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属于隧道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等。
3.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交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交通的需求,地下交通网的逐渐发展,对缓减地面拥挤情况有很大的帮助并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隧道与隧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上下穿越关系,隧道在高度上的空间利用率高对城市地下交通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目的在于:该修建结构可以缩减交叉隧道上下空间高度,有效利用空间,且结构强度高。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包括上层隧道和下层隧道;所述上层隧道和下层隧道均为方形双洞隧道;所述上层隧道和所述下层隧道的上下交叠部分为隧道合建段,隧道合建段分为上合建部和下合建部,所述上合建部和所述下合建部通过中间板共板连接为一体;所述下合建部的三个侧墙和所述上合建部的三个侧墙的九个交叉位置为按柱配筋的九个加强柱,九个所述加强柱均上下贯穿所述上合建部和所述下合建部,除了该九个交叉位置的所述上合建部的三个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的三个侧墙按墙配筋。
6.进一步的是,为了使隧道内空间利用率大,不受突出物体的限制,所述加强柱完全融入所述上合建部的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的侧墙,保持所述上合建部的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的侧墙的平齐。
7.进一步的是,为了防止隧道沉降不均匀而导致结构裂缝或破坏,所述上合建部接入所述上层隧道的连接位置设置变形缝a,所述下合建部接入所述下层隧道的连接位置设置变形缝b。
8.进一步的是,为了将隧道内路面积水收集在隧道的最外侧,方便集中排水,所述下层隧道沿宽度方向的中间向两边的斜下方倾斜。
9.进一步的是,为了将上层隧道的路面调平,所述中间板包括设置在上层的铺装调平层。
10.进一步的是,为了引流积水集中排水,所述下层隧道的最外侧两侧墙的下方设置排水沟。
11.进一步的是,为了既不影响车辆运行,又能有效排水,所述下层隧道沿宽度方向的中间向两边的斜下方倾斜找坡2%。
12.进一步的是,为了方便建造隧道,将隧道建造在硬质垫层之上,防止局部沉降影响
隧道施工,述下合建部的下方设置素砼垫层,所述隧道合建段建造在素砼垫层之上。
13.进一步的是,为了减少下层隧道内噪声,所述下层隧道的朝向隧道洞的侧墙上设置吸音屏。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修建结构可以缩减交叉隧道上下空间高度,有效利用空间,且结构强度高。
16.2.所述加强柱完全融入所述上合建部的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的侧墙,保持所述上合建部的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的侧墙的平齐,使隧道内空间利用率大,不受突出物体的限制。
17.3.所述隧道合建段接入上下隧道的连接位置设置变形缝,防止隧道沉降不均匀而导致结构裂缝或破坏。
18.4.所述下层隧道沿宽度方向的中间向两边的斜下方倾斜,将隧道内路面积水收集在隧道的最外侧,方便集中排水。
19.5.述下合建部的下方设置素砼垫层,所述隧道合建段建造在素砼垫层之上,方便建造隧道,将隧道建造在硬质垫层之上,防止局部沉降影响隧道施工。
20.6.所述下层隧道的朝向隧道洞的侧墙上设置吸音屏,减少下层隧道内噪声。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透视图。
24.图中:1、上层隧道;11、上合建部;12、铺装调平层;2、下层隧道;21、下合建部;22、排水沟;3、变形缝a;4、变形缝b;5、素砼垫层;6、加强柱。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26.如图1-3所示的一种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包括上层隧道1和下层隧道2;所述上层隧道1和下层隧道2均为方形双洞隧道;所述上层隧道1和所述下层隧道2的上下交叠部分为隧道合建段,隧道合建段分为上合建部11和下合建部21,所述上合建部11和所述下合建部21通过中间板共板连接为一体;所述下合建部21的三个侧墙和所述上合建部11的三个侧墙的九个交叉位置为按柱配筋的九个加强柱6,九个所述加强柱6均上下贯穿所述上合建部11和所述下合建部21,除了该九个交叉位置的所述上合建部11的三个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21的三个侧墙按墙配筋。
27.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加强柱6完全融入所述上合建部11的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21的侧墙,保持所述上合建部11的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21的侧墙的平齐。
28.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上合建部11接入所述上层隧道1的连接位置设置变形缝a3,所述下合建部21接入所述下层隧道2的连接位置设置变形缝b4。
29.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下层隧道2沿宽度方向的中间向两边的斜下方倾斜。
30.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中间板包括设置在上层的铺装调平层12。
31.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下层隧道2的最外侧两侧墙的下方设置排水沟22。
32.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下层隧道2沿宽度方向的中间向两边的斜下方倾斜找坡2%。
33.基于以上实施方式,述下合建部21的下方设置素砼垫层5,所述隧道合建段建造在素砼垫层之上。
34.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下层隧道2的朝向隧道洞的侧墙上设置吸音屏。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隧道(1)和下层隧道(2);所述上层隧道(1)和下层隧道(2)均为方形双洞隧道;所述上层隧道(1)和所述下层隧道(2)的上下交叠部分为隧道合建段,隧道合建段分为上合建部(11)和下合建部(21),所述上合建部(11)和所述下合建部(21)通过中间板共板连接为一体;所述下合建部(21)的三个侧墙和所述上合建部(11)的三个侧墙的九个交叉位置为按柱配筋的九个加强柱(6),九个所述加强柱(6)均上下贯穿所述上合建部(11)和所述下合建部(21),除了该九个交叉位置的所述上合建部(11)的三个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21)的三个侧墙按墙配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6)完全融入所述上合建部(11)的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21)的侧墙,保持所述上合建部(11)的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21)的侧墙的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合建部(11)接入所述上层隧道(1)的连接位置设置变形缝a(3),所述下合建部(21)接入所述下层隧道(2)的连接位置设置变形缝b(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隧道(2)沿宽度方向的中间向两边的斜下方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包括设置在上层的铺装调平层(1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隧道(2)的最外侧两侧墙的下方设置排水沟(22)。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隧道(2)沿宽度方向的中间向两边的斜下方倾斜找坡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合建部(21)的下方设置素砼垫层(5),所述隧道合建段建造在素砼垫层之上。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隧道(2)的朝向隧道洞的侧墙上设置吸音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叠隧道共板修建结构,包括上层隧道和下层隧道;所述上层隧道和下层隧道均为方形双洞隧道;所述上层隧道和所述下层隧道的上下交叠部分为隧道合建段,隧道合建段分为上合建部和下合建部,所述上合建部和所述下合建部通过中间板共板连接为一体;所述下合建部的三个侧墙和所述上合建部的三个侧墙的九个交叉位置为按柱配筋的九个加强柱,九个所述加强柱均上下贯穿所述上合建部和所述下合建部,除了该九个交叉位置的所述上合建部的三个侧墙和所述下合建部的三个侧墙按墙配筋。该修建结构可以缩减交叉隧道上下空间高度,有效利用空间,且结构强度高。且结构强度高。且结构强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松 肖仕伟 蒋林君 张帅 周益云 汪强 杨岳 张巨有 赵光德 陈传勇 冯开胜 范陶 冉晴 肖智仁 卢静 杨中亚 唐侨 贾志伟 蹇荣辉 赵伟 喻寒阳 袁豪 谢小刚 齐俊旭 郑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君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5
技术公布日:202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