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备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2:35: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备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自动化烹饪设备(例如煲仔饭自动售卖设备)具备自动出料、加水、烹饪、保温、叫号出餐等功能。
3.但是,现有的自动化烹饪设备的备料工序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备料工序具有重复性高、强度高的特点,依靠人工不仅造成备料效率较低,且需要较大的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备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烹饪设备的备料效率较低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备料装置,其包括:备料台,备料台上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有放器皿位置、多个加料位置、加盖位置,多个加料位置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在放器皿位置和加盖位置之间;第一运动组件,第一运动组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器皿连接,以带动器皿运动至放器皿位置处;输送部件,输送部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连接,以带动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依次运动至多个加料位置和加盖位置;多个加料组件,多个加料组件与多个加料位置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加料组件向相应的加料位置处的器皿内加料;第二运动组件,第二运动组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盖体连接,以带动盖体运动并将盖体盖设在加盖位置处的器皿上。
6.进一步地,输送部件包括推动件,推动件沿与预定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可运动地设置,推动件用于与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抵接,以推动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运动。
7.进一步地,第一运动组件具有放置器皿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取器皿位置;第一运动组件包括:第一推送部,第一推送部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器皿抵接,以将容纳空间内的器皿推送至取器皿位置处;第一取料部,第一取料部可运动地设置;第一取料部运动至取器皿位置的一侧,以夹取或吸取取器皿位置处的器皿;第一取料部运动至放器皿位置的一侧,以将夹取或吸取的器皿释放至放器皿位置处。
8.进一步地,第一运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传动部,第一传动部沿第一方向可运动地设置;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具有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出轴沿第二方向可伸缩地设置;第二驱动部的主体与第一传动部连接,第一输出轴与第一取料部连接;当第一传动部带动第一取料部运动至第一位置后,第一输出轴带动第一取料部向取器皿位置靠近;当第一传动部带动第一取料部运动至第二位置后,第一输出轴带动第一取料部向放器皿位置靠近。
9.进一步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多个依次叠置的器皿,多个器皿的布置方向与第一推送部的运动方向相同;第一推送部用于与多个器皿中靠近第一推送部的器皿抵接,以将
多个器皿按照预设顺序依次推送至取器皿位置处;预设顺序为自多个器皿中远离第一推送部的器皿至多个器皿中靠近第一推送部的器皿;和/或,容纳空间为多个,取器皿位置为多个,多个取器皿位置与多个容纳空间一一对应地设置。
10.进一步地,第二运动组件具有放置盖体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取盖位置;第二运动组件包括:第二推送部,第二推送部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盖体抵接,以将容置空间内的盖体推送至取盖位置处;第二取料部,第二取料部可运动地设置;第二取料部运动至取盖位置的一侧,以夹取或吸取取盖位置处的盖体;第二取料部运动至加盖位置的一侧,以将夹取或吸取的盖体释放在加盖位置处的器皿上。
11.进一步地,第二运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部,第三驱动部包括第二传动部,第二传动部沿第三方向可运动地设置;第四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具有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出轴沿第四方向可伸缩地设置;第四驱动部的主体与第二传动部连接,第二输出轴与第二取料部连接;当第二传动部带动第二取料部运动至第三位置后,第二输出轴带动第二取料部向取盖位置靠近;当第二传动部带动第二取料部运动至第四位置后,第二输出轴带动第二取料部向加盖位置处的器皿靠近。
12.进一步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多个依次叠置的盖体,多个盖体的布置方向与第二推送部的运动方向相同;第二推送部用于与多个盖体中靠近第二推送部的盖体抵接,以将多个盖体按照设定顺序依次推送至取盖位置处;设定顺序为自多个盖体中远离第二推送部的盖体至多个盖体中靠近第二推送部的盖体。
13.进一步地,多个加料位置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加料位置、第二加料位置和第三加料位置;多个加料组件包括:第一加料组件,第一加料组件用于向第一加料位置处的器皿内加入第一原料;第一加料组件包括吹气部,吹气部朝向器皿的底部设置,通过吹气部吹出的气流使器皿内的第一原料在器皿的底部分散;和/或,第二加料组件,第二加料组件用于向第二加料位置处的器皿内加入第二原料;和/或,第三加料组件,第三加料组件用于向第三加料位置处的器皿内加入第三原料;第三加料位置处设置有重量传感部,以对器皿的重量进行检测。
14.进一步地,多个加料位置包括第三加料位置,多个加料组件包括第三加料组件;第三加料组件包括:第一存储部,第一存储部包括第一存储腔和加热部,第一存储腔用于存储第三原料;加热部设置在第一存储腔的外侧或者设置在第一存储腔的内部,以对第一存储腔内的第三原料进行加热;注料部,注料部具有流通通道和与流通通道连通的注料口,流通通道与第一存储腔连通,注料口朝向第三加料位置设置。
15.进一步地,多个加料位置包括第三加料位置,多个加料组件包括第三加料组件;第三加料组件用于向第三加料位置处的器皿内加入第三原料;第三加料位置处设置有重量传感部,以对器皿的重量进行检测;其中,重量传感部为电子秤,备料台上开设有安装槽,电子秤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槽内,电子秤的上表面与备料台的上表面齐平。
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备料装置包括备料台、第一运动组件、输送部件、多个加料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在备料台上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有放器皿位置、多个加料位置、加盖位置,其中多个加料位置也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在放器皿位置和加盖位置之间;第一运动组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器皿连接,以带动器皿运动至放器皿位置处;输送部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连接,以带
动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依次运动至多个加料位置和加盖位置;多个加料组件与多个加料位置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加料组件向相应的加料位置处的器皿内加料;第二运动组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盖体连接,以带动盖体运动并将盖体盖设在加盖位置处的器皿上。
17.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使用第一运动组件将器皿放置在放器皿位置处后,使输送部件的至少部分运动,以带动该器皿依次运动至多个加料位置,当该器皿运动至各个加料位置处时,使相应的加料组件向该加料位置处的器皿内加料,完成各个加料步骤;当在上一个加料位置完成上一个加料步骤后,通过输送部件将该器皿带动至下一个加料位置,直至在最后一个加料位置完成加料后,通过输送部件将该器皿带动至加盖位置,通过第二运动组件将盖体盖设在加盖位置处的器皿上,以此完成整个备料过程;本备料装置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自动完成上器皿动作、各个加料步骤、盖盖动作;使用本备料装置来进行食材的备料工作可以极大地减少对人工的依赖程度,并极大地提高了备料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烹饪设备的备料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备料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图1中的备料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图1中的备料装置的第一运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图1中的备料装置的第二运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4.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备料装置100,请参考图1至图4,备料装置100包括备料台10、第一运动组件20、输送部件、多个加料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40,备料台10上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有放器皿位置、多个加料位置、加盖位置,多个加料位置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在放器皿位置和加盖位置之间;第一运动组件20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器皿201连接,以带动器皿201运动至放器皿位置处;输送部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连接,以带动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依次运动至多个加料位
置和加盖位置;多个加料组件与多个加料位置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加料组件向相应的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内加料;第二运动组件40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盖体202连接,以带动盖体202运动并将盖体202盖设在加盖位置处的器皿201上。其中,输送部件为直线式输送部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备料装置100中,在备料台10上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有放器皿位置、多个加料位置、加盖位置,其中多个加料位置也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在放器皿位置和加盖位置之间;在使用第一运动组件20将器皿201放置在放器皿位置处后,使输送部件的至少部分运动,以带动该器皿201依次运动至多个加料位置,当该器皿201运动至各个加料位置处时,使相应的加料组件向该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内加料,完成各个加料步骤;当在上一个加料位置完成上一个加料步骤后,通过输送部件将该器皿201带动至下一个加料位置,直至在最后一个加料位置完成加料后,通过输送部件将该器皿201带动至加盖位置,通过第二运动组件40将盖体202盖设在加盖位置处的器皿201上,以此完成整个备料过程;本备料装置100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自动完成上器皿201动作、各个加料步骤、盖盖动作;使用本备料装置100来进行食材的备料工作可以极大地减少对人工的依赖程度,并极大地提高了备料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烹饪设备的备料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节省人力。
28.另外,由于放器皿位置、多个加料位置、加盖位置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使得器皿201从放器皿位置处依次运动至多个加料位置和加盖位置的运动路径比较简单,这有利于缩短器皿201在该运动路径上的运动时间,进而有利于提高食品的烹饪效率,且有利于保证食品在烹饪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29.可选地,上述预定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
30.可选地,备料台10为条状,上述预定直线方向与备料台10的延伸方向平行。
31.可选地,备料台10为平板结构;器皿201为煲体。
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运动组件20具有放置器皿201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取器皿位置。
33.具体地,第一运动组件20包括第一推送部21和第一取料部22,第一推送部21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器皿201抵接,以将容纳空间内的器皿201推送至取器皿位置处;第一取料部22可运动地设置;第一取料部22运动至取器皿位置的一侧,以夹取或吸取取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第一取料部22运动至放器皿位置的一侧,以将夹取或吸取的器皿201释放至放器皿位置处。
34.具体地,第一运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驱动部23和第二驱动部24,第一驱动部23包括第一传动部231,第一传动部231沿第一方向可运动地设置;第二驱动部24具有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出轴沿第二方向可伸缩地设置;第二驱动部24的主体与第一传动部231连接,第一输出轴与第一取料部22连接,这样,第一传动部231能够带动第二驱动部24的整体和第一取料部22同步运动,第一输出轴能够带动第一取料部22同步伸缩移动。
35.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取料部2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传动部231带动第一取料部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一传动部231带动第一取料部22运动至第一位置后,使第一输出轴伸出以带动第一取料部22运动,以使第一取料部22向取器皿位置靠近,进而使第一取料部22运动至取器皿位置的一侧(例如使第一取料部22运动至取器
皿位置的上方),以便夹取或吸取取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再使第一输出轴带动第一取料部22缩回,以使该器皿201从取器皿位置处移出,这样可以方便该器皿201的后续运动,避免该器皿201与取器皿位置附近的部件发生碰撞;再使第一传动部231带动第一取料部22向其第二位置运动,当第一取料部22运动至第二位置后,使第一输出轴伸出以带动第一取料部22和其夹取或吸取的器皿201运动,以使第一取料部22向放器皿位置靠近,进而使第一取料部22运动至放器皿位置的一侧(例如使第一取料部22夹取或吸取的器皿201运动至放器皿位置的上方),以便将夹取或吸取的器皿201释放至放器皿位置处,以此完成器皿201的转移工作;释放器皿201后,再使第一输出轴带动第一取料部22缩回,然后再使第一传动部231带动第一取料部22向其第一位置运动;重复上述过程,以对多个器皿201依次进行转移工作,以便于进行多次备料。
36.可选地,上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例如,第一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第二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
37.具体地,第一传动部231为第一滑块,第一驱动部23还包括第一滑轨232,第一传动部23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轨232上;第一滑轨232沿第一方向延伸。可选地,第一驱动部23为直线模组。
38.或者,第一传动部231为第一同步带,该第一同步带通过电机驱动;或者,第一驱动部23为液压气缸,第一传动部231为液压气缸的输出轴。
39.具体地,第二驱动部24为气缸;优选地,第二驱动部24为双杆气缸。
40.具体地,第一运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5,第一连接件25与第一传动部231固定连接并与第二驱动部24的主体固定连接,以使第二驱动部24的主体通过第一连接件25与第一传动部231连接。
41.具体地,第一运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支撑部26,第一支撑部26与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取料部22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6上。
42.可选地,第一取料部22为夹具或吸盘,以对器皿201进行夹起或吸附。当第一取料部22为吸盘,可以使第一取料部22运动至取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内部底壁的上方,以便吸取器皿201。
43.可选地,当第一取料部22为吸盘,第一运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真空泵61,第一真空泵61通过第一气管与第一取料部22连接;当第一取料部22吸取器皿201时,启动第一真空泵61,以通过第一真空泵61使第一取料部22处于抽真空状态,即第一取料部22具有吸附力以吸取器皿201;当需要释放器皿201时,关闭第一真空泵61,以使第一取料部22不具有吸附力,进而释放器皿201。
44.可选地,第一推送部21用于与容纳空间内的器皿201的底部抵接,容纳空间内的器皿201的开口朝向取器皿位置设置。
45.具体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多个依次叠置的器皿201,多个器皿201的布置方向与第一推送部21的运动方向相同;第一推送部21用于与多个器皿201中靠近第一推送部21的器皿201抵接,以将多个器皿201按照预设顺序依次推送至取器皿位置处;预设顺序为自多个器皿201中远离第一推送部21的器皿201至多个器皿201中靠近第一推送部21的器皿201。
46.可选地,第一推送部21沿竖直方向可运动地设置,多个器皿201沿竖直方向依次叠置,第一推送部21位于多个器皿201的下方;当第一推送部21向上运动时,以将多个器皿201
依次推送至取器皿位置。
47.具体地,第一运动组件20还包括第五驱动部27,第五驱动部27包括第三传动部,第三传动部沿第五方向可运动地设置,第三传动部与第一推送部21连接,以带动第一推送部21运动。可选地,第五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
48.可选地,第一推送部21与第三传动部之间通过螺钉锁紧;第一推送部21为板状。
49.具体地,第三传动部为第三滑块,第五驱动部27还包括第三滑轨,第三传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三滑轨上;第三滑轨沿第五方向延伸。可选地,第五驱动部27为直线模组。
50.或者,第三传动部为第三同步带,该第三同步带通过电机驱动;或者,第五驱动部27为液压气缸,第三传动部为液压气缸的输出轴。
51.具体地,第一运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支撑架28,第一支撑架28具有上述容纳空间;第一支撑架28还具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避让开口284,取器皿位置位于避让开口284处,以便第一取料部22从避让开口284处夹取或吸取器皿201。
52.更具体地,第一支撑架2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81和第二支撑板282,第一支撑板281和第二支撑板282之间形成上述容纳空间;避让开口28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81上。
53.可选地,第一支撑板281和第二支撑板282上下间隔地设置。
54.可选地,第一滑轨232安装在第一支撑架28上;即第一滑轨232安装在第一支撑板281上。
55.可选地,第一支撑板281和第二支撑板282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固定柱283,各个固定柱28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281和第二支撑板282固定连接。
56.为了存储更多的器皿201,以增加备料装置100的使用时间,容纳空间为多个,取器皿位置为多个,多个取器皿位置与多个容纳空间一一对应地设置。
57.具体地,第一支撑架28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开口284,多个避让开口284与多个取器皿位置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取器皿位置设置在相应的避让开口284处,各个避让开口284与相应的容纳空间连通。
5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运动组件40具有放置盖体202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取盖位置。
59.具体地,第二运动组件40包括第二推送部41和第二取料部42,第二推送部41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盖体202抵接,以将容置空间内的盖体202推送至取盖位置处;第二取料部42可运动地设置;第二取料部42运动至取盖位置的一侧,以夹取或吸取取盖位置处的盖体202;第二取料部42运动至加盖位置的一侧,以将夹取或吸取的盖体202释放在加盖位置处的器皿201上。可选地,第二推送部41为板状。
60.具体地,第二运动组件40还包括第三驱动部43和第四驱动部44,第三驱动部43包括第二传动部431,第二传动部431沿第三方向可运动地设置;第四驱动部44具有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出轴沿第四方向可伸缩地设置;第四驱动部44的主体与第二传动部431连接,第二输出轴与第二取料部42连接,这样,第二传动部431能够带动第四驱动部44的整体和第二取料部42同步运动,第二输出轴能够带动第二取料部42同步伸缩移动。
61.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取料部42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第二传动部431带动第二取料部4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二传动部431带动第二取料部42运动至
第三位置后,使第二输出轴伸出以带动第二取料部42运动,以使第二取料部42向取盖位置靠近,进而使第二取料部42运动至取盖位置的一侧(例如使第二取料部42运动至取盖位置的上方),以便夹取或吸取取盖位置处的盖体202;再使第二输出轴带动第二取料部42缩回,以使该盖体202从取盖位置处移出,这样可以方便该盖体202的后续运动,避免该盖体202与取盖位置附近的部件发生碰撞;再使第二传动部431带动第二取料部42向其第四位置运动,当第二取料部42运动至第四位置后,使第二输出轴伸出以带动第二取料部42和其夹取或吸取的盖体202运动,以使第二取料部42向加盖位置处的器皿201靠近,进而使第二取料部42运动至加盖位置的一侧(例如使第二取料部42夹取或吸取的盖体202运动至加盖位置处的器皿201的上方),以便将夹取或吸取的盖体202释放在加盖位置处的器皿201上,以此完成盖盖动作;释放盖体202后,再使第二输出轴带动第二取料部42缩回,然后再使第二传动部431带动第二取料部42向其第三位置运动;重复上述过程,以将多个盖体202一一对应地依次盖设在依次运动至加盖位置处的多个器皿201上,以便进行多次备料。
62.可选地,上述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相互垂直。例如,第三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第四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
63.具体地,第二传动部431为第二滑块,第三驱动部43还包括第二滑轨432,第二传动部43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滑轨432上;第二滑轨432沿第三方向延伸。可选地,第三驱动部43为直线模组。
64.或者,第二传动部431为第二同步带,该第二同步带通过电机驱动;或者,第三驱动部43为液压气缸,第二传动部431为液压气缸的输出轴。
65.具体地,第四驱动部44为气缸;优选地,第四驱动部44为双杆气缸。
66.具体地,第二运动组件4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5,第二连接件45与第二传动部431固定连接并与第四驱动部44的主体固定连接,以使第四驱动部44的主体通过第二连接件45与第二传动部431连接。可选地,第二连接件45和第二传动部431之间通过螺钉紧固。
67.具体地,第二运动组件40还包括第二支撑部46,第二支撑部46与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取料部42设置在第二支撑部46上。
68.可选地,第二取料部42为夹具或吸盘,以对盖体202进行夹起或吸附。
69.可选地,当第二取料部42为吸盘,第二运动组件40还包括第二真空泵,第二真空泵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二取料部42连接;当第二取料部42吸取盖体202时,启动第二真空泵,以通过第二真空泵使第二取料部42处于抽真空状态,即第二取料部42具有吸附力以吸取盖体202;当需要释放盖体202时,关闭第二真空泵,以使第二取料部42不具有吸附力,进而释放盖体202。
70.可选地,第二推送部41用于与容置空间内的盖体202的下部抵接。
71.具体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多个依次叠置的盖体202,多个盖体202的布置方向与第二推送部41的运动方向相同;第二推送部41用于与多个盖体202中靠近第二推送部41的盖体202抵接,以将多个盖体202按照设定顺序依次推送至取盖位置处;设定顺序为自多个盖体202中远离第二推送部41的盖体202至多个盖体202中靠近第二推送部41的盖体202。
72.可选地,第二推送部41沿竖直方向可运动地设置,多个盖体202沿竖直方向依次叠置,第二推送部41位于多个盖体202的下方;当第二推送部41向上运动时,以将多个盖体202依次推送至取盖位置。
73.具体地,第二运动组件40还包括第六驱动部47,第六驱动部47包括第四传动部,第四传动部沿第六方向可运动地设置,第四传动部与第二推送部41连接,以带动第二推送部41运动。可选地,第六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
74.具体地,第四传动部为第四滑块,第六驱动部47还包括第四滑轨,第四传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第四滑轨上;第四滑轨沿第六方向延伸。可选地,第六驱动部47为直线模组。
75.或者,第四传动部为第四同步带,该第四同步带通过电机驱动;或者,第六驱动部47为液压气缸,第四传动部为液压气缸的输出轴。
76.具体地,第二运动组件40还包括第二支撑架48,第二支撑架48具有上述容置空间;第二支撑架48还具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让位开口484,取盖位置位于让位开口484处,以便第二取料部42从让位开口484处夹取或吸取盖体202。
77.更具体地,第二支撑架4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支撑板481和第四支撑板482,第三支撑板481和第四支撑板482之间形成上述容置空间;让位开口484设置在第三支撑板481上。
78.可选地,第三支撑板481和第四支撑板482上下间隔地设置。
79.可选地,第二滑轨432安装在第二支撑架48上;即第二滑轨432安装在第三支撑板481上。
80.可选地,第三支撑板481和第四支撑板482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连接柱483,各个连接柱48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撑板481和第四支撑板482固定连接。
81.为了存储更多的盖体202,以增加备料装置100的使用时间,容置空间为多个,取盖位置为多个,多个取盖位置与多个容置空间一一对应地设置。
82.具体地,第二支撑架48上设置有多个让位开口484,让位开口484与多个取盖位置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取盖位置设置在相应的让位开口484处,各个让位开口484与相应的容置空间连通。
83.具体地,多个容置空间分为多组,各组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一个容置空间;第二取料部42为多个,多个第二取料部42与多组容置空间一一对应地设置;第四驱动部44为多个,多个第四驱动部44与多个第二取料部42一一对应地设置,多个第四驱动部44的主体均与第二传动部431连接。
84.具体地,多个第四驱动部44的主体均与第二连接件45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46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部46与多个第二取料部42一一对应地设置。
85.可选地,第二连接件45为条状,多个第四驱动部44沿第二连接件45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86.可选地,第二运动组件40还包括第五滑轨491和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五滑轨491上的第五滑块,第五滑块与第二连接件45连接;第五滑轨491和第二滑轨432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件45的两端,第五滑轨491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平行,以在第二传动部431通过第二连接件45带动多个第四驱动部44运动时,驱使第五滑块沿第五滑轨491滑动;通过设置第五滑轨491和第五滑块,以保证第二传动部431带动多个第四驱动部44运动时的运动稳定性。
87.可选地,第五滑块与第二连接件45之间通过第三支撑部492连接。
88.在本实施例中,输送部件为推动部件30,推动部件30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抵接,以将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依次推动至多个加料位
置和加盖位置。
89.具体地,推动部件30包括推动件31,推动件31沿与预定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可运动地设置,推动件31用于与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抵接,以推动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运动。
90.具体地,推动部件30还包括第七驱动部32,第七驱动部32包括第六传动部,第六传动部沿与预定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可运动地设置,第六传动部与推动件31连接,以驱动推动件31运动。
91.具体地,第六传动部为第六滑块,第七驱动部32还包括第六滑轨,第六传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第六滑轨上,第六滑轨的延伸方向与预定直线方向平行。可选地,第六滑轨的延伸方向与备料台10的延伸方向平行。
92.或者,第六传动部为第六同步带,该第六同步带通过电机驱动;或者,第七驱动部32为液压气缸,第六传动部为液压气缸的输出轴。
93.可选地,第七驱动部32位于备料台10的下方。
94.具体地,推动部件30还包括第三连接件33,第三连接件33与第六传动部固定连接并与推动件31固定连接,以使推动件31通过第三连接件33与第六传动部连接。可选地,第三连接件33和第六传动部之间通过螺钉紧固。
95.可选地,推动件31具有卡槽311,通过使器皿20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卡槽311内,以便推动件31能够稳定且有效地推动器皿201。
96.可选地,卡槽311的内壁面弧形面,以与器皿201更好地接触。
97.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加料位置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加料位置、第二加料位置和第三加料位置;多个加料组件包括第一加料组件51、第二加料组件52和第三加料组件53,第一加料位置、第二加料位置和第三加料位置分别与第一加料组件51、第二加料组件52和第三加料组件53一一对应。
98.具体地,第一加料组件51用于向第一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内加入第一原料;第二加料组件52用于向第二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内加入第二原料;第三加料组件53用于向第三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内加入第三原料。
99.具体地,第一加料组件51包括吹气部,吹气部朝向器皿201的底部设置,通过吹气部吹出的气流使器皿201内的第一原料在器皿201的底部分散,以使第一原料均匀地分散在器皿201的内部底壁。
100.具体地,第一加料组件51包括加料管511,加料管511的出口朝向器皿201的开口设置,以向器皿201内加入第一原料。
101.可选地,第一加料组件51能够提供定量的第一原料;第二加料组件52能够提供定量的第二原料。
102.具体地,第二加料组件52包括第二存储部521,第二存储部521用于存储第二原料,第二存储部521的出料口朝向第二加料位置设置,即第二存储部521的出料口朝向第二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的开口设置,以向该器皿201内加入第二原料。
103.可选地,第二存储部521位于第二加料位置的上方。
104.具体地,第三加料位置处设置有重量传感部54,以对器皿201的重量进行实时检测,即可以通过重量传感部54来控制向器皿201内加入第三原料的数量。
105.可选地,重量传感部54为电子秤,备料台10上开设有安装槽,电子秤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槽内,电子秤的上表面与备料台10的上表面齐平,以便器皿201能够被推送至电子秤上。
106.具体地,第三加料组件53包括第一存储部531和注料部534,第一存储部531包括第一存储腔和加热部,第一存储腔用于存储第三原料;加热部设置在第一存储腔的外侧或者设置在第一存储腔的内部,以对第一存储腔内的第三原料进行加热;注料部534具有流通通道和与流通通道连通的注料口,流通通道与第一存储腔连通,注料口朝向第三加料位置设置,即注料口朝向第三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的开口设置,以向该器皿201内注入第三原料。
107.可选地,第一存储部531为开水机,即第一存储腔内存储热水。
108.可选地,注料部534为管状,注料部534的管腔形成流通通道,注料部534的其中一个管口形成注料口。或者,注料部534为宝塔接头。
109.具体地,流通通道与第一存储腔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接,第三加料组件53还包括泵体533,泵体533设置在连接管路上,以在泵体533的作用下,将第一存储腔内的第三原料抽送至流通通道内。当需要向器皿201内加入第三原料时,泵体533开启,当向器皿201内加入适量的第三原料后,则使泵体533停止,进而停止向器皿201内再加入第三原料。可选地,泵体533为蠕动泵。
110.具体实施过程中,器皿201由放器皿位置处被推送至第一加料位置;例如,第一原料为油液,即通过加料管向器皿201内加入油液,并通过吹气部吹出的气流使器皿201内的油液分散,这能够使油液涂满器皿201的内部底壁。内部承载有第一原料的器皿201由第一加料位置被推送至第二加料位置;例如,第二原料为米,即通过第二加料组件52向第二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内加入米;内部承载有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器皿201由第二加料位置被推送至第三加料位置;例如,第三原料为水;即通过第三加料组件53向第三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内加入水,并通过重量传感部54来控制向该器皿201内加入水的量,以便于保证烹饪后食品的质量;内部承载有第一原料、第二原料和第三原料的器皿201由第三加料位置被推送至加盖位置,在加盖位置处完成盖盖动作,以此完成备料工作。
111.具体地,备料装置100还包括安装框架70,备料台10、第一运动组件20、推动部件30、多个加料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40均集成在安装框架70所具有的安装空间内,以使备料装置100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
112.更具体地,第一运动组件20、多个加料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40均位于备料台10的同一侧,以使器皿201和盖体202的转移工作比较方便,还能够使备料装置100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例如,第一运动组件20、多个加料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40均位于备料台10的上侧。
113.具体地,第一存储部531固定设置在安装框架70上;例如,第一存储部531设置在安装框架70的顶部。
114.本备料装置100具有结构简单、方便维修更换零部件、结构紧凑、备料效率高的优点,将本备料装置100与全自动烹饪设备结合使用,可以实现从备餐到烹饪的全程自动化,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干预,进而更好地避免了因人工处理不当而导致食材被污染的问题,能够保证从食材到食品的良好安全卫生条件。
115.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16.在本实用新型的备料装置100中,备料装置100包括备料台10、第一运动组件20、输
送部件、多个加料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40,在备料台10上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有放器皿位置、多个加料位置、加盖位置,其中多个加料位置也沿预定直线方向依次布置在放器皿位置和加盖位置之间;第一运动组件20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器皿201连接,以带动器皿201运动至放器皿位置处;输送部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连接,以带动放器皿位置处的器皿201依次运动至多个加料位置和加盖位置;多个加料组件与多个加料位置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加料组件向相应的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内加料;第二运动组件40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并用于与盖体202连接,以带动盖体202运动并将盖体202盖设在加盖位置处的器皿201上。
117.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使用第一运动组件20将器皿201放置在放器皿位置处后,使输送部件的至少部分运动,以带动该器皿201依次运动至多个加料位置,当该器皿201运动至各个加料位置处时,使相应的加料组件向该加料位置处的器皿201内加料,完成各个加料步骤;当在上一个加料位置完成上一个加料步骤后,通过输送部件将该器皿201带动至下一个加料位置,直至在最后一个加料位置完成加料后,通过输送部件将该器皿201带动至加盖位置,通过第二运动组件40将盖体202盖设在加盖位置处的器皿201上,以此完成整个备料过程;本备料装置100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自动完成上器皿201动作、各个加料步骤、盖盖动作;使用本备料装置100来进行食材的备料工作可以极大地减少对人工的依赖程度,并极大地提高了备料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烹饪设备的备料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节省人力。
11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19.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1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