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预制构件竖向出筋的校正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26: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竖向出筋的校正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预制构件的吊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能否实现精确吊装对位对预制构件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预制构件通常采用钢筋套筒连接的方式,也即下层预制构件的受力筋从顶侧表面伸出形成出筋,上层预制构件的底部预埋有套筒,将上层预制构件搁置在下层预制构件的顶侧,下层预制构件的出筋伸入到上层预制构件的套筒内部,再通过灌浆实现出筋和套筒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对于出筋位置的准确性要求高,当出筋位置出现偏差的时候,在一定范围会将出筋适当弯折校正到目标位置,才能顺利伸入到套筒内。
3.由于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一般设置高度为2cm的垫片,因此竖向出筋只能在2cm的范围内进行校正。根据建筑规范(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的要求,为了保证出筋的性能不受影响,出筋弯折便宜的程序只能在宽高比小于1/6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宽高比也即出筋弯折偏移的水平距离与弯折高度之间的比值,因此2cm的高度范围内容许的弯折偏移范围通常为3mm。但由于施工误差的精确性常常在厘米级,因此出筋在2cm的高度范围内的调整偏移量往往会大于这一限值。这时需要对竖向出筋周围的混凝土进行局部凿除来为出筋的调整提供操作空间,保证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出筋弯折到目标位置,以便顺利伸入到套筒中。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导致混凝土表观质量较差。
4.在出筋的调整过程中一般需要对出筋进行二次弯折才能保证出筋调整到位。第一次弯折将竖向出筋弯折到目标位置;第二次弯折将竖向出筋调直。第一弯折的弯折点为竖向出筋与预制构件的表面相接处,第二弯折的弯折点为预制构件的表面上方。由于上层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一般在2cm以内,因此第二弯折点最高只能位于下层预制构件的表面上方的2cm位置处。这种竖向出筋调整操作方式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有:两次弯折点的距离过近,需进行混凝土破除来增加弯折点之间的距离;第二次弯折点位于预制构件的表面上方,如果不放置垫块等进行支撑,弯折调整时钢筋会出现回弹,很难调整到位,无法准确控制调整的精度,导致需要多次反复进行调整。
5.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竖向出筋的校正辅助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实现更方便更精确的调整预制构件的出筋。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竖向出筋的校正辅助设备,用于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实现更方便更精确的调整预制构件的出筋。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预制构件竖向出筋的校正辅助设备,包括凹槽定位设备和调整设备,所述凹槽定位设备用于在预制构件表面上的竖向出筋的伸出位置处预留凹槽,所述调整设备包括辅助支撑件,所述辅助支撑件用于为竖向出筋的弯折提供支撑着力点,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底座和无级调整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无级调整片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通过固定件将所述无级调整片固定于所述固定杆。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预留凹槽的半径与所述预留凹槽的高度加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之和的比值小于等于1:6。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凹槽定位设备包括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包括均为中空的钢筋套管和圆台,所述圆台的顶端与钢筋套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圆台的底端设置有供竖向出筋穿过的通孔。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圆台为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所述开口端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一圈弹性环带。所述钢筋套管的顶端设置为盲孔。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凹槽定位设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所述弹性件的内部设置有供竖向出筋穿过的竖向孔。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凹槽定位设备还包括拆卸件,所述拆卸件包括卡件和拉杆,所述卡件设置有卡槽,所述拉杆固定在所述卡件的一侧。
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底座的下部形状弧度与预留凹槽的内壁的形状弧度吻合。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无级调整片为类螺旋盘结构,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无级调整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件为设置于所述无级调整片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杆螺纹连接的螺母。
1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底座包括相互垂直固定连接的竖板和横板,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固定件将所述无级调整片设置于所述横板的上表面。
1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还包括辅助定位件,所述辅助定位件的边缘设置有缺口槽。
1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辅助定位件的高度小于等于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
1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横板和所述无级调整片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
2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调整设备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套设在竖向出筋上对竖向出筋进行弯折。
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22.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构件竖向出筋的校正辅助设备,通过预埋件实现在预制构件的竖向出筋的伸出位置处,拆卸后形成预留凹槽,预留竖向出筋在弯折调整时所需要的空间,避免后期在钢筋调整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的凿除工作;通过中空的钢管套在竖向出筋上,用于提供弯折调整竖向出筋的施力点,通过设置辅助支撑件为竖向出筋的第二次调直操作提供了施力的支撑点,从而保证了整个竖向出筋的调整过程精确可靠,保证竖向出筋调整到位。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虚线示意不可见线条);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预埋件锚固在预制构件的竖向剖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拆卸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辅助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4辅助支撑件的竖向剖视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采用钢管和辅助支撑件调整竖向出筋的过程示意图(未画出固定杆和固定件);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辅助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辅助定位件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32.附图标记:
33.1-预埋件
ꢀꢀꢀꢀꢀꢀꢀꢀꢀꢀꢀꢀꢀ
2-钢管
ꢀꢀꢀꢀꢀꢀꢀꢀꢀꢀꢀꢀꢀꢀꢀꢀꢀ
3-辅助支撑件
34.4-拆卸件
ꢀꢀꢀꢀꢀꢀꢀꢀꢀꢀꢀꢀꢀ
5-固定杆
ꢀꢀꢀꢀꢀꢀꢀꢀꢀꢀꢀꢀꢀꢀꢀ
6-固定件
35.7-底座
ꢀꢀꢀꢀꢀꢀꢀꢀꢀꢀꢀꢀꢀꢀꢀ
8-钢筋套管
ꢀꢀꢀꢀꢀꢀꢀꢀꢀꢀꢀꢀꢀ
9-圆台
36.10-弹性环带
ꢀꢀꢀꢀꢀꢀꢀꢀꢀꢀ
11-卡件
ꢀꢀꢀꢀꢀꢀꢀꢀꢀꢀꢀꢀꢀꢀꢀꢀ
12-拉杆
37.14-缺口槽
ꢀꢀꢀꢀꢀꢀꢀꢀꢀꢀꢀꢀ
15-辅助定位件
ꢀꢀꢀꢀꢀꢀꢀꢀꢀꢀ
16-无级调整片
38.01-预制构件
ꢀꢀꢀꢀꢀꢀꢀꢀꢀꢀ
02-竖向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40.实施例1
41.参考附图1至附图7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预制构件01竖向出筋的校正辅助设备,包括凹槽定位设备和调整设备,凹槽定位设备用于在预制构件01表面上的竖向出筋的伸出位置处预留凹槽,调整设备包括辅助支撑件3,辅助支撑件3用于为竖向出筋的弯折提供支撑着力点,辅助支撑件3包括底座7和无级调整片16,底座7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杆5,无级调整片16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杆5上,通过固定件6将无级调整片16固定于固定杆5。
42.在生产预制构件01时可以将预埋件1预埋在指定位置,待混凝土养护成型后拆除即形成了预留凹槽。为了方便预埋件1的拆除,在预埋前将预埋件1与混凝土接触的外表面涂抹上脱模剂。现有技术中因为待校正的竖向出筋只能在上层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一般是2cm)范围内完成调整,而建筑规范要求调整的水平位移不能大于竖向高度的六分之一。通过在竖向出筋的伸出位置处设置预留凹槽,增加了竖向出筋调整的高度范围,也即可以在预留凹槽的深度加上预制构件01间距2cm之和的范围内进行校正调整,降低了第一弯折点的标高,增大了两次弯折点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竖向出筋在水平方向的可调范围。设置辅助支撑件3,通过将无级调整片16顶在竖向出筋的一侧,无级调整片16为竖向出筋的第二次弯折提供支撑点,然后通过钢管2弯折竖向出筋的上部至竖直。避免了调整过程中竖
向出筋发生回弹,提高调整的精度。
43.参见附图1和附图2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凹槽定位设备包括预埋件1,预埋件1包括均为中空的钢筋套管8和圆台9,圆台9的顶端与钢筋套管8的底端连接,圆台9的底端设置有供竖向出筋穿过的通孔。钢筋套管8的底部和圆台9的连通的,可以采用高强度的钢铁制成预埋件1,从预制构件01中拆除后可以再次重复使用。
44.参见附图1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圆台9为下底窄上底宽的类圆锥形,开口端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一圈弹性环带10。这样竖向出筋从圆台9的底部伸入到圆台9内部和钢筋套管8的内部,下底窄上底宽的类圆锥形便于后期从混凝土中拆除;通过在圆台9的底部的开口端的内侧设置一圈弹性环带10,防止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浆体进入到圆台9的内部。在其它实施例中,圆台9也可以设置为类圆柱形,其与圆锥形所实现的功能相同。由于不同形状的圆台9对应获得不同形状的预留凹槽,辅助支撑件3的底座7的下部必须与预留凹槽的形状保持一致,当圆台9为圆柱形时,底座7的下部也设置为圆柱形一部分。
45.参见附图3的示意,本实施例的改进例中,凹槽定位设备还包括拆卸件4,拆卸件4包括卡件11和拉杆12,卡件11设置有卡槽,拉杆12固定在卡件11的一侧。卡槽采用梯型槽口的形式,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预埋件1;卡槽的开口部宽、闭口部窄,拉杆12固定在卡件11的闭口部的端部。这样设置,使用时将u型的卡件11卡在圆台9的外周,朝圆台9的反方向撬动拉杆12,将预埋件1从混凝土中拆除。
46.参见附图2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钢筋套管8的顶端设置为盲孔,这样设置钢筋套筒可以悬挂在竖向出筋上,实现对预埋件1的定位,还能防止浇注过程中的扰动使预埋件1的掉落到混凝土中。
47.参见附图1至附图3的示意,简要介绍一实施例中的凹槽定位设备的工作流程:
48.(1)核对施工图纸,在预制构件01的混凝土浇注之前,根据生产图纸上的竖向出筋的位置,核对竖向出筋的位置。
49.(2)将预埋件1的圆台9的外侧涂刷上脱模剂,并将钢筋套筒一一套在每根竖向出筋上,提高整体稳定性,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50.(3)安装完成后浇注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养护,板面清理。
51.(4)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的第二天拆除预埋件1,将拆卸件4的卡槽慢慢卡住圆台9的宽口顶部,前后晃动拉杆12,使圆台9与预制构件01的混凝土脱离;向上提起拉杆12,将预埋件1拔出预制构件01的板面。
52.参见附图4和附图5的示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无级调整片16为类螺旋盘结构,固定杆5与无级调整片16螺纹连接,固定件6为设置于无级调整片16的上表面、与固定杆5螺纹连接的螺母。也即,无级调整片16上设置内螺纹孔,固定杆5上设置外螺纹,无级调整片16套在固定杆5上,二者螺纹连接。无级调整片16采用变半径的设计,类似类螺旋盘结构,因此将辅助支撑件3的底座7放置在预制凹槽中后,无级调整片16绕着固定杆5旋转时,竖向出筋与固定杆5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的距离,旋转无级调整片16以调节竖向出筋与固定杆5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底座7紧贴预留凹槽的内壁时,无级调整片16的边缘抵住竖向出筋;调整完成后通过固定件6将无级调整片16的位
置进行固定。当无级调整片16抵住竖向出筋,辅助支撑件3为竖向出筋的弯折提供支撑着力点时,由于固定件6将无级调整片16的位置固定住,竖向出筋在弯折过程中向无级调整片16施加相反的作用力但是不会造成无级调整片16的位移,确保在辅助支撑件3为竖向出筋的弯折提供可靠的支撑。
53.参见附图5的示意,无级调整片16采用变半径的设计,类似类螺旋盘结构。这样设置,可以很方便的调节实现将无级调整片16的一端抵住竖向出筋的目的。
54.参见附图6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调整设备还包括调节件,采用中空的钢管22作为调节件,用于折弯竖向出筋02。钢管22的内径大于竖向出筋02的直径,且钢管22的长度至少是露出预制构件01表面的竖向出筋02的长度的2倍。采用钢管22作为调节件,取材方便,且成本低,操作方便。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工具做成折弯竖向出筋02的调节件,比如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液压折弯设备等。
55.参见附图4和附图6的示意,在本实施例中,横板和无级调整片16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现有技术中多为2cm)。由于竖向出筋02只能在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范围内进行弯折,由于无级调整片16用于抵住竖向出筋02,横板搁置在下层预制构件的表面上,因此设置横板和无级调整片16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2cm。
5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预留凹槽的半径与预留凹槽的高度加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之和的比值小于等于1:6。这样设置,当采用钢管2弯折竖向出筋时,竖向出筋弯折的最大的水平距离为预埋凹槽的半径,竖向出筋弯折的竖向范围为预留凹槽的深度加上2cm(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范围一般为2cm),前述二者的比值小于等于1:6,则可以保证竖向出筋弯折到最大的水平距离时,仍然符合建筑规范的要求。
57.参见附图6的示意,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预制构件01竖向出筋02的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8.s1、生产预制构件01时,将凹槽定位设备套在竖向出筋02上并定位,浇筑混凝土后凹槽定位设备的下部锚固在混凝土中,预制构件01养护成型后吊装定位,拆除凹槽定位设备,在竖向出筋02的外周形成预留凹槽;
59.s2、计算并量取待调整的竖向出筋02的目标位置,采用钢管2套设在竖向出筋02的外周(参见附图6的图a),并将竖向出筋02朝向目标位置进行第一次弯折,使得竖向出筋02与预制构件01表面齐平的位置弯折至目标位置(参见附图6的图b);
60.s3、将辅助支撑件3的底座7放置在预留凹槽中,竖板紧贴预留凹槽的内壁,为了保证辅助支撑件3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操作人员可以用脚踩住横板的一端;调节调整片和固定杆5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调整片的端部水平抵接在竖向出筋02的弯折处形成支撑点(参见附图6的图c);然后采用钢管2套在竖向出筋02上,并使钢管2的边缘距离预制构件01的板面2cm以上的高度,操作人员掰拉钢管2使竖向出筋02抵住调整,并且朝调整片一侧弯折竖向出筋02将竖向出筋02的上部调直(参见附图6的图d)。
61.实施例2
62.参考附图7和附图8的示意,与实施例1中预制构件01竖向出筋的校正辅助设备的结构相比,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63.1、本实施例中的凹槽定位设备为弹性件,弹性件为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采用珍珠棉泡沫板切割形成,本实施例中的直径6cm,高度6-8cm,弹性件的内部设置有供竖向出筋穿过的竖向孔。这样设置,预埋时将竖向出筋穿过弹性件的竖向孔,将弹性固定在竖向出筋的指定位置,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成型。到了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拆卸件4或者其它工具将弹性件拆除即可,拆除速度快,成本低,且不会破坏预制构件01的表面。
64.2、本实施例中的校正辅助设备还包括辅助定位件15,辅助定位件15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槽14。参见附图7的示意,辅助定位件15为一个钢板,钢板的两端弯折形成支脚,钢板的边缘上开设了2个缺口槽14,2个缺口槽14之间的宽度为预制构件01的2个竖向出筋之间宽度的设计值。这样通过辅助定位件15可以量取2个竖向出筋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了偏移,然后再计算待校正竖向出筋的目标位置距离预制构件01的边缘的距离,量取并标记目标位置,将缺口槽14对准目标位置,将待校正的竖向出筋弯折到缺口槽14就可以实现对竖向出筋的调整。
65.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定位件15的高度小于等于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因为竖向出筋只能在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范围内进行弯折,因此辅助定位件15的高度不能高于二者之间的间距2cm。
66.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01竖向出筋的校正方法,与实施例1中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计算并量取待调整的竖向出筋的目标位置后,将边缘设置有缺口槽14的辅助定位件15放置在预制构件01的表面,使得竖向出筋的目标位置与辅助定位件15的缺口槽14重合,然后采用钢管2套设在竖向出筋的外周并将竖向出筋朝进行第一次弯折,使得竖向出筋与预制构件01表面齐平的位置弯折至缺口槽14中。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次弯折的时候,竖向出筋就能到达目标位置,然后第二次弯折只需要将竖向出筋的上部调直即可。在同一个建筑项目中,相邻的2个竖向出筋之间的位置固定、直径固定,则可以将辅助定位件15上的2个缺口槽14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两个相邻竖向出筋的距离。调整竖向出筋时,只需要量取竖向出筋距离预制构件01边缘的一个方向的值,配合辅助定位件15就可以方便的调整竖向出筋。
6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