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背门装配工装和背门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2:36: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门装配工装和背门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产业的升级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安全和动力性好,还要外观精致好看。
3.对于suv车型而言,背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背门与侧围和顶盖的间隙配合效果影响整车的精致感,在感观质量敏感度维度中,背门和侧围之间的间隙相对更加敏感,需要优先保证。然而,现有的背门装配工装,都是在背门与顶盖之间设置圆柱销,安装至背门和顶盖均与圆柱销接触,优先保证了背门和顶盖之间的间隙,使得背门整体精致感稍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优先保证背门和侧围间隙的背门装配工装和背门安装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优先保证背门和侧围间隙的背门装配工装和背门安装组件。
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背门装配工装,包括支架,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用于对背门进行定位的背门定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和所述背门定位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6.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第三限位件分别对所述背门装配工装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自由度进行限制,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8.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销,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称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根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一端延伸的第一安装柱,每根所述第一安装柱上安装一个所述第一限位销;
10.所述第一限位销通过第一可调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柱的端部,调整所述第一可调螺栓能够调整所述第一限位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两个第二限位销,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称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根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一端延伸的第二安装柱,每根所述第二安装柱上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销;
13.所述第二限位销通过第二可调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柱的端部,调整所述第二可调螺栓能够调整所述第二限位销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14.进一步地,所述背门定位件包括两个定位销,两个所述定位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称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定位销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销的内侧。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根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一端延伸的第三安装柱,每根所述第三安装柱上安装有一个所述定位销;
16.所述定位销通过第三可调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柱的端部,调整所述第三可调螺栓能够调整所述定位销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置可调整的磁性件,所述第三安装柱的端部各安装有一个所述磁性件。
18.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根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一端延伸的第四安装柱,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根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一端延伸的第四安装柱,每根所述第四安装柱的端部通过第四可调螺栓安装有一个所述磁性件,调整所述第四可调螺栓能够调整所述磁性件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
1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背门安装组件,包括背门、顶盖、侧围和如前所述的背门装配工装;
20.所述侧围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两侧,所述侧围上设置有饰条安装槽,所述侧围和所述顶盖的边缘形成背门门洞,所述背门安装到所述背门门洞中;
21.所述背门装配工装安装在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一限位件插入到所述饰条安装槽中,所述第二限位件抵触在所述侧围的边缘,所述第三限位件吸附在所述顶盖上,所述背门定位件位于所述顶盖的边缘,并且所述背门定位件与所述顶盖保留有预设间隙;
22.所述背门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背门门洞的边缘移动,直至所述背门与所述背门定位件接触,完成所述背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定位。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背门装配工装设置了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对三个方向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使得背门装配工装能够定位在车身上,装配时背门定位件位于顶盖段一侧,并且背门定位件和背门之间保留有间隙,通过扩大背门和顶盖的间隙,调整背门和侧围的间隙,优先保证高敏感度的背门和侧围间隙,改善背门整体的精致度。
附图说明
25.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2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背门装配工装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背门未安装时的背门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背门安装完成后的背门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29.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30.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31.图6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32.图7是图3中d处的放大图。
33.附图标记对照表:
34.背门装配工装001:
35.第一限位件01:第一限位销11、第一可调螺栓12、缓冲垫13、第一垫片14;
36.第二限位件02:第二限位销21、第二可调螺栓22、第二垫片23;
37.第三限位件03:磁性件31、第四可调螺栓32、第四垫片33;
38.背门定位件04:定位销41、第三可调螺栓42、第三垫片43;
39.支架05:第一安装柱51、第二安装柱52、第三安装柱53、第四安装柱54;
40.背门002、顶盖003、侧围004、饰条安装槽06。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42.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43.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背门装配工装:
4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背门装配工装,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05,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一限位件01、第二限位件02和第三限位件03,用于对背门进行定位的背门定位件04,第一限位件01、第二限位件02、第三限位件03和背门定位件04均设置在支架05上;
47.第一限位件01、第二限位件02和第三限位件03分别对背门装配工装在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z的自由度进行限制,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z两两垂直。
48.具体来说,背门装配工装安装在车身上时,第一方向y沿车身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x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z沿车身的高度方向。在进行装配时,第一限位件01、第二限位件02和第三限位件03分别对三个方向进行限位,使背门装配工装能够定位在车身上,使背门定位件04与车身保持相对静止,因此,通过调整背门定位件04与车身的距离,能够调整背门和车身的间隙,优先保证高敏感度的背门和侧围间隙,改善背门整体的精致度。
49.进一步地,支架05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y设置;
50.第一限位件01包括两个第一限位销11,两个第一限位销11在第一方向y上对称设置。
51.支架05横跨在车身上,通过两个第一限位销11和车身接触进行第一方向y的限位。
52.具体地,支架05上设置有两根朝向第三方向z的第一端延伸的第一安装柱51,每根第一安装柱51上安装一个第一限位销11;
53.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销11通过第一可调螺栓12安装在第一安装柱51的端部,调整
第一可调螺栓12能够调整第一限位销11在第一方向y上的位置。
54.两个第一安装柱51从支架05上垂直朝向下方延伸出,并且两个第一安装柱51左右对称。第一限位销11安装在第一安装柱51的内侧,并且第一限位销11部分伸出第一安装柱51的下端;即左侧的第一限位销11安装在对应的第一安装柱51的右侧,右侧的第一限位销11安装在对应的第一安装柱51的左侧。
55.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销11通过两个第一可调螺栓12安装在第一安装柱51上,第一可调螺栓12沿第一方向y拧入,第一限位销11和第一可调螺栓12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一垫片14,拧动第一可调螺栓12能够调整第一限位销11在第一方向y上的位置,即能够调整第一限位销11和车身的距离,保证限位效果。
56.较佳地,第一限位销11的内侧可以设置缓冲垫13,防止第一限位销11对车身造成磨损。
57.进一步地,第二限位件02包括两个第二限位销21,两个第二限位销21在第一方向y上对称设置。
58.第二限位销21用于抵触在车身上,并与车身相配合限制背门装配工装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自由度。由于车身宽度较长,因此设置两个在第一方向y上对称的第二限位销21同时进行限位,提高限位稳定性。
59.具体地,如图5所示,支架05上设置有两根朝向第三方向z的第一端延伸的第二安装柱52,每根第二安装柱52上安装有一个第二限位销21;
60.第二限位销21通过第二可调螺栓22安装在第二安装柱52的端部,调整第二可调螺栓22能够调整第二限位销21在第二方向x上的位置。
61.两根第二安装柱52从支架05上垂直朝向下方延伸,并且两根第二安装柱52左右对称。第二限位销21安装在第二安装柱52的后侧。第二可调螺栓22沿第二方向x拧入,第二限位销21和第二可调螺栓22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垫片23,拧动第二可调螺栓22能够调整第二限位销21在第二方向x上的位置,即能够调整第二限位销21和车身的距离,保证限位效果。
62.进一步地,背门定位件04包括两个定位销41,两个定位销41在第一方向y上对称设置,并且两个定位销41位于两个第二限位销21的内侧。
63.在背门装配工装通过第一限位件01、第二限位件02和第三限位件03限位在车身上时,两个定位销41用于对背门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当背门安装到与两个定位销41抵触时定位完成。两个定位销41左右对称,能够保证背门安装质量。
64.具体地,如图6所示,支架05上设置有两根朝向第三方向z的第一端延伸的第三安装柱53,每根第三安装柱53上安装有一个定位销41;
65.定位销41通过第三可调螺栓42安装在第三安装柱53的端部,调整第三可调螺栓42能够调整定位销在第二方向x上的位置。
66.两根第三安装柱53从支架05竖直朝向下方延伸,并且两根第三安装柱53左右对称。定位销41安装在第三安装柱53的后侧,第三可调螺栓42沿第二方向x拧入,第三安装柱53和第三可调螺栓42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三垫片43,拧动第三可调螺栓42能够调整定位销41在第二方向x上的位置,即能够调整定位销41和车身的距离,以调整背门的安装位置。
67.进一步地,第三限位件03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件31,第三安装柱43的端部各安装有一个磁性件31。
68.具体地,磁性件31安装在第三安装柱43的底部,第三安装柱43的底部通过磁性件31吸附在车身上,对背门装配工装的高度方向进行限位。
69.进一步地,支架05上设置有两根朝向第三方向z的第一端延伸的第四安装柱54,如图7所示,每根第四安装柱54的端部通过第四可调螺栓32安装有一个磁性件31,调整第四可调螺栓32能够调整磁性件31在第三方向z上的位置。
70.具体地,两根第四安装柱54从支架05竖直朝向下方延伸,第四可调螺栓32沿第三方向z拧入,第四安装柱54和第四可调螺栓32之间还可以设置第四垫片33,拧动第四可调螺栓32能够调整磁性件31在第三方向z上的位置,保证磁性件31和车身之间能够紧密贴合,保证限位效果。
71.较佳地,两根所述第四安装柱54在第一方向y上对称设置,使得背门装配工装的整体结构左右对称,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保证背门安装的效果。
7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背门装配工装,具有宽度、长度和高度三个方向的限位结构,能够将背门装配工装定位在车身上,通过调整背门定位件和车身的距离,控制背门与顶盖和侧围的间隙,保证背门的装配精致度。
73.背门安装组件:
7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背门安装组件,如图3所示,包括背门002、顶盖003、侧围004和如前所述的背门装配工装001;
75.侧围004设置在顶盖003的两侧,侧围004上设置有饰条安装槽06,侧围004和顶盖003的边缘形成背门门洞,背门002安装到背门门洞中;
76.背门装配工装001安装在顶盖003上,第一限位件01插入到饰条安装槽06中,第二限位件02抵触在侧围004的边缘,第三限位件03吸附在顶盖003上,背门定位件04位于顶盖003的边缘,并且背门定位件04与顶盖003保留有预设间隙;
77.背门002沿第二方向x朝向背门门洞的边缘移动,直至背门002与背门定位件04接触,完成背门002在第二方向x上的定位。
78.具体来说,安装背门002时,如图2所示,首先将背门装配工装001安装在车身上:第一限位件01的两个第一限位销11分别插入到两个侧围004上的饰条安装槽06中,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销11和侧围004之间可以保留1mm间隙;如图5所示,第二限位件02的两个第二限位销21紧贴到侧围004的边缘,限制背门装配工装001朝向前方运动;第三限位件03的四个磁性件31均贴在顶盖003上。至此,背门装配工装001定位在车身上,则调整背门定位件04的两个定位销41在第二方向x上的位置,使定位销41和顶盖003边缘保留有至少3mm的间隙;之后推动背门002自后向前朝向顶盖003和侧围004运动,直至背门002抵触在两个定位销41上,保持背门002不移动对背门002进行安装,背门002安装后再将背门装配工装001取下即可。
7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背门装配工装对背门进行定位,将背门装配工装定位在车身后,调整定位销和顶盖边缘保留间隙,通过扩大背门和顶盖间隙,优先保证敏感度高的背门和侧围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背门的整体精致感。
8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在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申
请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