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8:17: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培养箱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微生物中有一类为厌氧微生物,例如破伤风梭菌,这类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需要严格乏氧的环境。由于导致不同感染性疾病的厌氧微生物培养时间有所差异,加之传统厌氧培养装置操作复杂,分别对其中的培养皿进行观察耗时耗力,并且有可能会破坏原本稳定的厌氧培养环境,影响其他培养皿中的厌氧微生物生长。
3.结合以上原因,如何在取放培养皿时不影响其他培养皿,且能实时监测培养皿正是本技术所考虑的问题所在。
4.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提供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该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能在取放培养皿时不影响其他培养皿,并且能实时监测培养皿。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其包括有箱体,箱体内的底部设置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厌氧培养皿的厌氧培养塔,厌氧培养塔上设置有密封耗氧层,用于密封厌氧培养塔以及消耗厌氧培养塔内的氧气,箱体上设置有取物门,厌氧培养塔内设置有旋转装置和监测装置,箱体上设置有分别与转动装置、旋转装置和监测装置耦接的主控模块,转动装置用于带动厌氧培养塔靠近取物门,旋转装置用于将培养皿旋转至取物门处,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培养皿的培养情况。
8.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厌氧培养塔通过密封耗氧层与外界隔离,主控模块通过转动装置控制厌氧培养塔在箱体内转动,当厌氧培养塔到取物门处时,主控模块通过旋转装置将目标培养皿旋转靠近取物门处用于取出,在取出目标培养皿时,其余培养皿仍然在箱体内,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监测装置与外部的显示设备连接,用于实时监测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将影像实时传输至外部的显示设备。
附图说明
9.图1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结构图示意图;
10.图2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第一爆炸图示意图;
11.图3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第二爆炸图示意图;
12.图4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位置一示意图;
14.图6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位置二示意图;
15.图7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位置三示意图;
16.图8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位置四示意图;
17.图9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旋转装置爆炸图示意图;
18.图10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第一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11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第二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12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除氧腔截面图示意图;
21.图13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除氧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14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23.图15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取放腔结构示意图;
24.图16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取物门放大图示意图;
25.图17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0、箱体;11、取物门;111、左门;112、右门;113、取放腔;114、滑移槽;115、凸块;12、挡板;20、转动装置;21、底杆;22、左转动杆;23、右转动杆;24、顶杆;25、第一电机组;30、旋转装置;31、底盘;32、齿轮盘;321、通孔;322、弧形缺角;33、垫盘;34、旋转门;35、第二电机组;36、围墙;361、开口;362、培养腔;37、磁铁;40、除氧装置;41、除氧罩;42、包裹网;43、除氧门;50、除氧物;60、氧气检测器;70、主控模块;80、厌氧培养塔;90、密封耗氧层;91、密封盖;92、密封圈;93、除氧腔;94、除氧孔;95、添加门;100、监测装置;101、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8.如图1-3所示,一种针对性实时监测培养装置,其包括有箱体10,箱体10内的底部设置有转动装置20,转动装置2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厌氧培养皿的厌氧培养塔80,厌氧培养塔80上设置有密封耗氧层90,用于密封厌氧培养塔80以及消耗厌氧培养塔80内的氧气,箱体10上设置有取物门11,厌氧培养塔80内设置有旋转装置30和监测装置100,箱体10上设置有分别与转动装置20、旋转装置30和监测装置100耦接的主控模块70,转动装置20用于带动厌氧培养塔80靠近取物门11,旋转装置30用于将培养皿旋转至取物门11处,监测装置100用于监测培养皿的培养情况。厌氧培养塔80通过密封耗氧层90与外界隔离,主控模块70通过转动装置20控制厌氧培养塔80在箱体10内转动,当厌氧培养塔80到取物门11处时,主控模块70通过旋转装置30将目标培养皿旋转靠近取物门11处用于取出,在取出目标培养皿时,其余培养皿仍然在箱体10内,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监测装置100与外部的显示设备连接,用于实时监测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将影像实时传输至外部的显示设备。
29.如图4-8所示,转动装置20包括有底杆21、左转动杆22、右转动杆23和顶杆24,底杆21设置在箱体10的底部,左转动杆22的第一端与底杆2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右转动杆23的第一端与底杆2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顶杆24的两端分别与左转动杆22的第二端和右转动杆2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厌氧培养塔80设置在顶杆24上,底杆21内设置有与主控模块70耦接的第一电机组25,用于带动左转动杆22和右转动杆2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培养装置在箱体
10内沿圆周方向运动。左转动杆22和右转动杆23同步转动能够带动顶杆24保持固定朝向并在箱体10内沿圆周方向运动,从而让厌氧培养塔80的各个方位始终与箱体10的各个方位保持相对固定。
30.箱体10内的空间呈圆柱形,厌氧培养塔80同样呈圆柱形,转动装置20用于带动厌氧培养塔80靠近箱体10内壁做圆周运动,厌氧培养塔80的朝向始终固定,厌氧培养塔80内重叠设置有若干旋转装置30,取物门11设置有多个并与各个旋转装置30一一对应,当转动装置20带动厌氧培养塔80转动至取物门11处时,则通过取物门11将培养皿放置在与其对应的厌氧培养塔80上,以及通过取物门11将培养皿从与其对应的厌氧培养塔80上取出。旋转装置30上用于放置培养皿,且用于带动培养皿转动,旋转装置30通过密封耗氧层90与外界隔离,各个旋转装置30可拆卸,根据需求可重叠安装任意数量旋转装置30。
31.如图9-11所示,旋转装置30包括有底盘31、齿轮盘32、围墙36和若干垫盘33,还包括有备用除氧装置40,备用除氧装置40呈圆柱形并竖直设置在底盘31的中心,齿轮盘32的中心开设有供备用除氧装置40穿过的通孔321,并且围墙36开设有若干弧形缺角322,齿轮盘32的通孔321穿过备用除氧装置40设置在底盘31上,围墙36设置在底盘31上并与齿轮盘32的外壁贴合,围墙36与齿轮盘32的各个弧形缺角322合围形成用于包围培养皿的培养腔362,垫盘33设置在各个培养腔362内用于放置培养皿,围墙36上设置有与主控模块70耦接的氧气检测器60,围墙36上开设有开口361,开口361内设置有旋转门34,旋转门34和各个垫盘33上均设置有磁铁37,底盘31内设置有与主控模块70耦接的第二电机组35,用于带动齿轮盘32和旋转门34旋转,当主控模块70通过齿轮盘32控制一个培养腔362内的培养皿转动至旋转门34处时,则旋转门34通过磁铁37与该培养腔362内的垫盘33吸附,并能通过旋转门34控制该培养腔362内的垫盘33旋转至围墙36的外围。
32.垫盘33用于放置培养皿,开口361的朝向与取物门11的朝向相同,当主控模块70通过转动装置20控制目标垫盘33转动靠近旋转门34时,则主控模块70控制旋转门34将该目标垫盘33转到围墙36外用于放置培养皿,垫盘33与旋转门34通过磁铁37相互吸合,当主控模块70控制旋转门34转动复位时,则垫盘33在磁铁37的带动下转回培养腔362内。备用除氧装置40用于在密封耗氧层90内的除氧物50失去效果时打开备用。
33.密封耗氧层90包括一个密封盖91和若干密封圈92,密封盖91与最上方的旋转装置30的围墙36连接,用于配合该围墙36将培养腔362密闭包围,其余旋转装置30的围墙36上通过密封圈92与上方的旋转装置30的底盘31连接,从而共同配合将培养腔362密闭包围。旋转装置30和密封圈92或密封盖91可拆卸连接,且能够任意搭配相应数量。密封圈92与各层旋转装置30的围墙36可通过螺纹或卡接等方式连接,与重叠设置在其上方的底盘31同样通过螺纹或卡接等方式连接,密封圈92与最上方的旋转装置30的围墙36螺纹连接或卡接。
34.如图12所示,密封圈92和密封盖91内均开设有用于放置除氧物50的除氧腔93,密封圈92和密封盖9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除氧腔93连通的除氧孔94,密封圈92和密封盖91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添加除氧物50的添加门95。除氧物50通过添加门95添加和倒出,除氧孔94的高度位于除氧腔93的上方,除氧物50添加的高度低于除氧孔94的高度。
35.如图13所示,所述备用除氧装置40包括除氧罩41,所述除氧罩41内设置有用包裹网42包裹的除氧物50,所述第二电机组35与除氧罩4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除氧罩41的开合。除氧罩41呈圆柱形,除氧罩41上设置有与第二电机组35连接的除氧门43,当第二电机组35
控制除氧门43转动打开时,则包裹网42内的除氧物50与外部接触。当除氧腔93内的除氧物50失去除氧效果时,主控模块70通过第二电机组35控制除氧门43沿着除氧罩41的圆周方向打开,从而将被包裹网42包裹住的除氧物50暴露出来与外部接触。
36.如图14和图15所示,箱体10内侧取物门11的上方设置有挡板12,挡板12的下沿与围墙36的顶部同高,取物门11包括有与围墙36滑移连接的左门111和右门112,当取放槽转动至取物门11处,并且左门111和右门112打开时,则左门111和右门112位于取放槽的两侧并抵住围墙36,从而与挡板12和旋转门34形成取放腔113。取放腔113与箱体10内相隔离,在从取放槽取出或放入培养皿时不会影响到放置槽内的培养皿的培养情况。
37.如图16所示,左门111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开设有滑移槽114,右门112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开设有滑移槽114,箱体10上设置有与滑移槽114配合的凸块115。左门111和右门112上分别设置有抓块,打开时,通过抓块将左门111和右门112打开后,沿着滑移槽114将左门111和右门112推入抵住围墙36从而形成取放腔113。
38.如图17所示,监测装置100包括若干与主控模块70耦接的摄像头101,各个摄像头101与培养腔362一一对应并设置在与其对应的培养腔362内,用于监测与其对应的培养腔362内的培养皿的培养情况,摄像头101拍摄的影像通过外部的显示设备显示。当监测到培养皿培养完成时可以及时将培养皿从培养箱中取出,并且不会影响其余培养皿的培养。
39.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