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1 23:09: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利用定影装置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定影装置通过使加热后的定影带与片材接触来加热调色剂图像,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上。因此,定影装置具有对定影带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有在传输电力的传输路径上设置有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的类型。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由于其特性,有时会因来自电源的噪声而使加热装置进行非预期的加热。另外,定影装置通常不检测由加热装置加热的部位的温度。根据以上情况,具备在传输电力的传输路径上设置有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的类型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来自电源的噪声而使加热装置进行非预期的加热,因此存在使定影带劣化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定影带,以能够环绕的方式设置,并与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接触;加热装置,对所述定影带进行加热,并经由加热后的所述定影带对所述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开关元件,将从电源供给的电力供给到所述加热装置;断路器,连接在所述电源与所述开关元件之间;以及控制部,在所述定影带的环绕停止的情况下,如果所述断路器的状态为接通状态,则将所述断路器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如果所述断路器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则将所述断路器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
附图说明
4.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5.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硬件结构图。
6.图3是定影装置30的正面剖视图。
7.图4是加热器单元40的电路图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8.图5是表示控制部6进行的处理中的第一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9.图6是表示控制部6进行的处理中的第二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以图像形成装置1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11.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12.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在片材(纸张)s上形成图像的处理。
13.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壳体10、扫描仪部2、图像形成单元3、片材供给部4、输送部5、排纸托盘7、反转单元9、控制面板8和控制部6。
14.壳体10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形。
15.扫描仪部2将复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作为光的明暗读取。扫描仪部2生成与所读取的光的明暗对应的图像信号。扫描仪部2将生成的图像信号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3。
16.图像形成单元3基于从扫描仪部2接收到的图像信号或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信号,通过调色剂等记录剂形成输出图像。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该输出图像称为调色剂图像进行说明。图像形成单元3将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图像形成单元3对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
17.片材供给部4配合图像形成单元3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时机,将片材s逐张供给到输送部5。片材供给部4具备片材收容部20和拾取辊21。
18.片材收容部20收纳规定的尺寸以及种类的片材s。
19.拾取辊21从片材收容部20逐张取出片材s。拾取辊21将取出的片材s向输送部5供给。
20.输送部5将从片材供给部4供给的片材s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3。输送部5具备输送辊23和定位辊24。
21.输送辊23将从拾取辊21供给的片材s向定位辊24输送。输送辊23使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与定位辊24的辊隙n抵接。
22.定位辊24通过在辊隙n中使片材s挠曲,来调整片材s的前端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定位辊24根据图像形成单元3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的时机来输送片材s。
23.以下,对图像形成单元3进行详细说明。
24.图像形成单元3具备多个图像形成部25、激光扫描单元26、中间转印带27、转印部28和定影装置30。
25.图像形成部25具有感光鼓25d。图像形成部25在感光鼓25d上形成与从扫描仪部2接收到的图像信号或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多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别由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
26.在感光鼓25d的周围配置有带电器、显影器等。带电器使感光鼓25d的表面带电。显影器收容包含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器对感光鼓25d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结果为,在感光鼓25d上由各色的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
27.激光扫描单元26对带电的感光鼓25d扫描激光l而对感光鼓25d进行曝光。激光扫描单元26用不同的激光ly、lm、lc、lk对各色的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感光鼓25d进行曝光。由此,激光扫描单元26在感光鼓25d上形成静电潜像。
28.感光鼓25d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上。
29.转印部28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
30.定影装置30对转印到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
31.反转单元9为了在片材s的背面形成图像而使片材s反转。反转单元9通过折返使从定影装置30排出的片材s正面背面反转。反转单元9将反转后的片材s朝向定位辊24输送。
32.排纸托盘7载置形成有图像并排出的片材s。
33.控制面板8是操作者输入用于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的信息的输入部的一部分。控制
面板8具有触摸面板、各种硬键等。
34.控制部6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分的控制。图1所示的控制部6的位置仅是一例,也可以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的其他位置。
35.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硬件结构图。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通过总线连接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91、存储器92、辅助存储装置93等,执行各种程序。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执行各种程序而作为具备扫描仪部2、图像形成单元3、片材供给部4、输送部5、反转单元9、控制面板8、通信部90的装置发挥功能。
36.cpu91通过执行存储器92以及辅助存储装置93中存储的各种程序而作为控制部6发挥功能。控制部6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功能部的动作。
37.辅助存储装置93使用磁硬盘装置、半导体存储装置等存储装置而构成。辅助存储装置93存储各种信息。
38.通信部90构成为包含用于将本装置与外部装置连接的通信接口。通信部90经由通信接口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39.以下,对定影装置30进行详细说明。
40.图3是定影装置30的正面剖视图。在图3中描绘的三维坐标系表示图3中的方向。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3中描绘的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简称为x轴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x轴的正方向称为 x方向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x轴的负方向称为-x方向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3中描绘的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简称为y轴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y轴的正方向称为 y方向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y轴的负方向称为-y方向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3中描绘的三维坐标系中的z轴简称为z轴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z轴的正方向称为 z方向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z轴的负方向称为-z方向进行说明。
41.定影装置30具备加压辊30p和薄膜单元30h。
42.加压辊30p在与薄膜单元30h之间形成辊隙n。加压辊30p对进入到辊隙n的片材s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压。加压辊30p自转并输送片材s。加压辊30p具有金属芯32、弹性层33和脱模层(未图示)。
43.金属芯32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为圆柱状。金属芯32的轴向的两端部被支承为能够旋转。金属芯32由电机(未图示)旋转驱动。金属芯32与凸轮部件(未图示)抵接。凸轮部件通过旋转而使金属芯32相对于薄膜单元30h接近以及远离。
44.弹性层33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弹性层33在金属芯32的外周面上以一定的厚度形成。
45.脱模层(未图示)由pfa(四氟乙烯
·
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等树脂材料形成。脱模层形成在弹性层33的外周面上。
46.利用asker-c硬度计,在9.8n的载荷下,加压辊30p的外周面的硬度优选为40
°
~70
°
。由此,可以确保辊隙n的面积和加压辊30p的耐久性。
47.加压辊30p能够通过凸轮部件的旋转而相对于薄膜单元30h接近以及远离。当使加压辊30p接近薄膜单元30h并利用加压弹簧进行按压时,形成辊隙n。另一方面,当在定影装置30中发生了片材s的卡纸的情况下,通过使加压辊30p从薄膜单元30h远离,能够除去片材
s。通过在规定的状态下使加压辊30p从薄膜单元30h远离,可以防止由于加压辊30p对筒状薄膜35的加压而引起的筒状薄膜35的塑性变形。该规定的状态是筒状薄膜35停止旋转的状态(例如,休眠时等)。
48.加压辊30p由电机旋转驱动而自转。当加压辊30p在形成有辊隙n的状态下自转时,薄膜单元30h的筒状薄膜35从动旋转。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筒状薄膜35的从动旋转称为筒状薄膜35的环绕进行说明。加压辊30p在片材s配置于辊隙n的状态下自转,由此将片材s向输送方向w输送。
49.薄膜单元30h对进入到辊隙n的片材s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薄膜单元30h具有筒状薄膜(筒状体)35、加热器单元40、加热器温度计62、恒温器68和薄膜温度计64。在实施方式中,对于传热部件等薄膜单元30h所具备的其他部件,省略说明。
50.筒状薄膜35是定影带的一例。筒状薄膜35形成为筒状。筒状薄膜35从内周侧依次具有基层、弹性层和脱模层。基层由镍(ni)等材料形成为筒状。弹性层层叠配置在基层的外周面上。弹性层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脱模层层叠配置在弹性层的外周面上。脱模层由pfa树脂等材料形成。筒状薄膜35以能够围绕规定的轴环绕的方式设置。因此,筒状薄膜35根据加压辊30p的旋转而环绕。筒状薄膜35在这样的环绕中片材s侵入到辊隙n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接触位置与片材s接触。另外,筒状薄膜35被加热器单元40加热。因此,筒状薄膜35能够对进入到辊隙n的片材s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
51.加热器单元40是加热装置的一例。加热器单元40对定影带进行加热,并经由被加热的筒状薄膜35对片材s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
52.加热器单元40配置于筒状薄膜35的内侧。在筒状薄膜35的内周面涂敷有润滑脂(未图示)。加热器单元40经由润滑脂与筒状薄膜35的内周面接触。如果加热器单元40发热,则润滑脂的粘度降低。由此,可以确保加热器单元40与筒状薄膜35的滑动性。
53.加热器温度计62例如是热敏电阻。加热器温度计62测量加热器单元40的温度。
54.恒温器68与加热器温度计62同样地配置。恒温器68在测量出的加热器单元40的温度超过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切断对加热器单元40的发热体的通电。
55.如图3所示,薄膜温度计64配置于筒状薄膜35的内侧且加热器单元40的 x方向侧。薄膜温度计64与筒状薄膜35的内周面接触,测量筒状薄膜35的温度。如图3所示,由薄膜温度计64测量的筒状薄膜35的温度是与筒状薄膜35和片材s接触的规定位置,即由加热器单元40加热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因此,薄膜温度计64通过在筒状薄膜35的环绕中测量筒状薄膜35的温度,能够高精度地测量筒状薄膜35的温度。
56.图4是加热器单元40的电路图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在图4中,省略了连接器等非主要部件。在图4中,作为加热器单元40,示出了加热器单元40的仰视图。在图4中,多个接点ln1彼此通过传输路径电连接。然而,在图4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将多个接点ln1彼此连接的传输路径。在图4中,多个接点ln2彼此通过传输路径电连接。然而,在图4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将多个接点ln2彼此连接的传输路径。在图4中,多个接点ln3彼此通过传输路径电连接。然而,在图4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将多个接点ln3彼此连接的传输路径。在不损害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的范围内,图4所示的电路图可以进行任意的变更、置换、删除等。
57.加热器单元40具备未图示的基板、搭载于基板的第一端部发热体40a、n个中央发
热体和第二端部发热体40c。n只要是1以上的整数即可,可以是任意的整数。在图4中,n个中央发热体被表示为中央发热体40b1~40bn。第一端部发热体40a、n个中央发热体和第二端部发热体40c分别是上述的加热器单元40的发热体的一例。
58.在加热器单元40的基板上安装有输入端子401、输入端子402和输入端子403这三个输入端子。输入端子401与接点l1连接。输入端子402与接点l2连接。输入端子403与接点l3连接。
59.在加热器单元40的基板上安装有两个加热器温度计62和两个恒温器68。在图4中,两个加热器温度计62被表示为加热器温度计62a、62b。在图4中,两个恒温器68被表示为恒温器68a、68b。
60.加热器单元40的基板是大致长方形上的基板。在加热器单元40的基板所具有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中的一方即第一端部搭载有第一端部发热体40a。在加热器单元40的基板所具有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中的另一方即第二端部搭载有第二端部发热体40c。在第一端部发热体40a与第二端部发热体40c之间,从第一端部发热体40a侧朝向第二端部发热体40c侧排列有n个中央发热体。这些n个中央发热体从第一端部发热体40a侧朝向第二端部发热体40c侧,按照中央发热体40b1、中央发热体40b2、

、中央发热体40bn的顺序排列。
61.加热器温度计62a例如配置在中央发热体40bn的范围内。加热器温度计62b例如配置在第二端部发热体40c的范围内。加热器温度计62a、62b也可以是分别配置在加热器单元40所具备的其他发热体的范围内的结构。
62.恒温器68a配置在第一端部发热体40a的范围内。恒温器68b配置在中央发热体40b2的范围内。恒温器68a、68b也可以是分别配置在加热器单元40所具备的其他发热体的范围内的结构。
63.恒温器68a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一方经由传输路径与接点ln1连接。恒温器68a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另一方经由传输路径与恒温器68b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一方连接。恒温器68b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另一方经由传输路径与加热器温度计62a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一方连接。加热器温度计62a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另一方经由传输路径与加热器温度计62b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一方连接。加热器温度计62b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另一方经由传输路径分别与第一端部发热体40a、n个中央发热体、第二端部发热体40c连接。由此,从输入端子401向恒温器68a、68b、加热器温度计62a、62b供给电力。另外,从输入端子401分别向第一端部发热体40a、n个中央发热体、第二端部发热体40c供给电力。
64.第一端部发热体40a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未与加热器温度计62b连接的一方的端子经由传输路径与接点ln2连接。第二端部发热体40c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未与加热器温度计62b连接的一方的端子经由传输路径与接点ln2连接。由此,从输入端子402分别向第一端部发热体40a、第二端部发热体40c供给电力。
65.n个中央发热体各自所具有的两个端子中的未与加热器温度计62b连接的一方的端子经由传输路径与接点ln3连接。由此,从输入端子403分别向n个中央发热体供给电力。
66.在加热器单元40的输入端子401上经由传输路径连接有第一开关电路sc1所具有的输出端子sc13。在加热器单元40的输入端子402上经由传输路径连接有第一开关电路sc1所具有的输出端子sc14。在加热器单元40的输入端子403上经由传输路径连接有第一开关电路sc1所具有的输出端子sc15。第一开关电路sc1除了输出端子sc13~输出端子sc15这三
个输出端子以外,还具有输入端子sc11和输入端子sc12这两个输入端子。
67.第一开关电路sc1是将从电源ps供给的规定的电力供给到加热器单元40的电路。第一开关电路sc1具备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这两个开关元件。
68.第一开关元件t1例如是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t1也可以是栅极关断晶闸管(gto)、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来代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
69.第二开关元件t2例如是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t2也可以是栅极关断晶闸管(gto)、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来代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
70.第一开关元件t1可以是与第二开关元件t2相同种类的开关元件,也可以是与第二开关元件t2不同种类的开关元件。然而,由于可以使控制变得容易等理由,第一开关元件t1优选为与第二开关元件t2相同种类的开关元件。
71.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开关电路sc1的输入端子sc11经由传输路径与输出端子sc13连接。
72.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开关电路sc1的输入端子sc12经由分成两股的传输路径分别与输出端子sc14、输出端子sc15连接。
73.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输入端子sc11与输出端子sc14之间连接有第一开关元件t1。具体而言,输入端子sc11与第一开关元件t1的输入端子连接。第一开关元件t1的输出端子与输出端子sc14连接。
74.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输入端子sc11与输出端子sc15之间连接有第二开关元件t2。具体而言,输入端子sc11与第二开关元件t2的输入端子连接。第二开关元件t2的输出端子与输出端子sc15连接。
75.第一开关元件t1的栅极端子经由未图示的传输路径与控制部6的cpu91连接。即,从控制部6向第一开关元件t1的栅极端子输入将第一开关元件t1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的信号。
76.第二开关元件t2的栅极端子经由未图示的传输路径与控制部6的cpu91连接。即,从控制部6向第二开关元件t2的栅极端子输入将第二开关元件t2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的信号。
77.第一开关电路sc1的输入端子sc11经由传输路径与第二开关电路sc2所具有的输出端子sc23连接。第一开关电路sc1的输入端子sc12经由传输路径与第二开关电路sc2所具有的输出端子sc24连接。第二开关电路sc2除了输出端子sc23、输出端子sc24这两个输出端子以外,还具有输入端子sc21和输入端子sc22这两个输入端子。
78.如图4所示,第二开关电路sc2连接在电源ps与第一开关电路sc1之间。第二开关电路sc2是对从电源ps供给的规定的电力向第一开关电路sc1的供给进行控制的电路。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开关电路sc2还进行从由电源ps供给的规定的电力中除去噪声等。
79.第二开关电路sc2具备断路器sg、保险丝hs、电阻r和滤波器ft。第二开关电路sc2也可以是不具备保险丝hs、电阻r和滤波器ft的结构。
80.第二开关电路sc2的输入端子sc21经由传输路径与保险丝hs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方连接。保险丝hs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方经由传输路径与断路器sg的输入端子连接。
81.断路器sg例如是继电器开关。断路器sg也可以是场效应晶体管(fet)等其他开关元件来代替继电器开关。断路器sg的控制端子经由未图示的传输路径与控制部6的cpu91连
接。即,从控制部6向断路器sg的控制端子输入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的信号。
82.断路器sg的输出端子经由传输路径分别与电阻r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方和滤波器ft所具有的两个输入端子中的一方连接。电阻r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方经由传输路径分别与输入端子sc22和滤波器ft所具有的两个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连接。滤波器ft所具有的两个输出端子中的一方经由传输路径与输出端子sc23连接。滤波器ft所具有的两个输出端子中的另一方经由传输路径与输出端子sc24连接。
83.滤波器ft是从由电源ps供给的规定的电力中除去噪声的滤波器。滤波器ft只要是能够从由电源ps供给的规定的电力中除去噪声的滤波器即可,可以是任意的滤波器。
84.第二开关电路sc2的输入端子sc21经由传输路径与电源ps所具有的电源端子ps1连接。第二开关电路sc2的输入端子sc22经由传输路径与电源ps所具有的电源端子ps2连接。
85.电源ps是交流电源。电源ps只要是交流电源即可,可以是任意的电源。
86.通过以上那样的电路结构,加热器单元40根据从电源ps供给的规定的电力,使第一端部发热体40a、n个中央发热体、第二端部发热体40c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热。由此,加热器单元40能够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并经由被加热的筒状薄膜35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
87.在第一开关元件t1、第二开关元件t2、断路器sg这三个开关元件的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加热器单元40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第一状态为如下状态:断路器sg的状态为接通状态并且第一开关元件t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t2中的至少一方的状态为接通状态。
88.在第一开关元件t1、第二开关元件t2、断路器sg这三个开关元件的状态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加热器单元40不加热筒状薄膜35。第二状态为如下状态:断路器sg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各自的状态可以是接通状态,也可以是断开状态。
89.然而,在断路器sg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中的至少一方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加热器单元40有时会因电源ps的噪声而在非预期的时机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因此,控制部6进行以下说明的开关控制。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抑制因来自电源ps的噪声而使加热器单元40进行非预期的加热的情况。其结果为,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抑制筒状薄膜35劣化的情况。
90.以下,对控制部6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91.图5是表示控制部6进行的处理中的第一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第一处理是在筒状薄膜35的环绕停止的情况下并且断路器sg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的处理。第一处理是在筒状薄膜35的环绕停止的情况下并且断路器sg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断路器sg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的处理。控制部6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启动的期间,反复进行图5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
92.控制部6判定筒状薄膜35是否环绕(act101)。例如,控制部6在未驱动使加压辊30p旋转的电机的情况下,判定为根据加压辊30p的旋转而环绕的筒状薄膜35未环绕。例如,控制部6在驱动使加压辊30p旋转的电机的情况下,判定为根据加压辊30p的旋转而环绕的筒状薄膜35环绕。控制部6也可以是通过使用传感器的方法等其他方法来判定筒状薄膜35是
否环绕的结构。
93.控制部6在判定为筒状薄膜35环绕的情况下(act101-是),转移至act101,再次判定筒状薄膜35是否环绕。
94.另一方面,控制部6在判定为筒状薄膜35未环绕的情况下(act101-是),判定断路器sg的状态是否为断开状态(act102)。在图5中,通过“断路器断开?”来表示act102的处理。
95.控制部6在判定为断路器sg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act102-是),转移至act101,再次判定筒状薄膜35是否环绕。
96.另一方面,控制部6在判定为断路器sg的状态不是断开状态的情况下(act102-否),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act103)。在图5中,通过“断路器断开”来表示act103的处理。在进行了act103的处理之后,控制部6转移至act101,再次判定筒状薄膜35是否环绕。
97.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在筒状薄膜35的环绕停止的情况下并且断路器sg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在筒状薄膜35的环绕停止的情况下并且断路器sg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断路器sg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抑制因来自电源ps的噪声而使加热器单元40进行非预期的加热的情况。其结果为,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抑制筒状薄膜35劣化的情况。
98.图6是表示控制部6进行的处理中的第二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中的至少一方称为开关元件to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这两者称为开关元件ta进行说明。第二处理是在开关元件to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不进行断路器sg的状态的切换的处理。第二处理是在不进行加热器单元40对筒状薄膜35的加热的情况下,将断路器sg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的处理。第二处理是在使加热器单元40开始筒状薄膜35的加热的情况下,进行以下说明的第21处理的处理。第21处理是在将开关元件ta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的状态下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之后,将开关元件to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的处理。第二处理是在使加热器单元40结束筒状薄膜35的加热的情况下,进行以下说明的第22处理的处理。第22处理是将开关元件ta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之后,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的处理。第二处理是根据筒状薄膜35的环绕的开始,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的处理。控制部6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启动的期间,反复进行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
99.控制部6判定是否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act201)。例如,控制部6在受理了开始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处理的操作的情况下,判定为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例如,控制部6在未受理开始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处理的操作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控制部6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法来判定是否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的结构。
100.控制部6在判定为不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的情况下(act201-否),判定开关元件ta的状态是否为断开状态(act208)。在图6中,通过“开关断开?”来表示act208的处理。
101.控制部6在判定为开关元件ta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act208-是),转移到步骤s201,再次判定是否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
102.另一方面,控制部6在判定为开关元件ta的状态不是断开状态的情况下(act208-否),将开关元件ta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act209)。在图6中,通过“开关断开”来表示
act209的处理。
103.接着,控制部6待机直到经过规定的第二时间为止(act210)。规定的第二时间例如为50毫秒。规定的第二时间可以是比50毫秒短的时间,也可以是比50毫秒长的时间。
104.控制部6在判定为经过了规定的第二时间的情况下(act210-是),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act211)。在图6中,通过“断路器断开”来表示act211的处理。在进行了act211的处理之后,控制部6转移至act201,再次判定是否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
105.另一方面,控制部6在判定为对筒状薄膜35进行加热的情况下(act201-是),控制使加压辊30p旋转的电机,使加压辊30p旋转。由此,控制部6使筒状薄膜35开始环绕(act202)。
106.接着,控制部6判定开关元件ta的状态是否为断开状态(act203)。在图6中,通过“开关断开?”来表示act203的处理。
107.控制部6在判定为开关元件ta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act203-是),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act205)。在图6中,通过“断路器接通”来表示act205的处理。
108.另一方面,控制部6在判定为开关元件ta的状态不是断开状态的情况下(act203-否),将开关元件ta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act204)。在图6中,通过“开关断开”来表示act204的处理。在进行了act204的处理之后,控制部6转移至act205。
109.在进行了act205的处理之后,控制部6待机直到经过规定的第一时间为止(act206)。规定的第一时间例如为50毫秒。规定的第一时间可以是比50毫秒短的时间,也可以是比50毫秒长的时间。规定的第一时间可以是与规定的第二时间相同的时间,也可以是与规定的第二时间不同的时间。
110.控制部6在判定为经过了规定的第一时间的情况下(act206-是),将开关元件to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act207)。在图6中,通过“开关接通”来表示act207的处理。在进行了act207的处理之后,控制部6转移至act201。
111.在这里,act201

act202

act203

act204

act205

act206

act207

act201这样的处理的流程例如是开始筒状薄膜35的加热的处理的流程。即,图像形成装置1在使加热器单元40开始筒状薄膜35的加热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进行第21处理。如上所述,第21处理为如下处理:在将开关元件ta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的状态下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之后,将开关元件to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抑制断路器sg的寿命变短。
112.act201

act202

act203

act204

act205

act206

act207

act201这样的处理的流程例如是开始筒状薄膜35的环绕的处理的流程。即,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筒状薄膜35的环绕的开始,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来自电源ps的噪声而引起的非预期的加热导致筒状薄膜35劣化的情况。
113.act201

act208

act201这样的处理的流程例如是不进行加热器单元40对筒状薄膜35的加热的处理的流程。即,图像形成装置1在不进行加热器单元40对筒状薄膜35的加热的情况下,将断路器sg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
114.act201

act208

act209

act210

act211

act201这样的处理的流程例如是结束筒状薄膜35的加热的处理的流程。即,图像形成装置1在使加热器单元40结束筒状薄膜35的加热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进行第22处理。如上所述,第22处理是将开关元件ta的状态切
换为断开状态之后将断路器sg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的处理。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抑制断路器sg的寿命变短。
115.此外,在开关元件to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也是不进行断路器sg的状态的切换的处理。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抑制断路器sg的寿命变短。
116.需要说明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在第一开关电路sc1中具备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中的任一方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过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中的任一方来控制第一端部发热体40a、n个中央发热体、第二端部发热体40c各自的发热。
117.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该示例中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定影带(在该示例中为筒状薄膜35)、加热装置(在该示例中为加热器单元40)、开关元件(在该示例中为开关元件to)、断路器(在该示例中为断路器sg)、控制部(在该示例中为控制部6)。定影带以能够环绕的方式设置,与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在该示例中为片材s)接触。加热装置对定影带进行加热,并经由加热后的定影带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开关元件将从电源供给的电力供给到加热装置。断路器连接在电源与开关元件之间。控制部在定影带的环绕停止的情况下,如果断路器的状态为接通状态,则将断路器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控制部在定影带的环绕停止的情况下,如果断路器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则将断路器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由此,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因来自电源的噪声而使加热装置进行非预期的加热。
118.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开关元件也可以是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
119.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断路器也可以是继电器开关。
120.另外,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在开关元件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不切换断路器的状态。
121.另外,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不进行加热装置对定影带的加热的情况下,将断路器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
122.另外,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使加热装置开始定影带的加热的情况下,在将开关元件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的状态下将断路器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之后,将开关元件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
123.另外,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使加热装置开始定影带的加热的情况下,在将开关元件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的状态下将断路器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在从断路器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起经过了规定的第一时间之后,将开关元件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
124.另外,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使加热装置结束定影带的加热的情况下,在将开关元件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之后,将断路器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
125.另外,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使加热装置结束定影带的加热的情况下,将开关元件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在从开关元件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起经过了规定的第二时间之后,将断路器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
126.另外,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定影带的环绕的开始,将断路器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
127.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用于实现以上说明的装置(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任意的构成部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并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该程序并执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周
边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compact disk:光盘)-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包括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ram),其设置于在经由互联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作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的内部。
128.另外,上述的程序也可以从将该程序存储于存储装置等的计算机系统经由传输介质或者通过传输介质中的传输波传输到其他计算机系统。在这里,传输程序的“传输介质”是指具有如互联网等网络(通信网)、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通信线)那样传输信息的功能的介质。
129.另外,上述的程序也可以用于实现上述的功能的一部分。此外,上述的程序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的功能的程序、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130.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