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2022-03-01 20:56: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现如今对数据的安全性,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跨地域远距离的容灾备份及共享功能是存储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目前的技术中通过周期全部文件扫描方式对比每个文件的哈希值及文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每次都需要消耗大量系统资源和时间来确定更改的文件,然后进行文件的同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设备间文件同步效率低下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该方法由中心服务器执行,包括:
5.获取主设备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消息中包括文件修改信息;
6.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需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从设备;
7.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从设备,以便至少一个从设备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构建通信连接,完成文件修改同步。
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该方法由第一从设备执行,包括:
9.当获取到中心服务器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时,读取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的文件修改信息;
10.根据文件修改信息,向主设备发送文件修改同步请求;
11.接收主设备反馈的与文件修改同步请求对应的文件修改内容;
12.并根据文件修改内容,完成与主设备之间的文件同步。
1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装置,该装置包括:
14.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主设备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消息中包括文件修改信息;
15.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需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从设备;
16.发送单元,用于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从设备,以便至少一个从设备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构建通信连接,完成文件修改同步。
17.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装置,该装置包括:
18.接收单元,用于获取中心服务器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
19.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的文件修改信息;
20.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文件修改信息,向主设备发送文件修改同步请求;
21.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主设备反馈的与文件修改同步请求对应的文件修改内容;
22.同步单元,用于根据文件修改内容,完成与主设备之间的文件同步。
23.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系统,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24.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25.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的步骤。
26.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的步骤,或者如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的步骤。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获取主设备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在该消息中携带文件修改信息。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从设备,然后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从设备。以便从设备可以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完成文件修改同步。该过程中,通过消息触发机制,实时的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并及时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对应的从设备,以便从设备可以及时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快速完成文件修改同步。该种方式可以及时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哪些从设备需要同步文件修改,不再需要通过周期全部文件扫描方式对文件的哈希值和文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进而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资源和时间的消耗,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因为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及时转发至对应从设备,所以从设备每次更改内容都会很多,更进一步提升了文件修改同步的效率。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的系统架构图;
3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流程示意图;
31.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需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从设备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流程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设备、从设备以及中心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时的原理性结构框图;
3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装置的结构框图;
3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装置的结构框图;
3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39.具体的,在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之前,先说明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的系统架构,该系统架构中可以包括主设备、多个从设备,以及中心服务器。具体参见图1所示,图1中示意出系统架构中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40.具体的,中心服务器作为主设备与多个从设备中的每一个从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中转站,其用于传递主设备所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不过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文件同步则仅是通过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直接建立通信连接即可,无需通过中心服务器来传递文件。
41.具体的,主设备在获取到有文件被修改完成,文件系统所生成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后,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发送至中心服务器。
42.中心服务器则在接收到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后,并不会立即将该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依次分发至所有的从设备,而是提取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的文件修改信息。并根据文件修改信息与已经在中心服务器中进行注册过的从设备中筛选需要同步文件修改内容的从设备,然后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转发至对应的从设备。
43.从设备在中心服务器进行注册时,主要是包括从设备的标识信息,例如从设备id号,从设备的名称等;还包括从设备的ip地址,用以接收消息或文件等;还可以包括从设备的文件同步策略,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中的一种或多种:需同步文件的所属目录、需同步文件的名称,或者需同步文件的绝对路径。文件同步策略用以和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所携带的文件修改信息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则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转发至对应的从设备。例如,文件同步策略为目录结构,那么则说明该从设备仅同步该目录下的文件。鉴于这种情况,中心服务器在进行消息分发时,仅发送包含该目录文件修改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至该从设备。
44.除了从设备需要在中心服务器进行注册之外,主设备同样需要在中心服务器中进行注册,主设备的注册主要是包括自身的标识信息即可,其他信息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注册。主设备的标识信息用以方便中心服务器以后能够获知发送修改完成消息的设备是哪一个设备。
45.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的文件修改信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中的一种或多种:被修改文件所属目录、被修改文件的名称,或被修改文件的绝对路径。其中,被修改文件的绝对路径也即是被修改文件的唯一路径(最具体的存储位置),例如a文件夹下b文件中的c位置。
46.从设备在接收到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后,向主设备发送文件修改同步请求。
47.主设备根据文件修改同步请求,反馈已经修改的文件内容至从设备,从设备则完成文件修改同步。
48.图1中可以看出,主设备包括文件系统和文件同步模块,文件系统用于在文件修改完成后,生成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文件同步模块则用于和其他从设备之间完成文件同步操作。从设备中的文件系统用于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向主设备中的文件系统发送同步请求等,从设备中的文件同步模块则用于完成文件同步操作。图中示意出的是一个主设备和
多个从设备。
49.中心服务器在接收到到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后,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的文件修改信息确定需要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哪一个从设备,进而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进行转发至对应从设备。图1中示出了多个消息,包括消息b1,消息b2,
……
消息bn。
50.整个过程中,通过消息触发机制来告知文件修改完成消息至对应的从设备,从设备则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向主设备发送文件修改同步请求,以实现最终的文件同步。从设备的文件修改同步在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接收后及时触发,立即执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周期全部文件扫描方式对比每个文件的哈希值及文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的方式而言,效率会更高,更加及时。而且,该过程中,可以在文件被修改后立即确定被修改的文件,无需通过全部文件扫描方式对比每个文件的哈希值及文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自然也更加节省系统资源,避免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以及消耗大量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系统自愿的消耗,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
5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由中心服务器执行,该方法包括:
52.步骤210,获取主设备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
53.具体的,如上文所介绍的,主设备在接收到文件系统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后,转发至中心服务器。在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携带有文件修改信息,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文件修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中的一种或多种:被修改文件所属目录、被修改文件的名称,或被修改文件的绝对路径。
54.步骤220,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需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从设备。
55.具体的,如上所介绍的文件修改信息中包括但不限于被修改文件所属目录,被修改文件的名称,或者被修改文件的绝对路径。而从设备均已在执行该步骤之前,就已经在中心服务器中进行了注册,根据注册信息可以确定从设备需要同步哪些文件。
56.因此,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需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从设备,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具体参见图3所示。
57.步骤310,将文件修改信息依次与中心服务器中已注册的从设备中的每一个从设备所对应的注册信息进行匹配。
58.步骤320,当确定第一从设备所对应的注册信息与文件修改信息相匹配时,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发送至第一从设备。
59.即,当任意从设备对应的注册信息与文件修改信息相匹配时,则说明该从设备需要同步该修改文件。中心服务器只需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发送至该从设备即可。后续从设备可以自己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用以完成文件同步。
60.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从设备所对应的注册信息包括:从设备的标识信息、从设备的ip地址信息,以及从设备对应的文件同步策略,其中,文件同步策略至少包括如下中的一种或多种:需同步文件的所属目录、需同步文件的名称,或者需同步文件的绝对路径。
61.将文件修改信息依次与中心服务器中已注册的从设备中的每一个从设备所对应的注册信息进行匹配,具体包括:
62.将文件修改信息与中心服务器中已注册的从设备中的每一个从设备所对应的文件同步策略进行匹配,以便在确定第一从设备所对应的文件同步策略与文件修改信息相匹
配时,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发送至第一从设备。
63.具体的,同步策略中的需同步文件的所属目录与文件修改信息中的被修改文件所属目录进行匹配,需同步文件的名称与被修改文件的名称相匹配,被修改文件的绝对路径与需同步文件的绝对路径相匹配,当任何任一项匹配成功时,即可说明该从设备需要通过该修改文件。
64.在实际应用中,为避免遗漏,同时尽量的保证少占用系统资源,可以在传递修改完成消息时仅包含上文所列举的其中一项。而从设备在中心服务器中注册时,文件同步策略包括以上所有。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消息传递时少占用资源,保证消息传递的有效性和传递效率,还能够保证文件同步不被遗漏等。
65.步骤230,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从设备。
66.具体的,中心服务器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从设备后,至少一个从设备中的每一个从设备均可以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构建通信连接,完成文件修改同步。
67.可选的,在向主设备请求文件修改同步时,可以进同步元数据。这样在从设备中可以秒级看到新创建的文件,而数据同步则是在从设备读写该文件时触发。
6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获取主设备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在该消息中携带文件修改信息。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从设备,然后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从设备。以便从设备可以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完成文件修改同步。该过程中,通过消息触发机制,实时的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并及时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对应的从设备,以便从设备可以及时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快速完成文件修改同步。该种方式可以及时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哪些从设备需要同步文件修改,不再需要通过周期全部文件扫描方式对文件的哈希值和文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进而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资源和时间的消耗,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因为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及时转发至对应从设备,所以从设备每次更改内容都会很多,更进一步提升了文件修改同步的效率。
69.上述实施例中,是以中心服务器的角度来说明多设备之间的文件快速同步方法,文件的同步还需要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文件同步请求,进而通过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交互来完成。因此,下文中将以从设备角度来说明多设备之间的文件同步过程,具体参见图4所示。
7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由第一从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
71.步骤410,当获取到中心服务器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时,读取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的文件修改信息。
72.具体的,在接收到中心服务器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后,读取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的文件修改信息,其目的在于,进一步验证是否是自身需要同步的文件已经做出修改。当根据文件修改消息确定自身需要同步的文件已经做出修改后,则向主设备发送文件修改同步请求,也即是执行步骤420。
73.步骤420,根据文件修改信息,向主设备发送文件修改同步请求。
74.具体的,同步请求中可以包括自身的标识信息、自身的ip地址信息,以及文件修改信息。
75.步骤430,接收主设备反馈的与文件修改同步请求对应的文件修改内容。
76.具体的,主设备接收到从设备发送的文件修改同步请求后,既可以根据文件修改同步请求中的从设备标识信息确定是哪个从设备,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从设备需要同步的文件,进而提取文件修改内容,并根据从设备提供的ip地址信息,发送至相应的从设备处。具体的,文件修改内容可以是被修改的文件,或者是文件中被修改的部分内容。
77.步骤440,根据文件修改内容,完成与主设备之间的文件同步。
7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当获取到中心服务器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时,读取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的文件修改信息。根据文件修改信息,向主设备发送文件修改同步请求。接收主设备发送的与文件修改同步请求对应的文件修改内容后,根据文件修改内容,完成与主设备之间的文件同步。该过程中,从设备的文件修改同步实时触发,立即执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周期性的周期全部文件扫描方式对比每个文件的哈希值及文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的方式而言,效率会更高,更加及时。而且,该过程中,可以在文件被修改后立即确定被修改的文件,无需通过全部文件扫描方式对比每个文件的哈希值及文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自然也更加节省系统资源,避免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以及消耗大量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系统自愿的消耗,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
7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设备、从设备以及中心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时的原理性结构框图,具体参见图5所示。具体包括:
80.开始,初始化系统环境,然后判断当前设备是否为主设备。由此分为两条主干之路。
81.其中一条主干之路为:当确定为主设备时,则向中心服务器注册主设备信息。初始化文件系统通信接口,文件系统通信接口初始化后,才可执行后续的消息接收或发送等消息,例如图5中示出的可以接收文件系统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至中心服务器。同时,在文件系统通信接口初始化后,可以启动文件发送流程,在接收到从设备发送的文件同步请求后,可以根据从设备发送的文件同步请求,发送文件修改内容至从设备。
82.在另一条主干之路中,当确定设备为从设备时,从设备向中心服务器发送注册信息,具体参见上文。然后包括两条子支路,其中一条为:执行全量文件同步流程。该步骤仅仅是在从设备进行初次备份时执行一次即可,后续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则不会再次执行。也即是,获取从设备中的基础备份,因此会全量复制文件同步策略中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83.在注册后,还包括另一条子支路:监听中心服务器转发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在接收到后,与主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根据文件同步策略将已修改文件复制到从设备。
84.在执行上述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全量复制的文件较多,则有可能后续的文件还没有全部复制完成,而另一条子支路中已经对某些文件进行了修改。如此一来,就会存在当全量复制文件至从设备时,发现已经从设备中已经存在相应的文件,此时则需要比较当前复制的文件和从设备中已经存在的文件的各自修改时间,根据修改时间确定最新的文件作为最终需要保留的文件进行保留,删除另一份文件。
85.以上,为多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的方法流程。具体实现过程和有益效果参见上文,
这里不再赘述。接下来,将详细说明多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的装置实施例,具体参见图6和图7所示。
8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601、确定单元602以及发送单元603。
87.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主设备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消息中包括文件修改信息;
88.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需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从设备;
89.发送单元603,用于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从设备,以便至少一个从设备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构建通信连接,完成文件修改同步。
90.可选的,文件修改信息包括如下中的一种或多种:被修改文件所属目录、被修改文件的名称,或被修改文件的绝对路径。
91.可选的,确定单元602具体用于,将文件修改信息依次与中心服务器中已注册的从设备中的每一个从设备所对应的注册信息进行匹配;
92.当确定第一从设备所对应的注册信息与文件修改信息相匹配时,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发送至第一从设备,其中,第一从设备为中心服务器中已注册的从设备中的任一个从设备。
93.可选的,从设备所对应的注册信息包括:从设备的标识信息、从设备的ip地址信息,以及从设备对应的文件同步策略,其中,文件同步策略至少包括如下中的一种或多种:需同步文件的所属目录、需同步文件的名称,或者需同步文件的绝对路径。
94.可选的,确定单元602具体用于,将文件修改信息与中心服务器中已注册的从设备中的每一个从设备所对应的文件同步策略进行匹配,以便在确定第一从设备所对应的文件同步策略与文件修改信息相匹配时,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发送至第一从设备。
9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装置,获取主设备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在该消息中携带文件修改信息。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从设备,然后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从设备。以便从设备可以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完成文件修改同步。该过程中,通过消息触发机制,实时的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并及时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对应的从设备,以便从设备可以及时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快速完成文件修改同步。该种方式可以及时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哪些从设备需要同步文件修改,不再需要通过周期全部文件扫描方式对文件的哈希值和文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进而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资源和时间的消耗,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因为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及时转发至对应从设备,所以从设备每次更改内容都会很多,更进一步提升了文件修改同步的效率。
9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701、确定单元702以及发送单元703。
97.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主设备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消息中包括文件修改信息;
98.确定单元702,用于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需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
从设备;
99.发送单元703,用于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从设备,以便至少一个从设备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构建通信连接,完成文件修改同步。
10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装置,当获取到中心服务器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时,读取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的文件修改信息。根据文件修改信息,向主设备发送文件修改同步请求。接收主设备发送的与文件修改同步请求对应的文件修改内容后,根据文件修改内容,完成与主设备之间的文件同步。该过程中,从设备的文件修改同步实时触发,立即执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周期性的周期全部文件扫描方式对比每个文件的哈希值及文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的方式而言,效率会更高,更加及时。而且,该过程中,可以在文件被修改后立即确定被修改的文件,无需通过全部文件扫描方式对比每个文件的哈希值及文件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文件需要同步。自然也更加节省系统资源,避免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以及消耗大量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系统自愿的消耗,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
101.如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和通信总线114,其中,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通过通信总线11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102.存储器11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103.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2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包括:
104.获取主设备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消息中包括文件修改信息;
105.根据文件修改信息,确定需接收文件修改完成消息的至少一个从设备;
106.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分发至至少一个从设备,以便至少一个从设备根据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与主设备构建通信连接,完成文件修改同步。
107.可选的,文件修改信息包括如下中的一种或多种:被修改文件所属目录、被修改文件的名称,或被修改文件的绝对路径。
108.可选的,将文件修改信息依次与中心服务器中已注册的从设备中的每一个从设备所对应的注册信息进行匹配;
109.当确定第一从设备所对应的注册信息与文件修改信息相匹配时,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发送至第一从设备,其中,第一从设备为中心服务器中已注册的从设备中的任一个从设备。
110.可选的,从设备所对应的注册信息包括:从设备的标识信息、从设备的ip地址信息,以及从设备对应的文件同步策略,其中,文件同步策略至少包括如下中的一种或多种:需同步文件的所属目录、需同步文件的名称,或者需同步文件的绝对路径。
111.可选的,将文件修改信息与中心服务器中已注册的从设备中的每一个从设备所对应的文件同步策略进行匹配,以便在确定第一从设备所对应的文件同步策略与文件修改信息相匹配时,将文件修改完成消息发送至第一从设备。
112.或者包括:
113.当获取到中心服务器发送的文件修改完成消息时,读取文件修改完成消息中的文件修改信息;
114.根据文件修改信息,向主设备发送文件修改同步请求;
115.接收主设备反馈的与文件修改同步请求对应的文件修改内容;
116.并根据文件修改内容,完成与主设备之间的文件同步。
11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文件快速同步方法的步骤。
1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19.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