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5 21:46: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屏作为目前主流的显示屏,具有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等优势。而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使用。
3.目前的直下式背光模组通常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作为背光源,具有背光亮度高,长时间使用亮度也不会下降等优点。背光模组中通常会设置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的扩散板,光源到扩散板的距离h与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间距p的比值h/p通常可以体现背光模组的性能。
4.为了保证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h/p值一般需要在0.6以上,这就使得背光模组无法具有较小的厚度,且使用的光源数量较多,不利于实现薄型化背光模组以及控制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匀光部件,将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进行匀化,减小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小角度范围与大角度范围内的能量差异。经过匀化后的光线会入射到功能层,功能层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随着入射光线的角度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入射到功能层的小角度光线大部分会被功能层反射,入射到功能层的大角度光线大部分会被功能层透射。被反射回的小角度光线再入射到反光层,经反光层的漫反射作用之后,再次向功能层入射,在经过功能层与反光层之间的多次反射之后,最终使得出射光线进一步匀化。
6.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匀光部件和功能层对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光线的匀化,可以使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到扩散层的垂直距离与相邻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满足以下关系:
7.h/p≤0.2;
8.其中,h表示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到扩散层的垂直距离,p表示相邻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
9.在背光模组中结合使用匀光部件和功能层的结构,可以使h/p的比值控制在0.2以下,以使背光模组可以具有更小的厚度,符合显示装置轻薄化的设计,减少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降低成产成本。
10.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匀光部件为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透镜,透镜的入光面和出光面的面型经过合理的光学设计,可以使光二极管的出射光可以先入射到透镜,透射光线的光场分布得到调整,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正上方的光强度与位于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交界位置的光强度相对匀化。
11.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匀光部件为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半透半反层,半透半反层在接收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时,会将部分光线透射,而将其余的光线进
行反射,被反射的光线重新向反光层入射,在经过反光层的漫反射作用之后,再向功能层一侧出射。通过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半透半反层,可以减小微型发光二极管正上方出射光的强度,而使得光线可以向着远离正上方区域分布,实现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光线的相对匀化。
12.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半透半反层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表面上,微型发光二极管向正上方出射的光线均会经过半透半反层的作用,使得出射光线在经过半透半反层和反光层的反射作用之后,出射光强相对均匀。
13.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层,半透半反层位于保护层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侧的表面。保护层使半透半反层与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经过一定距离之后再入射到半透半反层,而被半透半反层反射的光线在入射到反光层再次被反射时,反射光线的路径增大,光线可以被反射到更远的区域,有利于将微型发光二极管向正上方出射的光线转化到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交界位置,从而实现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光线的匀化。
14.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层包括叠层设置的多个膜层,相邻两个膜层的折射率不相等,且膜层的折射率和厚度满足薄膜干涉的条件。
15.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位于功能层和扩散层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一侧的波长转换层,波长转换层用于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出射的激励光的激发下出射其它颜色的光。
16.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为量子点层或荧光层。
17.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层可以设置于扩散层背离波长转换层的一侧。将功能层设置在靠近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一侧,可以使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出射的光线可以直接先入射到功能层。功能层可以对微型发光二极管经过匀光部件扩散后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匀化,具有较好的匀化效果。
18.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层可以设置于扩散层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一侧。为了避免支架戳破或划伤功能层,可以将功能层设置在扩散层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一侧。扩散层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功能层的作用。
19.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扩散层面向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一侧的透明基板,功能层位于扩散层与透明基板之间。将透明基板设置于功能层与支架之间,可以避免支架的尖端直接与功能层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功能层被损坏和划伤。同时透明基板还可以起到支撑功能层和扩散层的作用,使得功能层的两侧均有板材支撑,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2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层的工作原理图;
2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四;
2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五;
2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六;
29.图9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出光强度分布效果图;
3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出光强度分布效果图。
31.其中,100-背光模组,200-显示面板,11-背板,12-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3-功能层,14-扩散层,15-光学膜片,16-波长转换层,17-支架,18-透明基板,121-电路板,122-微型发光二极管,123-反光层,124-匀光部件,125-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33.液晶显示器主要由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依靠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实现亮度显示。
34.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的电场效应,以控制背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从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6.参照图1,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背光模组100用于向显示面板200提供背光源,显示面板200用于图像显示。
37.背光模组100通常位于显示装置的底部,其形状与尺寸与显示装置的形状与尺寸相适应。当应用于电视或移动终端等领域时,背光模组通常采用矩形的形状。
38.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用于在整个出光面内均匀的发出光线,为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线,以使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影像。
39.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的形状与尺寸通常与背光模组相匹配。
40.通常情况下显示面板200可以设置为矩形,包括天侧、地侧、左侧和右侧,其中天侧和地侧相对,左侧和右侧相对,天侧分别与左侧的一端和右侧的一侧相连,地侧分别与左侧的另一端和右侧的另一端相连。
41.显示面板200为透射型显示面板,能够对光的透射率进行调制,但本身并不发光。
42.显示面板200具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都可以独立的控制
背光模组100入射到该像素单元的光线透过率和色彩,以使全部像素单元透过的光线构成显示的图像。
4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4.参照图2,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功能层13、扩散层14和光学膜片15。
45.背板11位于背光模组的底部,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
46.背板11通常情况下为一方形或矩形结构,当应用于异形显示装置时,其形状适应于显示装置的形状。
47.背板11包括天侧、地侧、左侧和右侧。其中天侧和地侧相对,左侧和右侧相对,天侧分别与左侧的一端和右侧的一侧相连,地侧分别与左侧的另一端和右侧的另一端相连。
48.背板11的材质采用铝、铁、铝合金或铁合金等。背板11用于固定支撑光学膜片和扩散层等部件的边缘位置,背板11还起到散热的作用。
4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位于背板11之上。
50.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整体可呈方形或矩形,长度在200mm-800mm的范围内,宽度在100mm-500mm的范围内。
51.根据显示装置的尺寸可以设置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之间通过拼接方式共同提供背光。为了避免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拼接带来的光学问题,相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之间的拼缝尽量做到较小,甚至实现无缝拼接。
52.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中采用微型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相比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具有更小的尺寸,可以实现更为精细化的动态控制,提升显示装置的动态对比度。
53.功能层13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出光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功能层13采用整层设置的方式,功能层13的形状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整体形状相同,通常情况下可以设置为矩形或方式。功能层13的尺寸与背板11相适应。
54.功能层13用于反射第一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且透射第二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其中,第一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入射角度值小于第二入射角度范围对应的入射角度值。
55.光线入射到功能层13的入射角度与光线由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出射出来时的出射角度相等,因此第一入射角度范围对应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出射光强较大的出射角度范围,第二入射角度范围对应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出射光强较小的出射角度范围。
56.功能层13可以选择对入射角度较小的光线进行反射,而对入射角度较大的光线进行透射。同时,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上的反光层123可以对功能层13反射回来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反射光线重新向功能层13入射,使得经过漫反射后的第二入射角度的光线得以透射,而第一入射角度的光线继续重复上述的反射操作。
57.经过功能层13与反光层123对光线的反射作用,最终可以使微型发光二极管122正上方的小角度范围的光强削弱,而使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在交界位置的大角度范围的光强增加,从而使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在各出射角度的光线相对均匀,提高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出光均匀性。
58.扩散层14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出光侧。扩散层14采用整层设置的方式。扩散层14的形状与功能层13的形状相同,通常情况下可以设置为矩形或方形。扩散层14的
尺寸与功能层13尺寸相同。
59.扩散层14的作用是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使经过扩散层14的光线更加均匀。扩散层14中设置有散射粒子材料,光线入射到散射粒子材料会不断发生折射与反射,从而达到将光线打散的效果,实现匀光的作用。
60.扩散层14可以采用扩散板或扩散片两种形式。如果应用于电视等大型显示装置中,可以采用扩散板;而应用于手机、智能手环等小型显示装置时,可以采用扩散片。
61.扩散板的厚度相对于扩散片来说更大,扩散板的厚度为1.5mm-3mm。扩散板的雾度更大,均匀效果更加,通常可以采用挤出工艺加工,扩散板所用材质一般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系材料ps、聚丙烯pp中的至少一种。
62.扩散片的厚度为0.3mm以下,相对较薄,更加适用于小型和轻型显示装置中。扩散片通常在基材上涂布扩散粒子,基材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玻璃等,散射粒子可以采用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钙等。
63.光学膜片15位于扩散层14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一侧。光学膜片15可以采用整层设置的方式。光学膜片15的形状与扩散层14的形状相同,通常可以设置为矩形或方形。光学膜片15的尺寸与扩散层14相同。
64.光学膜片15的设置可以使背光模组适应多种多样的实际应用。
65.光学膜片15可以包括棱镜片,棱镜片可以改变光线的出射角度,从而改变显示装置的可观看角度。
66.光学膜片15还可以包括反射式偏光片,反射式偏光片作为一种增亮片,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同时使出射光线具有偏振的性质,省略液晶显示面板下偏光片的使用。
67.参照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具体包括:电路板121、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反光层123和匀光部件124。
68.电路板121位于背板11之上,电路板121的形状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整体形状相同。在通常情况下,电路板121为板状,整体呈矩形或方形。电路板121的长度在200mm-800mm,宽度在100mm-500mm。
6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路板121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pcb包括电子线路和绝缘层,绝缘层将电子线路中焊接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焊盘裸露在外而将其余部分覆盖。
70.或者,电路板121也可以是在衬底基板上制作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形成的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表面具有连接至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的连接电极,用于焊接微型发光二极管。
71.电路板121的板材可以采用铝基板、bt或fr4。或者,电路板121的衬底或衬底基板可以采用柔性材料来制作以形成柔性显示装置。
72.电路板121用于为微型发光二极管122提供驱动电信号。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与电路板121分别单独制作,电路板121的表面包括多个用于焊接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焊盘,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在制作完成后转移至焊盘上方,通过回流焊等工艺将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焊接在电路板121上,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板121的输入信号,驱动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发光。
73.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位于电路板上,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电极焊接在电路板121所暴露的焊盘上,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
74.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不同于普通的发光二极管,其具体指的是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由于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尺寸很小,因此有利于将背光模组的动态发光控制到更小的分区,有利于提高画面的对比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尺寸在500μm以下。
75.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可以只包括一种颜色的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也可以包括多种颜色的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在此不做限定。
76.反光层123位于电路板121靠近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一侧的表面。反光层123的形状与电路板121相同,且反光层123包括多个用于暴露出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开口。
77.反光层123为位于电路板上方的保护层,同时具有保护电路板121和对入射光线漫反射的作用。
7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反光层123可以采用白油等具有反光性质的材料涂覆于电路板121的表面,再通过刻蚀等工艺将用于焊接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焊盘所在的位置暴露出来。
79.反光层123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性质,因此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2出射的光线被背光模组中的元件反射回背板一侧时,可以被反光层123重新向出光一侧反射,由此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
8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中,还包括图中未示出的封装层,封装层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122背离电路板121一侧的表面。封装层具有相互分立的图形,点涂在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表面,在电路板121的其它区域无图形设置。
81.封装层用于保护微型发光二极管122,阻隔异物进入到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内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封装层可以采用透明胶体材料,如硅胶或环氧树脂等。
82.匀光部件124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出光侧,匀光部件124与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在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出光侧,均设置一个匀光部件124,用于匀化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出射光线。
83.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作为背光源,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出射光能量分布满足朗伯分布,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122正上方的能量较强,而在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交界位置的能量较弱。
84.本发明实施例在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出光侧设置匀光部件124,将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出射的光线进行匀化,减小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出射的小角度范围与大角度范围内的能量差异。
85.经过匀化后的光线会入射到功能层13,功能层13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随着入射光线的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即入射光线的角度越大,功能层13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越小;入射光线的角度越大,功能层对入射光线的透射率越大。那么入射到功能层13的小角度光线大部分会被功能层13反射,入射到功能层13的大角度光线大部分会被功能层13透射。被反射回的小角度光线再入射到反光层123,经反光层123的漫反射作用之后,再次向功能层13入射,在经过功能层13与反光层123之间的多次反射之后,最终使得出射光线进一步匀化。
86.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匀光部件124和功能层13对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出射光线的匀
化,可以使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到扩散层14的垂直距离与相邻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之间的间距满足以下关系:
87.h/p≤0.2;
88.参照图2,h表示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到扩散层14的垂直距离,p表示相邻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之间的间距。
89.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与扩散层14之间的垂直距离h也称之为混光距离(od),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到扩散层14的垂直距离h与相邻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之间的间距p的比值h/p可以体现出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以及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使用数量h/p值越小,则说明混光距离越小,整机更薄;以及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间距越大,需要使用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数量越少,可以降低成本。
90.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匀光部件结合功能层的结构可以使h/p的比值控制在0.2以下,现比于现有技术中h/p的比值在0.3以上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具有更小的厚度,符合显示装置轻薄化的设计;减少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降低成产成本。
9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匀光部件124可以设置为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出光侧的透镜。透镜与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出光侧均设置一个透镜。
92.透镜包括面向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侧的入光面和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侧的出光面,入光面向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一侧凸起,以形成一个容纳腔,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容纳腔内。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表面一般设置有封装层,微型发光二极管及其表面的封装层位于透镜入光面的容纳腔内。
93.透镜的入光面和出光面的面型经过合理的光学设计,可以使光二极管的出射光可以先入射到透镜,透射光线的光场分布得到调整。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透镜之后,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正上方的光强度与位于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交界位置的光强度相对匀化。
9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95.参照图3,在本明另一些实施例中,匀光部件124可以设置为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半透半反层。
96.半透半反层在接收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时,会将部分光线透射,而将其余的光线进行反射,被反射的光线重新向反光层123入射,在经过反光层123的漫反射作用之后,再向功能层13一侧出射。
97.通过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半透半反层,可以减小微型发光二极管正上方出射光的强度,而使得光线可以向着远离正上方区域分布,实现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光线的相对匀化。
98.如图3所示,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为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通常情况下为方形结构,半透半反层(124)可以直接设置在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出光表面,即上表面上。这样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向正上方出射的光线均会经过半透半反层的作用,使得出射光线在经过半透半反层和反光层123的反射作用之后,出射光强相对均匀。
9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100.参照图4,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层125,半透半反层(124)位于保护层125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一侧的表面。
101.设置于微型发光二极管122表面的保护层125可以为上述封装层,该保护层可以采用透光性材料点涂于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表面。
102.保护层可以起到保护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半透半反层(124)与微型发光二极管122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这样,微型发光二极管122出射的光线经过一定距离之后再入射到半透半反层,而被半透半反层反射的光线在入射到反光层123再次被反射时,反射光线的路径增大,光线可以被反射到更远的区域,有利于将微型发光二极管向正上方出射的光线转化到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交界位置,从而实现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光线的匀化。
103.本发明实施例在背光模组中结合利用匀化部件124和功能层13的结构,可以使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
10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功能层13包括叠层设置的多个膜层,相邻两个膜层的折射率不相等,且膜层的折射率和厚度满足薄膜干涉的条件。
10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层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06.参照图5,当光线以入射角i由折射率为n1的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为n2的薄膜表面时,在n1和n2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仍为i,折射角为γ;折射光线在入射到薄膜的下表面时,会在该下表面也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会穿过薄膜的上表面向n1介质中折射,由此在薄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两束反射光线(1)和(2)。反射光线(1)和反射光线(2)两者的光程差δ’为:
[0107][0108]
若折射率为n2的薄膜厚度为d,且为厚度均匀的薄膜时,由于且因此可以得到:
[0109][0110]
由折射定律可知:
[0111]n1 sini=n
2 sinγ;
[0112]
因此,可得:
[0113][0114]
由上式可见,若设置多层膜结构,光线在每一层介质的上下表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只与该层的折射率、厚度以及入射角度有关。在实际应用中,光线通常由空气介质入射到薄膜中,并在薄膜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发生光反射,即上式的折射率n1=1,因此上式可简化为:
[0115][0116]
由薄膜干涉的原理可知,当薄膜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反射光线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
数倍时,两束光线相干相长;当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反射光线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束光线相干相消。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如果反射光相干相长,那么反射光的能量增强,则透射光的能量减弱;如果反射光相干相消,那么反射光的能量减弱,则透射光的能量增加。
[0117]
将上述原理应用到本发明实施例中时,对于功能层13中的任意一层膜层设置增反的入射角度θ1以及增透的入射角度θ2,利用上述原理可以选择合适的膜层材料,以使膜层的折射率和厚度满足对入射角度θ1的光线增反,对入射角度θ2的光线增透。
[0118]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功能层13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为10%-90%。功能层13对于入射角度为0
°-
70
°
的入射光线,反射率可以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由90%下降到10%,而对于入射角度为70
°
的入射光线,功能层13的反射率小于10%。由此可以实现功能层13对入射角度越小的入射光线,反射率越大;对入射角度越大的入射光线,反射率小。相应地,功能层13对入射角度越小的入射光线,透过率越小;对入射角度越大的入射光线,透过率越大。由于功能层13此有上述性质,将其设置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出光侧,可以起到匀化光线的作用。
[0119]
图6和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120]
参照图6和图7,背光模组还包括:波长转换层16和支架17。
[0121]
波长转换层16位于功能层13和扩散层14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一侧。波长转换层16整层设置,形状与扩散层14的形状相同,通常情况下可以设置为方形或矩形。
[0122]
波长转换层16中分散有用于波长转换的材料,波长转换材料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出射的激励光的激发下出射其它颜色的光线。
[012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122采用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蓝光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射波长为440nm-450nm。
[0124]
波长转换层16中包括红光转换材料和绿光转换材料,红光转换材料在蓝色光的照射下受激发射红色光(620nm-660nm),绿光转换材料在蓝色光的照射下受激发射绿色光(525nm-545nm)。因此,波长转换层16在蓝色光的激发下出射红色光和绿色光,由蓝色光、红色光和绿色光混合为白光,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012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16可以为量子点层,量子点层中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红色量子点材料在蓝色光的激发下出射红色光,绿色量子点材料在蓝色光的激发下出射绿色光,受激发射的红色光、绿色光以及透射的蓝色光混合成白光出射。
[0126]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波长转换16可以为荧光层,荧光层中包括红光转换材料和绿光转换材料,红光转换材料在蓝色光的激发下出射红色光,绿光转换材料在蓝色光的激发下出射绿色光,受激发射的红色光、绿色光以及透射的蓝色光混合成白光出射。
[0127]
支架17位于背板11与扩散层14之间,且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的间隔位置。
[0128]
支架17均匀分布于背板11之上,可以通过卡扣、螺丝或粘贴的方式固定于背板11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之上。
[0129]
支架17起到支撑扩散层14等部件的作用,也使得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与扩散层14之间保证一定的距离。支架17通常材料透光材料,这样可以避免遮挡光线。
[0130]
参照图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功能层13可以设置于扩散层14背离波长转换层16的
一侧。
[0131]
将功能层13设置在靠近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一侧,可以使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出射的光线可以直接先入射到功能层13。功能层13可以对微型发光二极管122经过匀光部件124扩散后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匀化,具有较好的匀化效果。
[0132]
参照图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功能层13也可以设置于扩散层14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一侧。
[0133]
支架17的材料可以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硬性材质,支架17靠近扩散层14的一端较尖锐,为了避免支架17戳破或划伤功能层13,可以将功能层13设置在扩散层14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一侧。扩散层14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功能层13的作用。
[0134]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六。
[0135]
参照图8,背光模组还包括:透明基板18。
[0136]
透明基板18位于扩散层14面向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12的一侧,功能层13位于扩散层14与透明基板18之间。
[0137]
透明基板18整层设置,透明基板18的尺寸和形状与功能层13相同,通常情况下可以设置为方形或矩形。
[0138]
透明基板18的材料可以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玻璃等具有较高透过率的透光材料。
[0139]
透明基板18设置于功能层13与支架17之间,可以避免支架17的尖端直接与功能层13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功能层13被损坏和划伤。同时透明基板18还可以起到支撑功能层13和扩散层14的作用,使得功能层13的两侧均有板材支撑,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0140]
本发明实施例还对现有技术中无匀光部件124和功能层13的背光模组出射光强度分布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匀光部件124和功能层13的背光模组的光强度分布进行对比。
[0141]
图9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未采用匀光部件124和功能层13时,背光模组的光强分布示意图,由图9可以看出,背光模组中会出现许多分立的亮斑,在亮斑的周边会形成一圈暗区域,亮度分布不均。
[0142]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在采用匀光部件124和功能层13之后,背光模组的光强分布示意图,由图10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匀光部件124和功能层13,在h/p值减小到0.15时,仍然具有较好的光强分布均匀性,符合背光模组轻薄化,微型发光二极管数量少的要求。
[0143]
根据第一发明构思,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匀光部件,将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进行匀化,减小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小角度范围与大角度范围内的能量差异。经过匀化后的光线会入射到功能层,功能层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随着入射光线的角度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入射到功能层的小角度光线大部分会被功能层反射,入射到功能层的大角度光线大部分会被功能层透射。被反射回的小角度光线再入射到反光层,经反光层的漫反射作用之后,再次向功能层入射,在经过功能层与反光层之间的多次反射之后,最终使得出射光线进一步匀化。
[0144]
根据第二发明构思,利用匀光部件和功能层对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光线的匀化,可以使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到扩散层的垂直距离与相邻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
满足以下关系:
[0145]
h/p≤0.2;
[0146]
其中,h表示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到扩散层的垂直距离,p表示相邻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
[0147]
在背光模组中结合使用匀光部件和功能层的结构,可以使h/p的比值控制在0.2以下,以使背光模组可以具有更小的厚度,符合显示装置轻薄化的设计,减少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降低成产成本。
[0148]
根据第三发明构思,匀光部件为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透镜,透镜的入光面和出光面的面型经过合理的光学设计,可以使光二极管的出射光可以先入射到透镜,透射光线的光场分布得到调整,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正上方的光强度与位于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交界位置的光强度相对匀化。
[0149]
根据第四发明构思,匀光部件为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半透半反层,半透半反层在接收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时,会将部分光线透射,而将其余的光线进行反射,被反射的光线重新向反光层入射,在经过反光层的漫反射作用之后,再向功能层一侧出射。通过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半透半反层,可以减小微型发光二极管正上方出射光的强度,而使得光线可以向着远离正上方区域分布,实现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光线的相对匀化。
[0150]
根据第五发明构思,半透半反层位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表面上,微型发光二极管向正上方出射的光线均会经过半透半反层的作用,使得出射光线在经过半透半反层和反光层的反射作用之后,出射光强相对均匀。
[0151]
根据第六发明构思,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层,半透半反层位于保护层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侧的表面。保护层使半透半反层与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经过一定距离之后再入射到半透半反层,而被半透半反层反射的光线在入射到反光层再次被反射时,反射光线的路径增大,光线可以被反射到更远的区域,有利于将微型发光二极管向正上方出射的光线转化到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交界位置,从而实现微型发光二极管出射光线的匀化。
[0152]
根据第七发明构思,功能层包括叠层设置的多个膜层,相邻两个膜层的折射率不相等,且膜层的折射率和厚度满足薄膜干涉的条件。
[0153]
根据第八发明构思,背光模组包括位于功能层和扩散层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一侧的波长转换层,波长转换层用于在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出射的激励光的激发下出射其它颜色的光。波长转换层为量子点层或荧光层。
[0154]
根据第九发明构思,功能层可以设置于扩散层背离波长转换层的一侧。将功能层设置在靠近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一侧,可以使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出射的光线可以直接先入射到功能层。功能层可以对微型发光二极管经过匀光部件扩散后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匀化,具有较好的匀化效果。
[0155]
根据第十发明构思,功能层可以设置于扩散层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一侧。为了避免支架戳破或划伤功能层,可以将功能层设置在扩散层背离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一侧。扩散层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功能层的作用。
[0156]
根据第十一发明构思,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扩散层面向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一
侧的透明基板,功能层位于扩散层与透明基板之间。将透明基板设置于功能层与支架之间,可以避免支架的尖端直接与功能层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功能层被损坏和划伤。同时透明基板还可以起到支撑功能层和扩散层的作用,使得功能层的两侧均有板材支撑,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0157]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58]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