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导风通道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0:59: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导风通道。


背景技术:

2.对于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来讲,风机以及设置加热管的横向烘干风道设置在外筒的上部,纵向烘干风道连通横向烘干风道与内筒的转接件,纵向烘干风道一般插入外筒前板上设置的通道内,为避免纵向烘干风道与外筒前板上设置的通道之间出现漏气,一般在纵向烘干风道与外筒前板上设置的通道之间设置密封件。
3.例如,申请号为cn201920648614.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烘道密封结构及壁挂洗衣机,包括前外桶、烘道,所述的前外桶背离洗衣容腔的一侧设置有翻边,所述的翻边侧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的烘道下部设置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直接与进风口密封连接。
4.然后,上述方案虽然可以解决纵向烘干风道与外筒前板上设置的通道之间出现漏气的问题,但是需要额外设置密封件,对密封件的固定较为困难。
5.申请号为cn201920423864.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洗干一体机,包括前外桶;门密封圈,门密封圈安装在前外桶上,门密封圈具有导风部,前外桶上形成有进风口部,导风部穿设于进风口部;烘道组件,烘道组件包括具有出风口的烘道体;转接管,转接管的一端与烘道体的出风口连接,转接管的另一端与进风口部连接,导风部的端部压紧在转接管的所述另一端与进风口部之间。
6.上述方案中,利用门密封圈作为纵向烘干风道与外筒前板上设置的通道之间的密封件,可简化密封件的固定结构。然而,上述方案中将门密封圈作为热风进入内筒前的一段管路,使得门密封圈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热风环境中,其性能必将慢慢降低、老化,失去其作为密封件的功能。
7.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导风通道,通过在导风通道的出风口处设置加强侧壁装配强度的加强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导风通道在出风口处的侧壁能够承受较大的热载荷以及较高的冷热冲击频率,用于替代密封件直接承受热载荷,使门密封圈不必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热风环境中。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10.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导风通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中空管路,所述中空管路的一端构成进风口,另一端构成出风口;
11.所述本体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增强所述本体侧壁装配强度的加强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
壁;
13.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
14.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宽度;
15.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
16.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中部连接。
17.进一步的,在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中部距离所述进风口的距离小于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端部距离所述进风口的距离。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出风口的端面距离所述进风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侧壁在所述出风口的端面距离所述进风口的距离。
19.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至少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段外壁沿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呈收缩状。
20.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的外壁向内缩进。
2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22.衣物处理筒,所述衣物处理筒具有衣物取放口,所述衣物取放口处设置有与所述衣物处理筒内部连通的第一通道;
23.窗垫,所述窗垫包括窗垫本体和由所述窗垫本体延伸形成的第二通道,所述窗垫本体包覆在所述衣物取放口上,所述第二通道插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24.如上所述的导风通道,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前侧,所述本体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内,且所述本体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的端部至少与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衣物取放口一侧的端部平齐。
25.进一步的,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导风通道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
26.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之间设有固定连接件。
27.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过盈配合。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实用新型使烘干热风不直接冲击第二通道的侧壁,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第二通道的作用,使得窗垫上作为密封结构的第二通道不会直接受到热风的冲击,避免作为密封结构的第二通道材料老化进而影响其密封功能。
30.2、本实用新型将导风通道的至少伸入第二通道内的一段管路的外壁设置为收缩状,即导风通道沿烘干热风的流向呈倒喇叭口状,便于将导风通道插入第二通道内。
31.3、本实用新型在第二通道远离所述衣物取放口的一侧至少部分的设置有向外的翻折部,当向第二通道内装配插入导风通道时,翻折部即可抓紧罩壳的端部,不会随着导风通道的插入而出现移位的情况。
32.4、本实用新型装配导风通道时,导风通道与第二通道两者之间出现干涉空间,使用外力使导风通道压紧第二通道,充分利用第二通道的弹性实现对导风通道的固定。
33.5、本实用新型利用长度较长的一侧侧壁与长度较短的一侧侧壁之间形成的结构引导烘干热风自然地导入衣物处理筒的内部,提高有效进风量,简化了衣物处理设备的装
配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35.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36.图1是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图1中的c处局部放大图;
38.图3是图1中结构的主视图;
39.图4是图3中的a-a向剖视图;
40.图5是图4中的d处局部放大图;
41.图6是图1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42.图7是图6中的b-b向剖视图;
43.图8是图7中的e处局部放大图;
4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窗垫结构示意图;
4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通道结构示意图;
46.图11是图10中结构的俯视图;
47.图12是图10中结构的侧视图;
48.图13是图10中结构的另一侧视图;
49.图14图4中的g处局部放大图。
50.图中:100、衣物处理筒;101、外筒;102、内筒;103、外筒前板;104、第一通道;105、衣物取放口;106、第一固定结构;
51.200、窗垫;201、窗垫本体;202、第二通道;203、翻折部;204、嵌入部;205、第一翻折部205;206、第二翻折部206;
52.300、导风通道;301、加强筋板;302、第二固定结构;303、第一侧壁;304、第二侧壁;305、第三侧壁;306、第四侧壁;307、出风口;308、部分折边;309、剩余折边;310、密封垫安装槽;312、第二紧固结构;313、第二定位结构;315、密封垫;
53.400、门体;
54.501、烘道上壳;502、烘道下壳;504、第一定位结构;509、加热装置。
55.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5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9.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导风通道。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衣物处理筒100、窗垫200和上述的导风通道300。
60.所述衣物处理筒100具有衣物取放口105,所述衣物取放口105用于向所述衣物处理筒100内放入或取出衣物,所述衣物取放口105处设置有与所述衣物处理筒100内部连通的第一通道104。
6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衣物处理筒100包括外筒101和可转动地设置在外筒101内的内筒102,所述第一通道104直接与所述内筒102的内部连通。
62.所述窗垫200包括窗垫本体201和由所述窗垫本体201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通道202,所述窗垫本体201包覆在所述衣物取放口105上,所述第二通道202插设在所述第一通道104内。当门体400关闭所述衣物取放口105时,窗垫本体201起到衣物取放口105与门体400之间的密封作用,如图9所示。
63.导风通道300的作用是向衣物处理筒100内通入烘干热风的,所述导风通道300可以设置在所述衣物处理筒100的前侧。导风通道300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中空管路,所述中空管路的一端构成进风口,另一端构成出风口307;所述本体的靠近出风口307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增强所述本体侧壁装配强度的加强结构。
64.详细的,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导风通道300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通道202内,中空管路的进风口与烘干热风的来源连通,并且所述中空管路的一端的端部至少与所述第二通道202靠近所述衣物取放口105一侧的端部平齐。
65.上述方案中,第一通道104为导风通道300提供一设置空间,使烘干热风能够从衣物处理筒100的前侧进入所述衣物取放口105进而进入衣物处理筒100的内部。第二通道202的实质是作为第一通道104与导风通道300之间的密封件,使烘干热风能够全部进入衣物处理筒100,不会从第一通道104与导风通道300之间的缝隙泄漏。
66.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风通道300的出风口307处设置加强侧壁装配强度的加强结构,使本实用新型的导风通道300在出风口307处的侧壁能够承受较大的热载荷以及较高的冷热冲击频率。因此,将导风通道300伸入第二通道202内时,可使导风通道300的一端至少与第二通道202靠近衣物取放口105的一端所平齐,用导风通道300替代密封件直接承受热载荷,使门密封圈不必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热风环境中。这样,当烘干热风从导风通道300进入衣物处理筒100的内部时,不会直接冲击第二通道202,即不会直接与第二通道202接触。
67.由于窗垫200为橡胶类等柔性材料制成,而第二通道202一般与窗垫本体201一体
成型,因此,第二通道202一般也是橡胶类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使烘干热风不直接冲击第二通道202的侧壁,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第二通道202的作用,使得窗垫200上作为密封结构的第二通道202不会直接受到热风的冲击,避免作为密封结构的第二通道202材料老化进而影响其密封功能。
68.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本体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壁303、第二侧壁304、第三侧壁305和第四侧壁306;所述第一侧壁303与所述第三侧壁305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304和所述第四侧壁306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303和所述第三侧壁305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304和所述第四侧壁306的宽度;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304和第四侧壁306上。
69.详细的,如前所述,导风通道300至少伸入至第二通道202的端部,而导风通道300在其出风口307处承受冷热冲击频率较高,另外,导风通道300一般由硬质塑料材质制成,因此,为防止导风通道300的材质在冷热频繁冲击的作用下出现伸张或收缩变形,进而影响装配强度、影响风量,本实用新型在导风通道300的出风口307部的内壁上设置用于加强导风通道300强度的加强部。
70.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导风通道300的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304和第四侧壁306之间设置加强筋板301,加强筋板301一般设置在第二侧壁304和第四侧壁306的中部位置,由于第二侧壁304和第四侧壁306的宽度较大,即,第二侧壁304和第四侧壁306的跨度较大,在中间部位容易出现变形。将加强筋板301设置在中间位置可起到支撑第二侧壁304和第四侧壁306的作用,如图10所示。
71.需要注意的是,加强筋板301也容易受到冷热空气的频繁冲击,因此,加强筋板301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至少大于导风通道300侧壁的强度。
7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出风口307,所述第二侧壁304和所述第四侧壁306的中部距离所述进风口的距离小于第二侧壁304和所述第四侧壁306的端部距离所述进风口的距离。
73.详细的,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通道300在装配时其进风口的一端至少需要插入至与所述窗垫200的第二通道202靠近所述衣物取放口105一侧的端部平齐的位置,而衣物取放口105以及窗垫本体201均为环状结构。因此,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导风通道300的出风口307一端能够与衣物取放口105以及窗垫本体201的结构相匹配,使第二侧壁304和第四侧壁306的中部距离进风口的距离小于第二侧壁304和所述第四侧壁306的端部距离所述进风口的距离。即,将导风通道300的出风口307的一端设置为拱形结构,便于烘干热风从导风通道300直接进入衣物处理筒100。而且,也可使导风通道300的出风口307处免于频率较高的冷热冲击,进而防止材料伸张收缩变形,影响风量。
7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304在所述出风口307的端面距离所述进风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侧壁306在所述出风口307的端面距离所述进风口的距离。
75.换言之,如图12所示,当导风通道300装配完成后,所述导风通道300的进风口一端远离所述衣物处理筒100的一侧的长度大于所述导风通道300的进风口一端靠近所述衣物处理筒100的一侧的长度。
76.详细的,为减少烘干热风的热量损失,应尽可能地将烘干热风全部直接导入衣物处理筒100的内部,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导风通道的出风口处设置转接管,转接管为弯头
状结构,其一端与导风通道连接,另一端朝向衣物处理筒的内部,使烘干热风能够不接触门体而直接进入衣物处理筒,减少热量的损失,进而提高烘干效率。
77.但是,上述增加转接管的方案虽然解决了烘干热风热量损失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衣物处理设备的装配结构,降低了装配效率,还增加了衣物处理设备的成本。
78.因此,本实用新型摒弃现有技术中设置转接管的结构,将导风通道300的出风口307直接插入至窗垫本体201的位置,同时使所述导风通道300的一端远离所述衣物处理筒100的一侧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导风通道300的一端靠近所述衣物处理筒100的一侧的长度,即第二侧壁304的长度大于第四侧壁306的长度。利用长度较长的一侧侧壁与长度较短的一侧侧壁之间形成的结构引导烘干热风自然地导入衣物处理筒100的内部,提高有效进风量,如图4至图8所示。
7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简化了衣物处理设备的装配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80.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6至图8所示,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开闭所述衣物取放口105的门体400;所述导风通道300的一端的端部远离所述衣物处理筒100的一侧与所述门体400相接触。
81.详细的,门体400具有倾斜的斜面,当门体400关闭时,导风通道300远离所述衣物处理筒100的一侧与门体400接触,导风通道300长度较长的一侧侧壁以及门体400的斜面实际构成了引导烘干热风进入衣物处理筒100内部的“λ”状结构的导风部。
82.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是洗干一体机,可以是落地式的滚筒式洗干一体机,也可以是壁挂式洗干一体机。
83.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风机、加热器、冷凝器等能够实现烘干功能的结构。
8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本体至少靠近所述出风口307的一段外壁沿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307的方向呈收缩状。
85.换言之,如图10至图12所示,所述中空管路的截面面积沿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307的方向逐渐减小。
86.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通道300在装配完成后其一端插设在第二通道202内,且伸入至至少与第二通道202靠近门体400的一端平齐的位置。因此,为了便于将导风通道300插入第二通道202内,本实用新型将导风通道300的至少伸入第二通道202内的一段管路的外壁设置为收缩状,即导风通道300沿烘干热风的流向呈倒喇叭口状。
87.需要注意的是,导风通道300的截面形状应与第二通道202、第一通道104的截面形状相配合,以使第二通道202能够紧密地贴合在导风通道300与第一通道104之间。
88.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仅限定导风通道300的至少伸入第二通道202内的一段的外壁呈收缩状,因此,导风通道300的内壁保持直筒状结构,这样即可实现便于插入的目的,还不会缩小导风通道300的横截面积,也就不会减少进入衣物处理筒100的风量,进而提高烘干速率。
89.详细的,如图12所示,导风通道300的插入第二通道202内的一段管路为出风口307,将出风口307的外壁向内缩进一定的壁厚,在出风口307的外壁上与导风通道300的上部主体的外壁上形成一肩部结构,将出风口307插入第二通道202内时,肩部结构可起到限位作用。
90.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将导风通道300整体设置为沿烘干热风的流向呈
收缩状,更加便于将导风通道300插入第二通道202内。
91.上述两实施方式还可结合使用,既在出风口307的外壁上形成肩部结构,又使出风口307整体呈收缩状结构。
92.上述方案中,导风通道300的纵向截面沿烘干热风的流向呈倒梯形状,而导风通道300的横向截面呈矩形状。
93.详细的,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将宽度较大的第二侧壁304和第四侧壁306沿烘干热风的流向设置为收缩状结构,将宽度较小的第一侧壁303和第三侧壁305沿烘干热风的流向设置为近似平行状结构,使得导风通道300整体呈现薄楔形结构,便于将导风通道300插入第二风道内。
9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通道202远离所述衣物取放口105的一端至少部分设置有向外的翻折部203,所述第一通道104远离所述衣物取放口105的一端与所述翻折部203抵触连接。
95.详细的,衣物处理筒100包括外筒101和内筒102,外筒101为前端具有敞口的结构,在敞口处设置外筒前板103将敞口封闭。所述的第一通道104即设置在外筒前板103上。优选的方案中,第一通道104形成于所述外筒前板103上。
96.即,在外筒前板103上设置一罩壳,所述罩壳的内壁与所述外筒前板103的外壁共同构成所述第一通道104。
97.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导风通道300需要插入至至少与第二通道202靠近衣物取放口105的端部,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导风通道300需要插入第二通道202内的长度较长。而且,导风通道300的装配顺序在后,第二通道202的装配顺序在前,因此,在装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在插入导风通道300的过程中使已经装配完成的第二通道202以及窗垫本体201出现偏移其原本位置的情况。综上,为了避免在装配插入的过程中会将第二通道202以及窗垫本体201移位,本实用新型在第二通道202远离所述衣物取放口105的一侧至少部分的设置有向外的翻折部203,即在至少与罩壳配合的位置设置翻折部203,使罩壳的远离衣物取放口105的端部与翻折部203抵触。这样,当向第二通道202内装配插入导风通道300时,翻折部203即可抓紧罩壳的端部,不会随着导风通道300的插入而出现移位的情况。
9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折部20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翻折部205和第二翻折部206;所述第二通道202的侧壁、所述第一翻折部205和所述第二翻折部206共同构成凹槽状结构的嵌入部204;所述第一通道104远离所述衣物取放口105的一端插入所述嵌入部204中。
99.详细的,翻折部203的截面呈
“┐”
状结构,因此,第二通道202的侧壁与翻折部203共同形成一凹槽状结构的嵌入部204,呈倒“u”状结构。当窗垫200装配完成后,罩壳的端部即通过嵌入部204的开口部插入嵌入部204内。换言之,嵌入部204的凹槽状结构紧紧的包裹住构成第一通道104的罩壳的上端,以阻止第二通道202被导风通道300带动从而出现移位,进而保证导风通道300与第一通道104的连接处始终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100.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翻折部205由所述第二通道202的端部沿其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翻折部206由所述第一翻折部205的端部沿所述第二通道202的轴向方向向靠近所述衣物取放口105的一侧延伸设置。
101.进一步的,第二翻折部206的内侧面可设置为倾斜状结构,以减小嵌入部204的开
口大小。一般情况下,翻折部203与第二通道202一体成型,也是橡胶类材质制成,当嵌入部204的开口缩小后,嵌入部204的开口即像扎口一样扎紧在罩壳的上端,进一步起到防止移位的作用。
102.更进一步的,罩壳的外侧设置与翻折部203配合的避让部,当嵌入部204的凹槽状结构紧紧的包裹构成第一通道104的罩壳的上端时,第二翻折部206的端部即可位于避让部内,使固定效果更好。
10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8所示,所述导风通道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202过盈配合连接。
104.详细的,由于在第二通道202的端部设置了能够包裹构成第一通道104的罩壳端部的翻折部203,因此,导风通道300无法与第一通道104实现直接接触连接关系,进而出现影响导风通道300固定的问题。
105.本实用新型将导风通道300与第二通道202之间的装配关系设置为过盈配合,即,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导风通道300插入第二通道202内。即,当装配导风通道300时,导风通道300与第二通道202两者之间出现干涉空间,使用外力使导风通道300压紧第二通道202,充分利用第二通道202的弹性实现对导风通道300的固定。
106.上述方案中,将导风通道300插入至第二通道202的端部能够避免烘干热风直接冲击第二通道202使第二通道202出现老化现象,从而能够利用第二通道202的弹性实现固定第二通道202的目的。可见,本方面的上述方案是相辅相成。
107.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衣物处理筒100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106,所述导风通道300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302;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06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302之间设有固定连接件。
108.详细的,导风通道300为由第一侧壁303、第二侧壁304、第三侧壁305和第四侧壁306围成的中空管路结构,在第一侧壁303和第三侧壁305的外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302,例如,设有通孔的凸耳。优选的,第二固定结构302设置在第一侧壁303和第三侧壁305沿烘干热风流向的中部位置。同时,在衣物处理筒100的前侧即外筒前板103上与第二固定结构302位置相匹配的位置上设置第一固定结构106,例如,带有螺钉孔的凸柱。
109.当装配导风通道300时,首先将导风通道300插入至第二通道202内,再将第二固定结构302与第一固定结构106的位置匹配到位,然后再将紧固螺钉将第一固定结构106和第二固定结构302紧固起来,实现对导风通道300的进一步固定。
11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凸耳、凸柱仅为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余凡可实现将导风通道300与衣物处理筒100固定相对固定连接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11.可选地,第一固定结构106和第二固定结构30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例如两个,设置在导风通道300的左右两边,有利于提高导风通道300与外筒前板103的固定效果。
1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烘道体,所述烘道体具有出风口,加热装置509设置在烘道体内。所述烘道体的出风口与导风通道300的进风口连接。
113.所述烘道体包括相互扣合的烘道上壳501和烘道下壳502,所述烘道下壳502的外壁在其出风口处呈平面结构,所述烘道上壳501在其出风口处呈曲面结构。所述导风通道300在进风口的端部设有向外翻折的折边。所述烘道下壳502的外壁面与所述导风通道300
的部分折边308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烘道上壳501的端部与所述导风通道300的剩余折边309端面密封连接。
114.详细的,如图4和图6所示,以烘道体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筒100的上方为例说明,烘道上壳501的曲面结构为由平面向下弯曲形成。烘道下壳502的外壁面在出风口处呈平面结构,换言之,烘道下壳502的侧壁并不向下弯曲。也就是说,烘道体的出风口不设置弯头结构。
115.设置在导风通道300进风口一端的折边由进风口的端部向外翻折形成。一部分折边308用于与烘道下壳502连接,另一部分折边308用于与烘道上壳501的端部连接。
116.具体的方案中,导风通道300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壁303、第二侧壁304、第三侧壁305和第四侧壁306,所述第一侧壁303和所述第三侧壁305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304和所述第四侧壁306的宽度。当导风通道300与衣物处理筒100连接时,第四侧壁306靠近衣物处理筒100,而第二侧壁304远离衣物处理筒100。
117.第一侧壁303、第二侧壁304、第三侧壁305和第四侧壁306均向外翻折形成有折边,因此,第四侧壁306对应的折边为所述部分折边308,与烘道下壳502连接。第一侧壁303、第三侧壁305和第二侧壁304对应的折边为所述剩余折边309,与烘道上壳501连接。
118.当烘道体与导风通道300装配时,首先将烘道下壳502与导风通道300的部分折边308密封连接,然后将烘道上壳501与导风通道300的剩余折边309密封连接后,再将烘道上壳501与烘道下壳502扣合连接。
119.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烘道体设置为分体结构的烘道上壳501和烘道下壳502,并将烘道上壳501和烘道下壳502分别与导风通道300的进风口连接,形成部分表面密封连接、部分端面密封连接的结构,简化了烘道体与导风通道300的连接结构,方便安装。同时,使烘道体的出风口不必设计为近乎90
°
的弯头,降低了烘道体的加工难度,从而提高烘道体产品的合格率,达到降低烘干组件成本的目的,整体上提高了衣物处理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120.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烘道体的结构以及与导风通道300之间的连接方式实质上是烘道下壳502的外壁面与导风通道300的部分折边308形成表面密封连接,烘道上壳501与烘道下壳502以及导风通道300的所述剩余折边309扣合连接。
121.另外,通过上述连接结构,也可使烘道体与导风通道300之间的密封性能提高。
1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四侧壁306翻折形成的部分折边308的表面低于其余侧壁翻折形成的剩余折边309的表面,形成安装烘道下壳502出风口部位的安装空间。所述烘道下壳502包括底壁和侧壁,烘道下壳502的底壁与第四侧壁306的折边连接后,使烘道下壳502的出风口处的侧壁的上沿与第一侧壁303、第三侧壁305和第二侧壁304翻折形成的折边的表面相平齐。换言之,烘道下壳502与烘道上壳501的扣合面应与所述剩余折边309的表面保持平齐。
123.上述方案可增大烘道体与导风通道300转接处的空间,避免加热后的空气在此处形成涡流,影响进风效率。
1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烘道下壳502的外壁面与所述导风通道300的部分折边308密封连接包括如下三种方案。
125.第一种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部分折边308的表面上设置有密封垫安装槽310,所述密封垫安装槽310内设有密封垫315,所述烘道下壳502的外壁面与所述密封垫安装槽310
共同挤压所述密封垫315。
126.优选的,在部分折边308的表面上设置凹陷的密封垫安装槽310,使密封垫315嵌入密封垫安装槽310内,当装配烘道下壳502与导风通道300时,可将密封垫315安装到位后,再将烘道下壳502与部分折边308固定连接,挤压密封垫315,同时使烘道下壳502的扣合面与剩余折边309的表面平齐,保证烘道下壳502与剩余折边309的安装面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127.第二种方案,所述部分折边308的表面上设置有下密封垫安装槽310,所述烘道下壳502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上密封垫安装槽310,所述下密封垫安装槽310和所述上密封垫安装槽310共同构成密封垫安装槽310,所述密封垫安装槽310内设有密封垫315。
128.本方案与第一种方案的区别在于在所述部分折边308的表面和所述烘道下壳502的外壁面上均设置用于安装密封垫315的密封垫安装槽310。当装配烘道下壳502与导风通道300时,可将密封垫315安装到任一密封垫安装槽310后,再将烘道下壳502与部分折边308固定连接,挤压密封垫315,同时使烘道下壳502的扣合面与剩余折边309的表面平齐,保证烘道下壳502与剩余折边309的安装面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129.第三种方案,所述烘道下壳502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密封垫安装槽310,所述密封垫安装槽310内设有密封垫315,所述密封垫安装槽310和所述部分折边308的表面共同挤压所述密封垫315。
130.本方案与第一种方案的区别在于在所述烘道下壳502的外壁面上均设置用于安装密封垫315的密封垫安装槽310。当装配烘道下壳502与导风通道300时,可将密封垫315安装到密封垫安装槽310后,再将烘道下壳502与部分折边308固定连接,挤压密封垫315,同时使烘道下壳502的扣合面与剩余折边309的表面平齐,保证烘道下壳502与剩余折边309的安装面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131.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14所示,所述烘道下壳502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紧固结构,所述部分折边308上设置有第二紧固结构312,所述第一紧固结构和所述第二紧固结构312连接。
132.详细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烘道体与导风通道300之间的密封性能,将密封垫315挤压后还需将烘道下壳502与所述部分折边308用紧固件连接起来,使其相对固定,还可保证烘道下壳502与剩余折边309的安装面的完整性。
133.优选的方案中,第一紧固结构为烘道下壳502的侧壁上设置的凸出的凸耳,凸耳上设置螺钉孔。同样的,第二紧固结构312为导风通道300的折边上进一步延伸的固定板,固定板上也设置螺钉孔。当烘道下壳502与导风通道300的部分折边308装配到位后,通过螺钉将凸耳和固定板拧紧。
1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示,所述烘道上壳501在其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504,所述导风通道300的剩余折边309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313,所述第一定位结构504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313连接。
135.详细的,一般情况下,烘道体的形状并不是规则的,因此,在将烘道下壳502与导风通道300装配时,可能出现错位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在烘道下壳502和导风通道300上均设置定位结构,在装配时,首先通过定位结构将烘道下壳502与导风通道300的大致位置关系确定,再进行下一步的装配工序,可保证烘道下壳502与导风通道300装配不出现错位的情况,
提高装配精度,进而提高密封性能,以避免热空气在烘道体和导风通道300的连接部位发生泄漏,进而保证热空气的热量利用率,以提高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能效。
136.上述方案中的烘道上壳501与烘道下壳502以及导风通道300的所述剩余折边309扣合连接的方案有如下三种实施方案。
137.第一种方案,所述烘道上壳501的扣合面上沿轮廓线设置有上密封槽;所述烘道下壳502的扣合面上沿轮廓线设置有第一下密封槽,所述剩余折边309上沿轮廓线设置有第二下密封槽,所述第二下密封槽与所述第一下密封槽共同构成与所述上密封槽相适配的下密封槽;所述上密封槽与所述下密封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3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烘道上壳501的扣合面上设置凸筋形成上密封槽,所述烘道下壳502的扣合面上设置凸筋形成第一下密封槽,所述剩余折边309的表面上设置凸筋形成第二下密封槽。其中,第一下密封槽和第二下密封槽共同配合形成完成的下密封槽。当装配烘道上壳501与烘道下壳502以及导风通道300时,可将密封体先安装至上密封槽或下密封槽中的任意一个中,再将烘道上壳501与烘道下壳502和导风通道300扣合连接挤压密封体实现密封效果。
139.第二种方案,所述烘道上壳501的扣合面上沿轮廓线设置有上密封槽;所述烘道下壳502的扣合面和所述剩余折边309的表面为平面结构;所述上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密封槽与所述烘道下壳502的扣合面和所述剩余折边309的表面共同压紧所述密封圈。
140.本方案与第一种方案的区别是仅在所述烘道上壳501的扣合面上设置上密封槽,利用所述烘道下壳502的扣合面和所述剩余折边309的表面共同挤压密封体实现密封效果。
141.第三种方案,所述烘道下壳502的扣合面和所述剩余折边309的表面上沿轮廓线设置有下密封槽;所述烘道上壳501的扣合面的表面为平面结构;所述下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下密封槽与所述烘道上壳501的扣合面共同压紧所述密封圈。
142.本方案与第一种方案的区别是仅在所述烘道下壳502的扣合面和所述剩余折边309的表面上设置下密封槽,利用所述烘道上壳501的扣合面挤压密封体实现密封效果。
1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烘干组件还包括风机外壳;风机外壳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外壳包括扣合连接的风机上壳和风机下壳;所述风机下壳与所述烘道下壳502一体成型,所述风机上壳与所述烘道上壳501密封连接;所述风机上壳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所述风机下壳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和若干用于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筒100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
144.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由所述风机上壳的边缘向所述风机下壳的方向翻折形成的第一翻折部205和由所述第一翻折部205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翻折部206;所述第二翻折部206上设有与衣物处理筒100连接的通孔。
145.上述方案中,第二连接结构与衣物处理筒100连接紧固的同时,也对风机下壳进行了挤压压紧,如果风机上壳与风机下壳之间的第一连接结构出现松动等故障,仍然有第二连接结构的压紧作用防止风机下壳松脱。如果第二连接结构出现松动等故障,仍然有第一连接结构的作用,使烘干组件的密封性不受影响。可见,本实用新型设置两种功能的连接结构可提高烘干组件的整体可靠性、提高容错率。
146.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由所述风机上壳的边缘向所述风机下壳的方向翻折形成的第一翻折部205和由所述第一翻折部205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翻折部206;
所述第二翻折部206上设有与衣物处理筒100连接的通孔。
147.需要注意的是,衣物处理筒100上应设置与第二连接结构相适配的结构。例如,当第二连接结构上设置通孔时,衣物处理筒100上应设置螺钉柱,通过螺钉将第二连接结构与衣物处理筒100紧固。
1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