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遮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光学镜头、摄像头、电子设备与流程

2022-02-25 21:39: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遮光组件的制备方法、遮光组件、光学镜头、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通过在光学镜头内设置遮光罩可消除杂光,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然而,相关技术中遮光罩的结构复杂,难以小型化,难以适用于手机等空间有限的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遮光组件可小型化的遮光组件的制备方法、遮光组件、光学镜头、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遮光组件的制备方法,所述遮光组件用于光学镜头,所述方法包括:
5.加工第一原材以形成第一基材;其中,所述第一原材呈长片状;所述第一基材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的多个第一弯折臂,所述第一主体部呈长片状,多个所述第一弯折臂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个长边上;
6.加工所述第一基材以形成第一遮光件,使所述第一主体部形成所述第一遮光件的第一遮光筒,使多个所述第一弯折臂形成所述第一遮光件的多个第一连接杆;其中,所述第一遮光筒呈环状,所述第一遮光筒用于消除所述光学镜头内的杂光,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遮光筒向内弯折;
7.提供固定件,使所述固定件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遮光筒的一端;
8.形成遮光组件。
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遮光组件,由所述的遮光组件的制备方法制成。
10.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包括:
11.主镜,所述主镜具有朝向物侧的主镜反射面;
12.次镜,所述次镜与所述主镜从所述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并相对设置,所述次镜具有朝向所述像侧的次镜反射面;及
13.遮光组件,所述遮光组件包括固定件及第一遮光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次镜反射面背离所述主镜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遮光筒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遮光筒环绕于所述次镜的外周侧并与所述次镜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遮光筒的一端朝向所述次镜延伸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遮光筒与所述次镜的外周侧之间形成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用于使所述物侧射入的第一入射光线射于所述主镜反射面,所述第一遮光筒用于遮挡从所述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所述第二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
14.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包括图像传感器及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
图像传感器设于所述主镜背离所述次镜的一侧并与所述次镜相对设置,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次镜反射的光线并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
15.第五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及所述的摄像头,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
16.第六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光学镜头,包括:
17.主镜,所述主镜具有朝向物侧的主镜反射面;
18.次镜,所述次镜与所述主镜从所述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并相对设置,所述次镜具有朝向所述像侧的次镜反射面;及
19.遮光组件,所述遮光组件包括透光基材及至少一个遮光环,所述透光基材用于使物侧射入的第一入射光线射于所述主镜反射面,所述透光基材设有第一凹槽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次镜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遮光环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环绕于所述次镜的外周侧,所述遮光环用于吸收从所述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
20.本技术提供的遮光组件的制备方法通过加工第一原材形成第一基材,加工第一基材形成第一遮光件,将固定件与多个第一连接杆连接三个工艺步骤形成遮光组件,每个工艺步骤简单、易于实现且适用于小尺寸加工,从而可用于制备小尺寸的遮光组件。本技术提供的遮光组件由上述制备方法制成,因此遮光组件可进行小型化。本技术提供的光学镜头由于包括上述制备方法制成的遮光组件,因此光学镜头可进行小型化。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头由于包括上述光学镜头,因此摄像头可进行小型化,适用于手机等空间有限的电子设备。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由于包括上述摄像头,摄像头尺寸较小所占用的空间较少,易于排布于空间有限的电子设备,且电子设备可进行小型化。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和显示屏;
24.图3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摄像头的平面示意图,摄像头包括光学镜头和图像传感器;
25.图4是图3所示摄像头中光学镜头的截面示意图;
26.图5是图4所示光学镜头与图像传感器同轴设置的截面示意图;
27.图6是图5所示光学镜头中遮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遮光组件包括固定件和第一遮光件;
28.图7是图6所示光学镜头中遮光组件还包括一个第二遮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图7所示光学镜头中遮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遮光组件包括固定件、第一遮光件和一个第二遮光件;
30.图9是图6所示光学镜头中遮光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遮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图9所示光学镜头中遮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遮光组件包括固定件、第一遮光件和多个第二遮光件;
32.图11是图9所示光学镜头中遮光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33.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组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4.图13是图12所示遮光组件的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是图12所示遮光组件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s105、s106、s107和s108的流程示意图;
36.图15是图14所示遮光组件的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6是图15所示遮光组件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遮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个或多个零部件的组件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一个或多个零部件,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但所示例的产品固有的或者基于所说明的功能其应具有的一个或多个零部件。
42.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手表、无人机、机器人、数码相机等具有拍摄功能的设备。本技术实施例以手机为例。
43.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摄像头1和显示屏2。摄像头1与显示屏2电连接。显示屏2用于显示摄像头1拍摄的图像。
44.一实施例中,显示屏2与摄像头1通过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电连接。摄像头1可将拍摄的图像通过pcb、fpc等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至显示屏2。
45.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主板3和电池4。显示屏2与摄像头1皆电连接于主板3上。主板3可将摄像头1拍摄的图像传输至显示屏2。当然,主板3上可设置处理器、存储器等对摄像头1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存储等。电池4用于为主板3、显示屏2及摄像头1供电。
46.其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外壳5。具体的,外壳5包括中框51和背板52。中框51与背板5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连接为一体。显示屏2连接于中框51背离背板52的一侧。显示屏2、中框51及背板5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摄像头1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1可以为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模组也可以为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模组。以下实施例中以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模组为例。
47.摄像头1可以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内,也可以全部收容于收容空间内。一实施例
中,摄像头1的一端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摄像头1的另一端贯穿背板52,并凸出于背板52之外。本实施例中,摄像头1可直接从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获取光线并进行成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摄像头1全部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时,背板52需要透光,摄像头1可透过背板52获取光线。其中,当背板52透光时,背板52的材质可以为塑胶、玻璃等透光材质。
48.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1的结构示意图。摄像头1包括光学镜头10和图像传感器20。摄像头1可以为伸缩式摄像头,也可以是固定式摄像头。伸缩式摄像头即摄像头1的图像传感器20固定,摄像头1的光学镜头10可相对于图像传感器20伸出或缩回;或者,摄像头1的光学镜头10固定,摄像头1的图像传感器20可相对于光学镜头10伸出或缩回;又或者,摄像头1的光学镜头10可相对于图像传感器20伸出或缩回,且摄像头1的图像传感器20可相对于光学镜头10伸出或缩回。伸缩式摄像头1有利于实现变焦。固定式摄像头1即光学镜头10与图像传感器20保持相对静止。
49.其中,图像传感器20可以是固态图像传感器20。图像传感器20包括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等一种光电器件。图像传感器20用于接收光学镜头10射入的光线并进行成像。图像传感器20的光电器件具有光电转换功能,能够将感光面上的光线转换为与光线成相应比例关系的电信号。
50.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10的截面示意图。光学镜头10包括主镜101、次镜102和遮光组件103。
51.请参照图3至图5,次镜102与主镜101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并相对设置。图像传感器20设于主镜101背离次镜102的一侧并与次镜102相对设置。换言之,次镜102、主镜101及图像传感器20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一实施例中,次镜102、主镜101及图像传感器20同轴设置。主镜101设有透光部110。透光部110与可以是主镜101上的透光区域104(例如:主镜101中材质为塑胶、玻璃等的透光区域),也可以是透光通孔。透光部110、次镜102及图像传感器20同轴设置。其中,透光部110、次镜102及图像传感器20的共同轴线可参照图中的m线。m线也可以理解为光学镜头10的光轴。在透光部110与次镜102之间、透光部110内及透光部110与图像传感器20之间皆可以设置光学透镜,以对光线进行折射、散射、汇聚等,形成相应的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20用于接收次镜102反射的光线并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可以理解的,次镜102反射的光线经透光部110和/或光学透镜后射于图像传感器20。
52.主镜101可以为金属反射镜、镜面反射镜(例如:玻璃镀银反射镜)等。
53.本技术实施例中主镜101以玻璃镀银反射镜为例。主镜101具有朝向物侧的主镜反射面112。主镜反射面112可以为平面、外凸平面、内凹平面、外凸弧形面、内凹弧形面等中的一种。当主镜反射面112为外凸弧形面或者内凹弧形面时,主镜反射面112可以为球面也可以为非球曲面。其中,物侧可以理解为所要拍摄的物体的所在侧。
54.次镜102可以为金属反射镜、镜面反射镜(例如:玻璃镀银反射镜)等。本技术实施例中次镜102以玻璃镀银反射镜为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次镜102与主镜101的材质可以不同。次镜102与主镜101间隔设置。次镜102与主镜101之间的距离可基于光学镜头10的焦距要求进行设定。次镜102具有朝向像侧的次镜反射面120。次镜反射面120可以为平面、外凸平面、内凹平面、外凸弧形面、内凹弧形面等中的一种。当次镜反射面120为外凸弧形面或者内凹弧形面时,次镜反射面120可以为球面也可以为非球曲面。可以理解的,次镜反射
面120与主镜反射面112相对设置。其中,像侧可以理解为图像传感器20的所在侧。
55.请参照图5和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组件103的结构示意图。遮光组件103用于遮挡光线。遮光组件103包括固定件130及第一遮光件131。
56.其中,固定件130可以是固定环、固定片等。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固定环为例。固定件130采用非透光材质制成,例如:铝合金、不锈钢、铜等。固定件130设于次镜反射面120背离主镜101的一侧。换言之,固定件130设于次镜反射面120与物侧之间。可选的,固定件130环绕于次镜102背离主镜101的一端,以用于减少光学镜头10的高度,提高光学镜头10的紧凑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130可以设于次镜102背离主镜101的一侧。
57.第一遮光件13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遮光筒131a和第一连接杆131b。第一遮光筒131a和第一连接杆131b一体成型可以减少成型第一遮光件131的工艺步骤,便于实现第一遮光件131的小型化以及批量化生产。第一遮光筒131a为中空结构。第一遮光筒131a可以是圆柱形筒、立方筒、正方筒及其他多边形筒等中的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圆柱形筒为例。第一遮光筒131a采用非透光材质制成,例如:铝合金、不锈钢、铜等。第一连接杆131b可以是圆柱形杆、条形杆等中的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条形杆为例。第一连接杆131b的材质与第一遮光筒131a的材质相同,以便于一体成型第一遮光件131,简化成型第一遮光件131的工艺步骤。
58.第一遮光筒131a环绕于次镜102的外周侧并与次镜102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遮光筒131a的内周侧与次镜102的外周侧相对并间隔设置。第一遮光筒131a的内周侧可以理解为第一遮光筒131a的内周侧面。次镜102的外周侧可以理解为次镜102的外周侧面。次镜102的外周侧面与次镜反射面120相邻。第一遮光筒131a与次镜102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的光学镜头10的尺寸、次镜102与主镜101之间的间距以及成像质量要求等进行设计。第一连接杆131b远离第一遮光筒131a的一端朝向次镜102延伸并与固定件130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杆131b与固定件13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焊接、螺栓连接等。固定件130可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131b朝向主镜反射面112的一侧,或者,固定件13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131b背离主镜反射面112的一侧,又或者,固定件13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131b远离第一遮光筒131a的一端的端面上。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件13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131b朝向主镜反射面112的一侧。
59.第一遮光筒131a与次镜102的外周侧之间形成透光区域104。透光区域104用于使物侧射入的第一入射光线a射于主镜反射面112。第一遮光筒131a用于遮挡从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b,以减少或避免物侧射入的光线射于主镜反射面112。第二入射光线b的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入射光线a的入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入射光线a的入射角度较小,因此使第一入射光线a经透光区域104射于主镜反射面112,第一入射光线a可经主镜反射面112与次镜反射面120而反射至图像传感器20,进行成像。由于第二入射光线b的入射角度较大,若第二入射光线b射于主镜反射面112,容易在主镜反射面112与次镜反射面120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杂散光线,因此,通过第一遮光筒131a遮挡从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b,可减少主镜101与次镜102之间的杂散光线,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其中,第一入射光线a可以理解为从物侧射向光学镜头10的成像光线,第二入射光线b可以理解为从物侧射向光学镜头10的杂散光线。
60.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10可使第一入射光线a射于主镜反射面112进行成像,第
二入射光线b被第一遮光筒131a遮挡,从而能够减少光学系统中的杂光,实现高质量成像。此外,光学镜头10的遮光组件103包括固定件130和第一遮光件131,第一遮光件131一体成型,减少了工艺步骤,整个遮光组件103的成型步骤可分为加工第一遮光件131和连接固定件130与第一遮光件131,可逐步进行加工,且每个工艺步骤易于实现,从而便于制备小尺寸的遮光组件103以及批量化的遮光组件103,能够适用于小型化、批量化的光学镜头10中。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固定件130,由于固定件130设于次镜反射面120背离主镜101的一侧,因此可通过固定件130连接次镜102和第一遮光件131,便于次镜102、第一遮光件131连接为一体之后与主镜101进行对位,提高次镜102、遮光组件103及主镜101的位置精度,便于提升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性能。
61.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和图8,遮光组件10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遮光件132。本技术对于第二遮光件132的数量不作具体的限定。例如:第二遮光件1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
62.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和图8,第二遮光件132的数量为一个。第二遮光件13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遮光筒132a和第二连接杆132b。第二遮光筒132a和第二连接杆132b一体成型可以减少成型第二遮光件132的工艺步骤,便于实现第二遮光件132的小型化以及批量化生产。第二遮光筒132a为中空结构,第二遮光筒132a可以是圆柱形筒、立方筒、正方筒及其他多边形筒等中的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圆柱形筒为例。第二遮光筒132a采用非透光材质制成,例如:铝合金、不锈钢、铜等。第二连接杆132b可以是圆柱形杆、条形杆等中的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条形杆为例。第二连接杆132b的材质与第二遮光筒132a的材质相同,以便于一体成型第二遮光件132,简化成型第二遮光件132的工艺步骤。
63.第二遮光筒132a设于次镜102的外周侧与第一遮光筒131a之间,并与次镜102、第一遮光筒131a间隔设置。换言之,第二遮光筒132a的内周侧与次镜102的外周侧相对并间隔设置,第二遮光筒132a的外周侧与第一遮光筒131a的内周侧相对并间隔设置。第二遮光筒132a的内周侧可以理解为第二遮光筒132a的内周侧面,第二遮光筒132a的外周侧可以理解为第二遮光筒132a的外周侧面。可以理解的,第二遮光筒132a的内径大于次镜的外径,且小于第一遮光筒131a的内径。
64.第二连接杆132b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131b朝向主镜反射面112的一侧,或者,第二连接杆132b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131b背离主镜反射面112的一侧,又或者,第二连接杆132b固定连接于固定件130朝向主镜反射面11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132b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131b朝向主镜反射面112的一侧。其中,第二连接杆132b的尺寸可小于第一连接杆131b的尺寸,以便于第二连接杆132b与第一连接杆131b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132b与第一连接杆131b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焊接、螺栓连接等。第二遮光筒132a与次镜102的外周侧之间形成第一透光区域141。第二遮光筒132a与第一遮光筒131a之间形成第二透光区域142。第一透光区域141和第二透光区域142皆用于使物侧射入的第一入射光线a射于主镜反射面112。第二遮光筒132a用于遮挡从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b。
6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遮光件132,第二遮光件132与第一遮光件131皆可以遮挡从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b,可阻挡更多的杂光射于主镜反射面112,且在相同成像质量要求下可进一步地减少第二遮光件132的高度、第一遮光件131的高度,从而有利于减少光学镜头10的高度尺寸,实现光学镜头10的小型化。其中,第二遮光件132的高度为第二遮
光件132沿z轴方向的尺寸。第一遮光件131的高度为第一遮光件131沿z轴方向的尺寸。本技术实施例中,z轴方向与光学镜头10的光轴方向相同。
66.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至图11,第二遮光件132的数量为多个。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四个第二遮光件132为例,四个第二遮光件132分别记为第一子遮光件1321、第二子遮光件1321、第三子遮光件1322及第四子遮光件1323。其中,第一子遮光件132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子遮光筒132c和第一子连接杆132d。第二子遮光件132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子遮光筒132e和第二子连接杆132f。第三子遮光件132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子遮光筒132g和第三子连接杆132h。第四子遮光件1323包括一体成型的第四子遮光筒132i和第四子连接杆132j。第一子遮光筒132c、第二子遮光筒132e、第三子遮光筒132g及第四子遮光筒132i皆为中空结构。第一子遮光筒132c、第二子遮光筒132e、第三子遮光筒132g及第四子遮光筒132i可以是圆柱形筒、立方筒、正方筒及其他多边形筒等中的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中皆以圆柱形筒为例。第一子遮光筒132c、第二子遮光筒132e、第三子遮光筒132g及第四子遮光筒132i皆采用非透光材质制成,例如:铝合金、不锈钢、铜等。第一子连接杆132d、第二子连接杆132f、第三子连接杆132h及第四子连接杆132j可以是圆柱形杆、条形杆等中的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中皆以条形杆为例。第一子连接杆132d的材质与第一子遮光筒132c的材质相同。第二子连接杆132f的材质与第二子遮光筒132e的材质相同。第三子连接杆132h的材质与第三子遮光筒132g的材质相同。第四子连接杆132j的材质与第四子遮光筒132i的材质相同。第一子遮光筒132c、第二子遮光筒132e、第三子遮光筒132g及第四子遮光筒132i沿次镜102指向第一遮光筒131a的方向依次排列。其中,第一子遮光筒132c的直径小于第二子遮光筒132e的直径,第二子遮光筒132e的直径小于第三子遮光筒132g的直径,第三子遮光筒132g的直径小于第四子遮光筒132i的直径。第一子连接杆132d、第二子连接杆132f、第三子连接杆132h及第四子连接杆132j沿次镜102指向第一遮光筒131a的方向依次排列于第一连接杆131b朝向主镜反射面112的一侧。其中,次镜102指向第一遮光筒131a的方向可参照附图的y轴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遮光筒132a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即第一子遮光筒132c与第二子遮光筒132e间隔设置,第二子遮光筒132e与第三子遮光筒132g间隔设置,第三子遮光筒132g与第四子遮光筒132i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遮光筒132a之间形成第三透光区域143。可以理解的,第一子遮光筒132c与次镜102之间形成第一透光区域141。第四子遮光筒132i与第一遮光筒131a之间形成第二透光区域142。第一子遮光筒132c与第二子遮光筒132e之间形成第一子透光区域143a,第二子遮光筒132e与第三子遮光筒132g之间形成第二子透光区域143b,第三子遮光筒132g与第四子遮光筒132i之间形成第三子透光区域143c,第一子透光区域143a、第二子透光区域143b及第三子透光区域143c皆为第三透光区域143。第三透光区域143用于使物侧射入的第一入射光线a射于主镜反射面112。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域141、第二透光区域142及第三透光区域143皆用于使物侧射入的第一入射光线a射于主镜反射面112。第一遮光筒131a、第一子遮光筒132c、第二子遮光筒132e、第三子遮光筒132g及第四子遮光筒132i皆用于遮挡从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b。
67.本实施例中第二遮光件132的数量较多,第二遮光件132与第一遮光件131皆可以遮挡从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b,可阻挡更多的杂光射于主镜反射面112,且在相同成像质量要求下可进一步地减少每个第二遮光件132的高度、第一遮光件131的高度,从而更有利于减少光学镜头10的高度尺寸,实现光学镜头10的小型化。
68.一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第二遮光筒132a之间的间距沿次镜102指向第一遮光筒131a的方向依次递增且第二遮光筒132a的高度依次递增。具体的,第一子遮光筒132c与第二子遮光筒132e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子遮光筒132e与第三子遮光筒132g之间的间距。第二子遮光筒132e与第三子遮光筒132g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三子遮光筒132g与第四子遮光筒132i之间的间距。第一子遮光筒132c的高度小于第二子遮光筒132e的高度。第二子遮光筒132e的高度小于第三子遮光筒132g的高度。第三子遮光筒132g的高度小于第四子遮光筒132i的高度。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遮光筒132a对从物侧中心射入的光线的遮挡较多,对从物侧边缘射入的光线的遮挡较少,在阻挡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b的同时可以提高中心与边缘的第一入射光线a的进光量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成像的均匀性。
69.其中,遮光组件103由以下实施例所述的遮光组件103的制备方法制成。
70.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组件103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遮光组件103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s101、s102、s103和s104。以下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组件103可用于减少光学镜头10的杂光。
71.s101:加工第一原材以形成第一基材;其中,所述第一原材呈长片状;所述第一基材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的多个第一弯折臂,所述第一主体部呈长片状,多个所述第一弯折臂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个长边上。
72.其中,如图13所示,第一原材105采用非透光材质。第一原材105可以为不锈钢片或者铝合金片。第一基材106的第一主体部160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一原材105的宽度尺寸,第一主体部160的长度尺寸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原材105的长度尺寸。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第一主体部160的长度尺寸等于第一原材105的长度尺寸为例。
73.一实施方式中,加工第一原材105以形成第一基材106包括采用切割、冲切、蚀刻中的至少一种工艺方法加工第一原材105以形成第一基材106。例如:采用切割、冲切、蚀刻中的一种工艺方法加工第一原材105以形成第一基材106;或者,采用切割、冲切、蚀刻中的任意两种工艺方法加工第一原材105以形成第一基材106;又或者,采用切割、冲切、蚀刻三种工艺方法加工第一原材105以形成第一基材106。当采用切割工艺加工第一原材105以形成第一基材106时,可以是线切割工艺也可以激光切割工艺。可以理解的,加工第一原材105以形成第一基材106即通过去除第一原材105的部分材质以形成具有第一主体部160和第一弯折臂161的第一基材106。
74.s102:加工所述第一基材以形成第一遮光件,使所述第一主体部形成所述第一遮光件的第一遮光筒,使多个所述第一弯折臂形成所述第一遮光件的多个第一连接杆;其中,所述第一遮光筒呈环状,所述第一遮光筒用于消除所述光学镜头内的杂光,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遮光筒向内弯折。
75.如图13所示,第一遮光筒131a呈环状。可选的,第一遮光筒131a呈圆环状、矩形环状或者方形环状及其他多边形环状中的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圆环状为例。
76.一实施方式中,加工所述第一基材106以形成第一遮光件131,使所述第一主体部160形成所述第一遮光件131的第一遮光筒131a,使多个所述第一弯折臂161形成所述第一遮光件131的多个第一连接杆131b,包括:采用环形治具固定所述第一基材106,将所述第一主体部160的两个短边连接形成第一遮光筒131a,将多个所述第一弯折臂161皆向内弯折80
°
~100
°
形成多个第一连接杆131b,其中,所述第一遮光筒131a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
131b形成第一遮光件131。
77.本技术实施例中可采用圆柱形治具固定第一基材106,即可以将第一基材106环绕于圆柱形治具的外周侧,使第一基材106与圆柱形治具的周侧面贴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要求的第一遮光筒131a的形状选择相应的环形治具,例如:方形治具、矩形治具等。其中,第一主体部160的两个短边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粘接以及螺栓连接等。本技术中为便于简化第一遮光件131的加工步骤以及便于实现第一遮光件131的小型化可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将第一主体部160的两个短边的连接。将多个第一弯折臂161皆向内弯折80
°
~100
°
形成多个第一连接杆131b可以是通过压弯的方式将多个第一弯折臂161皆向内弯折80
°
~100
°
形成多个第一连接杆131b。可选的,第一弯折臂161的弯折角度为90
°
,使多个第一弯折臂161弯折并贴合于圆柱形治具的顶面或者底面,形成多个第一连接杆131b。
78.s103:提供固定件,使所述固定件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遮光筒的一端。
79.如图13所示,其中,固定件130可以为固定环、固定片等。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件130为圆形固定环。一实施方式中,使所述固定件130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31b远离所述第一遮光筒131a的一端,包括使所述固定件130粘接或者焊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31b远离所述第一遮光筒131a的一端的端面,或者,使所述固定件130粘接或者焊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31b的底面,或者,使所述固定件130粘接或者焊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31b的顶面。其中,第一连接杆131b的顶面可以理解为附图13中第一连接杆131b朝上的表面;第一连接杆131b的底面可以理解为附图13中第一连接杆131b朝下的表面。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将固定件130与多个第一连接杆131b连接,可提高第一遮光件131的可靠性,减少或者避免固定件130与第一连接杆131b出现松动等。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30与第一连接杆131b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固定件130可与多个第一连接杆131b中的部分第一连接杆131b或全部的第一连接杆131b连接。
80.s104:形成遮光组件。
81.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遮光组件103包括固定件130和第一遮光件131。
82.本技术提供的遮光组件103的制备方法通过加工第一原材105形成第一基材106,加工第一基材106形成第一遮光件131,将固定件130与多个第一连接杆131b连接三个工艺步骤形成遮光组件103,每个工艺步骤简单、易于实现且适用于小尺寸加工,从而可用于制备小尺寸的遮光组件103。本技术提供的遮光组件103由上述制备方法制成,因此遮光组件103可进行小型化。本技术提供的光学镜头10由于包括上述制备方法制成的遮光组件103,因此光学镜头10可进行小型化。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头1由于包括上述光学镜头10,因此摄像头1可进行小型化,适用于手机等空间有限的电子设备100。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由于包括上述摄像头1,摄像头1尺寸较小所占用的空间较少,易于排布于空间有限的电子设备100,且电子设备100可进行小型化。
83.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遮光组件103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组件103的制备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103之后,步骤s104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s105、s106、s107和s108。
84.s105:加工至少一个第二原材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基材;其中,所述第二原材呈长
片状;所述第二基材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的多个第二弯折臂,所述第二主体部呈长片状,多个所述第二弯折臂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个长边上。
85.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加工一个第二原材107以形成一个第二基材108;其中,第二原材107呈长片状。第二原材107采用非透光材质。第二原材107可以为不锈钢片或者铝合金片。第二原材107的长度小于第一原材105的长度。第二原材107的宽度可小于、等于或者大于第一原材105的宽度。第二主体部180的长度与第二原材107的长度相同。第二主体部180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二原材107的宽度尺寸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部180的长度可小于第二原材107的长度。多个第二弯折臂181均匀排布于第二主体部180上。
86.一实施方式中,加工第二原材107以形成第二基材108包括采用切割、冲切、蚀刻中的至少一种工艺方法加工第二原材107以形成第二基材108。例如:采用切割、冲切、蚀刻中的一种工艺方法加工第二原材107以形成第二基材108;或者,采用切割、冲切、蚀刻中的任意两种工艺方法加工第二原材107以形成第二基材108;又或者,采用切割、冲切、蚀刻三种工艺方法加工第二原材107以形成第二基材108。当采用切割工艺加工第二原材107以形成第二基材108时,可以是线切割工艺也可以激光切割工艺。可以理解的,加工第二原材107以形成第二基材108即通过去除第二原材107的部分材质以形成具有第二主体部180和第二弯折部的第二基材108。
87.另一实施例中,加工多个第二原材107以形成多个第二基材108;其中,每个第二原材107呈长片状。每个第二基材108包括第二主体部180和位于第二主体部180上的多个第二弯折臂181。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原材107、第二基材108的形状、材质、结构以及加工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方式。其中,多个第二原材107的长度各不相同,以加工出长度各不相同的第二基材108。
88.s106:加工所述第二基材以形成第二遮光件,使所述第二主体部形成所述第二遮光件的第二遮光筒,使多个所述第二弯折臂形成所述第二遮光件的多个第二连接杆;其中,所述第二遮光筒呈环状,所述第二遮光筒用于消除所述光学镜头内的杂光,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二遮光筒向内弯折。
89.如图15所示,第二遮光筒132a呈环状。可选的,第二遮光筒132a呈圆环状、矩形环状或者方形环状及其他多边形环状中的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圆环状为例。当加工多个第二基材108形成多个第二遮光件132时,由于多个第二基材108的长度各不相同,因此加工出的第二遮光件的第二遮光筒的直径各不相同。
90.一实施方式中,加工所述第二基材108以形成第二遮光件132,使所述第二主体部180形成所述第二遮光件132的第二遮光筒132a,使多个所述第二弯折臂181形成所述第二遮光件132的多个第二连接杆132b,包括采用环形治具固定所述第二基材108,将所述第二主体部180的两个短边连接形成第二遮光筒132a,将多个所述第二弯折臂181皆向内弯折80
°
~100
°
形成多个第二连接杆132b,其中,所述第二遮光筒132a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32b形成第二遮光件132。
91.本技术实施例中可采用圆柱形治具固定第二基材108,即可以将第二基材108环绕于圆柱形治具的外周侧,使第二基材108与圆柱形治具的周侧面贴合。由于第二基材108的长度与第一基材108的长度不同,因此所采用的圆柱形治具的直径不同。当加工多个第二基材108形成多个第二遮光件132时,可根据相应的第二基材108的长度,选择相应尺寸的圆柱
形治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要求的第二遮光筒132a的形状选择相应的环形治具,例如:方形治具、矩形治具等。其中,第二主体部180的两个短边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粘接以及螺栓连接等。本技术中为便于简化第二遮光件132的加工步骤以及便于实现第二遮光件132的小型化可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将第二主体部180的两个短边的连接。将多个第二弯折臂181皆向内弯折80
°
~100
°
形成多个第二连接杆132b可以是通过压弯的方式将多个第二弯折臂181皆向内弯折80
°
~100
°
形成多个第一连接杆131b。可选的,第二弯折臂181的弯折角度为90
°
,使多个第二弯折臂181弯折并贴合于圆柱形治具的顶面或者底面,形成多个第二连接杆132b。其中,第二弯折臂181的长度小于第一弯折臂161的长度。
92.s107:将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皆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使所述第二遮光筒与所述第一遮光筒131a相对并间隔设置。
93.其中,第二连接杆132b与第一连接杆131b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粘接、螺纹连接等。例如:第二连接杆132b与第一连接杆131b焊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二连接杆132b与第一连接杆131b连接,可提高遮光组件103的可靠性,减少或者避免第二连接杆132b与第一连接杆131b出现松动等。
94.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15和图16,第二遮光件13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遮光件132的第二遮光筒132a的直径不同。将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32b皆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31b上,使所述第二遮光筒132a与所述第一遮光筒131a相对并间隔设置,包括:依照多个所述第二遮光筒132a的直径由大到小依次沿所述第一遮光筒指向所述固定件的方向将每个所述第二遮光筒132a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32b皆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31b上,使每个所述第二遮光筒132a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32b依照连接顺序从所述第一遮光筒131a至所述固定件130的方向依次排列,使每个所述第二遮光筒132a与所述第一遮光筒131a相对并间隔设置,且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遮光筒132a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多个第二遮光件132从外到内进行组装,且多个第二遮光件132的组装顺序为直径由大到小,即先组装直径较大的第二遮光件132。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遮光组件103的组装方式,在组装第二遮光件132时,第一连接杆131b与固定件130可支撑第二遮光件132,从而可提高第二连接杆132b与第一连接杆131b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避免出现虚焊或者粘接不牢固等。其中,第二连接杆132b可直接连接于第一连接杆131b的顶面或者底面,也可通过连接于固定件130上以连接第一连接杆131b。
95.s108:对所述第一遮光件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遮光件的外表面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遮光件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吸光层,使所述第二遮光件的外表面喷形成第二吸光层,所述第一吸光层和所述第二吸光层皆用于吸收所述光学镜头内的杂光。
96.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遮光件131的外表面进行喷漆和亚光处理,使第一遮光件131的外表面形成黑色第一吸光层,对第二遮光件132的外表面进行喷漆和亚光处理,使第二遮光件132的外表面形成黑色第二吸光层。其中,第一吸光层与第二吸光层可以吸收光线并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件131和第二遮光件132不仅可以遮挡杂光,还能够吸收杂光,从而减少或避免杂光发生反射、折射后射于光学镜头10内部。
97.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遮光组件103包括固定件130、第一遮光件131及一个或多个
第二遮光件132。由于设置了一个或多个第二遮光件132,因此可提高遮光组件103的遮光效果。第一遮光件131与第二遮光件132皆采用简单、可小型化的加工方式进行加工后再组装,使得整体的遮光组件103可通过几个易于实现的加工步骤逐步加工完成,适用于小型化、批量化生产的光学镜头10。
98.此外,如图17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光学镜头30。光学镜头30包括主镜301、次镜302及遮光组件303。其中,主镜301与上述光学镜头10的主镜101相同,次镜30与上述光学镜头10的次镜102相同,即主镜301具有朝向物侧的主镜反射面,次镜302与主镜301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并相对设置,次镜302具有朝向像侧的次镜反射面。遮光组件303与上述光学镜头10的遮光组件103不同。
99.具体的,遮光组件303包括透光基材330及至少一个遮光环331。其中,透光基材可以是透光的塑胶板、玻璃板等。透光基材330用于使物侧射入的第一入射光线射于主镜反射面112。透光基材330设有第一凹槽330a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330b。次镜302设于第一凹槽330a内。遮光环331设于第二凹槽330b内并环绕于次镜302的外周侧。遮光环331用于吸收从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可选的,通过在透光基材330蚀刻形成第二凹槽330b,于第二凹槽330b内填充黑色吸光剂或者黑色染料等形成遮光环331。
100.一实施例中,透光基材33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3301和第二表面3302,第一表面3301朝向物侧,第二表面3302朝向主镜反射面112,第一表面3301和第二表面3302皆为平面。本实施例可减少透光基材330对入射光线的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表面3301和第二表面3302也可以设计为弧形面。
101.其中,遮光环3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遮光环331依次环绕于次镜302的外周侧且多个遮光环331的高度相同。
102.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30直接在透光基材330上成型遮光环331,通过遮光环331遮挡从物侧射入的第二入射光线,从而减少光学系统中的杂光,实现高质量成像,且直接在透光基材330上成型遮光环331的工艺简单,易于实现,便于制备小尺寸的光学镜头30以及批量化生产光学镜头30。
103.上述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提及的特征,只要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是有意义的,均可以任意相互组合。针对遮光组件303所说明的优点和特征以相应的方式适用于光学镜头10、摄像头1及电子设备100。
10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