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用插座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22:21: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插座和具有该车用插座的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同人群对汽车的功能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新能源汽车除了基本的充电功能也会搭载放电功能,放电功能分为车外放电和车内放电的形式。一般放电功能主要由车载充电机对动力电池包的高压直流电进行逆变转换,实现 220v交流电输出,相对应的车内放电和车外放电硬件实验电路和控制电路也大部分集成在车载充电机中。相应的车内放电回路所需的继电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和控制电路的供电电路均集成在车载充电机中,而车内放电车用插座只是简单地作为与用户用电器连接的器件。
3.现车内放电车用插座方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该方案需将车内放电控制电路集成于车载充电机中,考虑复杂车载充电机中电磁环境的干扰问题,增加成本且工作稳定性较差;(2)车内放电插座为用户选配配置,为配合选配会导致车载充电机具有多种状态,不利于车载充电机平台化的设计;(3)当车内放电的继电器和熔断器等出现硬件损坏问题时,需要将整个车载充电机集成模块进行更换和维修,维修成本较高,且会影响整车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用插座,可以降低成本且提高工作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前述的车用插座。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插座,包括:外壳、内部配电结构,所述外壳上设有输出接口;所述内部配电结构包括继电器、熔断器、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继电器、所述熔断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继电器和所述熔断器串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和所述输出接口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外露出所述外壳,以连接所述车用插座的外接线路。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插座,可以降低成本且提高工作稳定性。
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用插座,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可选地,所述车用插座还包括高压分线连接器,所述高压分线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高压分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多个低压端子以及多个高压端子,所述低压端子设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连接;所述高压端子设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其中,所述低压端子和所述高压端子被构造成用于连接所述车用插座的外接线路。
10.可选地,多个所述高压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为多芯端子,所述多芯端子包括母端和
多个子端,所述母端朝向所述外壳内延伸,以连接所述输出接口;所述多个子端均与所述母端相连,且所述多个子端均朝向所述外壳外延伸,以适于连接所述车用插座的外接线路。
11.可选地,多个所述高压端子包括火线端子、零线端子和接地端子,所述火线端子和所述零线端子均为所述多芯端子,且所述接地端子为单芯端子。
12.可选地,在一个所述多芯端子的多个所述子端中,至少一个所述子端适于与车辆的电池电连接,使得所述电池与所述车用插座之间电连接以对外放电,且至少一个所述子端适于与车辆的充电口电连接,使得所述充电口与所述电池之间电连接以对所述电池充电。
13.可选地,所述高压端子和所述低压端子的外端均与所述连接器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14.可选地,所述连接器壳体内具有多个端子安装孔,所述高压端子和所述低压端子设于所述端子安装孔内,所述端子安装孔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高压端子和所述低压端子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配合,以定位所述高压端子和所述低压端子,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且另一个为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在端子插入侧具有楔形导向面。
15.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面板、中段壳体和尾盖壳体,所述中段壳体的前侧与所述面板对接;所述尾盖壳体封盖与所述中段壳体的后侧,其中,所述输出接口设于所述面板上,所述继电器(23)和所述熔断器(24)容置于所述中段壳体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从所述尾盖壳体露出。
16.可选地,所述面板的后侧设有内框,所述中段壳体的前端设有外框,所述外框套接于所述内框外侧,且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卡扣连接。
17.可选地,所述内框的外周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外框上设有缺口,所述外框从后向前套接于所述内框外侧,且所述凸块从前向后嵌入所述缺口。
18.可选地,所述中段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卡凸,所述尾盖壳体上设有卡勾,所述卡勾从后向前嵌入所述滑槽,并与所述卡凸卡扣配合。
19.可选地,所述输出接口包括多个簧片连接柱,所述面板上设有插接口,所述簧片连接柱的前端连接所述面板,并与所述插接口相对,且所述簧片连接柱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20.可选地,还包括放电触发开关,所述放电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外壳且用于控制所述输出接口是否允许对外放电。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控制模块、充电口、电池和车用插座,所述车用插座为根据前述的车用插座,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信号传输,所述充电口、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22.可选地,还包括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的直流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的两个交流端分别与所述充电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前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后视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接线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高压分线连接器的示意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高压分线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高压分线连接器的后视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插座的高压分线连接器的前视图。
34.图12是图11中截面a-a的剖视图。
35.图13是图11中截面b-b的剖视图。
36.图14是图13中圈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附图标记:
38.车用插座100,外壳10,面板11,中段壳体12,尾盖壳体13,内框111,外框121,后壳14,插接口101,簧片连接柱102,指示灯103,凸块104a,缺口104b,滑槽104c,卡凸104d,卡勾104e,内部配电结构20,第一连接端子21,第二连接端子22,继电器23,熔断器24,电路板25,高压分线连接器30,连接器壳体31,低压端子32,高压端子33,火线端子331,零线端子332,接地端子333,尾盖体34,母端301a,子端301b,限位凸起302,限位凹槽303,第一密封圈304a,第二密封圈304b,第三密封圈304c。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
40.①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插座中集成了继电器及熔断器,继电器的控制单元无需集成于车载充电机中,控制单元可集成在车上其他ecu模块(electronic control unit,即电子控制器单元),降低了电磁环境的干扰,实现控制单元主体模块灵活性,提高工作稳定性;
41.②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插座,当选配车内放电方案时,则无需使用具有车内放电回路集成的车载充电机方案,利于车载充电机平台化的设计;
42.③
当放电回路的继电器或者熔断器损坏时,只需维修或者更换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插座,维修方法简单且成本相较于车载充电机集成车内放电回路方案大大降低。
4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结合图1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插座100,包括:外壳10、内部配电结构20。
45.具体而言,外壳10上设有输出接口,输出接口可以用于车外放电,即用于通过将插头与输出接口相连,以实现取电。内部配电结构20包括继电器23和熔断器24,也就是说,将继电器23和熔断器24集成于车用插座100内,以便于实现车用插座100的集成,而且使得车用插座能够更加稳定地工作。
46.内部配电结构20还包括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第一连接端子21可以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第一连接端子21电连接继电器23的控制端,第二连接端子22电连接输出接口,第二连接端子22可以引入车辆等的电源,并送往输出接口以供用户使用,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被构造成用于连接车用插座100的外接线路,其中,继电器23和熔断器24串接于第二连接端子22和输出接口之间。当继电器23接通且熔断器24正常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端子22将电源引入输出接口以供用户使用。其中,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外露出外壳10,以连接车用插座100的外接线路。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插座100,将继电器23和熔断器24集成于车用插座100内,当继电器23和熔断器24出现故障时,仅需要对车用插座100进行维修,维修成本低,而且车用插座100为选配件,即使车用插座出现故障维修时,也不会影响整车的使用。而且,通过第一连接端子21可以外接控制结构,实现外部结构对车用插座100的控制,其中,可以利用车内的ecu模块来对车用插座100进行控制,有利于降低电磁干扰等问题,提高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插座100集成度高,有利于车载充电机的平台化设计。
48.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直接利用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连接车用插座100的外接线路,也可以利用如高压分线连接器30等结构来实现车用插座100与外接线路的连接。
49.如图4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用插座100还包括高压分线连接器30,高压分线连接器30连接于外壳10的外侧,高压分线器可以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以便于连接车用插座100的外接线路。可选地,外壳10上可以设置凹陷结构,该高压分线器可以安装于该凹陷结构内。其中,高压分线器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导向结构可以卡扣结构,通过导向结构和卡扣结构实现高压分线器与外壳10的装配。另外,高压分线器可以设置成可分离地与外壳10相连。
50.如图9,高压分线连接器30可以包括连接器壳体31、多个低压端子32和多个高压端子33,低压端子32设于连接器壳体31内,并与第一连接端子21电连接,高压端子33设于连接器壳体31内,并与第二连接端子22电连接,其中,低压端子32和高压端子33被构造成用于连接车用插座100的外接线路。
51.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端子33可以设置为单芯的端子,也可以设置为多芯的端子。
52.如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高压端子33中的至少一个为多芯端子,多芯端子包括母端301a和多个子端301b,母端301a被构造成适于连接第二连接端子22,多个子端301b均与母端301a相连,且多个子端301b被构造成适于连接车用插座100的外接线路。通过设置多芯端子,可以满足车载充电机与交流充电口的连接要求,也可以满足车载充电机与交流充电口连接的要求,也就是说,将车载充电机、车用插座、交流充电口等的连接结构集成于车用插座上,提高电连接结构的集成,减少车辆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电连接结构相接时的接头,提高整车的稳定性。
53.其中,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多个高压端子33并非都需要设置成多芯端子,多个高压端子33可以设置为多芯端子和单芯端子组合的形式。可选地,多个高压端子33包括火线端子331、零线端子332和接地端子333,火线端子331和零线端子332均为多芯端子,且接地端子333为单芯端子。
54.可选地,在一个多芯端子的多个子端中,至少一个子端适于与车辆的电池电连接,
使得电池与车用插座之间电连接以对外放电,且至少一个子端适于与车辆的充电口电连接,使得充电口与电池之间电连接以对电池充电。从而实现充电口、车用插座、电池之间的电连接。
55.为了方便各个端子安装并固定于连接器壳体31上,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对端子进行定位的结构,如图12至图14,连接器壳体31内具有多个端子安装孔,高压端子33和低压端子32设于端子安装孔内,端子安装孔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高压端子33和低压端子32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配合,以定位高压端子33和低压端子32,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302,且另一个为限位凹槽303,限位凸起302在端子插入侧具有楔形导向面。
56.具体而言,可以在端子(高压端子33或低压端子32)上设有限位凹槽303,在端子安装孔的内周面上设置限位凸起302,在端子插接到端子安装孔的过程中,当端子插接到限位凸起302所在位置时,由于限位凸起302在端子插入侧具有楔形导向面,因此,楔形的导向结构会促使端子的端部更加容易越过限位凸起302,并使限位凸起302能够嵌入到限位凹槽303内;另外,还可以在端子(高压端子33或低压端子32)上设有限位凸起302,在端子安装孔的内周面上设置限位凹槽303,在端子插接到端子安装孔的过程中,由于限位凸起302在端子插入侧具有楔形导向面,因此,楔形的导向结构会促使端子能够顺利地插接到端子安装孔内,并使限位凸起302能够嵌入到限位凹槽303内。其中,限位凸起302和限位凹槽30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沿端子安装孔或端子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另外,端子插入侧是指将端子插入到端子安装孔内的过程中,限位凸起302上与与端子的插入方向相对的一侧,或者说限位凸起302上邻近限位凹槽303的一侧。
57.如图4和图6,内部配电结构20还包括电路板25,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的前端连接电路板25,第一连接端子21的后端插接连接于低压端子32内,第二连接端子22的后端插接连接于高压端子33内。通过将第一连接端子21插接到低压端子32内,并将第二连接端子22插接到高压端子33内,可以实现连接端子与高压分线连接器30的有效配合,提高配合的稳定性,并可以降低电阻,提高能源利用率。
58.具体而言,以高压端子33为例,高压端子33的两端均可以设有插接孔,且高压端子33的两端的插接孔不接通,换句话说,高压端子33两端的插接孔间隔开,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连接端子22可以插接到高压端子33的一个插接孔内,而高压端子33的另一个插接孔内可以插接外接线束等结构,并通过闭口压接的形式将高压端子33与线束稳定连接。低压端子32与高压端子33类似,例如,低压端子32的两端均设有插接孔,且低压端子32的两端的插接孔不接通,换句话说,低压端子32两端的插接孔间隔开,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端子21可以插接到低压端子32的一个插接孔内,而低压端子32的另一个插接孔内可以插接外接线束等结构,而低压端子32两端的插接孔间隔开,可以避免水等杂质通过插接孔进入到车用插座内,有效地保证了车用插座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9.如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面板11、中段壳体12和尾盖壳体13,中段壳体12的前侧与面板11对接;尾盖壳体13封盖与中段壳体12的后侧,其中,输出接口设于面板11上,继电器23和熔断器24容置于中段壳体12内,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从尾盖壳体13露出。
60.结合前述实施例,可以将高压分线器固定连接于尾盖壳体13上。
61.面板11的后侧设有内框111,中段壳体12的前端设有外框121,外框121套接于内框111外侧,且外框121与内框111卡扣连接。通过内框111与外框121的配合,可以实现面板11与中段壳体12的稳定连接,并提高车用插座100的密封性,而通过卡扣连接,可以实现面板11与中段壳体12的快速连接,提高车用插座100的装配效率。
62.内框111的外周面上设有凸块104a,外框121上设有缺口104b,外框121从后向前套接于内框111外侧,且凸块104a从前向后嵌入缺口104b。通过凸块104a与缺口104b的配合,可以实现对面板11与中段壳体12的定位,进一步地方便中段壳体12与面板11的快速安装。
63.中段壳体12的外周面上设有滑槽104c,滑槽104c内设有卡凸104d,尾盖壳体13上设有卡勾104e,卡勾104e从后向前嵌入滑槽104c,并与卡凸104d卡扣配合。尾盖壳体13可以实现车用插座100保持密封,优化车用插座100的性能。
64.如图12和图13所示,高压端子33和低压端子32的外端均与连接器壳体31之间设有密封结构。通过设置密封结构,可以避免水等介质进入到高压分线连接器30内部或车用插座内部,避免由于外部杂质引起的短路等问题,有效地提高车用插座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5.其中,前述实施例中,中段壳体12与尾盖壳体13可以集成在一起得到新的实施例,也就是说,外壳10也可以包括面板11和后壳14。如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面板11和后壳14,后壳14与面板11相连,并将继电器23和熔断器24设于后壳14内。
66.如图4,输出接口包括多个簧片连接柱102,面板11上设有插接口101,簧片连接柱102的前端连接面板11,并与插接口101相对,且簧片连接柱102的后端连接第二连接端子22。可以方便插头与车用插座100的插接。
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用插座100还包括防护门、指示灯103,指示灯103与内部配电结构20电连接。通过防护门可以在插头位于车用插座100插接时,保持相对密封的装配,提高车用插座100的安全性,避免漏电,指示灯103可以提示车用插座100的运行状态,以便于对车用插座100的直观观察。
68.可选地,车用插座100还包括放电触发开关,放电触发开关设置于外壳,用于控制输出接口是否允许对外放电。在车用插座100接入外接设备时,若放电触发开关闭合,则允许为外接设备供电,若放电触发开关断开,则保持断电,从而避免漏电,提高车用插座100的安全性。
69.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的车用插座100。
7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放置于车辆内的放电车用插座100,其应用场景可以包括:用户选配车内放电配置时,可以直接选择加装该车用插座100,只增加部分高压配电线而无需将车载充电机设计为多种状态。
71.结合图1至图7,车用插座100主要包括面板11、中段壳体12、内部配电结构20、尾盖壳体13、和高压分线连接器30。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配电原理图,车载充电机的交流侧通过配电线及高压分线连接器30与车用插座100连接,通过外部控制电路控制车用插座内部继电器23的通断,实现将交流侧的电流传输到与车用插座连接的外部交流用电器上使用。
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板11的作用是连接用户外部交流用电器。面板11的插孔设计
符合gb 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形式基本参数和尺寸》及gb2099.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其它未规定尺寸可根据安装环境需求进行设计。
73.面板11包含有插座设计的防护门、指示灯103及触发开关,簧片接线柱通过导电螺钉将面板11与内部配电结构20连接到一起,从而实现内部配电结构20向面板11的传输电能。簧片接线柱分别连接到面板11上的l、n及pe相插孔上。
7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部配电结构20的作用是集成继电器23及熔断器24等元件,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通断控制并传输到面板11。
75.内部配电结构20包含电路板25、第一连接端子21、第二连接端子22、继电器23及熔断器24等主要元器件。第一连接端子21、第二连接端子22、继电器23及熔断器24采用锡焊的方式与电路板25连接,通过贴片或烧刻电路的方式,在电路板25上将各元器件按照图7内部配电原理图的顺序连接,元器件的布置位置可根据车用插座的边界尺寸进行调整。第二连接端子22包含的l、n相高压的端子与簧片接线柱的l、n端子连接,有通过铜(铝)排连接,有通过电缆连接,不仅限于上述提及的连接方法;第一连接端子21包含的继电器23低压 端子通过电路板25电路与继电器23的低压 端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1包含的放电触发信号端子通过电缆与面板11的放电触发开关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1包含的pe端子通过电路板25电路与继电器23的低压-端连接,通过电缆连接的方式分别与簧片接线柱的pe端及面板11的放电触发开关pe端连接。放电触发开关闭合时允许放电车用插座进行放电,反之断开时不允许。
7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板11和内部配电结构20还分别包含密封部件和限位结构,以满足其密封性和装配性。
77.本实用新型尾盖壳体13的作用是对车用插座尾部进行密封,并提供与高压分线连接器30配合对插的机械接口结构及锁止机构。尾盖壳体13装配后除第一连接端子21、第二连接端子22露出外,其它内部配电结构20的元器件皆为密封不可见。
78.本实用新型中,将继电器23集成到了车用插座100中,因此车用插座经过继电器23的外端子需要同时与obc(on-board charger,即车载充电机)和充电口连接,因此在车用插座的外端子上设置了分线连接器,其中,通过前述的多芯端子,将与输出接口连接的线路分为obc端和充电口端,其中,obc端和充电口端连接成电流通道,以适于充电口的交流电通过车载充电机转换为直流电后,为电池充电;输出接口与obc端连接成电流通道,以适于利用车载充电机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送往车用插座。另外,车载充电机可以包括双向逆变器,通过该双向逆变器实现直流电和交流电之间的相互转换。
79.结合图8至图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压分线连接器30作用是将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与外部输入电缆连接。主要包括连接器壳体31、母端子连接组件、密封组件及尾盖体34等组件,如图9所示。
80.连接器壳体31的作用是对端子连接提供防护及将连接器整体与外壳10的机械连接。连接器壳体31的外部有弹性钩子结构,装配后与外壳10上的卡孔结构配合固定,起到锁止作用;端子安装孔位置根据面板11公端子位置紧凑排列,端子安装孔根据端子分线后的位置排列,如图12和图13所示;端子安装孔内有与端子限位固定的限位凸起302,限位凸起302在端子推入方向有导向角结构,如图14所示。
81.母端子连接组件的作用是与将电缆与器端的公端子连接,实现电能的传输。
82.母端子连接组件包含高压端子33和低压端子32,其中高压端子33包括多芯端子和担心段子。高压单芯端子先与高压电缆连接,连接的方式有焊接形式,有压接的形式,端子推入端有导向角,端子与连接器壳体31装配时由尾盖体34结合面推入对应端子安装孔中,直到孔内限位凸起302位置卡入端子圆柱面的限位凹槽303中;高压多芯端子为y型端子结构,结合图9至图13,端子尾部同时连接两根电缆,从而实现分线功能,端子与电缆连接方式及端子的装配方式同高压单芯端子;低压端子32的端子与电缆连接方式及端子的装配方式同高压单芯端子。
83.密封组件的作用是对壳体尾部进行密封,防止液体及其他固体异物进入端子位置。
84.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304a、第二密封圈304b及第三密封圈304c。第一密封圈304a为圆形圈,第一密封圈304a设于高压单芯端子与连接器壳体31之间。第二密封圈304b设于高压多芯端子与连接器壳体31之间,第三密封圈304c设于低压端子32与连接器壳体31之间,第二密封圈304b及第三密封圈304c为腰型圈,第二密封圈304b密封单个多芯端子的端子安装孔,第三密封圈304c同时密封两个低压端子32的端子安装孔,第一密封圈304a、第二密封圈304b以及第三密封圈304c的密封圈的周面(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处)设有多层凸起环结构,起到多层密封作用。
85.所述尾盖体34的作用是将密封组件固定在连接器壳体31里面,防止密封组件脱出。尾盖体34有卡扣结构,与连接器壳体31倒钩结构配合。
86.本实用新型的组件装配顺序为:先将密封组件 及尾盖体34按顺序套进母端子连接组件的电缆中,再将母端子连接组件中的端子逐个装配进连接器壳体31的安装孔中,端子安装完后,将密封组件装入连接器壳体31中,再将尾盖体34与连接器壳体31贴合,卡扣装入倒钩中。
87.对于其他附加功能,作为优选,可增加连接器二次锁止结构;作为优选,可将连接器与器端的连接固定设计为螺钉紧固形式。 其中,二次锁紧结构是指塑料型高压连接器的锁止机构应该至少具备两次锁止,即一次锁止机构接合的情况下,由第二次锁止结构确认第一次锁止结构是否到位。当一次锁止结构未接合的情况下,其余锁止机构应无法操作。
88.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10还可以设置成包括面板11、后壳14。电路板25可以垂直于面板11放置,在装配工艺上,内部配电结构20与后壳14为抽屉式的装配形式,内部配电结构20与面板11的电连接形式皆为电缆连接,车用插座的输入电缆皆从电路板25及簧片接线柱上连接引出,后壳14尾部带引线封线体等密封件。优点是减少了零件数量、车用插座本体的宽度及高度尺寸相对较小,有利于某些布置环境使用。此方案亦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89.作为优选,可增加面板11防尘盖结构;还可以将面板11安装方式设计为卡扣式。
90.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控制模块、充电口、电池和车用插座100,车用插座100为根据前述的车用插座100,控制模块与低压端子32信号传输,充电口、电池与第二连接端子22电连接。
9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了前述的车用插座100,将继电器23和熔断器24集成于车用插座100内,当继电器23和熔断器24出现故障时,仅需要对车用插座100进行维修,维修成本低,而且车用插座100为选配件,即使车用插座出现故障维修时,也不会影响
整车的使用。而且,通过第一连接端子21可以外接控制结构,实现外部结构对车用插座100的控制,其中,可以利用车内的ecu模块来对车座进行控制,有利于降低电磁干扰等问题,提高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插座100集成度高,有利于车载充电机的平台化设计。
9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双向逆变器,双向逆变器的直流端与电池电连接,双向逆变器的两个交流端分别与充电口和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从而可以利用双向逆变器提供直流和交流之间的相互转换,从而可以通过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车用插座等提供交流电,也可以将将充电口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实现电池的充电。
9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9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9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
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9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9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