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回火的生物质颗粒炉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20: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颗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回火的生物质颗粒炉。


背景技术:

2.x射线荧光屏上的亮度是很弱的,不适宜使用电视摄像机直接进行图像摄取;解决这一问题有三种途径:
3.第一种是提高荧光屏亮度,但这必须加大x射线剂量;
4.第二种是采用增强型荧光屏与高灵敏度摄像管,但得到的图像质量不理想;
5.第三种,也是最合理的途径是利用影像增强器,先将x射线影像转换成为可见光图像并将其亮度提高数千倍,再进行摄像;按输入光线种类不同,影像增强器可分为x射线影像增强器、红外线影像增强器和可见光影像增强器等。
6.影像增强器是由增强管、管容器、电源、光学系统以及支架(支持)部分组成;它的主要部分是影像增强管,里面有输入屏(接受x射线辐射产生电子流)和输出屏(接受电子轰击发光),使前者增强数千倍亮度的图像在输出屏上成像;影像增强管是影像增强器的心脏部件,影像增强管的输出屏的生产也变得愈发重要,现有的影像增强管的输出屏在进行烘干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烘干炉,烘干炉内填充生物质颗粒进行燃烧,使用的生物质颗粒炉在燃烧生物质颗粒时,火焰会顺着生物质颗粒燃烧到料仓内,并且生物质颗粒密封效果差,烟雾会通过生物质颗粒炉的连接处泄漏。
7.因此,开发一种新防回火的生物质颗粒炉,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9.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回火的生物质颗粒炉,以达到便于对生物质颗粒进行存放、防回火和密封效果强的目的。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11.一种防回火的生物质颗粒炉,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粘接有石棉绳,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料仓,所述料仓内部粘接有密封胶,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下料电机,所述下料电机一端设置有下料绞龙,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下料通道,所述外壳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炉盖,所述外壳外壁的上部设置有清灰口,所述外壳外壁的靠近清灰口的位置设置有炉筛子,所述外壳外壁靠近炉筛子的位置设置有回收仓,所述外壳后端设置有烟筒,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水套,所述水套内部设置有水管,所述水套内部设置有二次配风罐,所述二次配风罐底部设置有燃烧室,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底座。
12.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石棉绳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石棉绳对称分布于外壳顶部的外壁,所述石棉绳为硅酸铝纤维材质制成。
13.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料仓的纵截面为梯形,所述料仓的顶部与外壳的内壁贴合。
14.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料仓与二次配风罐通过下料通道连接,所述下料通道为倾斜设置,所述下料通道一端位于二次配风罐的正上方。
15.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炉筛子设置于燃烧室的正下方,所述炉筛子为耐热不锈钢材质制成。
16.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回收仓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回收仓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贴合。
17.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配风罐为耐热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二次配风罐内部环形开设有多个贯穿孔。
18.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燃烧室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燃烧室的直径大于二次配风罐的直径。
19.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料仓内的生物质颗粒,在下料电机的作用下,通过绞龙、下料通道落入燃烧室内,燃烧室底部是炉箅子,当灰渣较多影响燃烧效果的时候,用手抽动炉箅子把手即可使灰渣落入灰斗,当生物质颗粒结成较大的焦块,燃烧室顶部是二次配风罐,可以将氧气通过炉膛燃烧室外部加热,通过二次配风罐进气孔进入燃烧室顶部,火焰和未充分燃烧的烟气遇到氧气发生二次燃烧,使燃烧更加充分;
21.炉具工作的时候,确保料仓盖是关闭的,同时,在组装、设计炉具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密封性,采取了相应的密封措施:在两部件接触面加石棉绳,接缝处加密封胶等,确保了料仓的密封性(如上图所示),这样,颗粒在燃烧室内燃烧时,不会因料仓不密封而使料仓形成烟筒效应(烟筒效应就是独立的空间且与大气相通、与燃烧室相通时,此空间会形成负压,火焰会进入此空间),火焰不会从下料通道进入料仓内;
22.加长的下料通道在颗粒落入燃烧室的过程中,颗粒是不会滞留在下料通道内的。这样就在火焰与料仓之间形成了一个断层,只要保持好料仓的密封性,火焰就够不着料仓内的颗粒,确保了火焰不会通过下料通道进入料仓,从而引燃料仓,实现了防回火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图1是一种防回火的生物质颗粒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一种防回火的生物质颗粒炉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一种防回火的生物质颗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一种防回火的生物质颗粒炉的图1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外壳,2、石棉绳,3、顶盖,4、料仓,5、密封胶,6、下料电机,7、下料绞龙,8、下料通道,9、烟筒,10、清灰口,11、炉筛子,12、回收仓,13、底座,14、炉盖,15、水套,16、水管,17、二次配风罐,18、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
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29.如图1-4所示的一种防回火的生物质颗粒炉,包括外壳1,外壳1顶部粘接有石棉绳2,外壳1顶部设置有顶盖3,外壳1内部设置有料仓4,料仓4内部粘接有密封胶5,外壳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下料电机6,下料电机6一端设置有下料绞龙7,外壳1内部设置有下料通道8,外壳1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炉盖14,外壳1外壁的上部设置有清灰口10,外壳1外壁的靠近清灰口10的位置设置有炉筛子11,外壳1外壁靠近炉筛子11的位置设置有回收仓12,外壳1后端设置有烟筒9,外壳1内部设置有水套15,水套15内部设置有水管16,水套15内部设置有二次配风罐17,二次配风罐17底部设置有燃烧室18,外壳1底部设置有底座13。
30.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石棉绳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石棉绳2对称分布于外壳1顶部的外壁,石棉绳2为硅酸铝纤维材质制成,通过石棉绳2可以对外壳1和顶盖3进行密封,防止外壳1与顶盖3之间产生缝隙,导致内部的气体流出。
3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料仓4的纵截面为梯形,料仓4的顶部与外壳1的内壁贴合,通过料仓4防止生物质颗粒向下引导,防止生物质颗粒堵塞料仓4。
3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料仓4与二次配风罐17通过下料通道8连接,下料通道8为倾斜设置,下料通道8一端位于二次配风罐17的正上方,倾斜设置的下料通道8便于将生物质颗粒导入到燃烧室18,并且可以防止外壳1回火。
33.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炉筛子11设置于燃烧室18的正下方,炉筛子11为耐热不锈钢材质制成,不锈钢材质制成的炉筛子11可以承受较高的温度,并且可以对燃烧之后的生物质颗粒进行过滤。
34.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回收仓12与外壳1滑动连接,回收仓12的外壁与外壳1的内壁贴合,通过回收仓12可以对燃烧之后的生物质颗粒进行回收。
35.如图4所示,二次配风罐17为耐热不锈钢材质制成,二次配风罐17内部环形开设有多个贯穿孔,通过二次配风罐17可以内的贯穿孔可以将外部的空气导入到内部便于生物质颗粒的燃烧。
36.如图4所示,燃烧室18的横截面为圆形,燃烧室18的直径大于二次配风罐17的直径,通过燃烧室18和二次配风罐17可以使生物质颗粒燃烧的热量向内聚集。
37.当需要使用生物质颗粒炉对影像增强管的输出屏进行烘干时,将生物质颗粒让如到料仓4内,然后盖上顶盖3对外壳1,通过石棉绳2对外壳1进行密封,防止内部的烟气流出,然后启动下料电机6,使下料电机6带动下料绞龙7旋转,下料绞龙7带动生物质颗粒进入到下料通道8内,由于下料通道8为倾斜设置,可以使生物质颗粒顺着下料通道8进入到燃烧室18内,之后对燃烧室18内的生物质颗粒点燃,二次配风罐17将外部的空气导入到燃烧室18内,从而使生物质颗粒加速燃烧,燃烧过程中的灰尘通过炉筛子11过滤掉落到回收仓12内,颗粒较大的生物质颗粒通过清灰口10取出,然后燃烧之后的烟气通过烟筒9排出。
38.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