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23:36: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中的混合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
2.

背景技术:

3.在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国情中,虽然国土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密度大,存在人均土地占用面积少的问题,为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需要通过技术方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4.梯田作为土地资源的一种合理利用方式,是一种对山地、丘陵地区对坡地进行有效利用的耕作方式,在中国东南省份降雨均匀的地区非常常见,其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同时,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既能解决粮食问题,同时也能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土,对坡地水土保持也有较佳的效果,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体量较大的梯田还能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持续保持,在我国作为代表的就有云南元阳县的元阳梯田、广西龙胜县的龙脊梯田、湖南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等。
5.另外,随着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在农田中进行不同作物以及作物与水生动植物的混养,可以通过水稻与动植物之间的各种互利共生关系进行协调,也是高效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的各项生物资源的一种方式,有效的混养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能有效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丰富产业链,且极具生态效益。现有技术中的稻鸭混养和稻鱼混养的技术也已经日益成熟,其中,稻鱼混养技术能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且稻田也能为鱼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以水稻种植为主,兼顾养鱼,可达到水稻增产的同时将鱼作为副产物产生营收价值,同时稻鱼混养技术对养殖鱼类的防病具有一定作用,尤其对多病难养的草鱼意义更大。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稻鱼混养技术常采用放养方式进行,不能有效控制稻田内部的水位、养殖水的含氧量等养殖情况,因而多是在平原地区的大尺寸水稻稻田中实现,而梯田中常见的水稻种植单元的单元面积通常在100m2以下,导致在梯田中进行进行养鱼时存在养殖效率偏低的问题,无法兼顾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另外,在稻田中进行高密度的养鱼时,虽然水稻与鱼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稻田有一定的增益,但是稻田中水质以及底泥的质量提升和净化主要还是依靠外力进行处理的,如稻田的深翻等操作,而这种操作在梯田区域运行发生时,由于石质基底的比例较高,会导致设备运行的成本较高,如果能适当减少这种外力的干预,将能有效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输入产出比。
6.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该方法
可在小尺寸的梯田水田中实现高质量的稻鱼混养,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8.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在梯田地域选择合适的稻鱼混养稻田,选择土壤ph值为6.2~6.7、无污染、并具有良好的排灌条件的弱酸性稻田单元作为种植区域,且不同的稻田之间具有明显边界;s2、进行稻田处理,处理前将稻田中的水排空,并在排空后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处理后的稻田中沿长度方向挖间隔沟,控制沟深20~30cm、沟宽对应水稻的插秧种植间距,并在间隔沟的沟侧壁上衬竹编板进行结构保持并在边界位置进行压实获得压实田埂。
9.s3、在每年的4月月底~5月中旬插秧,插秧前完成稻田处理并施加底肥,引水养田10~15天,待水质稳定后插秧并进行秧苗养护,插秧后10~15天后投放一期鱼苗,其一期鱼苗为禾花鱼鱼苗,鱼苗体长长度为3~5cm,鱼苗投放密度为0.3~0.7条/m2,一并投放禾花鱼饵料饲喂禾花鱼鱼苗并进行水稻及禾花鱼的日常管理,并在6月开始逐步减少禾花鱼饵料的投放,7月~9月间停止投放禾花鱼饵料;s4、禾花鱼生长60~90天后,追加二期鱼苗,二期鱼苗为体长长度为2~3cm塘鲺以及体长0.7~1.5cm的泥鳅,塘鲺与泥鳅的比例为1:3~1:2,投入总质量为一期鱼苗重量的1/3~1/2;在二期鱼苗投入后3~5天按照0.5~0.7kg/100m2的质量比投入动物性饵料后不再添加任何二期鱼苗饵料;s5、每年11月完成对当年一期鱼苗的捕捞,捕捞比例大于90%,并在下一年重新进入一期鱼苗的养殖循环;而二期鱼苗可在鱼苗成熟后随时进行捕捞,捕捞其中体重超过1kg的塘鲺以及体重超过20g的泥鳅即可,并在每年一期鱼苗投放时按照0.5~0.7kg/100m2的质量比一并投放动物性饵料即可,不需要在下一年重新进入养殖循环。
10.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稻田的适用单元面积为10~100m2。
11.作为进一步限定,在步骤s2中进行稻田处理时,先将稻田中的水排空,排空后将稻田底泥深翻,并暴晒5~10天,暴晒过程中每隔1天翻动一次,并用500倍灭菌灵溶液喷施表面来完成消毒。
12.作为进一步限定,在步骤s2中压实后的田埂内侧插入竹排进行加固,并在所述竹排上固定有网衣,以通过竹排与网衣的组合来防止塘鲺与泥鳅外逃;所述竹排的插入深度为60~80cm;所述网衣为尼龙网衣或者维纶网衣。
13.作为进一步限定,一期鱼苗和二期鱼苗在进行投放前先利用食盐水或药水浸泡鱼体,以杀灭寄生在鱼苗苗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
14.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动物性饵料为动物内脏、昆虫、蚯蚓、贝类干燥后碾细所获得的粉末料。
15.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可以在梯田上稻田单元的小尺寸空间内进行禾花鱼密度养殖,纠正了了传统稻鱼混养系统中对空间要求高的技术偏见,有效提高梯田中稻田的空间利用率并将其作为稻鱼养殖空间,同时塘鲺与泥鳅作为底层水体动物,不过多占用禾花鱼的生长空间,能在鱼苗和幼鱼状态下对稻田进行松土,并吞食一些稻田底泥中的微生物,解决梯田需要人工深翻的问题,同时,水稻、禾花鱼、塘鲺/泥鳅中三者的代谢物能够相互利用,实现水产养殖与立体种植的有机复合,在可控水质环境
下进行水稻/鱼混养,达到污染零排放的可持续循环耕作的效果,并形成免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的田间操作,可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是梯田地区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生产安全绿色农产品的有效方法。
16.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8.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湖南西北部地区的山地地区梯田作为试验区域,进行稻鱼混养试验。
19.实施例一:在实施例一中,用于进行稻鱼混养的稻田在梯田的中间高度位置,其海拔为550m,周边10km内无工业企业,稻田的土壤ph值为6.5,并在山地的山顶具有带较佳蓄水性能的天然林,梯田能通过水渠向稻田引水。在本实施例中,稻田的单元尺寸为20m2,整体为月牙形,并具有明显边界,以方便在边界位置进行加固和处理。
20.本实施例的稻田在进行稻鱼混养前先选择在三月份时进行稻田处理,处理前将稻田中的水排空,进行翻晒,翻整暴晒一个星期,暴晒期间中每隔1天翻动一次,一个星期后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同时对稻田的边界进行压实获得压实田埂,并在压实后的田埂内侧插入表面带尼龙网衣的竹排进行加固,以通过竹排与网衣的组合来防止塘鲺与泥鳅外逃;而竹排的插入深度为70cm,以防止塘鲺与泥鳅掘泥逃脱。
21.在消毒后的稻田中施加发酵过的腐熟厩肥作为底肥,将上述腐熟厩肥以及鱼塘底泥按照按照质量比1:3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均匀铺覆于稻田表面,铺覆厚度为7cm,并深翻后静置5天,然后将稻田中沿月牙形边界的长度方向挖间隔沟,控制沟深24cm、沟宽对应水稻的插秧种植间距,在间隔沟的沟侧壁上衬装有竹编板,该竹编板为t字型,其腹面插入间隔沟的沟侧壁中,而翼面则贴合间隔沟的沟侧壁以对沟侧壁进行结构保持;然后引水养田12天,待水位相对稳定后进行封闭除草。
22.然后在五月初的时候进行插秧,插秧后10天后投放一期鱼苗,其一期鱼苗为禾花鱼鱼苗,鱼苗体长为3~4cm,投放密度为0.4条/m2,投放前以1.5wt%的食盐水,在水温15℃的条件下浸泡消毒处理20min以杀灭寄生在鱼苗苗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一期鱼苗投放后一并投放禾花鱼饵料饲喂禾花鱼鱼苗并进行水稻及禾花鱼的日常管理,禾花鱼鱼苗每日投放禾花鱼饵料2次,每次量为0.3kg/100m2,6月开始逐步减少禾花鱼饵料的投放,7月~9月间停止投放禾花鱼饵料,并让禾花鱼取食稻花。
23.禾花鱼生长70天后,追加二期鱼苗,二期鱼苗为体长长度为2~3cm塘鲺以及体长0.7~0.9cm的泥鳅,塘鲺与泥鳅的比例为1:3,投入总质量为一期鱼苗重量的1/3,投放前以1.5wt%的食盐水,在水温15℃的条件下浸泡消毒处理20min以杀灭寄生在鱼苗苗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在二期鱼苗投入后3~5天按照0.5kg/100m2的质量比投入动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为动物内脏、昆虫、蚯蚓、贝类干燥后碾细所获得的粉末料)后不再添加任何二期鱼苗饵料;水稻扬花后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以后添水、排水交替,保持田间湿润,并在
黄化完熟95%以上时进行水稻收割。
24.每年11月完成对当年一期鱼苗的捕捞,捕捞比例大于90%即可,并在下一年重新进入一期鱼苗的养殖循环;而二期鱼苗可在鱼苗成熟后随时进行捕捞,捕捞其中体重超过1kg的塘鲺以及体重超过20g的泥鳅即可,并在每年一期鱼苗投放时按照0.6kg/100m2的质量比一并投放动物性饵料即可,不需要在下一年重新进入养殖循环。
2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二中,用于进行稻鱼混养的稻田在梯田的中上高度位置,其海拔为750m,周边12km内无工业企业,稻田的土壤ph值为6.3,并在山地的山顶具有带较佳蓄水性能的天然林,梯田能通过水渠向稻田引水。在本实施例中,稻田的单元尺寸为14m2,整体为长条,无明显边界,但通过用水泥砂浆砌筑的方式获得边界。
26.本实施例的稻田在进行稻鱼混养前先选择在三月份时进行稻田处理,处理前将稻田中的水排空,进行翻晒,翻整暴晒10天,暴晒期间中每隔1天翻动一次,十天后用500倍灭菌灵溶液喷施表面来完成消毒;并在水泥砂浆边界的内侧通过竹排与维纶网衣的组合来防止塘鲺与泥鳅外逃;而竹排的插入深度为60cm,以防止塘鲺与泥鳅掘泥逃脱。
27.在消毒后的稻田中施加发酵过的腐熟厩肥作为底肥,将上述腐熟厩肥均匀铺覆于稻田表面,铺覆厚度为3cm,并深翻后静置5天,然后将稻田中沿月牙形边界的长度方向挖间隔沟,控制沟深30cm、沟宽对应水稻的插秧种植间距,在间隔沟的沟侧壁上衬装有竹编板,该竹编板为t字型,其腹面插入间隔沟的沟侧壁中,而翼面则贴合间隔沟的沟侧壁以对沟侧壁进行结构保持;然后引水养田10天,待水位相对稳定后进行封闭除草。
28.然后在五月初的时候进行插秧,插秧后15天后投放一期鱼苗,其一期鱼苗为禾花鱼鱼苗,鱼苗体长为4~5cm,投放密度为0.5条/m2,投放前以2.2wt%的食盐水,在水温10℃的条件下浸泡消毒处理15min以杀灭寄生在鱼苗苗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一期鱼苗投放后一并投放禾花鱼饵料饲喂禾花鱼鱼苗并进行水稻及禾花鱼的日常管理,禾花鱼鱼苗每日投放禾花鱼饵料2次,每次量为0.4kg/100m2,6月开始逐步减少禾花鱼饵料的投放,7月~9月间停止投放禾花鱼饵料,并让禾花鱼取食稻花。
29.禾花鱼生长70天后,追加二期鱼苗,二期鱼苗为体长长度为2~3cm塘鲺以及体长1.0~1.3cm的泥鳅,塘鲺与泥鳅的比例为1:2,投入总质量为一期鱼苗重量的1/3,投放前以2.2wt%的食盐水,在水温10℃的条件下浸泡消毒处理15min以杀灭寄生在鱼苗苗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在二期鱼苗投入后3~5天按照0.7kg/100m2的质量比投入动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为动物内脏、昆虫、蚯蚓、贝类干燥后碾细所获得的粉末料)后不再添加任何二期鱼苗饵料;水稻扬花后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以后添水、排水交替,保持田间湿润,并在黄化完熟95%以上时进行水稻收割。
30.每年11月完成对当年一期鱼苗的捕捞,捕捞比例大于90%即可,并在下一年重新进入一期鱼苗的养殖循环;而二期鱼苗可在鱼苗成熟后随时进行捕捞,捕捞其中体重超过1kg的塘鲺以及体重超过20g的泥鳅即可,并在每年一期鱼苗投放时按照0.7kg/100m2的质量比一并投放动物性饵料即可,不需要在下一年重新进入养殖循环。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