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折叠茶叶包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4:2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饮料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折叠茶叶包。


背景技术:

2.饮茶自古以来是国人的嗜好,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便携式的冲泡茶包因其在冲泡过程中的便利性而受人们青睐。现如今市面流行的传统茶包设计主要是扁状纸质套袋,在填装茶叶的袋体上连接有一绵线,再于棉线的另端连接一标签,使用者可拿取标签而将茶包袋体放入茶杯或自茶杯取出。然而现在流行的茶包存在许多问题,既不利于饮茶,也不利于卫生。
3.1.茶包标签体积固定而质地较轻薄,极易由于无法适配不同直径的杯口或者茶包的移动而滑脱入水,导致便签浸湿损坏,既不卫生也不方便。
4.2.袋装纸质茶包容积空间小,茶包内容物无法得到充分的浸泡,有效成分无法充分溶解,导致茶包的使用效果下降,茶味淡,茶香淡,极大地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5.3.纸质套袋被热水完全浸湿后,热空气充盈茶包无法及时排出,茶包漂浮在水面,妨碍使用者饮水,同时增加了被烫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6.一种双折叠茶叶包,包括支撑梁、连接线、茶叶包,所述茶叶包通过连接线连接到支撑梁上,支撑梁两边下方设置有锯齿状的卡口部;所述支撑梁设置有若干折叠部,使得支撑梁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折叠;所述茶叶包的包壁上设置有若干折叠线,使得茶叶包能够沿着垂直方向折叠。
7.进一步的,所述茶叶包呈圆筒状,各个折叠线围绕成圆形。
8.进一步的,所述茶叶包呈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各个折叠线围成方形。
9.进一步的,所述卡口部垂直方向在对应各个锯齿的位置设置有可展开的折叠部。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的本体上未对应于卡口部的地方设置有可展开的折叠部。
11.进一步的,所述卡口部垂直方向上在对应锯齿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上部由中间部分向两边逐渐向下倾斜。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中间位置设置有手提部。
14.进一步的,所述手提部和/或支撑梁呈片状。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在垂直方向上对应于连接线端固定点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折叠伸茶叶包加水冲泡的模式保证饮用方便,节省了存储和运输的空间,便于随身携带;同时消费者可快速方便地进行茶包的冲泡。
18.2.设置支撑梁,能稳定的卡入杯口,茶包不易滑落到水中,且具有折叠部,能适应不同杯口的大小。还设置有加强筋,能够增强支撑梁整体抗拉性。
19.3.茶包可折叠,且拉伸后空间较大,茶包内容物能得到充分的浸泡,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茶包的使用效果高,又能在未使用时更便于包装和存储。同时避免了热空气进入导致茶包膨胀而漂浮在水面的情况。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到水杯后的示意图。
21.图中:1.手提部,2.支撑梁,3.卡口部,4.茶叶包。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1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为:设计一种茶包,设置专门的卡口部3,能够根据杯口尺寸卡在杯口上,不易掉落,茶叶包4本体则可以伸入水中。
24.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梁2、连接线、茶叶包4。所述茶叶包4通过连接线连接到支撑梁2上,支撑梁2上部设置有手提部1。
25.(一)支撑梁2
26.所述支撑梁2用于实现茶包整体能够稳定的放置于杯子上,其形态类似于桥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2上部由中间部分向两边逐渐向下倾斜。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得支撑梁2下部受到茶叶包4 的拉力时,整体稳定性强,避免出现卡在杯口时出现倾倒。
27.支撑梁两边下方设置锯齿状的卡口部3,锯齿至少有两个,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杯口。放置的时候,将杯口边沿对准合适位置的锯齿后卡入。
28.优选的,为了更好的适应多尺寸的杯口,支撑梁2应该可伸缩。为了实现伸缩,可以有如下方式:
29.方式1.卡口部3垂直方向在对应每个锯齿的位置设置有可展开的折叠部。折叠方向为水平方向,这样设计能使锯齿的宽度可调节,一个锯齿就能够适应较多尺寸的杯口。
30.方式2.在未对应锯齿的位置设置折叠部。比如,在手提部1与卡口部3之间的区域设置叠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折叠部,可以整体加宽或者缩小支撑梁2。
31.方式3.方式1、2结合使用。
32.方式4.采用方式2,且所述卡口部3在对应锯齿尖部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加强筋。
33.优选的,为了方便拿取,支撑梁2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手提部1。为了节约材料与空间,所述手提部1和/或支撑梁2呈片状。
34.优选的,所述支撑梁2在垂直方向上对应于连接线端固定点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以增加支撑梁2的抗拉性。
35.(二)茶叶包4
36.所述茶叶包4用于盛装茶叶或者其他饮品,其外壁设置有若干折叠线,未使用时,茶叶包4可以沿着垂直方向上折叠,使用时,茶叶包4受到重力作用而伸展,内部空间变大,能充分容纳吸水后体积变大的茶。
37.进一步的,茶叶包4呈圆筒状,折叠线围成圆形。为了方便折叠,各个折叠线围成的
圆周直径尺寸分为较大、较小两种,从上到下,所围成圆周直径较小的折叠线与所围成圆周直径较大的折叠线交替设置。
38.进一步的,茶叶包4还可以呈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各个折叠线围成方形。
39.当然,茶叶包4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折叠即可。
40.(三)连接线
41.连接线用于将茶叶包4悬垂于支撑梁2上,连接线一端连接到支撑梁2另一端连接到茶叶包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一端连接到支撑梁2中部下端,另一端连接到茶叶包4顶部。应当理解,也可以连接到其他位置。本申请不限制连接的具体位置,只要能够连接稳固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折叠茶叶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连接线、茶叶包,所述茶叶包通过连接线连接到支撑梁上,支撑梁两边下方设置有锯齿状的卡口部;所述支撑梁设置有若干折叠部,使得支撑梁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折叠,进而能够根据杯口尺寸卡在杯口上;所述茶叶包的包壁上设置有若干折叠线,使得茶叶包能够沿着垂直方向折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折叠茶叶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包呈圆筒状,各个折叠线围绕成圆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折叠茶叶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包呈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各个折叠线围成方形。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折叠茶叶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部垂直方向在对应各个锯齿的位置设置有可展开的折叠部。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折叠茶叶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的本体上未对应于卡口部的地方设置有可展开的折叠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折叠茶叶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部垂直方向上在对应锯齿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折叠茶叶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上部由中间部分向两边逐渐向下倾斜。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折叠茶叶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中间位置设置有手提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折叠茶叶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部和/或支撑梁呈片状。10.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双折叠茶叶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在垂直方向上对应于连接线端固定点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折叠茶叶包,包括支撑梁、连接线、茶叶包,所述茶叶包通过连接线连接到支撑梁上,支撑梁两边下方设置有锯齿状的卡口部;所述支撑梁设置有若干折叠部,使得支撑梁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折叠;所述茶叶包的包壁上设置有若干折叠线,使得茶叶包能够沿着垂直方向折叠。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梁和茶叶包实现了双折叠,十分实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富晓旭 邓剑雅 张嘉鸿 李相龙 姚乃荣 韩雨桐 富新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5.27
技术公布日:2022/1/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