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23:36: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在梯田地域选择合适的稻鱼混养稻田,选择土壤ph值为6.2~6.7、无污染、并具有良好的排灌条件的弱酸性稻田单元作为种植区域,且不同的稻田之间具有明显边界;s2、进行稻田处理,处理前将稻田中的水排空,并在排空后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处理后的稻田中沿长度方向挖间隔沟,控制沟深20~30cm、沟宽对应水稻的插秧种植间距,并在间隔沟的沟侧壁上衬竹编板进行结构保持并在边界位置进行压实获得压实田埂;s3、在每年的4月月底~5月中旬插秧,插秧前完成稻田处理并施加底肥,引水养田10~15天,待水质稳定后插秧并进行秧苗养护,插秧后10~15天后投放一期鱼苗,其一期鱼苗为禾花鱼鱼苗,鱼苗体长长度为3~5cm,鱼苗投放密度为0.3~0.7条/m2,一并投放禾花鱼饵料饲喂禾花鱼鱼苗并进行水稻及禾花鱼的日常管理,并在6月开始逐步减少禾花鱼饵料的投放,7月~9月间停止投放禾花鱼饵料;s4、禾花鱼生长60~90天后,追加二期鱼苗,二期鱼苗为体长长度为2~3cm塘鲺以及体长0.7~1.5cm的泥鳅,塘鲺与泥鳅的比例为1:3~1:2,投入总质量为一期鱼苗重量的1/3~1/2;在二期鱼苗投入后3~5天按照0.5~0.7kg/100m2的质量比投入动物性饵料后不再添加任何二期鱼苗饵料;s5、每年11月完成对当年一期鱼苗的捕捞,捕捞比例大于90%,并在下一年重新进入一期鱼苗的养殖循环;而二期鱼苗可在鱼苗成熟后随时进行捕捞,捕捞其中体重超过1kg的塘鲺以及体重超过20g的泥鳅即可,并在每年一期鱼苗投放时按照0.5~0.7kg/100m2的质量比一并投放动物性饵料即可,不需要在下一年重新进入养殖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的适用单元面积为10~100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进行稻田处理时,先将稻田中的水排空,排空后将稻田底泥深翻,并暴晒5~10天,暴晒过程中每隔1天翻动一次,并用500倍灭菌灵溶液喷施表面来完成消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压实后的田埂内侧插入竹排进行加固,并在所述竹排上固定有网孔小于泥鳅鱼苗尺寸的网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排的插入深度为60~80c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衣为尼龙网衣或者维纶网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期鱼苗和二期鱼苗在进行投放前先利用食盐水或药水浸泡鱼体,以杀灭寄生在鱼苗苗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性饵料为动物内脏、昆虫、蚯蚓、贝类干燥后碾细所获得的粉末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梯田地域进行稻鱼混养,其选用符合条件的梯田区域作为种植区域进行稻田处理,沿长度方向挖间隔沟,并在间隔沟的沟侧壁上衬竹编板加固。稻田处理完成后施加底肥并引水养田,然后插秧并进行秧苗养护,并依顺序投放一期鱼苗以及二期鱼苗,其一期鱼苗为禾花鱼鱼苗,而二期鱼苗为塘鲺与泥鳅的混合鱼苗;每年11月完成对当年一期鱼苗的捕捞,捕捞比例大于90%,并在下一年重新进入一期鱼苗的养殖循环;而二期鱼苗可在鱼苗成熟后随时进行捕捞。本发明适应于梯田地域,可在梯田上的小尺寸稻田中进行高密度养鱼,并获得较佳的投入输出比。入输出比。


技术研发人员:邓仕运 邓菲菲 刘爱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衡阳县仕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2/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