、柔性管240采用柔性分子管连接而成。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刚性管250可采用不锈钢管加工而成、柔性管240可使用激光切割呈螺旋纹状或连续铰链结构增强管体整体柔顺性,或是刚性管250和柔性管240可由同一根镍钛合金管激光切割而成。
50.如图3所示,取栓支架具有支架本体220和转动连接在本体远端的保护伞210,其中,支架本体220和保护伞210的中心具有适于穿过内管302的通孔。取栓支架整体由镍钛合金管加工而成,具有较低金属覆盖率,较低金属覆盖率的设计能有效较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风险。
51.如图3所示,支架本体220上具有依次转动连接的五个取栓单元221,五个取栓单元221的直径从近端至远端依次减小、成锥形设置,外径范围为1.0-6.0mm不等,以与靶病变血管达到很好的适配性。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取栓单元221的单元数量为2个、3个甚至更多个。如图6所示,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五个取栓单元221的直径从近端至远端依次增大、成锥形设置。
52.如图3所示,取栓单元22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显影点222,显影点222设计提高了取栓支架的整体显影性,便于术中依此确定取栓单元221的位置以及其扩张后的外径尺寸。
53.如图3所示,保护伞210和取栓单元221间通过转轴230连接、相邻两个取栓单元221间均通过转轴230连接,转轴230设置提升取栓支架整体的柔顺性、还可为取栓单元221提供足够的径向支撑力。
54.如图4所示,转轴230间通过铰接形成多自由度的蛇骨链,从而实现取栓单元221的多角度转动,以及为取栓单元221提供足够的径向支撑力。
55.如图5所示,保护伞210的远端为收缩定型呈致密的尖端211,由32根镍钛合金丝和铂金丝混编而成,具有整体全显影性,致密的尖端211设计可以有效过滤细小血栓510。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保护伞210还可由其它数量的镍钛合金丝和铂金丝混编而成。保护伞210的近端由8根编织绳212组成、每一根编织绳212均由镍钛合金丝编织组成,以便具有更好的贴壁性。
56.如图6所示,内管组件300自远端至近端依次为端部301、内管302、标记303和第三接头304组成。端部301选用硅胶材质加工而成,以有效防止损伤血管内壁。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端部301还可选用pebax(嵌段聚醚酰胺树脂)、橡胶等软性医用高分子材质加工而成。内管302选用柔性和硬度兼具的peek(聚醚醚酮)管,内管302的远端与保护伞210的远端焊接固定。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内管302还可选用pa(聚酰胺,俗称尼龙)管、pi(聚酰亚胺)管、ptfe(聚四氟乙烯)管或金属丝编织软管等组成,内管302的远端与保护伞210的远端还可通过粘接固定。内管302近端的标记303用以帮助医生调节内管组件300及取栓支架近端的相对位置,从而控制远端取栓单元221的拉伸或压缩形变尺寸,满足不同尺寸的靶病变血管。
57.如图8所示,内管302内设有允许微导丝500贯穿的通道,微导丝500为取栓装置进入靶病变血管提供导引。外管101的用于伸入血管内的部分还套设有球囊导管530,球囊导管530的外壁上设有可扩展的球囊520。
58.一种取栓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9.保持内管302不动,通过轴向移动中管,驱动保护伞210以及支架本体220沿轴向进行移动;
60.当将中管沿轴向朝向远端移动时,所述保护伞210和支架本体220沿径向向外扩张;
61.当将中管沿轴向朝向近端移动时,所述保护伞210和支架本体220沿径向向内收缩。
62.本发明提供的取栓装置具有操作步骤简单、便捷的优点。
6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