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砂基透水砖人行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3:03: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基透水砖人行道结构。


背景技术:

2.城市人行道是市民日常行为活动的重要发生场所,合理的人行道建设对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和建设宜居社区有重要意义。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设计的合理与否、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行人行走的方便与安全。当人行道因积水、泥泞等原因行走不便时,行人将会占用车行道,进而会影响车行道的交通畅通。
3.现有的人行道在铺设时都是先用水泥砂浆层对土地路基层找平,然后将人行道地砖通过水泥砂浆的粘结力铺设于地面上,由于水泥砂浆层下方的路基层为土层,其质地较松软,结构稳定性差,受长期踩踏的影响易变形,且一些人行道上经常有汽车行驶或停放,在重压下导致人行道表面下陷产生凹坑,一到雨天就会于地砖底部产生积水;现有技术中当雨水量较大时,下渗到人行道内部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特别是当人行道出现下陷后导致内部排水通道阻断,在人行道内部形成大量积水,甚至冒出到地面,不仅影响道路交通,而且对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砂基透水砖人行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行道结构稳定性差,易在重压下导致人行道表面下陷产生凹坑,雨水量较大时下渗到人行道内部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进而影响道路交通和造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人行道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使下渗到人行道内部的雨水及时排出,避免影响道路交通和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砂基透水砖人行道结构,包括排水层、蓄水层和砂基透水砖层;所述排水层倾斜铺设于土层,且所述排水层的低端与水渠相通,以将进入所述排水层的雨水排入所述水渠;所述蓄水层铺设于所述排水层,且与所述排水层相通,所述蓄水层沿所述排水层的倾斜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水渠相通,当雨水量较小时,进入蓄水层的雨水全部通过排水层排入所述水渠;当雨水量较大时,进入蓄水层的部分雨水直接从所述蓄水层排入所述水渠;所述砂基透水砖层铺设于所述蓄水层,且与所述蓄水层的顶端相通,以将进入所述砂基透水砖层的雨水排入所述蓄水层,所述砂基透水砖层通过所述蓄水层进行支撑。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水层包括不透水层;所述不透水层倾斜铺设于所述土层的顶面,且所述不透水层的低端与所述水渠相通。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蓄水层包括第一调平层和多个空心砖;所述第一调平层铺设于所述排水层的顶面;多个所述空心砖拼接并铺设于所述第一调平层的顶面,且所述空心砖的空腔与所述第一调平层相通,多个所述空心砖的空腔沿所述排水层的倾斜方向均连通,靠近所述水渠的空心砖的空腔与所述水渠相通。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心砖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和凸起,多个所述
空心砖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相适配;所述空心砖的空腔沿所述排水层的倾斜方向向两侧开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倾斜贯通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当多个所述空心砖通过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相拼接时,多个所述第一过水孔均相连通且在相拼接的两个所述空心砖之间形成一个倾斜通道;靠近所述水渠的所述空心砖的空腔通过所述第一过水孔与所述水渠相通;所述空心砖的空腔沿雨水下渗的方向向外开设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空心砖的空腔通过所述第二过水孔与所述第一调平层相通,所述空心砖的空腔通过所述第二过水孔与所述砂基透水砖层相通。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砂基透水砖层包括第二调平层和多个砂基透水砖;所述第二调平层铺设于多个所述空心砖的顶面,所述空心砖的空腔通过所述第二过水孔与所述第二调平层相通;多个所述砂基透水砖铺设于所述第二调平层的顶面。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路缘石;所述路缘石将所述水渠与所述土层、所述不透水层、所述蓄水层和所述砂基透水砖层分隔;所述路缘石贯通开设有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靠近所述水渠的所述空心砖的所述第一过水孔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水渠相通;所述不透水层的低端的顶面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水渠相通。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砂基透水砖的顶面与所述路缘石的顶面齐平或者高于所述路缘石的顶面。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砂基透水砖层还包括有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平层和多个所述空心砖之间。
13.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4.本技术通过设置排水层、蓄水层和砂基透水砖层;首先将排水层倾斜铺设于土层,且排水层的低端与水渠相通,从而将进入排水层的雨水排入水渠;进而将蓄水层铺设于排水层,且与排水层相通,同时将蓄水层沿排水层的倾斜方向的一端与水渠相通,实现当雨水量较小时,进入蓄水层的雨水全部下渗到排水层并排入水渠;当雨水量较大时,进入蓄水层的未来得及下渗到排水层的雨水直接从蓄水层排入水渠;最后将砂基透水砖层铺设于蓄水层,且与蓄水层的顶端相通,从而将进入砂基透水砖层的雨水排入蓄水层,同时通过蓄水层对砂基透水砖层起到有效支撑,避免在重压下导致人行道表面下陷产生凹坑。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行道结构稳定性差,易在重压下导致人行道表面下陷产生凹坑,雨水量较大时下渗到人行道内部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进而影响道路交通和造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人行道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使下渗到人行道内部的雨水及时排出,避免影响道路交通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砂基透水砖人行道结构的剖视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心砖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砂基透水砖人行道结构的俯视图;
19.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1-排水层;11-不透水层;2-蓄水层;21-第一调平层;22-空心砖;221-凹槽;222-凸起;223-第一过水孔;224-第二过水孔;3-砂基透水砖层;31-第二调平层;32-砂基透水砖;33-滤网;4-土层;5-水渠;6-路缘石;61-第一排水孔;62-第二排水孔;7-绿化带树池。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3.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砂基透水砖人行道结构,包括排水层1、蓄水层2和砂基透水砖层3;排水层1倾斜铺设于土层4,且排水层1的低端与水渠5相通,以将进入排水层1的雨水排入水渠5;蓄水层2铺设于排水层1,且与排水层1相通,蓄水层2沿排水层1的倾斜方向的一端与水渠5相通,当雨水量较小时,进入蓄水层2的雨水全部通过排水层1排入水渠5;当雨水量较大时,进入蓄水层2的部分雨水直接从蓄水层2排入水渠5;砂基透水砖层3铺设于蓄水层2,且与蓄水层2的顶端相通,以将进入砂基透水砖层3的雨水排入蓄水层2,砂基透水砖层3通过蓄水层2进行支撑。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水层1为倾斜设置的结构,排水层1的低端指处于排水层1倾斜方向的低端。
24.参照图1,排水层1包括不透水层11;不透水层11倾斜铺设于土层4的顶面,且不透水层11的低端与水渠5相通。本技术实施例中雨水从人行道顶面逐层下渗,最终下渗到不透水层11,在不透水层11汇集并排入水渠5。
25.参照图1,蓄水层2包括第一调平层21和多个空心砖22;第一调平层21铺设于排水层1的顶面;多个空心砖22拼接并铺设于第一调平层21的顶面,且空心砖22的空腔与第一调平层21相通,多个空心砖22的空腔沿排水层1的倾斜方向均连通,靠近水渠5的空心砖22的空腔与水渠5相通。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调平层21的材料选用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的排水、透水性能好、强度高支撑性好,改性乳化沥青碎石粒径采用4.75mm,厚度控制在2-3cm,将多个空心砖22拼接并铺设于第一调平层21上,通过第一调平层21对其进行调平和有效支撑。
26.参照图1-2,空心砖2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221和凸起222,多个空心砖22通过凹
槽221与凸起222相适配;空心砖22的空腔沿排水层1的倾斜方向向两侧开设有第一过水孔223,第一过水孔223倾斜贯通凹槽221和凸起222,当多个空心砖22通过凹槽221和凸起222相拼接时,多个第一过水孔223均相连通且在相拼接的两个空心砖22之间形成一个倾斜通道;靠近水渠5的空心砖22的空腔通过第一过水孔223与水渠5相通。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空心砖22的空腔使得对未来得及下渗到排水层1的雨水进行短时间的蓄存,当雨水量持续较大时,未来得及下渗到排水层1的雨水在空腔中蓄存且液位上升到第一过水孔223的高度时,靠近水渠5的空心砖22通过第一过水孔223将蓄存的雨水排向水渠5,远离水渠5的空心砖22通过第一过水孔223将蓄存的雨水排向临近的空心砖22的空腔,由于多个第一过水孔223均相连通且在相拼接的两个空心砖22之间形成一个倾斜通道,因此最终可以将未来得及下渗到排水层1的雨水全部通过第一过水孔223直接排向水渠5,避免了雨水在人行道内部形成积水。
27.参照图1-2,空心砖22的空腔沿雨水下渗的方向向外开设有第二过水孔224;空心砖22的空腔通过第二过水孔224与第一调平层21相通,空心砖22的空腔通过第二过水孔224与砂基透水砖层3相通。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空心砖22与砂基透水砖层3之间的第二过水孔224的孔径开设的略大于空心砖22与第一调平层21之间的第二过水孔224的孔径,利于将从砂基透水砖层3下渗的雨水快速进入空心砖22的空腔。
28.参照图1,砂基透水砖层3包括第二调平层31和多个砂基透水砖32;第二调平层31铺设于多个空心砖22的顶面,空心砖22的空腔通过第二过水孔224与第二调平层31相通;多个砂基透水砖32铺设于第二调平层31的顶面。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调平层31的材料与第一调平层21的材料相同,均选用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碎石粒径采用4.75mm,厚度控制在2-3cm,便于排水、透水性、并且很好地支撑砂基透水砖32。多个空心砖22通过凹槽221和凸起222相拼接成一体,增强了蓄水层2的整体稳定性,进而对砂基透水砖层3起到强有力地支撑,避免在重压下导致人行道表面下陷产生凹坑。
29.参照图1,还包括路缘石6;路缘石6将水渠5和土层4、不透水层11、蓄水层2和砂基透水砖层3分隔开;路缘石6贯通开设有第一排水孔61和第二排水孔62;靠近水渠5的空心砖22的第一过水孔223通过第一排水孔61与水渠5相通;不透水层11的低端的顶面通过第二排水孔62与水渠5相通。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路缘石6将人行道结构与水渠5分隔开,进而在路缘石6上开设第一排水孔61和第二排水孔62,便于将蓄水层2中的雨水和排水层1中的雨水有效排入水渠5。
30.参照图1,多个砂基透水砖32的顶面与路缘石6的顶面齐平或者高于路缘石6的顶面。
31.参照图1,砂基透水砖层3还包括有滤网33;滤网33设置于第二调平层31和多个空心砖22之间。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二调平层31和多个空心砖22之间设置滤网33,滤网33的作用是阻挡第二调平层31中的碎石进入第二过水孔224中,避免第二过水孔224堵塞,利于从第二调平层31下渗的雨水顺利进入空心砖22的空腔进行蓄存。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砂基透水砖人行道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33.雨水经砂基透水砖32过滤下渗并通过第二调平层31,经第二调平层31进入第二过水孔224进而进入空心砖22的空腔进行蓄存,当雨水量较小时,蓄存在空心砖22内的雨水慢慢下渗到第一调平层21进而在排水层1汇集,通过排水层1的倾斜坡度全部经第二排水口排
入水渠5;当雨水量持续较大时,未来得及下渗到排水层1的雨水在空腔中蓄存且液位上升到第一过水孔223的高度时,靠近水渠5的空心砖22通过第一过水孔223将蓄存的雨水排向水渠5,远离水渠5的空心砖22通过第一过水孔223将蓄存的雨水排向临近的空心砖22的空腔,最终将未来得及下渗到排水层1的雨水全部通过第一过水孔223直接排向水渠5,避免了雨水在人行道内部形成积水。另外,多个空心砖22通过凹槽221和凸起222相拼接成一体,增强了蓄水层2的整体稳定性,进而对砂基透水砖层3起到强有力地支撑,避免在重压下导致人行道表面下陷产生凹坑,提高了人行道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使下渗到人行道内部的雨水及时排出,避免了影响道路交通和消除了安全隐患。
34.参照图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砂基透水砖人行道结构中还包括绿化带树池7,将绿化带树池7设置于靠近路缘石6的人行道上,绿化带树池7开挖的深度与蓄水层2的深度相同,将与绿化带树池7与其相接的蓄水层2相通,当雨水量较大时可以将蓄水层2中的部分雨水流入绿化带树池7中,对绿化带树池7进行滋养,有利于雨水的充分利用,没有与绿化带树池7相接的蓄水层2直接通过路缘石6与水渠5相通,该部分雨水直接排入水渠5。
35.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