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脱模装置及脱模方法与流程

2022-02-21 04:51: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快速脱模装置及脱模方法。


背景技术:

2.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模具大都由内膜座和上模等组成,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一、但是现有的注塑模具在塑料产品成型后不便于从模腔中取出,需要手动将成型的塑料产品从模腔中抠出或撬出,容易产生撬痕损伤产品,费时费力,降低生产的效率;二、同时内模座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损坏,但是现有大都不同快速更换损坏的内模座,浪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为此,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快速脱模装置及脱模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快速脱模装置及脱模方法,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4.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快速脱模装置,包括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底板、操作箱、固定杆、移动板、第一弹簧、第一柔性钢绳、第一拉块、第一梯形块、第一矩形孔、第一移动块、第一矩形槽;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操作箱,所述操作箱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与操作箱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固定杆上,所述移动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柔性钢绳,所述第一柔性钢绳的端部延伸至操作箱外并固定安装有第一拉块,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第一梯形块,所述第一梯形块的一侧设为倾斜面,所述操作箱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四个第一矩形孔,所述第一矩形孔内设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矩形槽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滑动连接有方杆,所述方杆的一侧与对应的第一矩形槽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定位杆上,第二弹簧的设置,起到了复位的作用。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杆的一侧与对应的第一矩形孔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对应的第一梯形块的倾斜面滚动接触,滚轮的设置,减小了摩擦力。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箱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部为开口设置的注塑箱,所述注塑箱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四个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一移动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块,所述顶块的外侧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的内壁不接触,第二矩形孔的设置,起到了限位的作
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脱模组件的一侧设有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包括第二矩形槽、圆杆、第二移动块、第三弹簧、第二柔性钢绳、第二拉块;所述注塑箱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二矩形槽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圆杆,所述圆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一侧与第二矩形槽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活动套设在圆杆的外侧,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柔性钢绳,所述第二柔性钢绳的端部延伸至注塑箱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拉块。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嵌装有滚珠,所述注塑箱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上活动卡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设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膜壳体,所述内膜壳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梯形块,所述第二梯形块的一侧设置倾斜面,所述第二梯形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连接杆与卡槽相卡装,所述滚珠与第二梯形块的倾斜面相配合,滚珠的设置,减小了摩擦力。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拆装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圆形槽、第二限位槽、上壳体、限位杆、限位块;所述注塑箱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圆形槽,所述注塑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注塑箱的上方活动接触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对应的圆形槽相卡装,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相卡装,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设有上模壳体,所述上模壳体与内膜壳体相配合,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上壳体的一侧与注塑箱的一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矩形板。
1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快速脱模的脱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当拆卸上壳体时,转动螺栓,螺栓与矩形板相分离,紧接着向上移动连接板,连接板通过上壳体带动上模壳体移动,上壳体带动限位杆与对应的圆形槽相脱离;s2:s1中的上壳体带动限位块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相脱离,上壳体与注塑箱相分离,此时便于拆卸上壳体的效果;s3:当需要将注塑成型的产品取出时,向左拉动第一拉块,第一拉块通过第一柔性钢绳带动移动板在固定杆上滑动并对第一弹簧进行拉伸,移动板带动第一梯形块向左移动;s4:s3中的第一梯形块的倾斜面与对应的滚轮接触并产生挤压力,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滚轮带动第一移动块向上移动,第一移动块带动定位杆在对应的方杆上滑动并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s5:s4中的第一移动块带动对应的顶块在第二矩形孔内向上移动,并与成型的产品接触将其顶出,此时达到了便于快速脱模的效果;s6:当需要更换内膜壳体时,拉动第二拉块,第二拉块通过第二柔性钢绳带动第二移动块移动;s7:s6中的第二移动块在圆杆上滑动并对第三弹簧进行压缩,第二移动块通过连
接杆带动滚珠与第二梯形块上的卡槽相分离,紧接着向上移动内膜壳体;s8:s7中的内膜壳体带动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槽相脱离,此时达到了便于更换内膜壳体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螺栓进行转动取下,紧接着移动连接板,将上壳体取下,可对注塑箱内注塑成型的产品进行查看。
13.本发明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一、本发明螺栓与矩形板分离,移动连接板,连接板通过上壳体带动上模壳体移动,上壳体带动限位杆与圆形槽脱离,上壳体带动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脱离,上壳体与注塑箱分离,此时便于拆卸上壳体的效果。
14.二、本发明第一拉块通过第一柔性钢绳带动移动板在固定杆上滑动,移动板带动第一梯形块移动,第一梯形块的倾斜面与对应的滚轮接触并产生挤压力,滚轮带动第一移动块移动,第一移动块带动定位杆在方杆上滑动,第一移动块带动顶块在第二矩形孔内移动,并与成型的产品接触将其顶出,此时达到了便于从模腔中取出的效果。
15.三、本发明第二拉块通过第二柔性钢绳带动第二移动块移动,第二移动块在圆杆上滑动,第二移动块通过连接杆带动滚珠与第二梯形块上的卡槽分离,移动内膜壳体,内膜壳体带动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槽相脱离,达到了便于快速更换内膜壳体的效果。
16.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图1的后视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图1中操作箱前侧切开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图1中上壳体隐藏后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图1中上壳体和上模壳体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本发明图1中内膜壳体和限位板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本发明图1中操作箱切开结构图;图8为本发明图7中a区结构图;图9为本发明图4中b区结构图。
19.附图标记:1、脱模组件;2、底板;3、操作箱;4、固定杆;5、移动板;6、第一弹簧;7、第一柔性钢绳;8、第一拉块;9、第一梯形块;10、第一矩形孔;11、第一移动块;12、第一矩形槽;13、定位杆;14、方杆;15、第二弹簧;16、滚轮;17、注塑箱;18、第二矩形孔;19、顶块;20、拆装组件;21、第一限位槽;22、第二矩形槽;23、圆杆;24、第二移动块;25、第三弹簧;26、第二柔性钢绳;27、第二拉块;28、连接杆;29、滚珠;30、内膜壳体;31、限位板;32、第二梯形块;33、
卡槽;34、固定组件;35、圆形槽;36、第二限位槽;37、上壳体;38、限位杆;39、限位块;40、上模壳体;41、连接板;42、矩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2.如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快速脱模装置,包括脱模组件1,脱模组件1包括底板2、操作箱3、固定杆4、移动板5、第一弹簧6、第一柔性钢绳7、第一拉块8、第一梯形块9、第一矩形孔10、第一移动块11、第一矩形槽12;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操作箱3,操作箱3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4,固定杆4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板5,移动板5的一侧与操作箱3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固定杆4上,移动板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柔性钢绳7,第一柔性钢绳7的端部延伸至操作箱3外并固定安装有第一拉块8,移动板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第一梯形块9,第一梯形块9的一侧设为倾斜面,操作箱3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四个第一矩形孔10,第一矩形孔10内设有第一移动块11,第一移动块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12。
2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矩形槽12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定位杆13,定位杆13上滑动连接有方杆14,方杆14的一侧与对应的第一矩形槽12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定位杆13上,方杆14上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定位杆13的外侧滑动连接,防止第一移动块11出现偏移的现象。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杆14的一侧与对应的第一矩形孔10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移动块11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滚轮16,滚轮16与对应的第一梯形块9的倾斜面滚动接触,滚轮16的设置,减小了摩擦力。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箱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部为开口设置的注塑箱17,注塑箱17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四个第二矩形孔18,第一移动块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块19,顶块19的外侧与对应的第二矩形孔18的内壁不接触,第二矩形孔18的设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26.在一个实施例中,脱模组件1的一侧设有拆装组件20,拆装组件20包括第二矩形槽22、圆杆23、第二移动块24、第三弹簧25、第二柔性钢绳26、第二拉块27;注塑箱17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矩形槽22,第二矩形槽22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圆杆23,圆杆23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24,第二移动块24的一侧与第二矩形槽22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25,第三弹簧25活动套设在圆杆23的外侧,第二移动块2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柔性钢绳26,第二柔性钢绳26的端部延伸至注塑箱17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拉块27。
2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移动块2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8,连接杆28的端部嵌装有滚珠29,注塑箱17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1,第一限位槽21的内壁上活动卡装有限位板31,限位板31的设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28.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板3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膜壳体30,内膜壳体30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梯形块32,第二梯形块32的一侧设置倾斜面,第二梯形块3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33,连接杆28与卡槽33相卡装,滚珠29与第二梯形块32的倾斜面相配合,滚珠29的设置,减小了摩擦力。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拆装组件2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组件34,固定组件34包括圆形槽35、第二限位槽36、上壳体37、限位杆38、限位块39;注塑箱17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圆形槽35,注塑箱17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6,注塑箱17的上方活动接触有上壳体37,上壳体37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限位杆38,限位杆38与对应的圆形槽35相卡装,上壳体37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限位块39,限位块39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36相卡装,上壳体37的下表面设有上模壳体40,上模壳体40与内膜壳体30相配合,上壳体37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41,上壳体37的一侧与注塑箱17的一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矩形板42。
30.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快速脱模的脱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当拆卸上壳体37时,转动螺栓,螺栓与矩形板42相分离,紧接着向上移动连接板41,连接板41通过上壳体37带动上模壳体40移动,上壳体37带动限位杆38与对应的圆形槽35相脱离;s2:s1中的上壳体37带动限位块39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36相脱离,上壳体37与注塑箱17相分离,此时便于拆卸上壳体37的效果;s3:当需要将注塑成型的产品取出时,向左拉动第一拉块8,第一拉块8通过第一柔性钢绳7带动移动板5在固定杆4上滑动并对第一弹簧6进行拉伸,移动板5带动第一梯形块9向左移动;s4:s3中的第一梯形块9的倾斜面与对应的滚轮16接触并产生挤压力,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滚轮16带动第一移动块11向上移动,第一移动块11带动定位杆13在对应的方杆14上滑动并对第二弹簧15进行压缩;s5:s4中的第一移动块11带动对应的顶块19在第二矩形孔18内向上移动,并与成型的产品接触将其顶出,此时达到了便于快速脱模的效果;s6:当需要更换内膜壳体30时,拉动第二拉块27,第二拉块27通过第二柔性钢绳26带动第二移动块24移动;s7:s6中的第二移动块24在圆杆23上滑动并对第三弹簧25进行压缩,第二移动块24通过连接杆28带动滚珠29与第二梯形块32上的卡槽33相分离,紧接着向上移动内膜壳体30;s8:s7中的内膜壳体30带动限位板31与第一限位槽21相脱离,此时达到了便于更换内膜壳体30的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螺栓进行转动取下,紧接着移动连接板41,将上壳体37取下,可对注塑箱17内注塑成型的产品进行查看。
31.本发明在工作时:当拆卸上壳体37时,转动螺栓,螺栓与矩形板42相分离,紧接着向上移动连接板41,连接板41通过上壳体37带动上模壳体40移动,上壳体37带动限位杆38与对应的圆形槽35相脱离,上壳体37带动限位块39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36相脱离,上壳体37与注塑箱17相分离,此时便于拆卸上壳体37的效果;
当需要将注塑成型的产品取出时,向左拉动第一拉块8,第一拉块8通过第一柔性钢绳7带动移动板5在固定杆4上滑动并对第一弹簧6进行拉伸,移动板5带动第一梯形块9向左移动,第一梯形块9的倾斜面与对应的滚轮16接触并产生挤压力,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滚轮16带动第一移动块11向上移动,第一移动块11带动定位杆13在对应的方杆14上滑动并对第二弹簧15进行压缩,第一移动块11带动对应的顶块19在第二矩形孔18内向上移动,并与成型的产品接触将其顶出,此时达到了便于快速脱模的效果;当需要更换内膜壳体30时,拉动第二拉块27,第二拉块27通过第二柔性钢绳26带动第二移动块24移动,第二移动块24在圆杆23上滑动并对第三弹簧25进行压缩,第二移动块24通过连接杆28带动滚珠29与第二梯形块32上的卡槽33相分离,紧接着向上移动内膜壳体30,内膜壳体30带动限位板31与第一限位槽21相脱离,此时达到了便于更换内膜壳体30的效果。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