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式油脂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3:32: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油脂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油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油脂进行急速冷却,传统工艺上大多使用风冷装置来对油脂进行冷却;
3.现有的这种冷却工艺冷却速度缓慢,效果不佳,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使油脂凝固,不便于使用者使用,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提出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的油脂冷却冷却速度缓慢,效果不佳,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使油脂凝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立式油脂冷却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式油脂冷却装置,包括油脂基座,所述油脂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榨油桶,所述榨油桶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油管;
6.所述出油管的下表面设置有循环冷却装置,所述循环冷却装置对所述出油管榨出的油脂进行冷却收集,所述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往复抽吸活塞。
7.优选地,所述油脂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基座,所述散热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循环冷却壳体,所述循环冷却壳体的上端内侧壁固定套接有承接桶,所述承接桶的上表面与所述出油管的下表面固定连通;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油脂基座作为主要的控制机构,控制榨油桶进行榨油,榨出的高温的油通过出油管落入承接桶的内部,而承接桶套在循环冷却壳体的内部,且其底部与循环冷却壳体的内底壁悬空,循环冷却壳体的内部充满有冷却液,因而落入承接桶高温油被包裹在冷却液中进行冷却,散热基座对循环冷却壳体内部的冷却液工作进行散热。
9.优选地,所述承接桶的一侧表面固定连通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外表面贯穿所述循环冷却壳体的一侧表面,所述收集管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出油阀门;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管贯穿循环冷却壳体,可以通过出油阀门的开合而控制承接桶内部经过冷却液降温的油的排放收集。
11.优选地,所述油脂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循环冷却壳体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冷却液箱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往复循环管,所述往复循环管的上端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循环冷却壳体的内部固定连通;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箱内部的冷却液从往复循环管吸附上来,并从连通管进入到循环冷却壳体内部,从而对承接桶内部的高温油进行循环冷却,往复循环管呈t型,且其上下端都有一节锥形管设计,便于控制冷却液的吸收与排入。
13.优选地,所述往复循环管的底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下弹簧,所述下弹簧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下球阀,所述下球阀的外表面与所述往复循环管的底端内侧壁滑动卡接,所述
往复循环管的顶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上弹簧,所述上弹簧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上球阀;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循环往复管的内部无压力注入时,上球阀与下球阀的自身重力在上弹簧与下弹簧的连接作用下,分别将往复循环管的上端与下端进行密封,当有压力注入时,或将压力抽出时,上球阀与下球阀的运动过程相反。
15.优选地,所述往复循环管的一侧表面固定连通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自由端与所述往复抽吸活塞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往复抽吸活塞的外表面与所述活塞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往复抽吸活塞的一侧表面铰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表面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外表面通过支撑杆与所述油脂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速电机设置在活塞管的一端,通过其工作,可使得活动杆带动驱动杆运动,从而使驱动杆带动往复抽吸活塞在活塞管内部做往复运动,从而对往复循环管的内部进行抽吸压力,当往复抽吸活塞抽动时,其抽动的力会将使下弹簧压缩,下球阀吸起,冷却液箱内部的冷却液进入到往复循环管,同时往复抽吸活塞向前推动时,其推力会使下球阀抵住往复循环管下端对其密封,而推力会将上球阀顶起,冷却液从连通管进入到循环冷却壳体,而该推力也会使得循环冷却壳体内部的冷却液通过连接管又回到冷却液箱,从而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流动。
17.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8.1、通过设置循环冷却装置,对出油管榨出的油脂进行冷却收集 ,通过减速电机工作,可使得活动杆带动驱动杆运动,从而使驱动杆带动往复抽吸活塞在活塞管内部做往复运动,从而对往复循环管的内部进行抽吸压力,进而实现将冷却液箱内部的冷却液注入至循环冷却壳体,因而落入承接桶高温油被包裹在冷却液中进行冷却,同时在注入的过程中,循环冷却壳体内部的冷却液从连接管回到冷却液箱,从而实现了对油脂的循环冷却,且冷却效果好,提高了收集效率。
19.2、通过设置承接桶与出油阀,可对榨油桶榨出的高温的油通过出油管进行承接,而承接桶套在循环冷却壳体的内部,且其底部与循环冷却壳体的内底壁悬空,循环冷却壳体的内部充满有冷却液,因而落入承接桶高温油被包裹在冷却液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油可以通过出油阀门的开合而控制承接桶内部经过冷却液降温的油的排放收集,从而使得油脂的冷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式油脂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式油脂冷却装置的循环冷却壳体结构立体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式油脂冷却装置的承接桶结构立体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式油脂冷却装置的冷却液箱结构立体图。
24.图中:1、油脂基座;2、榨油桶;21、出油管;3、往复抽吸活塞;31、驱动杆;32、活动杆;33、减速电机;4、散热基座;41、循环冷却壳体;42、承接桶;43、收集管;44、出油阀;5、冷却液箱;51、连接管;52、往复循环管;53、连通管;54、下弹簧;55、下球阀;56、上弹簧;57、上球阀;6、活塞管;61、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参照图1-4,一种立式油脂冷却装置,包括油脂基座1,油脂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榨油桶2,榨油桶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油管21;
27.出油管21的下表面设置有循环冷却装置,循环冷却装置对出油管21榨出的油脂进行冷却收集,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往复抽吸活塞3;
28.油脂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基座4,散热基座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循环冷却壳体41,循环冷却壳体41的上端内侧壁固定套接有承接桶42,承接桶42的上表面与出油管21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油脂基座1作为主要的控制机构,控制榨油桶2进行榨油,榨出的高温的油通过出油管21落入承接桶42的内部,而承接桶42套在循环冷却壳体41的内部,且其底部与循环冷却壳体41的内底壁悬空,循环冷却壳体41的内部充满有冷却液,因而落入承接桶42高温油被包裹在冷却液中进行冷却,散热基座4对循环冷却壳体41内部的冷却液工作进行散热;
29.承接桶4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通有收集管43,收集管43的外表面贯穿循环冷却壳体41的一侧表面,收集管43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出油阀44,收集管43贯穿循环冷却壳体41,可以通过出油阀44的开合而控制承接桶42内部经过冷却液降温的油的排放收集;
30.通过设置承接桶42与出油阀44,可对榨油桶2榨出的高温的油通过出油管21进行承接,而承接桶42套在循环冷却壳体41的内部,且其底部与循环冷却壳体41的内底壁悬空,循环冷却壳体41的内部充满有冷却液,因而落入承接桶42高温油被包裹在冷却液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油可以通过出油阀44的开合而控制承接桶42内部经过冷却液降温的油的排放收集,从而使得油脂的冷却效果更好;
31.油脂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箱5,冷却液箱5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1,连接管51的一侧表面与循环冷却壳体41的内部固定连通,冷却液箱5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往复循环管52,往复循环管52的上端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通管53,连通管53的一侧表面与循环冷却壳体41的内部固定连通,冷却液箱5内部的冷却液从往复循环管52吸附上来,并从连通管53进入到循环冷却壳体41内部,从而对承接桶42内部的高温油进行循环冷却,往复循环管52呈t型,且其上下端都有一节锥形管设计,便于控制冷却液的吸收与排入;
32.往复循环管52的底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下弹簧54,下弹簧54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下球阀55,下球阀55的外表面与往复循环管52的底端内侧壁滑动卡接,往复循环管52的顶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上弹簧56,上弹簧56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上球阀57,在循环往复管的内部无压力注入时,上球阀57与下球阀55的自身重力在上弹簧56与下弹簧54的连接作用下,分别将往复循环管52的上端与下端进行密封,当有压力注入时,或将压力抽出时,上球阀57与下球阀55的运动过程相反;
33.往复循环管5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通有活塞管6,活塞管6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61,复位弹簧61的自由端与往复抽吸活塞3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往复抽吸活塞3的外表面与活塞管6的内壁滑动连接,往复抽吸活塞3的一侧表面铰接有驱动杆31,驱动杆31
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杆32,活动杆32的一侧表面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33,减速电机33的外表面通过支撑杆与油脂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减速电机33设置在活塞管6的一端,通过其工作,可使得活动杆32带动驱动杆31运动,从而使驱动杆31带动往复抽吸活塞3在活塞管6内部做往复运动,从而对往复循环管52的内部进行抽吸压力,当往复抽吸活塞3抽动时,其抽动的力会将使下弹簧54压缩,下球阀55吸起,冷却液箱5内部的冷却液进入到往复循环管52,同时往复抽吸活塞3向前推动时,其推力会使下球阀55抵住往复循环管52下端对其密封,而推力会将上球阀57顶起,冷却液从连通管53进入到循环冷却壳体41,而该推力也会使得循环冷却壳体41内部的冷却液通过连接管51又回到冷却液箱5,从而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流动;
34.通过设置循环冷却装置,对出油管21榨出的油脂进行冷却收集 ,通过减速电机33工作,可使得活动杆32带动驱动杆31运动,从而使驱动杆31带动往复抽吸活塞3在活塞管6内部做往复运动,从而对往复循环管52的内部进行抽吸压力,进而实现将冷却液箱5内部的冷却液注入至循环冷却壳体41,因而落入承接桶42高温油被包裹在冷却液中进行冷却,同时在注入的过程中,循环冷却壳体41内部的冷却液从连接管51回到冷却液箱5,从而实现了对油脂的循环冷却,且冷却效果好,提高了收集效率。
3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油脂基座1作为主要的控制机构,控制榨油桶2进行榨油,榨出的高温的油通过出油管21落入承接桶42的内部,而承接桶42套在循环冷却壳体41的内部,因而落入承接桶42高温油被包裹在冷却液中进行冷却;
36.在冷却的过程中,通过减速电机33工作,可使得活动杆32带动驱动杆31运动,从而使驱动杆31带动往复抽吸活塞3在活塞管6内部做往复运动,并压缩复位弹簧61,从而对往复循环管52的内部进行抽吸压力,当往复抽吸活塞3抽动时,其抽动的力会将使下弹簧54压缩,下球阀55吸起,冷却液箱5内部的冷却液进入到往复循环管52,同时往复抽吸活塞3向前推动时,其推力会使下球阀55抵住往复循环管52下端对其密封,而推力会将上球阀57顶起,冷却液从连通管53进入到循环冷却壳体41,而该推力也会使得循环冷却壳体41内部的冷却液通过连接管51又回到冷却液箱5,从而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流动。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