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两栖工程抢险救援船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8:41: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救援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栖工程抢险救援船。


背景技术:

2.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狂风暴雨灾害天气不断出现,易引发山洪暴发,而山洪肆虐易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现象,从而导致出现各种电力设备破坏、房屋倒塌、农田淹没等险情,因此在发生灾害天气时开展及时、有效的抢险救援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当上述险情发生时,常规的轮式抢险车无法在深水区进行救援和抢险等工程作业,但两栖工程抢险救援船却可以进入深水区进行落水人员的救援或水面漂浮物品的打捞,在抢险救灾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3.目前,将人员或物品打捞上船的步骤,往往只能借助救援船上驾乘人员的人力进行。其施救/打捞方式原始,受环境影响因素大,救援效率低,施救人员风险非常高。特别是在救援船难以靠近的地方或者水流湍急的地方,船体受到水流影响左右摆动幅度大,不利于抢险人员和伤员登船,救援者自己的生命甚至也面临极大的危险。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两栖工程抢险救援船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栖工程抢险救援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船体水流湍急位置抢险时,船体平稳性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栖工程抢险救援船,包括船体和履带传动装置,所述船体的底部两侧皆装配有履带传动装置,所述船体的上表面装配有升降式作业装置,所述船体的两侧皆装配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套管、第四液压缸和第五液压缸,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侧面与船体的侧边铰接,所述第四液压缸的一端与船体的侧边铰接,且所述第四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套管的侧面铰接,所述第五液压缸的一端与套管铰接,所述第五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定位杆的侧面铰接,所述定位杆的底部活动装配有锥头驱动器,所述套管上安装有对锥头驱动器进行牵拉的牵拉机构,所述锥头驱动器的底部设置有锥头。
7.优选的,所述船体的甲板前端安装有驾驶室,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航行灯、信号灯,所述船体甲板四周设置有防护栏杆。
8.优选的,所述船体的后部左右两侧皆安装有螺旋桨装置,两组所述螺旋桨装置之间设置有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包括第六液压缸、杠杆臂、轴管和回转轴承座,所述船体甲板对应每一组所述螺旋桨装置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回转轴承座,所述轴管插设于对应的所述回转轴承座内,所述轴管的底端与所述螺旋桨装置连接,且所述轴管的顶端与一根水平的杠杆臂的中部连接,两根所述杠杆臂之间活动连接有一根连杆,所述第六液压缸的一端安装于船体甲板的支座上,且所述第六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其中一根杠杆臂的端部铰接,所述连杆由两根分别连接两根杠杆臂的杆件,以及将两根所述杆件连接的左右螺纹调节套
组成。
9.优选的,所述升降式作业装置包括操作台、回转平台、支撑筒体、工作臂、伸缩臂、工作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回转平台安装于船体的甲板上,所述操作台设置于所述回转平台的旁侧,所述支撑筒体安装于所述回转平台的顶部,所述工作臂的末端与所述支撑筒体的顶部铰接,所述伸缩臂安装于所述工作臂的前端,所述工作臂由第一液压缸驱动绕其与所述支撑筒体的铰接点上下转动,所述伸缩臂由第二液压缸驱动伸出或者缩回,所述伸缩臂的前端设置有铰接支座,所述工作台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伸缩臂前端的铰接支座上,所述伸缩臂的前端设置有回转减速机,所述回转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工作台的侧面安装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的一端与伸缩臂铰接,且所述第三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工作台的侧面铰接。
10.优选的,所述锥头驱动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呈锥形,所述套筒的顶部装配有阻抗机构,所述套筒的内部安装有电磁吸附机构和冲击杆,所述冲击杆与套筒伸缩连接,所述冲击杆位于套筒内部的一端呈“十”字形,所述冲击杆的顶端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冲击杆的底部安装有锥头。
11.优选的,所述电磁吸附机构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外表面与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之间安装有隔板,所述第一电磁铁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穿过第二电磁铁的中心处,且所述顶杆位于第一电磁铁内部的部分呈“十”字形,所述顶杆的顶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隔板相抵,且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顶杆相抵。
12.优选的,所述阻抗机构包括固定板和支撑杆,所述固定板外周与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穿贯穿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由圆轴和圆盘组成,圆轴与固定板伸缩连接,圆轴的顶端固定有第一连接盘,且圆轴的底端固定有圆盘,所述第一连接盘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的底部均匀固定有连接桩,连接桩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盘外表面均匀开设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支撑杆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第一凹槽内壁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杆均固定在阻抗片上。
13.优选的,所述牵拉机构包括收卷机和钢索,所述收卷机固定在套管上,所述钢索的一端与收卷机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钢索的另一端与套筒的顶端相连。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两栖工程抢险救援船具有侧边定位机构,保证船体在水流湍急位置依然可以保持稳定,更利于抢险作业人员登船,为抢险作业人员提供更好的作业环境。
15.通过在船体的两侧皆安装有定位机构,通过第五液压缸驱动定位杆插入水中,收卷机工作控制钢索外放,使锥头驱动器沉入河底,通过第一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可吸附第一弹簧收缩,冲击杆也随着第一弹簧向第一电磁铁位置吸附,吸附到位后,冲击杆顶动顶杆向推杆方向移动,使推杆通过第一连接盘推动支撑杆向第二连接盘外侧张开,直至阻抗片摊平,让套筒具有向上的巨大阻力,此时,断开第一电磁铁的供电,使第一弹簧和冲击杆失去磁力吸附,第一弹簧瞬间释放弹力推动冲击杆,套筒通过阻抗机构保持了向上的阻力,让第一弹簧产生的弹力大部分施加给冲击杆,使冲击杆驱动向下插入河床或礁石,接着收卷机控制钢索收卷,使钢索绷直,保证船体在水流湍急位置依然可以保持稳定,更利于抢险作
业人员登船,为抢险作业人员提供更好的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图1中定位机构的结构收起状态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图1中锥头驱动器的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图5中电磁吸附机构的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图5中阻抗机构的结构展开状态俯视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图7中第二连接盘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图6中支撑杆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25.图中:1、船体;2、防护栏杆;3、履带传动装置;4、螺旋桨装置;5、升降式作业装置;51、操作台;52、回转平台;53、支撑筒体;54、工作臂;55、伸缩臂;56、工作台;57、第一液压缸;58、第二液压缸;59、第三液压缸;6、定位机构;61、定位杆;62、套管;63、第四液压缸;64、第五液压缸;65、锥头驱动器;651、套筒;652、冲击杆;653、第一弹簧;654、顶杆;655、第二弹簧;66、锥头;67、牵拉机构;671、收卷机;672、钢索;7、同步装置;71、第六液压缸;72、杠杆臂;73、轴管;74、回转轴承座;75、连杆;76、节套;8、电磁吸附机构;81、固定壳;82、第一电磁铁;83、第二电磁铁;9、阻抗机构;91、固定板;92、推杆;93、第一连接盘;94、第二连接盘;95、支撑杆;96、阻抗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
28.一种两栖工程抢险救援船,包括船体1,用于承载全船所有装置,并保证在行走时的强度要求和水中航行的浮力要求和稳性要求,船体1的底部两侧皆装配有履带传动装置3,履带传动装置3采用橡胶凸齿传动履带,具有耐磨抗震、爬坡性能好的优点,可在碎石路、山路、泥泞路面、沼泽地行走,也可在马路上行走,不会损坏路面。
29.船体1的上表面装配有升降式作业装置5,升降式作业装置5包括操作台51、回转平台52、支撑筒体53、工作臂54、伸缩臂55和工作台56。回转平台可360
°
全回转,安装于船体的甲板上。操作台设置于回转平台的旁侧,救援人员操控的视野广阔,可以精准地将工作台延伸到救援目标处。支撑筒体53安装于回转平台52的顶部,由回转平台驱动360
°
旋转。工作臂54的末端与支撑筒体53的顶部铰接,伸缩臂54安装于工作臂54的前端,工作臂54由第一液压缸57驱动绕其与支撑筒体53的铰接点上下转动,伸缩臂55由第二液压缸58驱动伸出或者缩回,伸缩臂55的前端设置有铰接支座,工作台56通过转轴安装于伸缩臂55前端的铰接支座上。在救援船正常航行状态下,工作臂54处于抬升状态,伸缩臂55处于缩回状态。在救援
状态下,救援人员操纵第一液压缸57的伸缩杆缩回,使工作臂54和工作台56下降至所需高度,再驱动回转平台52回转一个角度,使工作臂54和工作台56转向救援目标处,最后操纵第二液压缸58的伸缩杆伸出,使工作台56靠近救援目标。在救援时,可以派遣一名救援人员跟随工作台56去往救援目标处。
30.进一步的,伸缩臂55的前端设置有回转减速机,回转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转轴连接,如此一来,工作台56的角度可以调节,使工作平台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确保救援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工作台56的侧面安装有第三液压缸59,第三液压缸59的一端与伸缩臂55铰接,且第三液压缸59的输出端与工作台56的侧面铰接,通过第三液压缸59支撑,并与回转减速机配合,进一步保证工作台56的稳定性。
31.在救援状态下,如果救援船的船体1晃动,工作台56便无法精准到达救援目标处,还有可能误伤救援目标,因此本救援船在船体1中部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稳定船身的定位机构6,定位机构6包括定位杆61、套管62、第四液压缸63和第五液压缸64,定位杆61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管62,套管62的侧面与船体1的侧边铰接,第四液压缸63的一端与船体1的侧边铰接,且第四液压缸63的输出端与套管62的侧面铰接,第五液压缸64的一端与套管62铰接,第五液压缸64的输出端与定位杆61的侧面铰接,由第四液压缸63驱动套管62在水平姿态与竖直姿态之间切换,在救援船航行状态下,定位桩61水平收纳于船体1两侧,在救援状态下,第四液压缸63和第五液压缸64协同作用将定位桩61竖直地插入河床内,考虑到在河水较深的位置使用,在定位杆61的底部活动装配有锥头驱动器65,锥头驱动器65可脱离定位杆61进一步向河底延伸,满足在不同深度的水里使用,套管62上安装有对锥头驱动器65进行牵拉的牵拉机构67,锥头驱动器65的底部设置有锥头66用于插入河床内固定。
32.进一步的,如图5-6所示,锥头驱动器65包括套筒651,套筒651的底部呈锥形,套筒651的内部安装有电磁吸附机构8和冲击杆652,冲击杆652与套筒651伸缩连接,冲击杆652位于套筒651内部的一端呈“十”字形,冲击杆652的底部安装有锥头66,锥头66底部呈锥形,更利于插入河床,冲击杆652的顶端套设有第一弹簧653,电磁吸附机构8包括固定壳81,固定壳81的外表面与套筒65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壳8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铁82和第二电磁铁83,第一电磁铁82与第二电磁铁83之间安装有隔板,第一弹簧653的顶端贴着第一电磁铁82,通过第一电磁铁82通电产生磁力可吸附第一弹簧653收缩,同时吸附冲击杆652向第一电磁铁82方向移动,第一电磁铁82断电后,第一弹簧653释放弹力到冲击杆652上,使冲击杆652驱动锥头66插入河床。
33.进一步,如图6-9所示,为了让冲击杆652的冲击力大部分向第一电磁铁82的反方向施加,在套筒651的顶部装配有阻抗机构9,并且在阻抗机构9与套筒651之间装配有第二电磁铁83配合阻抗机构9的收张,阻抗机构9包括固定板91和支撑杆95,固定板91外周与套筒65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91的中心穿贯穿设置有推杆92,推杆92由圆轴和圆盘组成,圆轴与固定板91伸缩连接,圆轴的顶端固定有第一连接盘93,且圆轴的底端固定有圆盘,第一连接盘9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接盘94,第二连接盘94的底部均匀固定有连接桩,连接桩的另一端与固定板9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盘94外表面均匀开设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95,第一连接盘93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凹槽,且支撑杆95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第一凹槽内壁转动连接,多个支撑杆95均固定在阻抗片96上,阻抗片96是柔性材质制成,可折叠,第一电磁铁82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顶杆654,顶杆654的顶端穿过第二
电磁铁83的中心处,且顶杆654位于第一电磁铁82内部的部分呈“十”字形,顶杆654的顶部套设有第二弹簧655,第二弹簧655的一端与隔板相抵,且第二弹簧655的另一端与顶杆654相抵,通过冲击杆652推动顶杆654,使顶杆654推动推杆92,推杆92通过第一连接盘93推动支撑杆95,可使支撑杆95张开,使阻抗片96摊平,阻抗片96摊平后与水的接触面积远远大于锥头驱动器65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套筒651顶部的运动阻力巨大,同时展开后的阻抗片96受到水压影响,浮力增大,可以水平保持在水里,这样就保证了支撑杆95在水底是垂直状态,这样冲击杆652产生的冲击力大部分都可以施加到第一电磁铁82的反方向,在收回锥头驱动器65时,通过第二电磁铁83通电,可吸附推杆92,使支撑杆95带动阻抗片96向内合拢。
34.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牵拉机构67包括收卷机671和钢索672,收卷机671主要由电机和绕线轮组成,电机驱动绕线轮旋转,钢索672缠绕在绕线轮上,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收卷机671固定在套管62上,钢索672的另一端与套筒651的顶端相连,收卷机671用于控制钢索672收放,钢索672对锥头驱动器65进行牵拉,同时锥头驱动器65内电磁吸附机构8所需的电力可通过电线导电,电线和绑定在钢索672上,被收卷机671同时收卷。
35.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船体1的甲板前端安装有驾驶室,驾驶室的顶部设置有航行灯、信号灯,在驾驶室内有发动机仪表台、舵轮操纵器、履带行走操纵手柄和灯号声号、灯光控制开关。航行灯、信号灯探照灯喇叭均安装在驾驶室顶部标识明显,船体1甲板四周设置有防护栏杆2对甲板上人员进行基本防护。
36.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船体1的后部左右两侧皆安装有螺旋桨装置4,螺旋桨装置4采用高压柱塞泵直接驱动螺旋桨推进船舶航行,操纵控制系统实现救援船前进、停止、后退、快慢速及掉头转弯的目的,两组螺旋桨装置4之间设置有包括第六液压缸71、杠杆臂72、轴管73和回转轴承座74的同步装置7,船体1甲板对应每一组螺旋桨装置4处均设置有一个回转轴承座74,轴管73插设于对应的回转轴承座74内,轴管73的底端与螺旋桨装置4连接,顶端与一根水平的杠杆臂72的中部连接;两根杠杆臂72之间活动连接有一根连杆75;第六液压缸71的一端安装于船体1甲板的支座上,且第六液压缸71的输出端与其中一根杠杆臂72的端部铰接。第六液压缸71驱动左右螺旋桨在同一角度回转,达到操纵灵活方便轻松,航向正确的目的。优选地,连杆75由两根分别连接两根杠杆臂72的杆件,以及将两根杆件连接的左右螺纹调节套76组成,将连杆75分体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左右两个螺旋桨的回转角度调整成一致。
37.工作原理:使用时,在驾驶室内有发动机仪表台、舵轮操纵器、履带行走操纵手柄和灯号声号和灯光控制开关,通过操作,使履带传动装置3驱动船体1在陆地行走,通过螺旋桨装置4推进船舶航行。
38.在水流湍急的环境进行救援时,通过第四液压缸63驱动套管62与船体1保持垂直,接着通过第五液压缸64驱动定位杆61插入水中,通过在船体1的两侧皆安装有定位机构6,通过第五液压缸64驱动定位杆61插入水中,若是水不深的情况下,定位杆61的长度可到达水底,那么定位杆61可通过锥头驱动器65驱动锥头66直接插入水底,保证船体1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39.若是水较深,通过收卷机671工作控制钢索672外放,使锥头驱动器65沉入河底,通过第一电磁铁82通电产生磁力,可吸附第一弹簧653收缩,冲击杆652也随着第一弹簧653向第一电磁铁82位置吸附,吸附到位后,冲击杆652顶动顶杆654向推杆92方向移动,使推杆92
通过第一连接盘93推动支撑杆95向第二连接盘94外侧张开,直至阻抗片96摊平,让套筒651具有向上的巨大阻力,此时,断开第一电磁铁82的供电,使第一弹簧653和冲击杆652失去磁力吸附,第一弹簧653瞬间释放弹力推动冲击杆652,套筒651通过阻抗机构9保持了向上的阻力,让第一弹簧653产生的弹力大部分施加给冲击杆652,使冲击杆652驱动661向下插入河床或礁石,接着收卷机671控制钢索672收卷,使钢索672绷直,保证船体1在水流湍急位置依然可以保持稳定。
40.使用完成后,通过第一电磁铁82反复通电吸附第一弹簧653,使锥头66与河床间发生松动,接着通过给第二电磁铁83通电,可吸附推杆92,使支撑杆95带动阻抗片96向内合拢,然后通过钢索672收卷,将套筒651拉向定位杆61,使阻抗机构9收入定位杆61内。
4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再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