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梯轿厢内置的门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0:46: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内置的门锁结构。


背景技术:

2.通常电梯的轿厢设置有逃生门,以便营救人员通过逃生门营救受困于两个楼层之间的电梯轿厢内的乘客。逃生门在电梯正常运行时,通过门锁与电梯轿厢锁合,使逃生门处于常闭状态。门锁具有两个锁眼,在营救人员需要营救受困人员时,营救人员使用钥匙插入门锁位于电梯轿厢外的锁眼内,解锁门锁与电梯轿厢的锁合状态,开启逃生门,对受困人员救援。而在日常检修,检修人员则将钥匙插入门锁位于电梯轿厢内的锁眼内,开启逃生门,进入电梯井内对设备进行检修。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虽然门锁位于电梯轿厢内的锁眼,能改善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意外打开逃生门的问题,但是营救人员在营救受困人员时,营救人员还需找寻钥匙和锁眼所在位置,才能对门锁解锁,延长营救人员营救受困人员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缩短营救人员营救受困人员的时间,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内置的门锁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轿厢内置的门锁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电梯轿厢内置的门锁结构,包括锁壳、转动连接于所述锁壳的锁轴以及固定于所述锁轴周侧的锁舌;所述锁壳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供所述锁舌通过的通孔;所述锁轴设置有用于供钥匙插接的端部;所述锁壳设置有用于翻转所述锁舌的翻转件,以使部分所述锁舌通过所述通孔隐藏于所述锁壳内或移出所述锁壳外;所述翻转件包括位于所述锁壳内的联动部以及位于所述锁壳外的驱动部;所述联动部与所述锁舌连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联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锁壳活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该门锁结构时,可以将锁壳安装于电梯轿厢的逃生门,也可以将锁壳安装于电梯轿厢的外壁,无论哪种安装方式,锁轴供钥匙插接的端部均位于电梯轿厢内,以改善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意外打开逃生门的问题,而翻转件位于电梯轿厢外。转动锁舌,当锁舌移出锁壳外时,逃生门与电梯轿厢锁合,当锁舌隐藏于锁壳内时,逃生门与电梯轿厢的锁合状态解除,便可打开逃生门。在营救人员营救受困于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时,无需额外携带钥匙,只需移动驱动部,在电梯轿厢外便可翻转锁舌,打开逃生门,相较于在电梯轿厢外使用钥匙解锁的方式,缩短营救人员营救受困人员的时间。
8.可选的,所述锁壳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迫使部分所述锁舌外露于所述锁壳外。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弹性件的引入,降低电梯轿厢的抖动使锁舌隐藏于锁壳内的风险,从而降低电梯运行过程中逃生门意外打开的风险,提高逃生门和电梯轿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连接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驱动部的活动路径沿直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联动部将所述驱动部线性方向的力转换为所述锁舌以所述锁轴的轴心周向翻转的扭矩。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营救人员移动驱动部,使驱动部做直线运动,在驱动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联动部将驱动部做直线运动的力转换为锁舌翻转的扭矩。通过驱动部的直线运动方式驱动锁舌翻转,使得营救人员操作翻转件的范围小,安装人员能将该门锁结构安装于狭小或宽敞的电梯井内,提高该门锁结构适应不同安装环境的适应能力。
12.可选的,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拉板和限位轴;所述第一拉板的侧壁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驱动部的线性移动方向相交;所述限位轴设置于所述锁舌的表面;所述限位轴的周侧设置有圆弧过渡;所述移动槽的内壁供所述限位轴的周侧滑移连接,且滑移方向为所述移动槽的长度方向。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营救人员通过驱动部拉动第一拉板,使第一拉板线性移动,随着第一拉板的移动,限位轴以锁轴的轴心为转动中心周向移动,限位轴的周向移动和第一拉板的线性移动,使得限位轴在移动槽内的位置发生改变,通过限位轴周侧与移动槽内壁的滑移连接,滑移方向为移动槽的长度方向,限位轴的周侧圆弧过渡,限位轴在移动槽内转动,使得限位轴能在移动槽的空间内活动。通过移动槽和限位轴的配合设置,使得营救人员拉动第一拉板时,能直接将拉动第一拉板的力通过限位轴传递至锁舌,改善锁舌翻转过程中摩擦阻力阻碍锁舌翻转的问题。
14.可选的,所述联动部包括齿条和齿轮;所述齿条沿所述驱动部的线性移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齿轮同轴设置于所述锁轴的周侧;所述齿轮供所述齿条啮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的直线移动,使得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实现正反转的效果,从而实现锁舌移出或移入锁壳的效果,通过齿条和齿轮的相互啮合设置,只有移动齿条才能转动齿轮翻转锁舌,降低电梯运行过程中齿轮自转动的风险,从而降低电梯运行过程中逃生门意外打开的风险,提高逃生门和电梯轿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连接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联动部与所述锁舌的表面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联动部与锁舌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翻转件在运行过程中与锁舌的连接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联动部包括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锁舌的表面;所述转动筒同轴设置于所述锁轴的周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部转动转动筒,使得锁轴转动,进而带动锁舌翻转,转动筒的转动方向即为锁舌的翻转方向,转动筒的设计简化联动部的结构,机械结构的减少提高联动部的使用寿命,同时便于联动部的前期制造和安装。
20.可选的,所述联动部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锁舌的表面;所述活动杆的轴心与所述锁轴的轴心偏心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部以锁轴的轴心移动活动杆,实现锁舌翻转的效果,移动杆的设置简化联动部的结构,机械结构的减少提高联动部的使用寿命,同时便于联动部的前期制造和安装。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在营救人员营救受困于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时,无需额外携带钥匙,只需移动驱动部,在电梯轿厢外便可翻转锁舌,打开逃生门,相较于在电梯轿厢外使用钥匙解锁的方式,
缩短营救人员营救受困人员的时间;
24.通过驱动部的直线运动方式驱动锁舌翻转,使得营救人员操作翻转件的范围小,安装人员能将该门锁结构安装于狭小或宽敞的电梯井内,提高该门锁结构适应不同安装环境的适应能力;
25.通过联动部与锁舌的表面固定连接,提高联动部与锁舌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翻转件在运行过程中与锁舌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28.图3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用于展示实施例3的联动部和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锁壳;11、通孔;12、第一安装孔;13、避让孔;14、第三安装孔;15、限位孔;16、转动孔;17、弧形孔;2、锁轴;3、锁舌;31、锁孔;32、第四安装孔;4、弹性件;5、联动部;51、第一拉板;511、移动孔;512、第二安装孔;513、移动槽;52、限位轴;53、第二拉板;54、齿条;55、齿轮;56、转动筒;57、活动杆;6、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梯轿厢内置的门锁结构,应用于电梯轿厢的逃生门。
35.参照图1,一种电梯轿厢内置的门锁结构,包括分体式结构的锁壳1、转动连接于锁壳1的锁轴2以及固定于锁轴2周侧的锁舌3,其中锁壳1可以螺栓连接于电梯轿厢的外壁,也可以螺栓连接于逃生门的表面。锁壳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供锁舌3通过的通孔11,锁壳1设置有用于翻转锁舌3的翻转件,以使部分锁舌3通过通孔11隐藏于锁壳1内或移出锁壳1外。当锁舌3移出锁壳1外时,锁舌3将逃生门和电梯轿厢连接,使逃生门锁合于电梯轿厢,当锁舌3隐藏于锁壳1内时,逃生门便可开启,供人员通过。
36.参照图2,锁壳1安装有弹性件4,弹性件4可以是拉伸弹簧,也可以是弹力绳,弹性件4迫使部分锁舌3外露于锁壳1外,以降低电梯运行过程中锁舌3自翻转的风险。锁轴2设置有用于供钥匙插接的端部,且锁轴2的端部设置为棱柱,相应的,钥匙形成有供棱柱插接的插槽。锁舌3为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板,锁舌3的表面贯穿开设有锁孔31,锁孔31供锁轴2穿过,锁轴2的周侧与锁舌3的表面焊接固定。
37.参照图2,翻转件包括位于锁壳1内的联动部5以及位于锁壳1外的驱动部6,联动部5与锁舌3连接,驱动部6与联动部5连接,驱动部6与锁壳1活动连接。在安装该门锁结构时,将锁轴2供钥匙插接的端部安装于电梯轿厢内,将驱动部6安装于电梯轿厢外,借此设计,改善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意外打开逃生门的问题,同时在营救人员在营救受困于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时,无需钥匙,通过活动驱动部6,即可通过联动部5翻转锁舌3,打开逃生门,缩短营救人员营救受困人员的时间。
38.实施例1:
39.参照图2,驱动部6的活动路径沿弹性件4伸缩方向延伸设置,联动部5将驱动部6线性方向的力转换为锁舌3以锁轴2的轴心周向翻转的扭矩,具体地,联动部5包括第一拉板51和限位轴52,第一拉板5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第一拉板5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移动孔511,移动孔511为腰形孔,移动孔511沿弹性件4的伸缩方向延伸设置,移动孔511供锁轴2穿过。锁壳1的贯穿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第一拉板5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12,第一安装孔12的轴心、第二安装孔512的轴心和移动孔511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弹性件4为拉伸弹簧,锁壳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供拉伸弹簧周侧通过的避让孔13,拉伸弹簧的一端挂接于第一安装孔12,另一端挂接于第二安装孔512。
40.参照图2,第一拉板51的侧壁开设有移动槽513,移动槽513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移动孔511的长度延伸方向。限位轴52螺纹连接于锁舌3的表面,限位轴52的轴心和锁轴2的轴心偏心设置,限位轴52的周侧设置有圆弧过渡。移动槽513的内壁供限位轴52的周侧滑移连接,且滑移方向为移动槽513的长度方向。第一拉板51沿拉伸弹簧的伸缩方向延伸出锁壳1外,第一拉板51延伸出锁壳1外的部分即为驱动部6。
41.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握持驱动部6,拉动第一拉板51,弹性件4伸长,随着第一拉板51的移动,限位轴52以锁轴2的轴心为转动中心周向移动,限位轴52的周向移动和第一拉板51的线性移动,使得限位轴52在移动槽513内的位置发生改变,通过限位轴52周侧与移动槽513内壁的滑移连接,滑移方向为移动槽513的长度方向,限位轴52的周侧圆弧过渡,限位轴52在移动槽513内转动,使得限位轴52能在移动槽513的空间内活动,既而实现活动驱动部6使锁舌3翻转的效果。
42.实施例2:
43.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联动部5包括第二拉板53、齿条54和齿轮55,除了第一拉板51侧壁的移动槽513外,第二拉板53与第一拉板51的结构和材质均相同。齿条54焊接于移动孔511的内壁,齿条54沿移动孔5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齿轮55同轴焊接于锁轴2的周侧,齿轮55供齿条54啮合。
44.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齿条54的直线移动,使得与齿条54啮合的齿轮55实现正反转的效果,从而实现锁舌3移出或移入锁壳1的效果,通过齿条54和齿轮55的相互啮合设置,只有移动齿条54才能转动齿轮55翻转锁舌3,降低电梯运行过程中齿轮55自转动的风险,从而降低电梯运行过程中逃生门意外打开的风险,提高逃生门和电梯轿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连接稳定性。
45.实施例3:
46.参照图4、图5,联动部5与锁舌3的表面固定连接,具体地,联动部5包括转动筒56,转动筒56的端部焊接连接于锁舌3的表面,转动筒56同轴套设于锁轴2的周侧。锁壳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4,锁舌3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第四安装孔32,弹性件4为弹簧,弹性件4的一端挂接于第三安装孔14,另一端挂接于第四安装孔32,锁壳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供弹簧周侧通过的限位孔15。
47.参照图4、图5,锁壳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供转动筒56转动穿设的转动孔16,转动筒56轴向延伸出转动孔16外,转动筒56位于锁壳1外的部分即为驱动部6,即联动部5和驱动部6一体设置。转动转动筒56,以锁轴2的轴心为转动中心,即可翻转锁舌3。
48.实施例4:
49.参照图4、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联动部5包括活动杆57,活动杆57垂直设置于锁舌3的表面,活动杆57的端部焊接于锁舌3的表面。活动杆57的轴心与锁轴2的轴心偏心设置,锁壳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供活动杆57滑移穿设的弧形孔17,弧形孔17以锁轴2的轴心周向延伸设置,活动杆57的周侧滑移连接于弧形孔17的内壁。驱动部6为活动杆57穿过弧形孔17延伸出锁壳1外的部分,即驱动部6和联动部5一体设置。握持驱动部6,沿弧形孔17的长度方向移动活动杆57,即可翻转锁舌3,实现部分锁舌3通过通孔11隐藏于锁壳1内或移出锁壳1外。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