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氮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2:13: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氮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低氮喷嘴结构。


背景技术:

2.低氮燃烧器就是将传统燃烧器进行增加鼓风机、引风机、变频器使用控制阀和多个电路集成让清洁能源和燃烧器作业为锅炉提供更高效的热能的设备。低氮燃烧器通常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燃烧,相比于燃煤及燃油燃烧器具有安全高效、操作简便、污染物排放低的优点。但现有的低氮燃烧器仍存在这个燃气与空气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导致仍会产生较多的氮氧化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低氮喷嘴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低氮燃烧器因存在着燃烧补充分的现象导致产生较多的氮氧化物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低氮喷嘴结构,包括由内至外设有点火通道、空气通道和燃气通道的喷嘴主体及设置在所述喷嘴主体上与所述燃气通道连通的多个燃气喷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嘴主体上、与所述燃气管一一对应的多个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套在所述燃气喷管的外侧与所述燃气喷管间形成环形的吸气通道,沿远离所述喷嘴主体的方向所述吸气通道的截面逐渐增大。
6.进一步,所述燃气喷管为锥形管,沿远离所述喷嘴主体的方向其截面逐渐减小,所述吸气管为柱形管。
7.进一步,还包括通过多个螺杆设置在所述喷嘴主体上的承托盘,所述承托盘借助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且分别位于所述承托盘两侧的螺母固定,所述吸气管设置在所述承托盘上。
8.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空气通道内的旋流机构,所述旋流机构包括旋流主体和设置在旋流主体上的旋流单元,所述旋流主体具有朝向空气来向的进口通道、朝向空气去向的环形的出口通道和衔接所述进口通道与所述出口通道的环形的换向通道,所述旋流单元设置在所述换向通道内。
9.进一步,所述旋流单元包括多个绕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旋流叶片,相邻的旋流叶片间形成旋流通道。
10.进一步,所述旋流主体包括:
11.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包括壳体和通旋流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安装环,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
12.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罩体和通过旋流单元设置在所述罩体内的进口管,所述进口管的端部与所述罩体内壁留有间隙;
13.所述罩体扣在所述安装环上并使所述进口管抵在所述壳体内壁,所述进气口与所
述进口管内壁间形成进口通道,所述进口管的外壁、罩体内壁、壳体内壁和安装环间形成换向通道,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壳体内壁间形成出口通道。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5.低氮喷嘴为低氮燃烧器的喷嘴结构,喷嘴主体由内向外设置点火通道、空气通道和燃气通道,从空气通道通入的空气与从燃气通道通入的燃气在燃气喷管的出口混合点燃,为了使燃气可以充分燃烧,在每个燃气喷管的外侧还套设一吸气管,吸气管的内壁与燃气喷管的外壁形成吸气通道,在燃气燃烧时,可以将吸气通道周围的空气卷吸进吸气通道内,促进燃气的燃烧,并且吸气通道在沿远离喷嘴主体的方向其截面逐渐增大,即吸气通道的进口处的环缝较窄,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可以提升将烟气卷吸进吸气通道的效果,大大提升燃气的燃烧效果,使燃气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为低氮喷嘴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低氮喷嘴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旋流主体第一单元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旋流主体第二单元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0、喷嘴主体,11、点火通道,12、空气通道,13、燃气通道,20、燃气喷管,30、吸气管,31、吸气通道,40、承托盘,51、螺杆,52、螺母,60、旋流机构,61、旋流主体,611、壳体,612、安装环,613、罩体,614、进口管,615、进气口,616、进口通道,617、换向通道,618、出口通道,62、旋流单元,621、旋流叶片,622、旋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
24.一种低氮喷嘴结构,包括由内至外设有点火通道11、空气通道12和燃气通道13的喷嘴主体10及设置在喷嘴主体10上与燃气通道13连通的多个燃气喷管20,还包括设置在喷嘴主体10上、与燃气管一一对应的多个吸气管30,吸气管30套在燃气喷管20的外侧与燃气喷管20间形成环形的吸气通道31,沿远离喷嘴主体10的方向吸气通道31的截面逐渐增大。
25.低氮喷嘴为低氮燃烧器的喷嘴结构,喷嘴主体10由内向外设置点火通道11、空气通道12和燃气通道13,从空气通道12通入的空气与从燃气通道13通入的燃气在燃气喷管20的出口混合点燃,为了使燃气可以充分燃烧,在每个燃气喷管20的外侧还套设一吸气管30,吸气管30的内壁与燃气喷管20的外壁形成吸气通道31,在燃气燃烧时,可以将吸气通道31周围的空气卷吸进吸气通道31内,促进燃气的燃烧,并且吸气通道31在沿远离喷嘴主体10的方向其截面逐渐增大,即吸气通道31的进口处的环缝较窄,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可以提升将烟气卷吸进吸气通道31的效果,大大提升燃气的燃烧效果,使燃气充分燃烧。
26.燃气喷管20为锥形管,沿远离喷嘴主体10的方向其截面逐渐减小,吸气管30为柱形管。
27.燃气喷管20为锥形管,一方面增加燃气的喷出速度,另一方面其外壁为锥形与柱形管状的吸气管30间形成利于燃气进入的倒锥形的进气通道。
28.还包括通过多个螺杆51设置在喷嘴主体10上的承托盘40,承托盘40借助与螺杆51螺纹配合且分别位于承托盘40两侧的螺母52固定,吸气管30设置在承托盘40上。
29.每个燃气喷管20对应的吸气管30均设置在承托盘40上,喷嘴主体10上沿燃气喷管20的长度方向设置几个螺杆51,承托盘40通过设置在螺杆51上且位于自身两侧的螺母52固定,固定结构简单、稳定,同时可以对燃气喷管20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良好的对烟气卷吸的效果。
30.还包括设于空气通道12内的旋流机构60,旋流机构60包括旋流主体61和设置在旋流主体61上的旋流单元62,旋流主体61具有朝向空气来向的进口通道616、朝向空气去向的环形的出口通道618和衔接进口通道616与出口通道618的环形的换向通道617,旋流单元62设置在换向通道617内。
31.为了保证空气与燃气的充分混合,在空气通道12内设置旋流机构60使从空气通道12喷出的空气具有螺旋的运动趋势,使空气向外侧扩散与燃气混合,旋流机构60包括旋流主体61和旋流单元62,旋流主体61在朝向空气来向的方向设置进口通道616,在朝向空气去向的方向设置出口通道618,出口通道618在进口通道616的外周,在进口通道616与出口通道618之间通过换向通道617衔接,空气在旋流主体61内通过换向通道617会进行两次换向,使得空气的喷出口更靠近外侧,而旋流单元62则设置在换向通道617里,利用旋流单元62使空气产生旋转运动,向外侧扩散,可以更好地实现空气与燃气的混合。
32.旋流单元62包括多个绕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旋流叶片621,相邻的旋流叶片621间形成旋流通道622。
33.旋流单元62由多个旋流叶片621构成,相邻的旋流叶片621间形成旋流通道622,空气从旋流单元62的一侧分散进入多个旋流通道622内,通过旋流通道622的引导在从旋流通道622运动出时则产生旋转运动。
34.旋流主体61包括:
35.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包括壳体611和通旋流单元62设置在壳体611内的安装环612,壳体611上设有进气口615;
36.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包括罩体613和通过旋流单元62设置在罩体613内的进口管614,进口管614的端部与罩体613内壁留有间隙;
37.罩体613扣在安装环612上并使进口管614抵在壳体611内壁,进气口615与进口管614内壁间形成进口通道616,进口管614的外壁、罩体613内壁、壳体611内壁和安装环612间形成换向通道617,安装环612与壳体611内壁间形成出口通道618。
38.点火通道11由点火管形成,空气通道12则由设置在点火管外周的空气管内壁与点火管外壁形成,旋流主体61中:壳体611内设置有多个旋流叶片621形成旋流单元62,在旋流叶片621上设置安装环612;罩体613内也设置有多个旋流叶片621形成旋流单元62,并在旋流单元62上设置进口管614,且使进口管614靠近罩体613内壁的端部与罩体613内壁间流出间隙。壳体611上设有进气孔,壳体611外周与空气管的内壁密封,罩体613上也设有安装孔,
罩体613扣在安装环612上与安装环612间形成密封,进口管614也抵在壳体611的内壁上形成密封,点火杆穿过进气孔、进口管614和安装孔,且与进气孔和进口管614间留有间隙,与安装孔间形成密封,通过壳体611、进口管614、罩体613和安装环612的配合围成进口通道616、换向通道617和出口通道618,通过空气运动过程中的两次换向使靠近中心的空气变换为靠近外周,并通过两组旋流叶片621构成两个旋流单元62提升旋流的效果,使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更加充分。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