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整体式叶轮的定轴开粗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5:10: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整体式叶轮的定轴开粗方法。


背景技术:

2.整体式压气叶轮是叶轮机械的核心部件,常采用铣削加工。其中,叶轮开粗的加工时间占比最长。在传统的整体式压气叶轮定轴开粗中,每一个定向加工只使用一把刀具,通常是整体式立铣刀或者可转位式铣刀,刀具每刀的切削深度都是一个较小且固定不变的数值,这个数值远远小于刀具的切削刃长,尤其是整体式立铣刀。这种加工方式不能完全利用刀具的侧刃,切削效率低下,并且每刀较小且固定不变的切削深度会造成刀具前端的集中磨损,缩短刀具寿命,使加工的刀具成本上升。
3.现有定轴开粗技术主要步骤:设置几何体

刀轴定向

设置参数

生成程序,在一个刀轴定向中,只使用一把刀具。在设置参数中,刀具每刀的切削深度都比较小,比如设置为0.5mm。完成当前视图的定向加工后,继续定向下一个视图,直至完成叶轮的开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整体式叶轮的定轴开粗方法,更加高效经济。
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整体式叶轮的定轴开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建立整体式叶轮的几何模型;
8.s2、设置刀轴定向;
9.s3、长刃刀一粗
10.在设置的刀轴定向中,设定长刃刀进行第一次粗铣,并设置加工参数、生成加工程序,一粗加工完大部分粗加工余量;
11.s4、短刃刀二粗
12.在设置的同一个刀轴定向中,设定短刃刀进行第二次粗铣,并设置加工参数、生成加工程序,二粗去除余下的粗加工余量;
13.短刃刀二粗的切削深度小于长刃刀一粗的切削深度,短刃刀二粗的切削步距大于长刃刀一粗的切削步距,短刃刀二粗的刀具转速小于长刃刀一粗的的刀具转速,短刃刀二粗的进给速度小于长刃刀一粗的进给速度;
14.s5、旋转叶轮至下一个加工区域,重复步骤s2-s9,直到完成整体式叶轮的粗加工。
15.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设置刀轴定向的方法为:观察叶片、流道的流向,旋转叶轮至一个能看到最大的待加工区域的视图方向,将该视图方向设置为刀轴的进刀方向。
16.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长刃刀一粗过程中,每刀切削深度设置为刀具切削刃长的70%-90%,步距为刀具直径的3%-5%;短刃刀二粗过程中,每刀切削深度设置为刀具切削刃长的5%-10%,步距为刀具直径的50%-70%。
17.优选地,所述长刃刀一粗过程中,转速为2500r/min,进给速度为2500mm/min;所述短刃刀二粗过程中,转速为600r/min,进给速度为800mm/min。
18.优选地,长刃刀一粗、短刃刀二粗的修剪边界、进退刀均相同。
19.优选地,所述整体式叶轮具有圆周均布的9组相同叶片和流道,材料为tc4。
20.优选地,所述长刃刀采用整体式硬质合金立铣刀,刃径20mm,刃长30mm;所述短刃刀采用可转位式硬质合金铣刀,刃径20mm、刃长7mm。
2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每刀切削深度、转速和进给都有明显增大,长刃刀能在接近全刃长、较小步距的状态下快速稳定的完成叶轮铣削,而且刀具的切削刃整体磨损均匀,改善了现有技术方案中刀具前端的集中磨损,便于修磨后再次使用,降低了刀具成本。短刃刀二次粗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清除第一次粗加工遗留的余量,采用较小的切削深度和大步距,短刃刀的切削刃长比较短,较短的切削刃可以减小刀具的体积,节省刀具材料,降低刀具成本
23.本发明只需编制一组叶片的粗铣程序,经过旋转变换即可得到剩余叶片的粗铣程序。粗加工后的叶轮形状、尺寸等符合叶轮后续加工要求,并且加工效率提升15%,也能降低刀具磨损带来的刀具成本。利用ug软件来说明本方法高效经济的定轴开粗。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更加高效经济。
附图说明
24.图1为整体式叶轮的示意图;
25.图2为长刃刀一粗后的叶轮毛坯示意图;
26.图3为短刃刀二粗后的叶轮毛坯示意图;
27.图4为完成定轴开粗后的叶轮毛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见图1-图4,一种整体式叶轮的定轴开粗方法的实施例。
29.定轴开粗的主要步骤:设置几何体

刀轴定向

长刃一粗

设置参数

生成程序

短刃二粗

设置参数

生成程序。与现有技术的不同在于:加工过程中会先后使用长刃刀和短刃刀两把刀加工,在同一个刀轴定向中,先用长刃刀进行当前视图下的第一次粗铣,一粗加工完大部分余量后,再用短刃刀进行第二次粗铣,完成当前视图下的余量去除,这两次粗铣都在同一个刀轴方向下进行,第二次粗铣时的毛坯是第一次粗铣结束后的叶轮。
3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不同在于:加工过程中会先后使用长刃刀和短刃刀两把刀加工,在同一个刀轴定向中,先用长刃刀进行当前视图下的第一次粗铣,一粗加工完大部分余量后,再用短刃刀进行第二次粗铣,完成当前视图下的余量去除,这两次粗铣都在同一个刀轴方向下进行,第二次粗铣时的毛坯是第一次粗铣结束后的叶轮。
31.这两次开粗的参数设置,除了每刀切削深度、步距、转速和进给外,其余的参数比如修剪边界、进退刀等设置都是一样的。长刃刀一粗过程中,每刀切削深度设置为刀具切削刃长的80%,步距为刀具直径的4%,再设置高转速和高进给。相比现有技术,每刀切削深度、转速和进给都有明显增大,长刃刀能在接近全刃长、较小步距的状态下快速稳定的完成
叶轮铣削,而且刀具的切削刃整体磨损均匀,改善了现有技术方案中刀具前端的集中磨损,便于修磨后再次使用,降低了刀具成本。短刃刀二次粗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清除第一次粗加工遗留的余量,参数设置与现有技术方案没有太大区别,即较小的切削深度和大步距,短刃刀的切削刃长比较短,较短的切削刃可以减小刀具的体积,节省刀具材料,降低刀具成本。
32.完成当前视图的一粗和二粗后,如果还有多余的余量,继续定向下一个视图,直到完成叶轮的粗加工。
33.叶轮由圆周均布的9组相同叶片和流道组成,材料为tc4,其结构如图1。编程时,只需编制一组叶片的粗铣程序,经过旋转变换即可得到剩余叶片的粗铣程序。利用ug软件来说明本方法高效经济的定轴开粗。
34.观察叶片扭曲程度,旋转叶轮至一个尽可能看全所需加工区域的方向,将该视图方向设置为刀轴方向。(加工区域是指:由流道和相邻叶片围成的异形开环槽)
35.定向之后,用长刃刀进行第一次粗加工。所选长刃刀为整体式硬质合金立铣刀,刃径20mm,刃长30mm,每刀切削深度设置为刃长的80%,即24mm,步距为刃径的4%,即0.8mm。设置好其他参数以及修剪边界后生成程序,d20的长刃刀一粗加工后的叶轮示意图如图2。
36.接着,在相同的定向视图下,将长刃刀开粗后叶轮当做短刃刀加工的毛坯。选用刃径20mm、刃长7mm的可转位式硬质合金铣刀作为第二次开粗所用的短刃刀,每刀切削深度为0.5mm,步距为12mm。设置好其他参数以及修剪边界后生成程序。d20的短刃刀二粗加工后的叶轮示意图如图3。刀具以及切削参数如下:
[0037][0038]
这样,就完成了当前视图下的定轴粗加工,然后继续定向下一个视图,直至完成叶轮的粗加工。粗加工完成后的叶轮示意图。本办法粗加工后的叶轮形状、尺寸等符合叶轮后续加工要求,并且加工效率提升15%,也能降低刀具磨损带来的刀具成本。
[0039]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