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适合铝合金框架的折弯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8:05: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弯设备,具体是适合铝合金框架的折弯设备,属于金属板材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铝合金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是轻金属材料之一。铝合金除具有铝的一般特性外,由于添加合金化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又具有一些合金的具体特性。比强度接近高合金钢,比刚度超过钢,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塑性加工性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耐蚀性和可焊性,可作结构材料使用,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建筑、机电、轻化和日用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在进行铝合金框架加工时,需要对铝合金进行折弯处理,但是在将铝合金折弯后形成框架时,可能出现长度较长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适合铝合金框架的折弯设备,包括支架、工作台、折弯机构、定位机构、切割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折弯机构包括固定台、第二转动柱、移动柱和辅助组件,所述工作台一侧固接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内腔底部设有对称安装两个第二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底部均与固定台内腔底部连接,且两个第二电动推杆顶端均贯穿固定台,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表面均套接第一压板,所述固定台内腔设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顶部转动连接固定台内腔顶部,且第一转动柱底部连接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底部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柱底端表面套接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有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端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工作台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柱顶端表面套接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一侧连接移动柱,所述移动柱顶部固接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一侧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一端贯穿导向板连接第一挤压板。
5.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板和滑块,所述移动柱内腔设有第三丝杠,且第三丝杠两侧均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均连接移动柱内壁,所述第三丝杠表面套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两端均套在滑杆表面,所述移动柱一侧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三丝杠,所述第二移动板顶端贯穿移动柱连接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一侧固接推动杆,所述支架底端一侧设有滑槽,滑槽内部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表面安装滑块,所述滑块顶部固接移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底部和支架均开设相对应的滑道,滑道内部设有滚珠。
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架、第二挤压板和移动组件,所述定位架底端开设调节槽,调节槽内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相背一侧均固接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与调节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表面通过螺纹套有第二移动架,所述第二移动架顶部连接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安装在第三滑轨表面,所述第三滑轨连接
调节槽内壁,所述第二移动架一端贯穿调节槽连接第二挤压板,所述定位架内部开设通口,通口内腔顶部安装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三挤压板和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一侧底部安装定位电机,所述定位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两个第一锥齿轮啮合。
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架和行走齿轮,所述工作台一侧开设活动槽,活动槽内部设有行走齿轮,所述行走齿轮底部设有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底部连接活动槽内腔底部,所述工作台顶部设有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移动架一侧安装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一端连接行走齿轮,所述第一移动架顶部连接定位架,所述工作台顶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滑轨,两个所述第一滑轨均与第一移动架滑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盒和第一驱动盒,所述支架内腔顶部安装第一驱动盒,所述第一驱动盒内腔一侧安装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两端分别连接移动块和第一驱动盒内壁,所述移动块底端贯穿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第二驱动盒,所述第二驱动盒内腔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底端连接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套在第二驱动电机表面,所述转动套底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底部连接切割刀。
9.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盒、第三驱动盒和第二压板,所述工作台内腔设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底部两侧均安装在第四滑轨表面,所述工作台内腔顶部安装第三驱动盒,所述第三驱动盒内腔设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两端表面均套有滑套,所述滑套底端贯穿第三驱动盒连接升降架,所述第二压板内腔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部贯穿第二压板连接升降架,所述第二压板顶部和第三驱动盒之间设有套管,两个所述套管之间设有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两端分别贯穿套管连接挡板。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板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相固接,且第一压板底部和固定台顶部均设有夹板,所述工作台一侧设有驱动槽,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齿轮均位于驱动槽内部,所述导向板和推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柱分别与第一齿轮和连接套固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柱底部和支架底端的滑道均为环形结构,所述滑块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架上的滑槽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三丝杠一端转动连接移动柱内壁,且第二移动板滑动连接滑杆。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和第三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通过两个管径不同的管体相互套接组成,所述伸缩杆表面套有第一弹簧,所述支架通口底部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二移动架底部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一丝杠一端与定位架内壁转动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盒一侧设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与第三丝杠连接,所述第三丝杠一端与第三驱动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架分别与滑套和限位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压板底部设有若干锥头,所述工作台内腔一侧设有入料口,入料口连接接料槽,所述接料槽两侧均设有垫板,所述垫板底部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工作台。
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连续折弯的适合铝合金框架的折弯设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6.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适合铝合金框架的折弯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折弯设备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移动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定位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工作台内部活动槽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盒和第二压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盒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收集机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垫板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套管结构示意图。
17.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第一移动架;2、行走电机;3、第一滑轨;4、定位电机;5、定位架;6、支架;7、第一电动推杆;8、转动套;9、第一驱动盒;10、第二驱动盒;11、旋转电机;12、切断刀;13、第一压板;14、接料槽;15、第一挤压板;16、导向板;17、推动杆;18、第一移动板;19、第一驱动电机;20、移动柱;21、第二电动推杆;22、第一转动柱;23、连接套;24、滑块;25、第二滑轨;26、第二转动柱;27、工作台;28、第一齿轮;29、滚珠;30、第二齿轮;31、第二驱动电机;32、固定台;33、第一锥齿轮;34、第一丝杠;35、第二挤压板;36、伸缩杆;37、第一弹簧;38、第三挤压板;39、导向块;40、第三滑轨;41、第二移动架;42、第二锥齿轮;43、第二丝杠;44、限位块;45、第二压板;46、第四滑轨;47、收集盒;48、升降架;49、升降电机;50、滑套;51、第三驱动盒;52、滑杆;53、第三丝杠;54、第二移动板;55、活动杆;56、套管;57、挡板;58、垫板;59、第二弹簧;60、行走齿轮;61、齿条;62、移动块;63、第三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得本技术的申请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1.参照图1、图2和图4,一种适合铝合金框架的折弯设备,包括支架6、工作台27、折弯机构、定位机构、切割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折弯机构包括固定台32、第二转动柱26、移动柱20和辅助组件,所述工作台27一侧固接固定台32,所述固定台32内腔底部设有对称安装两个第二电动推杆21,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1底部均与固定台32内腔底部连接,且两个第二电动推杆21顶端均贯穿固定台32,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1表面均套接第一压板13,所述固定台32内腔设有第一转动
柱22,所述第一转动柱22顶部转动连接固定台32内腔顶部,且第一转动柱22底部连接第二转动柱26,所述第二转动柱26底部与支架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柱26底端表面套接第一齿轮28,所述第一齿轮28一侧设有相啮合的第二齿轮30,所述第二齿轮30一端连接第二驱动电机3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1与工作台27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柱26顶端表面套接连接套23,所述连接套23一侧连接移动柱20,所述移动柱20顶部固接导向板16,所述导向板16一侧设有推动杆17,所述推动杆17一端贯穿导向板16连接第一挤压板15。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板13、移动柱20、第二电动推杆21、第一转动柱22、活动套、第二转动柱26、工作台27、第一齿轮28、第二齿轮30、第二驱动电机31和固定块对铝合金框架进行快速加工折弯。
23.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板54和滑块24,所述移动柱20内腔设有第三丝杠53,且第三丝杠53两侧均设有滑杆52,所述滑杆52两端均连接移动柱20内壁,所述第三丝杠53表面套有第二移动板54,所述第二移动板54两端均套在滑杆52表面,所述移动柱20一侧设有第一驱动电机1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9输出端连接第三丝杠53,所述第二移动板54顶端贯穿移动柱20连接第一移动板18,所述第一移动板18一侧固接推动杆17,所述支架6底端一侧设有滑槽,滑槽内部设有第二滑轨25,所述第二滑轨25表面安装滑块24,所述滑块24顶部固接移动柱20,所述第二转动柱26底部和支架6均开设相对应的滑道,滑道内部设有滚珠29。
24.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滑块24、第二滑轨25、滚珠29,可以在折弯时起到导向的效果,而且通过会滑杆52、第三丝杠53、第二移动板54和第一驱动电机19控制第一挤压板15、导向板16、推动杆17、第一移动板18,方便在对铝合金进行折弯时进行挤压定位。
25.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架5、第二挤压板35和移动组件,所述定位架5底端开设调节槽,调节槽内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锥齿轮33,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33相背一侧均固接第一丝杠34,所述第一丝杠34与调节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34表面通过螺纹套有第二移动架41,所述第二移动架41顶部连接导向块39,所述导向块39安装在第三滑轨40表面,所述第三滑轨40连接调节槽内壁,所述第二移动架41一端贯穿调节槽连接第二挤压板35,所述定位架5内部开设通口,通口内腔顶部安装伸缩杆36,所述伸缩杆36两端分别连接第三挤压板38和定位架5,所述定位架5一侧底部安装定位电机4,所述定位电机4输出端连接第二锥齿轮42,所述第二锥齿轮42与两个第一锥齿轮33啮合。
26.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锥齿轮33、第一齿轮28、第二挤压板35、伸缩杆36、第一弹簧37、第二挤压板35、导向块39、第三滑轨40、第二移动架41和定位架5快速将铝合金材料进行定位,配合行走电机2、第一移动架1、行走齿轮60和齿条61进行送料,便于对铝合金进行连续折弯形成框架。
27.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架1和行走齿轮60,所述工作台27一侧开设活动槽,活动槽内部设有行走齿轮60,所述行走齿轮60底部设有相啮合的齿条61,所述齿条61底部连接活动槽内腔底部,所述工作台27顶部设有第一移动架1,所述第一移动架1一侧安装行走电机2,所述行走电机2一端连接行走齿轮60,所述第一移动架1顶部连接定位架5,所述工作台27顶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滑轨3,两个所述第一滑轨3均与第一移动架1滑动连接。
28.定位完成后,行走电机2带动行走齿轮60转动时,配合齿条61可以带动活动槽内部
移动,当行走齿轮60在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移动架1一起移动,而且第一移动架1会在第一滑轨3表面滑动,当第一移动架1在移动时可以带动定位架5以及铝合金移动,控制好需要折弯的位置后;在进行第一步折弯后解除第一压板13对铝合金的定位,通过行走电机2带动铝合金进行行走,控制好长度时,再次进行折弯,当进行第三次折弯时,定位架5在输送完后解除对铝合金的定位,放置折弯形成框架时铝合金会与定位架5撞击。
29.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如图2和图9所示,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盒10和第一驱动盒9,所述支架6内腔顶部安装第一驱动盒9,所述第一驱动盒9内腔一侧安装第三电动推杆63,所述第三电动推杆63两端分别连接移动块62和第一驱动盒9内壁,所述移动块62底端贯穿第一驱动电机19连接第二驱动盒10,所述第二驱动盒10内腔设有旋转电机11,所述旋转电机11底端连接转动套8,所述转动套8套在第二驱动电机31表面,所述转动套8底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7,所述第一电动推杆7底部连接切割刀。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动推杆7、转动套8、第一驱动盒9、第二驱动盒10、旋转电机11、切断刀12、移动块62、第三电动推杆63对铝合金框架进行切割处理,便于取出多余的边角。
31.通过切割刀可以对材料进行处理,对于长度较长时的铝合金,通过第一电动推杆7控制切割刀进行切割,通过第一驱动盒9内部的第三电动推杆63和移动块62控制切割刀位置,通过第二驱动盒10、转动套8和旋转电机11控制切割刀的角度,便于根据需要对铝合金进行切割。
32.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盒47、第三驱动盒51和第二压板45,所述工作台27内腔设有收集盒47,所述收集盒47底部两侧均安装在第四滑轨46表面,所述工作台27内腔顶部安装第三驱动盒51,所述第三驱动盒51内腔设有第二丝杠43,所述第二丝杠43两端表面均套有滑套50,所述滑套50底端贯穿第三驱动盒51连接升降架48,所述第二压板45内腔设有两个限位块44,所述限位块44顶部贯穿第二压板45连接升降架48,所述第二压板45顶部和第三驱动盒51之间设有套管56,两个所述套管56之间设有活动杆55,两个所述活动杆55两端分别贯穿套管连接挡板57。
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块62、第二压板45、第四滑轨46、收集盒47、升降架48、升降电机49、滑套50、第三驱动盒51、套管56、活动杆55和挡板57可以对切割后收集的边角料进行挤压,便于存放大量的边角料;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压板13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21相固接,且第一压板13底部和固定台32顶部均设有夹板,所述工作台27一侧设有驱动槽,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1和第二齿轮30均位于驱动槽内部,所述导向板16和推动杆1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柱26分别与第一齿轮28和连接套23固接,所述滑块24和第二滑轨2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柱26底部和支架6底端的滑道均为环形结构,所述滑块24和第二滑轨25滑动连接,所述支架6上的滑槽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三丝杠53一端转动连接移动柱20内壁,且第二移动板54滑动连接滑杆52。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好需要折弯的位置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21带动第一压板13移动,将铝合金另一端定位住,在进行折弯时,通过第二驱动电机31可以带动第一齿轮28转动,第二齿轮30会跟随第一齿轮28,且会带动第二转动柱26转动,当第二转动柱26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柱22和滚珠29进行转动时,会带动移动柱20移动,当移动柱20底
部的滑块24在第二滑轨25表面移动时此时可以对铝合金进行折弯,折弯完成后,移动柱20处于与固定台32和定位架5同一水平,然后控制移动柱20复位;移动柱20位于固定台32一侧,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9可以带动第三丝杠53转动,当第三丝杠53表面的第二移动板54移动时,第二移动板54两端会在滑杆52表面移动,也会带动第一移动板18移动,当第一移动板18移动时可以提高推动杆17移动,此时第一挤压板15会将铝合金一侧压住,配合l形结构的夹板可以防止折弯时滑动。
35.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如图10所示,所述导向块39和第三滑轨40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36通过两个管径不同的管体相互套接组成,所述伸缩杆36表面套有第一弹簧37,所述支架6通口底部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二移动架41底部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一丝杠34一端与定位架5内壁转动连接。
36.将需要加工折弯成的框架的铝合金杆一端放置在固定台32顶部的夹板上,另一端位于定位架5内部的橡胶垫顶部,此时通过伸缩杆36以及第一弹簧37可以推动第三挤压板38对铝合金顶部进行挤压,此时通过定位电机4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42转动,当第二锥齿轮42在转动时可以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33一起转动,便于带动第一丝杠34转动,当第一丝杠34转动时可移动第二移动架41移动,方便通过第二挤压板35将铝合金夹持定位住。
37.所述第三驱动盒51一侧设有升降电机49,所述升降电机49与第三丝杠53连接,所述第三丝杠53一端与第三驱动盒5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架48分别与滑套50和限位块44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压板45底部设有若干锥头,所述工作台27内腔一侧设有入料口,入料口连接接料槽14,所述接料槽14两侧均设有垫板58,所述垫板58底部通过第二弹簧59连接工作台27。
3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切割后的边角料会掉落到接料槽14内,当进入接料盒后,通过升降电机49控制第二丝杠43转动时,两个滑套50可以控制升降架48移动,配合第二压板45可以对边角料进行挤压,方便收集更多边角料,切割时铝合金会位于垫板58表面。
3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0.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