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桥梁检修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8:47: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检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检修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2.近几年国内交通多采用高架桥的桥梁结构,其桥梁本身的结构强度、刚度等性能对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桥梁进行检测、养护及维修等大量相关作业以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为此许多桥梁检测车投入使用。
3.轨行式桥梁检修车,采用机车车辆底盘作走行装置,价格昂贵、灵活性差,在检测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收回检测平台以越过接触网杆以及桥墩等,并且只能在开天窗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作业,因此在较短的天窗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桥梁检测、养护与维修很困难;在桥下便道上走行桥梁检修车,由于受桥下多粮田、江河、湖泊等的地理环境限制,也无法进行高效、大范围的检测作业。遇到超出检修车最大作业范围的高桥墩时,桥下便道行走的桥梁检修车就无法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桥梁检修困难、安全隐患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检修作业平台,包括总控中心、配重组件、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所述升降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均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通;
5.所述配重组件包括第一组配重组件和第二组配重组件,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分别设置于待检修桥梁的桥面两侧;
6.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组升降组件和第二组升降组件,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悬伸设置;
7.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柱,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柱与所述第一承载板构成第一l型结构;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柱在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升降;
8.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第二升降动力装置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升降柱,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柱与所述二承载板构成第二l型结构;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柱在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升降;
9.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组伸缩组件和第二组伸缩组件,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柱的悬臂端,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柱的悬臂端;
10.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本体、第一伸缩动力装置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一
伸缩板,所述第一承载本体具有容纳所述第一伸缩板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伸缩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板依次套设设置;所述第一伸缩动力装置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板在所述第一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内依次套设收缩至所述第一腔室内部;
11.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本体、第二伸缩动力装置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二承载本体具有容纳所述第二伸缩板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伸缩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板依次套设设置;所述第二伸缩动力装置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板在所述第二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内依次套设收缩至所述第二腔室内部;
12.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升降柱、所述第二升降柱分别在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伸展下降至第一预设位置,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板在所述第一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外依次伸展形成第一悬伸平台,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板在所述第二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外依次伸展形成与所述第一悬伸平台对接的第二悬伸平台,以构成设置于桥梁底部的检修作业平台。
1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为两个,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沿着桥梁一侧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连接;
14.所述第一承载本体沿桥梁纵向的尺寸大于两个所述第一升降柱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第一升降柱均与所述第一承载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15.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为两个,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沿着桥梁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连接;
16.所述第二承载本体沿桥梁纵向的尺寸大于两个所述第二升降柱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第二升降柱均与所述第二承载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17.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升降柱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第二升降柱之间的距离一致。
18.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加强肋;
19.所述第二承载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加强肋。
20.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为两个,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为两个,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沿着桥梁一侧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
21.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为两个,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为两个,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沿着桥梁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
22.在工作状态下,其中一对横向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相对伸展对接形成第一检修作业平台;另一对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组伸缩组件、第二组伸缩组件相对伸展对接形成第二检修作业平台;所述第一检修作业平台与所述第二检修
作业平台平行设置。
2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承载本体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
24.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二升降柱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承载本体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
25.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本体、所述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二承载本体、所述第二伸缩板沿其伸缩方向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为可伸缩结构;在所述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二伸缩板处于收缩状态下,所述防护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在所述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二伸缩板处于伸展状态下,所述防护装置向上伸展形成所述检修作业平台两侧的防护结构。
26.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板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承载板的长度为l2,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到对应侧桥梁外壁的距离为l3,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到对应侧桥梁外壁的距离为l4;
27.l1>l3且l2>l4;l1=l2;l3=l4。
28.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到所述桥梁底部的距离为h1,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的所述第一升降柱的长度为h2,h2>h1;
29.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的所述第二升降柱的长度为h3,h3> h1;h2=h3。
3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桥梁检修作业平台,包括总控中心、配重组件、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所述升降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均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通;
31.所述配重组件包括第一组配重组件和第二组配重组件,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分别设置于待检修桥梁的桥面两侧;
32.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行走装置和第一行走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行走装置和第二行走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行走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行走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通;
33.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组升降组件和第二组升降组件,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悬伸设置;
34.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柱,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配重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柱与所述第一承载板构成第一l型结构;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柱在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升降;
35.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第二升降动力装置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升降柱,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柱与所述二承载板构成第二l型结构;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柱在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升降;
36.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组伸缩组件和第二组伸缩组件,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设置
于所述第一升降柱的悬臂端,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柱的悬臂端;
37.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本体、第一伸缩动力装置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一承载本体具有容纳所述第一伸缩板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伸缩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板依次套设设置;所述第一伸缩动力装置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板在所述第一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内依次套设收缩至所述第一腔室内部;
38.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本体、第二伸缩动力装置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二承载本体具有容纳所述第二伸缩板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伸缩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板依次套设设置;所述第二伸缩动力装置与所述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板在所述第二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内依次套设收缩至所述第二腔室内部;
39.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升降柱、所述第二升降柱分别在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伸展下降至第一预设位置,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板在所述第一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外依次伸展形成第一悬伸平台,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板在所述第二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外依次伸展形成与所述第一悬伸平台对接的第二悬伸平台,以构成设置于桥梁底部的检修作业平台;所述第一行走装置、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分别在所述第一行走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行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检修作业平台前进或后退。
40.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给作业平台较为稳定的基座结构,能够实现不占用车行道、河道的维修作业,具有长时间作业的优点;结构简单、使用灵活、移动方便;该维修作业平台能够实现多次重复利用,具有费用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4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4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3是图2中的第一组伸缩组件和第二组伸缩组件处于收缩状态下的示意图;
45.图4是图3中的第一组升降组件和第二组升降组件处于收缩状态下的示意图;
4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0.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1.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2.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3.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十种实施例中的防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54.附图标记说明:110、第一组配重组件,120、第二组配重组件;
55.210、第一组升降组件,211、第一承载板,212、第一升降柱,213、第一加强肋;220、第二组升降组件,221、第二承载板,222、第二升降柱,223、第二加强肋;
56.310、第一组伸缩组件,311、第一承载本体,312、第一伸缩板;313、第一组防护装置;3111、第一凹槽,3121、第二凹槽;314、凸起结构;320、第二组伸缩组件,321、第二承载本体,322、第二伸缩板;323、第二组防护装置;3211、第三凹槽,3221、第四凹槽;324、凹槽结构;330、容纳凹槽;340、防护栏杆;
57.410、第一行走装置;420、第二行走装置;
58.510、桥梁本体,520、左桥梁,530、右桥梁。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6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检修作业平台,包括总控中心、配重组件、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升降组件、伸缩组件均与总控中心信号连通;配重组件包括第一组配重组件和第二组配重组件,第一组配重组件、第二组配重组件分别设置于待检修桥梁的桥面两侧;
61.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组升降组件和第二组升降组件,第一组升降组件、第二组升降组件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组配重组件、第二组配重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悬伸设置;第一组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柱,第一承载板的一端与第一配重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升降柱的一端连接;第一升降柱与第一承载板构成第一l型结构;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第一升降柱在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组伸缩组件升降;
62.第二组升降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第二升降动力装置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升降柱,第二承载板的一端与第二配重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柱的一端连接;第二升降柱与二承载板构成第二l型结构;第二升降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第二升降柱在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二组伸缩组件升降;
63.伸缩组件包括第一组伸缩组件和第二组伸缩组件,第一伸缩组件设置于第一升降柱的悬臂端,第二伸缩组件设置于第二升降柱的悬臂端;第一组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本体、第一伸缩动力装置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板,第一承载本体具有容纳第一伸缩板的第一腔室,第一伸缩板为多个,多个第一伸缩板依次套设设置;第一伸缩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多个第一伸缩板在第一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内依次套设收缩至第一腔室内部;第二组伸缩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本体、第二伸缩动力装置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伸缩板,第二承载本体具有容纳第二伸缩板的第二腔室,第二伸缩板为多个,多个第二伸缩板依次套设设置;第二伸缩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多个第二伸缩板在第二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内依次套设收缩至第二腔室内部;
64.在工作状态下,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分别在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伸展下降至第一预设位置,多个第一伸缩板在第一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外依次伸展形成第一悬伸平台,多个第二伸缩板在第二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外依次伸展形成与第一悬伸平台对接的第二悬伸平台,以构成设置于桥梁底部的检修作业平台。
65.以下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66.实施例一
67.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检修作业平台,包括总控中心、配重组件、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升降组件、伸缩组件均与总控中心信号连通;配重组件包括第一组配重组件110和第二组配重组件120,第一组配重组件、第二组配重组件分别设置于待检修桥梁的桥面两侧,即第一组配重组件、第二组配重组件分别设置于桥梁本体510 顶面靠近左桥梁520、右桥梁530的位置。
68.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组升降组件210和第二组升降组件220,第一组升降组件、第二组升降组件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组配重组件、第二组配重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悬伸设置;
69.第一组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211、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柱212,第一承载板的一端与第一配重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升降柱的一端连接;第一升降柱与第一承载板构成第一l型结构;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第一升降柱在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组伸缩组件升降;
70.第二组升降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221、第二升降动力装置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升降柱222,第二承载板的一端与第二配重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柱的一端连接;第二升降柱与二承载板构成第二l型结构;第二升降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第二升降柱在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二组伸缩组件升降;
71.伸缩组件包括第一组伸缩组件310和第二组伸缩组件320,第一伸缩组件设置于第一升降柱的悬臂端,第二伸缩组件设置于第二升降柱的悬臂端;
72.第一组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本体311、第一伸缩动力装置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板312,第一承载本体具有容纳第一伸缩板的第一腔室,第一伸缩板为多个,多个第一伸缩板依次套设设置;第一伸缩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多个第一伸缩板在第一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内依次套设收缩至第一腔室内部;
73.第二组伸缩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本体321、第二伸缩动力装置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伸缩板322,第二承载本体具有容纳第二伸缩板的第二腔室,第二伸缩板为多个,多个第二伸缩板依次套设设置;第二伸缩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多个第二伸缩板在第二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内依次套设收缩至第二腔室内部;
74.在工作状态下,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分别在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伸展下降至第一预设位置,多个第一伸缩板在第一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外依次伸展形成第一悬伸平台,多个第二伸缩板在第二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外依次伸展形成与第一悬伸平台对接的第二悬伸平台,以构成设置于桥梁底部的检修作业平台。
7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配重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一组升降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一组伸缩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承载本体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配重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二组升降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二组伸缩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二升降柱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承载本体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
76.实施例二
77.参照附图2和附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检修作业平台,包括总控中心、配重组件、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升降组件、伸缩组件均与总控中心信号连通;配重组件包括第一组配重组件和第二组配重组件,第一组配重组件、第二组配重组件分别设置于待检修桥梁的桥面两侧;其中,第一组配重组件110为两个,第一组升降组件210为两个;第二组配重组件120为两个,第二组升降组件220为两个;第一组伸缩组件310为一个,第二组伸缩组
件320为一个;两个第一组配重组件沿着桥梁一侧间隔设置;两个第一组升降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一组配重组件连接;两个第二组配重组件沿着桥梁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个第二组升降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二组配重组件连接,构成一大跨度的检修作业平台,便于施工人员携带工具进行检修,提高安全系数。
78.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本体沿桥梁纵向的尺寸大于两个第一升降柱之间的距离;两个第一升降柱均与第一承载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79.进一步地,第二承载本体沿桥梁纵向的尺寸大于两个第二升降柱之间的距离;两个第二升降柱均与第二承载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80.优选地,两个第一升降柱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二升降柱之间的距离一致。
81.优选地,第一承载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二承载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加强肋。
82.进一步地,在收拢状态下,多个第一伸缩板依次套设收拢于第一承载本体内部;多个第二伸缩板依次套设收拢于第二承载本体内部;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可升降设置;第一承载本体沿桥梁横向的尺寸不影响第一升降柱的升降运行;第二承载本体沿桥梁横向的尺寸不影响第二升降柱的升降运行。
83.实施例三
84.参照附图5,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第一承载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111,第一伸缩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3121,第二承载本体上设置有第三凹槽3211,第二伸缩板上设置有第四凹槽3221;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的内部可设置防护装置,在检修平台对接形成后进行上升形成边缘防护,或者可以额外设置横向防护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
85.实施例四
86.参照附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检修作业平台,包括总控中心、配重组件、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升降组件、伸缩组件均与总控中心信号连通;配重组件包括第一组配重组件和第二组配重组件,第一组配重组件、第二组配重组件分别设置于待检修桥梁的桥面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配重组件110为两个,第一组升降组件210为两个,第一组伸缩组件310为两个;两个第一组配重组件沿着桥梁一侧间隔设置;两个第一组升降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一组配重组件连接;两个第一组伸缩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一组升降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
87.第二组配重组件120为两个,第二组升降组件220为两个,第二组伸缩组件320为两个;两个第二组配重组件沿着桥梁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个第二组升降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二组配重组件连接;两个第二组伸缩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二组升降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
88.在工作状态下,其中一对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组伸缩组件、第二组伸缩组件相对伸展对接形成第一检修作业平台;另一对横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组伸缩组件、第二组伸缩组件相对伸展对接形成第二检修作业平台;第一检修作业平台与第二检修作业平台平行设置。
89.实施例五
90.参照附图7,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第一承载本体、第一伸缩板沿其伸缩方向设置有第一组防护装置313,第二承载本体、第二伸缩板沿其伸缩方向设置有第二组防护装置
323,其中,第一组防护装置、第二组防护装置均为可伸缩结构;在第一伸缩板、第二伸缩板处于收缩状态下,第一组防护装置、第二组防护装置均处于折叠状态;在第一伸缩板、第二伸缩板处于伸展状态下,第一组防护装置、第二组防护装置均向上伸展形成检修作业平台两侧的防护结构。
91.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板的长度为l1,第二承载板的长度为 l2,第一组配重组件到对应侧桥梁外壁的距离为l3,第二组配重组件到对应侧桥梁外壁的距离为l4;l1>l3且l2>l4;l1=l2;l3=l4。
92.进一步地,第一预设位置到桥梁底部的距离为h1,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的第一升降柱的长度为h2,h2>h1;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的第二升降柱的长度为h3,h3>h1;h2=h3。
93.实施例六
94.参照附图8,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第一伸缩板、第二伸缩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容纳凹槽330,用于设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当设置于桥梁底部的检修作业平台对接形成时,分布设置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对桥梁的底部进行实时图像采集,获取桥梁底部全面的图像信息,大大提高微小隐患的及时发现,利于检修人员的隐患把控,大大提高安全系数。
95.实施例七
96.参照附图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桥梁检修作业平台,包括总控中心、配重组件、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升降组件、伸缩组件均与总控中心信号连通;配重组件包括第一组配重组件和第二组配重组件,第一组配重组件、第二组配重组件分别设置于待检修桥梁的桥面两侧;第一组配重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行走装置410和第一行走驱动装置,第二组配重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行走装置420和第二行走驱动装置;第一行走驱动装置、第二行走驱动装置均与总控中心信号连通;
97.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组升降组件和第二组升降组件,第一组升降组件、第二组升降组件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组配重组件、第二组配重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悬伸设置;
98.其中,第一组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柱,第一承载板的一端与第一配重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升降柱的一端连接;第一升降柱与第一承载板构成第一l型结构;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第一升降柱在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组伸缩组件升降。
99.第二组升降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第二升降动力装置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升降柱,第二承载板的一端与第二配重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柱的一端连接;第二升降柱与二承载板构成第二l型结构;第二升降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第二升降柱在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二组伸缩组件升降;
100.伸缩组件包括第一组伸缩组件和第二组伸缩组件,第一伸缩组件设置于第一升降柱的悬臂端,第二伸缩组件设置于第二升降柱的悬臂端;
101.第一组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本体、第一伸缩动力装置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板,第一承载本体具有容纳第一伸缩板的第一腔室,第一伸缩板为多个,多个第一伸缩板依次套设设置;第一伸缩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多个第一伸缩板在第一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内依次套设收缩至第一腔室内部;
102.第二组伸缩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本体、第二伸缩动力装置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伸缩
板,第二承载本体具有容纳第二伸缩板的第二腔室,第二伸缩板为多个,多个第二伸缩板依次套设设置;第二伸缩动力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多个第二伸缩板在第二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内依次套设收缩至第二腔室内部;
103.在工作状态下,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分别在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伸展下降至第一预设位置,多个第一伸缩板在第一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外依次伸展形成第一悬伸平台,多个第二伸缩板在第二伸缩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外依次伸展形成与第一悬伸平台对接的第二悬伸平台,以构成设置于桥梁底部的检修作业平台;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分别在第一行走驱动装置、第二行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检修作业平台前进或后退。
104.进一步地,第一伸缩板、第二伸缩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容纳凹槽330,用于设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当设置于桥梁底部的检修作业平台对接形成时,分布设置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对桥梁的底部进行实时图像采集,获取桥梁底部全面的图像信息,大大提高微小隐患的及时发现,利于检修人员的隐患把控,大大提高安全系数。
105.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的设置,能够实现配重箱水平位置的便捷调节操作,能够使得实际的安装操作更为便捷;还可在对应的行走装置中设置锁紧片,通过锁紧片的设置实现万向轮的锁紧操作,以避免其在维修作业时发生滚动;上述锁紧片具有锁紧和释放两种状态,锁紧状态时,万向轮不能转动;释放状态时,万向轮可任意转动。
106.实施例八
107.参照附图10,最端部的第一伸缩板312的外侧设置有凸起结构314,最端部的第二伸缩板322的外侧设置有凹槽结构324,通过凸起结构、凹槽结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检修平台的承载强度。
108.进一步地,凹槽结构的内部设置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基于其检测到的压力信息以实时获取对接平台的精准对接状态。
109.实施例九
110.参照附图1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承载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111,第一伸缩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3121,第二承载本体上设置有第三凹槽3211,第二伸缩板上设置有第四凹槽3221;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的内部可设置防护装置,在检修平台对接形成后进行上升形成边缘防护,或者可以额外设置横向防护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
111.实施例十
112.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内部可设置防护栏杆340,防护栏杆为可伸缩柱,在总控中心的信号控制下可上升伸展以及下降收缩至对应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部,不影响对应的第一伸缩板、第二伸缩板的伸展或收缩。
113.进一步地,防护栏杆的最下部本体的高度不高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深度。
114.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1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16.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17.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118.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