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9:48: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通常采用自带的电瓶点火启动,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停车后操作不当,如忘记关闭车灯等情况导致汽车电瓶电量耗尽而无法点火启动的情况。因此,市场上出现了用于汽车应急点火的点火夹以满足用户需求,通常会在装置中设置检测模块及保护装置,在检测到线路反接时控制电路的连接断开,现有的点火夹保护装置一般为继电器。
3.然而,现有的点火夹中采用的继电器都是标准通用产品,这种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动接点容易粘连在外壳上使得接点无法断开,而继电器本身不具备自我检测通断状态的功能。用户无法观察到动接点是否出现粘连,在使用点火夹时无法判断继电器的通断状态,继电器功能保护检测麻烦,若是继电器内部结构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容易出现错误使用从而导致汽车电瓶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采用电机联动控制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
5.具体地,所述点火设备的输出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插头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机械驱动结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插头对应的开口,所述机械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插头或所述壳体移动,使所述插头从所述开口露出或收入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壳体对所述插头进行保护,该输出保护装置便于通过所述壳体与所述插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所述输出保护装置在错误连接状态下的保护功能是否正常进行判断。
6.所述输出保护装置可以有不同的具体结构,例如: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和活动部,所述插头固定在所述主体的侧壁上,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上;所述机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件和移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移动件穿过所述主体侧壁连接所述活动部,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移动件;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活动部移动。或者,所述机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件和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连接所述插头;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移动件,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插头移动。
7.所述机械驱动结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构,例如: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移动件为齿条,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齿条移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保护装置还包括一组蜗轮蜗杆,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移动件为齿条,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杆带动所述蜗轮转动,所述蜗轮带动所述齿条移动。进一步,为保障所述机械驱动结构的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稳定,使所述
机械驱动结构稳定运转,所述主体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移动件穿过所述限位环的通孔,所述限位环用于保持所述移动件的位置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导向座,所述齿条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座相对应的导向槽,所述齿条在所述导向座上移动。
9.可选地,所述输出保护装置的结构还可以为:还包括弹簧和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移动件,所述弹簧在所述锁止结构解锁时使所述移动件复位。所述锁止结构包括电机、蜗轮、蜗杆、转动片和锁止件;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蜗轮上设置有所述转动片,所述转动片与所述蜗轮同步转动,所述转动片带动所述锁止件转动。优选地,所述锁止件上的限位部分朝向所述插头的一面为平直结构,相对的另一面向所述移动件方向倾斜。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保护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用于对所述驱动件进行供电。优选地,所述插头包括两个插头单元,两个所述插头单元分别为不同的形状。将插头的两个插头单元设置为不同的形状有助于区分单个插头单元所连接的连接件的极性,防止极性连接错误。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输出保护装置采用机械驱动结构通过机械联动的方式对壳体或插头进行控制,调节壳体与插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壳体对插头进行保护。该输出保护装置便于对错误连接状态下的保护功能是否正常进行测试。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实施例1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14.图2为实施例1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插头与外部电源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16.图4为实施例2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实施例3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
18.图6为图5所示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实施例4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实施例4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的爆炸图;
21.图9为图8所示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0为实施例5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1-驱动件;12-移动件;13-齿轮;14-蜗杆;15-蜗轮;16-锁止件;17-转动片;18-弹簧;21-主体;211-上部;212-下部;22-活动部;23-容置腔;24-盒盖;30-插头;31-开口;41-限位环;42-导向座;43-圆环状结构;44-固定件;5-输出保护装置;6-外部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电机联动控制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
28.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输出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插头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机械驱动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1,机械驱动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驱动件11和移动件12,壳体包括主体21和活动部22,活动部22上设置有与插头30对应的开口31,主体21和活动部22能够相对移动。插头30固定在主体21的侧壁上,移动件12穿过主体21的侧壁连接活动部22,驱动件11驱动移动件12移动,移动件12带动活动部22移动从而调节插头30与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驱动件11控制移动件12带动活动部22向壳体内侧移动,插头30从开口31处露出壳体,从而能够与外接电源连接;驱动件11控制移动件12带动活动部22向壳体外侧移动,插头30从开口31处收入壳体,使插头30无法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壳体对插头30进行保护,便于测试输出保护装置在错误连接状态下的保护功能是否正常。
29.参见说明书附图2,驱动件11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13,移动件12为齿条,齿条设置在主体21内的凹槽上,在凹槽内移动,齿轮13与齿条相啮合。电机驱动齿轮13转动,基于齿轮13与齿条的啮合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实现活动部22的移动。主体21上设有一限位环41,齿条穿过限位环41的通孔设置在壳体内。参见说明书附图3,为插头从输出保护装置5的开口伸出时,插头与外部电源6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30.实施例2
31.参见说明书附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电机联动控制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32.机械驱动结构包括一组蜗杆14和蜗轮15,其中蜗杆14连接作为驱动件11的电机的输出端,蜗轮15设置在主体21内部的转轴上,蜗轮15与蜗杆14啮合。电机驱动蜗杆14转动,基于蜗轮15与蜗杆14的啮合,蜗杆14带动蜗轮15转动;基于蜗轮15与齿条的啮合,蜗轮15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实现插头30的移动。主体21内部设置有穿过限位环41的导向座42,齿条上设置有与上述导向座42相对应的导向槽,齿条在导向座42上移动以保障机械驱动结构的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稳定,使机械驱动结构能够稳定运转。
33.实施例3
34.参见图5-图6,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12为一端具有凸起的板件,移动件12的凸起处和主体21上相对设置有圆环形结构43,设置一弹簧18套设在两个圆环形结构43之间。移动件12旁侧设置有锁止件16用于对移动件12进行锁定或解锁,锁止件16设置在蜗轮15与移动件12之间,锁止件16上朝向移动件12设置的限位部分朝向插头30的一面为平直结构,用于对移动件12进行锁定;相对的另一面向移动件12方向倾斜,便于移动件12向插头30移动时使移动件12上的凸起结构移动至限位部分的另一侧从而被锁定。驱动件11为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蜗杆14,连接有转动片17的蜗轮15设置在蜗杆14与锁止件16之间,蜗轮15设置在主体21内部的轴上,转动片17与蜗轮15同轴转动。蜗轮15的齿纹与蜗杆14的螺纹交错,转动片17具有长边和短边,旋转时长边与锁止件16相接触带动锁止件16旋转,当旋转至转动片17不与锁止件16接触后锁止件16复位。上述结构的输出保护装置使用时,控制电机运动
能够通过蜗轮15蜗杆14结构带动转动片17转动从而使锁止件16旋转,对移动件12解锁,继而弹簧18复位带动移动件12和活动部22移动使插头30露出壳体;使用者可通过手动移动活动部22使插头30收入壳体,活动部22移动的同时弹簧18收缩,通过使移动件12被锁止件16锁定使输出保护装置保持插头30收入壳体的状态。
35.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36.优选地,主体21为半封闭盒状,活动部22覆盖主体21的开放部分,活动部22与移动件12之间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在需要时对输出保护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若输出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出错,便于观察故障结构是否位于输出保护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21包括上部211和下部212,移动件12和活动部22之间、上部211和下部212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输出保护装置在制备时的组装,使用后对内部结构的调节或是损坏部件的更换。
37.实施例4
3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电机联动控制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
3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输出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插头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机械驱动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7,机械驱动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驱动件11和移动件12。具体地,壳体上设置有与插头30对应的开口31,插头30连接移动件12,驱动件11驱动移动件12移动,移动件12带动插头30运动从而调节插头30与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驱动件11控制移动件12带动插头30朝开口31处向壳体外移动,插头30从开口31处露出壳体,从而能够与外接电源连接;驱动件11控制移动件12带动插头30向壳体内部移动,插头30从开口31处收入壳体,使插头30无法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壳体对插头30进行保护,便于测试输出保护装置在错误连接状态下的保护功能是否正常。
40.参见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机械驱动结构还包括一组蜗杆14和蜗轮15,其中蜗杆14连接作为驱动件11的电机的输出端,蜗轮15设置在主体内部的转轴上,蜗轮15与蜗杆14啮合,移动件12为平行于蜗杆14设置且与蜗轮15相啮合的齿条。电机驱动蜗杆14转动,基于蜗轮15与蜗杆14的啮合,蜗杆14带动蜗轮15转动;基于蜗轮15与齿条的啮合,蜗轮15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实现插头30的移动。壳体上设有一限位环41,齿条穿过限位环41的通孔设置在壳体内。进一步,主体内部设置有穿过限位环41的导向座42,齿条上设置有与上述导向座42相对应的导向槽,齿条在导向座42上移动以保障机械驱动结构的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稳定,使机械驱动结构能够稳定运转。
41.实施例5
42.参见说明书附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电机联动控制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43.机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件11和移动件12,驱动件11为电机,移动件12为齿条。电机的输出端连接齿轮13,齿条设置在壳体内的凹槽上,在凹槽内移动,齿轮13与齿条相啮合。电机驱动齿轮13转动,基于齿轮13与齿条的啮合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实现插头30的移动。
44.其他部分与实施例4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保护装置还包括固定件44,固定件44用于将驱动件11定位在壳体内部的固定位置。可选地,输出保护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电源设置在壳体内部与驱动件11连接,电源用于对驱动件11进行供电。
46.优选地,插头包括两个插头单元,分别与点火设备上的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电性连接,两个插头单元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具体可以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正极连接件的插头单元为圆形,连接负极连接件的插头单元为正方形。也可以是,连接正极连接件的插头单元为三角形,连接负极连接件的插头单元为椭圆形。将插头的两个插头单元设置为不同的形状有助于区分单个插头单元所连接的连接件的极性,防止极性连接错误。
47.进一步,插头单元和与其连接的插座上的插座单元形状相对应,例如,当连接正极连接件的插头单元为圆形,连接负极连接件的插头单元为正方形时,只有插座单元的正极插口形状为圆形,插座单元的负极插口形状为正方形的插座能够与其插接。只有极性相同的插头单元与插座单元才能够插接,避免极性连接错误。
48.壳体包括容置腔23和盒盖24,容置腔23为敞口的盒状结构,容置腔23与盒盖24之间采用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在需要时对输出保护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若输出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出错,便于观察故障结构是否位于输出保护装置,便于输出保护装置在制备时的组装,使用后对内部结构的调节或是损坏部件的更换。
4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电机联动控制的点火设备输出保护装置,通过机械驱动结构移动壳体的活动部或插头以调节壳体与插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壳体对插头形成保护。壳体的各个部分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在需要时对输出保护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若输出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出错,便于观察故障结构是否位于输出保护装置。进一步,便于输出保护装置在制备时的组装,使用后对内部结构的调节或是损坏部件的更换。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除了以上实施例以外,还可以具有不同的变形例,以上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