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抗风的智能制造型通讯技术天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1:37: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基础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抗风的智能制造型通讯技术天线设备。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需要架设相当数量的通信塔搭载移动通信天线以能满足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信号覆盖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人口密集地区逐步架设了相当数量的通信塔。现有的通信塔的通信天线通常位于通信塔天线支架上端,天线大多为铝制,长期在高空运作,在强风干扰下,由于缺少有效的消振措施,容易引起较大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轻则影响信号接收性能,重则导致天线变形,出现弯折和折断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抗风的智能制造型通讯技术天线设备,包括:天线组件;底座,位于天线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天线组件;所述底座为两层阶梯状的圆柱结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两块隔板,通过两块隔板将底座的内部从高至底依次分割为动力室、缓冲室和能源室,所述动力室的外侧套设有风罩;所述动力室内部还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为圆柱状,配重块与底座的顶部内壁之间通过若干弹性件连接,弹性件使得配重块吊设于动力室内自由摆动;所述缓冲室内设置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用于对配重块的摆动增加阻力;所述能源室内设置有发电组件,发电组件用于提供天线使用中所需的备用能源;发电组件和缓冲组件之间还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用于将配重块对于缓冲组件施加的力转化为驱动发电组件,使得发电组件运转。
4.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具有至少三个,所有弹性件均为弹性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万向节,伸缩杆的顶部的万向节连接于动力室顶部的侧壁上,伸缩杆的底部的万向节连接于配重块顶部的侧壁上,所有伸缩杆以配重块为圆心均匀的环绕设置,配重块为侧截面为梯形的圆柱状结构,配重块的底部的直径大于顶部的直径。
5.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筒和第一弹簧,缓冲筒为顶部设置有开口的筒体结构,配重块的底部位于缓冲筒内,缓冲筒顶部的直径大于配重块底部的直径,缓冲筒位于能源室的顶部的隔板上,第一弹簧位于缓冲筒的底部与能源室的顶部的隔板之间。
6.优选的,所述缓冲筒的内壁还设置有弹性的海绵材料。
7.优选的,所述缓冲筒的周测设置有环形吊架,环形吊架上设置有若干滑槽,缓冲筒的旁侧还设置有若干呈水平状态放置的齿条,所述齿条以缓冲筒为圆心,沿缓冲筒的径向均匀环绕设置,齿条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杆,其中一端的连接杆套设于缓冲室的内壁上,另一
端的连接杆设置套设于滑槽内,靠近缓冲室一端的连接杆与齿条之间上还套设有第二弹簧。
8.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的数量与齿条一一对应,所有传动组件以缓冲筒为圆心均匀的环绕设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惰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输出齿轮和两个转轴,两个转轴分别呈竖直状态位于齿条的两侧,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套设于两个转轴的顶端,且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均与齿条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内均套设有单向轴承,且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分别套设于两个转轴的底端,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惰轮,且惰轮分别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传动轴呈竖直状态位于第二从动齿轮的旁侧,输出齿轮套设于传动轴上,传输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发电组件包括太阳轮、小齿轮和发电机,小齿轮的数量与传动组件的传动轴的数量一一对应,传动轴位于能源室顶部的隔板上,传动轴贯穿通过隔板且与其转动连接,小齿轮分别套设于所有传动轴上,太阳轮位于所有小齿轮的中间,且所有小齿轮均与太阳轮啮合连接,发电机位于太阳轮的下方,发电机的输入轴与太阳轮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发电组件的旁侧设置还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与发电组件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风罩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连接圈,两个连接圈之间的距离与底座动力室的外壁相互匹配,两个连接圈之间设置有以其轴线为中心均匀环绕的若干栅条。
12.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侧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腿。
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所有伸缩杆以配重块为圆心均匀的环绕设置,使得配重块可以吊设于动力室的中央,再通过弹性的伸缩杆和其两端万向节的设置,使得强风天气的情况下,配重块会随通信塔塔顶的风振的同时,向风向反方向进行摆动,从而抵消强风施加给底座的力,解决了使得配重块自由摆动的技术问题;2.本技术通过缓冲筒底部的第一弹簧,使得缓冲筒柔性连接于缓冲室内,缓冲筒也会随着配重块的撞击而摆动,从而进一步减缓配重块的冲击力,从而稳定整个设备的振动,解决了对于配重块缓冲吸能,从而进一步减少振动的技术问题;3.本技术通过弹性的海绵材料的设置,使得配重块因摆动撞击至缓冲筒的内壁时,可以减缓配重块的撞击,从而进一步稳固设备,减少震动,同时可以起到消音的作用,以免因为多次摆动,造成频繁的撞击声音,形成噪声污染,解决了避免缓冲组件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4.本技术通过多个齿条沿缓冲筒径向的架设,使得缓冲筒始终位于缓冲室的圆心位置,方便缓冲筒与配重块接触,同时方便缓冲筒摆动至任何方向上,都有齿条缓冲,解决了进一步提高缓冲筒的缓冲能力的技术问题;5.本技术通过单向轴承的设置,使得无论齿条向哪个方向滑动,都可以带动输出齿轮做逆时针旋转,从而方便其带动发电组件运转,解决了传动组件带动发电组件的技术问题;6.本技术通过若干小齿轮,使得只要配重块在摆动时,就可以带动太阳轮的旋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通信塔所需的能源,为通信塔进行储能,以备在断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电组件的储能提供备用能源,解决了发电组件运转的技术问题;
7.本技术通过蓄电池的设置,可以将发电组件产生的电能进行储存,以备在断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电组件的储能提供备用能源,同时,将蓄电池设置于底座内,可以进一步提高底座的重量,使其在强风天气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底座位于通信塔顶时的稳定性,解决了发电组件储能的技术问题;8.本技术通过环绕设置的栅条,无论风力朝哪个方向吹动,都可以带动风罩转动,使风力从栅条之间的间隙流过,可以扰乱吹向底座的气流,减少气流涡流的产生,从而稳定底座,提高底座的稳定性,减少其震动,解决了更好的稳定底座的技术问题;9.本技术通过支撑腿的设置,使得底座在通信塔塔顶更加的稳固,提高底座与通信塔塔顶的连接刚性,提升在通信塔塔顶的稳定性,面对强风天气时,可以更好地抵御强风所引起的风振,解决了更好的支撑底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整体的侧视图;图3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整体的顶视图;图4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底座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缓冲组件和配置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配重块和调节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配重块和调节杆的侧视图;图10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传动组件和缓冲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传动组件的立体机构示意图;图12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传动组件的局部顶视图一;图13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传动组件的局部顶视图二;图14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发电组件的仰视图;图15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风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天线组件;2-底座;2a-隔板;2b-风罩;2b1-连接圈;2b2-栅条;2c-支撑腿;3-动力室;3a-配重块;3b-弹性件;3b1-伸缩杆;3b2-万向节;4-缓冲室;4a-缓冲组件;4a1-缓冲筒;4a2-第一弹簧;4a3-齿条;4a4-连接杆;4a5-第二弹簧;4a6-环形吊架;4a7-滑槽;4b-传动组件;4b1-第一传动齿轮;4b2-第二传动齿轮;4b3-第一从动齿轮;4b4-第二从动齿轮;4b5-惰轮;4b6-输出齿轮;4b7-转轴;4b8-传动轴;4b9-单向轴承;5-能源室;5a-发电组件;5a1-小齿轮;5a2-太阳轮;5a3-发电机;5b-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
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16.为了解决天线可抵御强风天气的技术问题,如图1-15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一种可抗风的智能制造型通讯技术天线设备,包括:天线组件1;底座2,位于天线组件1的下方,用于支撑天线组件1;所述底座2为两层阶梯状的圆柱结构,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两块隔板2a,通过两块隔板2a将底座2的内部从高至底依次分割为动力室3、缓冲室4和能源室5,所述动力室3的外侧套设有风罩2b;所述动力室3内部还设置有配重块3a,配重块3a为圆柱状,配重块3a与底座2的顶部内壁之间通过若干弹性件3b连接,弹性件3b使得配重块3a吊设于动力室3内自由摆动;所述缓冲室4内设置有缓冲组件4a,缓冲组件4a用于对配重块3a的摆动增加阻力;所述能源室5内设置有发电组件5a,发电组件5a用于提供天线使用中所需的备用能源;发电组件5a和缓冲组件4a之间还设置有传动组件4b,传动组件4b用于将配重块3a对于缓冲组件4a施加的力转化为驱动发电组件5a,使得发电组件5a运转。
17.具体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底座2固定于通信塔塔顶,通过底座2支撑天线组件1,在流体力学中,当风穿过钝体时,流体会产生周期性的涡流模式,一旦这些力的频率接近身体的结构频率,身体开始振荡,并与风共振,当高空风力较大的时候,不同的风向会将风力的作用下带动风罩2b旋转,通过风罩2b带走一部分风力,减小风力对于底座2的冲击,减小与风的共振效应;当风力较大使得通信塔塔顶整个振动起来的时候,此时吊设于动力室3内的配重块3a会因为振动而开始向风力的反方向摆动,通过反方向的摆动力来抵消风的作用力,从而减缓塔顶的振动幅度,减少与风的共振效果,通过缓冲组件4a对于配重块3a的摆动增加阻力,从而吸取配重块3a能量,起到缓冲振动的目的,在缓冲的同时通过传动组件4b带动发电组件5a运转,通过发电组件5a提供天线使用中所需的备用能源,隔板2a用于分割底座2内部的空间,使其从高至底依次分割为动力室3、缓冲室4和能源室5,同时两个隔板2a起到支撑缓冲组件4a、发电组件5a和传动组件4b的目的。
18.为了解决使得配重块3a自由摆动的技术问题,如图4-9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3b具有至少三个,所有弹性件3b均为弹性的伸缩杆3b1,伸缩杆3b1的两端均设置有万向节3b2,伸缩杆3b1的顶部的万向节3b2连接于动力室3顶部的侧壁上,伸缩杆3b1的底部的万向节3b2连接于配重块3a顶部的侧壁上,所有伸缩杆3b1以配重块3a为圆心均匀的环绕设置,配重块3a为侧截面为梯形的圆柱状结构,配重块3a的底部的直径大于顶部的直径。
19.具体的,通过所有伸缩杆3b1以配重块3a为圆心均匀的环绕设置,使得配重块3a可以吊设于动力室3的中央,再通过弹性的伸缩杆3b1和其两端万向节3b2的设置,使得强风天气的情况下,配重块3a会随通信塔塔顶的风振的同时,向风向反方向进行摆动,从而抵消强风施加给底座2的力,弹性的伸缩杆3b1可以使配重块3a摆动后迅速恢复至初始位置,也可以缓冲一部分的力,万向节3b2可以使得伸缩杆3b1可以向所有方向转动,方便配重块3a的
摆动,配重块3a的重量一般至少为通信塔本身重量的百分之一左右,从而通过其重力可抵消通信塔塔顶的风振,配重块3a的圆柱状结构,且其底部的直径大于顶部的直径的设计,更加便于配重块3a的摆动,从而进一步抵消风力。
20.为了解决对于配重块3a缓冲吸能,从而进一步减少振动的技术问题,如图4-10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组件4a包括缓冲筒4a1和第一弹簧4a2,缓冲筒4a1为顶部设置有开口的筒体结构,配重块3a的底部位于缓冲筒4a1内,缓冲筒4a1顶部的直径大于配重块3a底部的直径,缓冲筒4a1位于能源室5的顶部的隔板2a上,第一弹簧4a2位于缓冲筒4a1的底部与能源室5的顶部的隔板2a之间。
21.具体的,通过配重块3a的底部位于缓冲筒4a1内,缓冲筒4a1顶部的直径大于配重块3a底部的直径的设计,使得配重块3a可以自由摆动的同时,通过配重块3a撞击至缓冲筒4a1的内壁,从而吸收配重块3a的摆动的力,从而对于设备进行缓冲,通过缓冲筒4a1底部的第一弹簧4a2,使得缓冲筒4a1柔性连接于缓冲室4内,缓冲筒4a1也会随着配重块3a的撞击而摆动,从而进一步减缓配重块3a的冲击力,从而稳定整个设备的振动。
22.为了解决避免缓冲组件4a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筒4a1的内壁还设置有弹性的海绵材料。
23.具体的,通过弹性的海绵材料的设置,使得配重块3a因摆动撞击至缓冲筒4a1的内壁时,可以减缓配重块3a的撞击,从而进一步稳固设备,减少震动,同时可以起到消音的作用,以免因为多次摆动,造成频繁的撞击声音,形成噪声污染。
24.为了解决进一步提高缓冲筒4a1的缓冲能力的技术问题,如图6-10和图12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筒4a1的周测设置有环形吊架4a6,环形吊架4a6上设置有若干滑槽4a7,缓冲筒4a1的旁侧还设置有若干呈水平状态放置的齿条4a3,所述齿条4a3以缓冲筒4a1为圆心,沿缓冲筒4a1的径向均匀环绕设置,齿条4a3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杆4a4,其中一端的连接杆4a4套设于缓冲室4的内壁上,另一端的连接杆4a4设置套设于滑槽4a7内,靠近缓冲室4一端的连接杆4a4与齿条4a3之间上还套设有第二弹簧4a5。
25.具体的,通过环形吊架4a6使得齿条4a3可以架设于缓冲筒4a1的旁侧,通过齿条4a3的连接杆4a4的设置,使得齿条4a3可以在缓冲室4的内壁和环形吊架4a6的滑槽4a7之间滑动,通过第二弹簧4a5的设置,使得第二弹簧4a5将齿条4a3靠近滑槽4a7的一端始终靠近缓冲筒4a1的旁侧,从而通过多个齿条4a3沿缓冲筒4a1径向的架设,使得缓冲筒4a1始终位于缓冲室4的圆心位置,方便缓冲筒4a1与配重块3a接触,同时方便缓冲筒4a1摆动至任何方向上,都有齿条4a3缓冲,当配重块3a撞击缓冲同时,通过缓冲筒4a1的摆动带动了齿条4a3在缓冲室4的内壁和环形吊架4a6的滑槽4a7之间滑动,此时第二弹簧4a5受到挤压,通过第二弹簧4a5的复位,使得齿条4a3回到初始位置,从而通过齿条4a3的设置进一步减缓配重块3a摆动释放的冲击力,从而进一步面对强风天气减少整个设备的振动,提高设备稳定性。
26.为了解决传动组件4b带动发电组件5a的技术问题,如图10-14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4b的数量与齿条4a3一一对应,所有传动组件4b以缓冲筒4a1为圆心
均匀的环绕设置,传动组件4b包括第一传动齿轮4b1、第二传动齿轮4b2、惰轮4b5、第一从动齿轮4b3、第二从动齿轮4b4、输出齿轮4b6、传动轴4b8和两个转轴4b7,两个转轴4b7分别呈竖直状态位于齿条4a3的两侧,第一传动齿轮4b1和第二传动齿轮4b2分别套设于两个转轴4b7的顶端,且第一传动齿轮4b1和第二传动齿轮4b2均与齿条4a3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4b3和第二从动齿轮4b4内均套设有单向轴承4b9,且第一从动齿轮4b3和第二从动齿轮4b4分别套设于两个转轴4b7的底端,第一从动齿轮4b3和第二从动齿轮4b4之间设置有惰轮4b5,且惰轮4b5分别于第一从动齿轮4b3和第二从动齿轮4b4啮合连接,传动轴4b8呈竖直状态位于第二从动齿轮4b4的旁侧,输出齿轮4b6套设于传动轴4b8上,传输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4b4啮合连接。
27.具体的,在齿条4a3向缓冲室4侧壁滑动时,通过齿条4a3带动第一传动齿轮4b1和第二传动齿轮4b2旋转,第一传动齿轮4b1做逆时针旋转,第二传动齿轮4b2做顺时针旋转,第一传动齿轮4b1和第二传动齿轮4b2旋转带动了两个转轴4b7的旋转,两个转轴4b7同时带动了其底部的第一从动齿轮4b3和第二从动齿轮4b4旋转,因第一从动齿轮4b3中套设有单向轴承4b9,所以第一从动齿轮4b3无法逆时针转动,第二从动齿轮4b4做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二从动齿轮4b4的旋转则带动了与其啮合连接的输出齿轮4b6的逆时针旋转,从而通过输出齿轮4b6的带动传动轴4b8做逆时针旋转;当齿条4a3通过第二弹簧4a5的复位,使得齿条4a3向缓冲筒4a1滑动时,此时使得第一传动齿轮4b1做顺时针旋转,第二传动齿轮4b2做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了两个转轴4b7的转动,通过两个转轴4b7带动了其底部的第一从动齿轮4b3和第二从动齿轮4b4旋转,第一从动齿轮4b3做顺时针旋转,因第二从动齿轮4b4中套设有单向轴承4b9,所以第二从动齿轮4b4无法逆时针转动,第一从动齿轮4b3带动惰轮4b5做逆时针旋转,从而通过惰轮4b5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二从动齿轮4b4做顺时针旋转,第二从动齿轮4b4的旋转则带动了与其啮合连接的输出齿轮4b6的逆时针旋转,传动轴4b8在输出齿轮4b6的带动下做逆时针旋转;通过单向轴承4b9的设置,使得无论齿条4a3向哪个方向滑动,都可以带动输出齿轮4b6做逆时针旋转,从而方便其带动发电组件5a运转。
28.为了解决发电组件5a运转的技术问题,如图4和图11-14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电组件5a包括太阳轮5a2、小齿轮5a1和发电机5a3,小齿轮5a1的数量与传动组件4b的传动轴4b8的数量一一对应,传动轴4b8位于能源室5顶部的隔板2a上,传动轴4b8贯穿通过隔板2a且与其转动连接,小齿轮5a1分别套设于所有传动轴4b8上,太阳轮5a2位于所有小齿轮5a1的中间,且所有小齿轮5a1均与太阳轮5a2啮合连接,发电机5a3位于太阳轮5a2的下方,发电机5a3的输入轴与太阳轮5a2固定连接。
29.具体的,通过传动组件4b的带动,使得所有传动轴4b8均逆时针旋转,通过传动轴4b8的旋转带动了与其连接的小齿轮5a1的转动,小齿轮5a1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啮合连接的太阳轮5a2的旋转,太阳轮5a2通过旋转将动力传输给发电机5a3,通过发电机5a3发电,从而提高通信塔需要的能源,通过若干小齿轮5a1的设置,使得无论配重块3a向任何方向摆动时,都可以通过缓冲筒4a1带动齿条4a3的滑动,从而带动了传动轴4b8的转动,从而带动任意一个小齿轮5a1的转动,通过若干小齿轮5a1,使得只要配重块3a在摆动时,就可以带动太阳轮5a2的旋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通信塔所需的能源,为通信塔进行储能,以备在断
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电组件5a的储能提供备用能源。
30.为了解决发电组件5a储能的技术问题,如图4和图6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电组件5a的旁侧设置还设置有蓄电池5b,蓄电池5b与发电组件5a电性连接。
31.具体的,通过蓄电池5b的设置,可以将发电组件5a产生的电能进行储存,以备在断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电组件5a的储能提供备用能源,同时,将蓄电池5b设置于底座2内,可以进一步提高底座2的重量,使其在强风天气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底座2位于通信塔顶时的稳定性。
32.为了解决更好的稳定底座2的技术问题,如图3和图15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罩2b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连接圈2b1,两个连接圈2b1之间的距离与底座2动力室3的外壁相互匹配,两个连接圈2b1之间设置有以其轴线为中心均匀环绕的若干栅条2b2。
33.具体的,通过风罩2b顶部和底部的连接圈2b1套设于动力室3的外侧壁上,当强风天气出现时,风力会吹向两个连接圈2b1之间设置有以其轴线为中心均匀环绕的若干栅条2b2,从而带动风罩2b在动力室3外转动,同时环绕设置的栅条2b2,无论风力朝哪个方向吹动,都可以带动风罩2b转动,通过栅条2b2的设置,风力从栅条2b2之间的间隙流过,可以扰乱吹向底座2的气流,减少气流涡流的产生,从而稳定底座2,提高底座2的稳定性,减少其震动。
34.为了解决更好的支撑底座2的技术问题,如图1-3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2的外侧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腿2c。
35.具体的,通过支撑腿2c的设置,使得底座2在通信塔塔顶更加的稳固,提高底座2与通信塔顶的连接刚性,提升在通信塔顶塔顶的稳定性,面对强风天气时,可以更好地抵御强风所引起的风振。
36.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