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2:35: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bms通常布置在电池模组的上方,bms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而且无法有效保证bms在壳体内的连接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以提升bms的连接可靠性。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下壳体设置有横梁;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设在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安装bms,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横梁固定相连。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壳体设有换热流道,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分别布置在所述换热流道的两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安装支架对称布置在所述换热流道的两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包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电池模组相连,且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电池模组固定相连。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架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向远离与其相连的所述电池模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支撑部固定相连。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包还包括:第一支撑螺栓,所述第一支撑螺栓与电池模组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螺栓上,并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螺栓相连。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包还包括:第二支撑螺栓,所述第二支撑螺栓与电池模组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三安装部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螺栓上,并通过第二螺纹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撑螺栓相连。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支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还设有加强部,且所述加强部自所述减重孔的边缘向背离所述bms的一侧隆起。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
15.在电池包中,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将安装支架与电池模组相连,并通过第三安装部将安装支架与壳体固定相连,从而通过三个安装部对安装支架安装固定,可以
提升安装支架的安装稳定性、可靠性。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19.所述车辆与上述电池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的局部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的局部剖视图1;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的局部剖视图2;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的局部剖视图3;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电池包100、
29.下壳体10、横梁11、换热流道10a、电池模组20、安装支架30、
30.第一安装部31、第二安装部32、第三安装部33、减重孔30a、加强部34、线束固定板35、卡接孔35a、定位部36、支撑架40、支撑部41、
31.第一支撑螺栓51、第二支撑螺栓52、第一线束固定部61、
32.第一套设部611、夹持部612、第二线束固定部62、第二套设部621、
33.卡接部622、线束70、线束主体71、线束支路72、bms80。
具体实施方式
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5.下面将参考附图1-6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包括:壳体、安装支架30和多个电池模组20,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10,上壳体和下壳体10限定出容纳腔,下壳体10设置有横梁11,多个电池模组2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且横梁11可以将电池模组20在纵向方向间隔开。安装支架30用于安装bms80,安装支架30设有第一安装部31、第二安装部32和第三安装部33,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分别与电池模组20固定相连,第三安装部33与横梁11固定相连。
37.其中,横梁11可以对电池模组20提供安装点,并将电池模组20在纵向方向间隔开,而且横梁11还可以对电池模组20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提升电池模组20与壳体的配合可靠性。
38.参照图1和图2,安装支架30通过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与电池模组20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三安装部33横梁11固定相连,从而将安装支架30可靠地固定在壳体内。第一
安装部31、第二安装部32和第三安装部33非共线设置,即上述的三个安装部并不共线设置,从而安装支架30的三个安装部呈三角形分布,可以提升安装支架30的连接可靠性、稳定性。
39.进一步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电池模组20,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可以分别与两个电池模组20相连,即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与两个不同的电池模组20相连,从而可以提升安装支架30与电池模组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同时与同一个电池模组20相连时,当该电池模组20发生松动时,将影响安装支架30的连接可靠性。
40.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30沿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安装支架30构造为板状结构,安装支架30至少部分与电池模组20贴合,从而可以提升安装支架30的安装稳定性、可靠性。其中,安装支架30与至少两个电池模组20对应,以便于将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分别与两个电池模组20相连,第三安装部33与两个电池模组20之间的横梁11对应。
4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纵向”指的是电池包100的前后方向。
4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通过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将安装支架30与电池模组20相连,并通过第三安装部33将安装支架30与壳体固定相连,从而通过三个安装部对安装支架30安装固定,可以提升安装支架30的安装稳定性、可靠性。
43.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10设有换热流道10a,多个电池模组20分别布置在换热流道10a的两侧,从而在多个电池模组20之间预留出换热流道10a,安装支架30在厚度方向的投影上,至少部分与换热流道10a正对。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可以在换热流道10a的上方空间与电池模组20相连。由此,可以在多个电池模组20之间的换热流道10a处预留出供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与电池模组20连接的装配空间,便于将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与电池模组20相连,降低装配难度。
44.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为两个,而且两个安装支架30对称布置在换热流道10a的两侧,即两个安装支架30在横向方向上对称布置在换热流道10a的两侧,从而可以通过两个安装支架30对bms80安装固定,提升bms80的安装稳定性。
45.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bms80可以包括bms主板和bms从板两个板体,两个板体可以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支架30,从而可以降低bms的装配难度。其中,bms8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板体,在装配bms80时,可以先将板体与两个安装支架30连接配合,再将安装支架30与电池模组20和壳体连接配合。
46.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设置有安装孔,bms80通过安装孔与安装支架30连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其中,螺纹连接件可以从安装支架30背离bms80一侧的表面穿过安装孔并与bms80螺纹配合,由此可以先将bms80装配至安装支架30,再将安装支架30装配至壳体和电池模组20,上述的装配方式可以降低bms80和安装支架30的装配难度。
47.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100还包括支撑架40,支撑架40与电池模组20相连,而且第一安装部31通过支撑架40与电池模组20固定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架40可以为第一安装部31提供安装点,并且通过调节支撑架40的结构可以第一安装部31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以便于将第一安装部31通过支撑架40与电池模组20连接固定。
48.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支撑架40设置有支撑部41,支撑部41向远离与
其相连的电池模组20一侧延伸,而且第一安装部31与支撑部41固定相连。
49.参照图3,支撑部41对第一安装部31具有支撑作用,并且可以为第一安装部31提供安装点,可以提升第一安装部31与电池模组20的连接可靠性。
50.进一步地,支撑部41自与其相连的电池模组20向换热流道10a一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安装部31可以搭接在支撑部41上,并通过连接部件与支撑部41固定相连。
51.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31构造为支腿,支腿自安装支架30沿纵向方向延伸,即支腿的延伸方向与换热流道10a的延伸方向相同。当支腿与支撑部41连接配合时,支腿可以通过搭接的方式与支撑部41止抵配合,并通过连接部件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支腿被构造为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安装结构,从而可以通过调节支腿的长度对第一安装部31与电池模组20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可以降低第一安装部31的装配难度。
52.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100还包括第一支撑螺栓51,第一支撑螺栓51与电池模组20固定相连,而且第二安装部32的下表面支撑在第一支撑螺栓51上,并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与第一支撑螺栓51相连。
53.其中,第一支撑螺栓51与电池模组20相连,并对第二安装部32进行支撑,第二安装部32可以与第一支撑螺栓51螺纹连接,以通过第一支撑螺栓51与电池模组20连接固定。参照图5,第一支撑螺栓51包括第一螺纹段和第一支撑段,第一螺纹段与电池模组20螺纹连接,以将第一支撑螺栓51与电池模组20固定,第一支撑段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孔,第一支撑段的端部与第二安装部32的下表面相止抵,以对第二安装部32进行支撑,第二安装部32设置有孔结构,第一螺纹连接件穿过孔结构与第一支撑段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二安装部32与第一支撑螺栓51固定相连。
5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螺栓51可以对第二安装部32的安装高度进行调节,并可以通过第一支撑螺栓51对安装支架30进行支撑,提升安装支架30与电池模组20的连接可靠性、稳定性,并且可以提高电池包100的刚度。
55.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100还包括:第二支撑螺栓52,第二支撑螺栓52与电池模组20固定相连,而且第三安装部33的下表面支撑在第二支撑螺栓52上,并通过第二螺纹连接件与第二支撑螺栓52相连。
56.其中,第二支撑螺栓52与横梁11相连,并对第三安装部33进行支撑,第三安装部33可以与第二支撑螺栓52螺纹连接,以通过第二支撑螺栓52与电池模组20连接固定。参照图4,第二支撑螺栓52包括第二螺纹段和第二支撑段,第二螺纹段与横梁11螺纹连接,以将第二支撑螺栓52与横梁11固定,第二支撑段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孔,第二支撑段的端部与第三安装部33的下表面相止抵,以对第三安装部33进行支撑,第三安装部33设置有孔结构,第二螺纹连接件穿过孔结构与第二支撑段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三安装部33与第二支撑螺栓52固定相连。
5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支撑螺栓52可以对第三安装部33的安装高度进行调节,并可以通过第二支撑螺栓52对安装支架30进行支撑,提升安装支架30与横梁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稳定性,并且可以提高电池包100的刚度。
58.如图2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设有减重孔30a,减重孔30a在厚度方向贯穿安装支架30,从而可以满足电池包100的轻量化设计,在保证安装
支架30结构强度的同时合理地减轻安装支架30的重量。
59.进一步地,减重孔30a为多个,多个减重孔30a在安装支架30上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且减重孔30a在安装支架30厚度方向的投影上与电池模组20正对。
60.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还设置有加强部34,而且加强部34自减重孔30a的边缘向背离bms80的一侧隆起,以提升减重孔30a处的结构强度,防止安装支架30变形。其中,加强部34构造为加强筋,加强筋环绕减重孔30a设置,从而可以防止减重孔30a处变形,提升安装支架30的可靠性。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通过平铺的方式布置在多个电池模组20的上方,安装支架30的占用空间小,可以提高电池包100的体积成组效率。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还设置有导水结构,导水结构设置在安装支架30的边缘处,并在竖向方向上与换热流道10a对应,从而可以防止凝露滴落在电池模组20上,提高电池包100的安全性能。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线束固定部,多个线束固定部在安装支架3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通过线束固定部可以将线束70固定在安装支架30的周向方向上。线束70与bms80电连接,从而线束70可以在安装支架30的周向方向上排布并与bms电连接,从而使得线束70的排布更加规整,便于将线束70与bms80连接配合,降低bms80和线束70的装配难度。
6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通过多个线束固定部将线束70固定在安装支架30的周向方向,使得线束70在壳体内的布置规整,便于将线束70与bms80连接配合。
65.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线束70包括:线束主体71和线束支路72,线束主体71的至少部分环绕安装支架30设置,而且线束主体71与线束固定部相连,线束支路72由线束主体71引出,并与bms80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线束70通过线束主体71与安装支架30相连,对线束70相对安装支架30的位置进行固定,以便于将由线束主体71引出的线束支路72与bms80电连接,降低线束70与bms80的连接难度。其中,线束主体71和线束支路72为一体式设计,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线束70的布置难度。
66.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线束固定部包括:第一线束固定部61,第一线束固定部61设在安装支架30的边缘,并分别与线束主体71和安装支架30固定相连,以将线束主体71与安装支架30固定。
67.进一步地,第一线束固定部61设置在安装支架30的边缘处,线束主体71通过第一线束固定部61固定在安装支架30的边缘处,便于将线束主体71布置成围绕安装支架30的排布方式。
68.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线束固定部61包括:第一套设部611和夹持部612,第一套设部611套设在线束主体71上,夹持部612与第一套设部611相连,而且夹持部612可以夹持固定在安装支架30的边缘处。其中,第一线束固定部61对线束70具有良好的约束固定效果,提升线束70与安装支架30的连接可靠性。
69.可以理解的是,当夹持部612与安装支架30夹持固定时,第一套设部611对线束主体71的走线方向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夹持部612可以对线束主体71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从而通过第一线束固定部61可以将线束主体71固定,并对线束主体71的走线方向起到良好的约束效果。
7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设置有定位部36,定位部36设置在安装支架30的边缘处,并用于对夹持部612定位,从而可以降低夹持部612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71.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定位部36构造为豁口,豁口自安装支架30边缘向内侧凹入。其中,“内侧”指的是自安装支架30的中心处,豁口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具有良好的提醒作用。操作人员在将线束70与安装支架30连接配合时,可以通过豁口确认夹持部612的安装位置,以对夹持部612进行定位。
7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线束固定部还包括第二线束固定部62,第二线束固定部62设置在安装支架30的上表面,并分别于线束主体71和安装支架30固定相连。第二线束固定部62设置在安装支架30的上表面,线束主体71通过第二线束固定部62固定在安装支架30的上表面,从而便于将线束主体71布置成围绕安装支架30的排布方式。
73.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线束固定部62包括:第二套设部621和卡接部622,第二套设部621套设在线束主体71上,卡接部622与第二套设部621相连,而且卡接部622与安装支架30卡接相连。其中,第二线束固定部62对线束70具有良好的约束固定效果,提升线束70与安装支架30的连接可靠性。
74.可以理解的是,当卡接部622与安装支架30卡接固定时,第二套设部621对线束主体71的走线方向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卡接部622可以对线束主体71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从而通过第二线束固定部62可以将线束主体71进行固定,并对线束主体71的走线方向起到良好的约束效果。
75.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包括:线束固定板35,线束固定板35设置安装支架30的一侧,而且线束固定板35设有卡接孔35a,卡接孔35a在厚度方向贯穿线束固定板35,并用于与卡接部622卡接配合。
76.结合图1和图6,线束固定板35设置在安装支架30远离换热流道10a的一侧,当安装支架30为两个时,两个安装支架30对称布置在换热流道10a横向方向的两侧,通过线束固定板35与线束主体71配合固定,使得线束主体71可以环绕两个安装支架30设置,将线束主体71对bms80进行避让。
77.需要说明的是,线束主体71主要对线束70在安装支架30处的走向进行限制,线束支路72用于与bms80电连接,多个线束固定部的设置位置需要与线束支路72的引出位置间隔开,以防止线束固定部与线束支路72之间产生干涉。
7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100,通过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将安装支架30与电池模组20相连,并通过第三安装部33将安装支架30与壳体固定相连,从而通过三个安装部对安装支架30安装固定,可以提升安装支架30的安装稳定性、可靠性。同时,通过多个线束固定部将线束70固定在安装支架30的周向方向,使得线束70在壳体内的布置规整,便于将线束70与bms80连接配合。由此,可以降低电池包100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还可以保证电池包10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