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蛋白质phd11、其编码基因以及它们在选育玉米雄性不育系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0:06: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蛋白质phd11、其编码基因以及它们在选育玉米雄 性不育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玉米是全世界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居于榜首的农作物,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不仅是 畜牧业、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轻工业、化工业等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因 此,提高玉米产量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玉米种是通过杂交制种,传统的母本去雄的方式是人工去雄、机械去雄或者化学 杀雄,对母本的伤害大且成本高。应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则避免了这些缺陷,并且制种纯度 高有利于集约化经营。玉米是最早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的作物,通过选育优良的不 育系改善玉米制种效果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自1950年第一个玉米雄性不育 系杂交种问世以来,玉米雄性不育相关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技术等原因,玉米雄性 不育系制种在我国的推广利用远远不足。
4.玉米是典型的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花在顶部,雌花位于植株中部。玉米雄性不育是指 玉米雄花无法产生可育花粉,造成雄性不育可能是由于减数分裂出现异常、或者花药壁、绒 毡层等组织发育缺陷。植物雄性不育可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g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 以及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ms是母系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cms系统已成功用于玉米 杂交种子生产,但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如易感病、某些环境下雄配子育性的遗传不稳定、恢 复系的种质资源狭窄等,限制了玉米制种的广泛应用。gms是由核基因控制的,分为显性核 不育基因和隐性核不育基因,迄今鉴定的大多数突变表型受隐性基因控制。传统的利用gms 制种是两系法策略,将不育株和杂合可育株杂交,得到一半不育系,一半保持系。这种办法 显然需要田间鉴定,繁殖杂交种时需拔除可育株,繁殖保持系时需拔除不育株。为了区分可 育种和不育种,早期人们利用与不育基因连锁的胚乳颜色基因、黄绿苗基因进行早期鉴定, 但还是存在连锁不紧密导致的鉴定不准确且耗时耗力的问题,从而增加制种成本。2006年美 国先锋公司开发了spt技术,实现了转基因系生产非转基因系。spt表达盒包含育性恢复基 因、花粉致死基因和颜色筛选基因,将spt表达盒转化到不育系中,通过分子鉴定和性状选 择得到阳性植株,阳性植株雄配子50%含有spt表达盒致死,雌配子50%携带spt,50%不携 带,自交后代50%为不育系不携带转基因原件,50%不育保持系携带spt表达盒、可育且有颜 色可通过种子筛选。将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得到大量不育系,可供制出杂交种。spt技术成 果克服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分离的难题,借助胚乳颜色便于分选,不育系和杂交种 排除了转基因成分。spt核心技术之一是表型稳定的核不育基因,因此探索新的优良的gms 的是利用雄性不育玉米制种的重要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的蛋白质。
6.本发明首先保护蛋白质phd11。蛋白质phd11可为如下a1)或a2)或a3)或a4):
7.a1)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所示的蛋白质;
8.a2)在seq id no:1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或/和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
9.a3)将a1)或a2)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 得到的与玉米雄性育性相关的蛋白质;
10.a4)与seq id no:1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80%或80%以上同源性,来源于玉米且与雄性 育性相关的蛋白质。
11.其中,seq id no:1由68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12.为了使a1)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seq id no:1所示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 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13.表1.标签的序列
14.标签残基序列poly-arg5-6(通常为5个)rrrrrflag8dykddddkstrep-tag ii8wshpqfekc-myc10eqkliseedl
15.上述a3)中的蛋白质,所述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为不超过 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
16.上述a3)中的蛋白质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
17.上述a3)中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seq id no:3所示的dna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 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和/或进行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错义突变,和/或在其5

端和/或3
′ꢀ
端连上表1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
18.本发明还保护编码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的核酸分子。
19.所述编码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的核酸分子可为b1)或b2)或b3)或b4)或b5) 所示的dna分子:
20.b1)编码区是seq id no:3所示的dna分子;
21.b2)核苷酸序列是seq id no:3所示的dna分子;
22.b3)核苷酸序列是seq id no:2所示的dna分子;
23.b4)与b1)或b2)或b3)限定的核苷酸序列具有75%或75%以上同源性,来源于玉米且 编码所述蛋白质phd11的dna分子;
24.b5)在严格条件下与b1)或b2)或b3)限定的核苷酸序列杂交,来源于玉米且编码所 述蛋白质phd11的dna分子。
25.其中,所述核酸分子可以是dna,如cdna、基因组dna或重组dna;所述核酸分子也可 以是rna,如mrna或hnrna等。
26.其中,seq id no:2由3279个核苷酸组成(基因全长),seq id no:3由2070个核苷酸 组成(编码区)。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编码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7.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采用已知的方法,例如定向进化和点突变的方
法,对 本发明的编码所述蛋白质phd11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突变。那些经过人工修饰的,具有与本发 明分离得到的所述蛋白质phd11的核苷酸序列75%或者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只要编码所述 蛋白质phd11,均是衍生于本发明的核苷酸序列并且等同于本发明的序列。
28.这里使用的术语“同一性”指与天然核酸序列的序列相似性。“同一性”包括与本发明的 编码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所述蛋白质phd11的核苷酸序列具有75%或更高, 或80%或更高,或85%或更高,或90%或更高,或95%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同一性可 以用肉眼或计算机软件进行评价。使用计算机软件,两个或多个序列之间的同一性可以用百 分比(%)表示,其可以用来评价相关序列之间的同一性。
29.含有上述任一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或重组微生物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0.本发明还保护z1)或z2)。
31.z1)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上述任一所述核酸分子、或、含有上述任一所述核酸 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或重组微生物,在调控玉米雄性育性中的应用。
32.z2)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上述任一所述核酸分子、或、含有上述任一所述核酸 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或重组微生物,在选育玉米雄性不育系和/或玉米雄性不育保持系中 的应用。
33.本发明还保护a1)或a2)。
34.a1)一种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可为抑制雄性可育玉米表达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 phd11,获得转基因玉米;所述转基因玉米即为玉米雄性不育系。
35.上述方法中,所述抑制雄性可育玉米表达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可通过rna干扰、 同源重组、基因定点编辑等本领域熟知的方法,达到抑制雄性可育玉米表达上述任一所述蛋 白质phd11的目的。
36.上述方法中,所述玉米雄性不育系可为玉米突变体phd11-d(即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 phd11-d)或phd11-mu突变体。
37.a2)一种玉米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选育方法,可为使雄性不育玉米表达上述任一所述蛋白 质phd11,获得转基因玉米;所述转基因玉米即为玉米雄性不育保持系;所述雄性不育玉米 的不育性状是由于表达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的能力丧失或降低引起的。
38.上述方法中,所述使雄性不育玉米表达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可通过转基因、多拷 贝、改变启动子、调控因子等本领域熟知的方法,达到使雄性不育玉米表达上述任一所述蛋 白质phd11的效果。
39.上述方法中,所述使雄性不育玉米表达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可通过向雄性不育玉 米中导入编码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的核酸分子实现。所述“向雄性不育玉米中导入编 码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的核酸分子”可通过向雄性不育玉米中导入重组载体实现;所 述重组载体可为向表达载体插入编码上述任一所述蛋白质phd11的核酸分子,得到的重组质 粒。
40.本发明还保护预测待测玉米雄性育性的方法。
41.本发明所保护的预测待测玉米雄性育性的方法,具体可为s1):检测待测玉米的蛋白质 phd11自n末端起第396位的氨基酸残基种类;“蛋白质phd11自n末端起第396位的氨基酸 残基种类含有精氨酸”的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可育;“蛋白质phd11自n末端
起第 396位的氨基酸残基种类仅为谷氨酰胺”的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不育。所述蛋白 质phd11的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所示。
42.本发明所保护的预测待测玉米雄性育性的方法,具体可为s2):检测待测玉米总rna的 特定转录本中第396个密码子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特定转录本为蛋白质phd11的编码基因转 录得到的rna,其第1个密码子为起始密码子;“特定转录本中第396个密码子的核苷酸序列 可以编码精氨酸”的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可育;“特定转录本中第396个密码子的 核苷酸序列仅编码谷氨酰胺”的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不育。
43.本发明所保护的预测待测玉米雄性育性的方法,具体可为s3):检测待测玉米总dna中 蛋白质phd11的编码基因自5’末端起第1988位的核苷酸种类;“蛋白质phd11的编码基因 自5’末端起第1988位的核苷酸种类含有g”的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可育;“蛋白 质phd11的编码基因自5’末端起第1988位的核苷酸种类仅为a”的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 或疑似为不育。所述蛋白质phd11的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所示。
44.本发明还保护b1)或b2)或b3)。
45.b1)蛋白质phd11自n末端起第396位的氨基酸残基种类作为检测对象在预测待测玉米 雄性育性中的应用。所述蛋白质phd11的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所示。
46.b2)特定转录本中第396个密码子的核苷酸序列作为检测对象在预测待测玉米雄性育性 中的应用;所述特定转录本为所述蛋白质phd11的编码基因转录得到的rna,其第1个密码 子为起始密码子。
47.b3)蛋白质phd11的编码基因自5’末端起第1988位的核苷酸种类作为检测对象在预测 待测玉米雄性育性中的应用。所述蛋白质phd11的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所示。
48.本发明还保护物质甲、物质乙或物质丙在预测待测玉米雄性育性中的应用。
49.所述物质甲可为用于检测所述蛋白质phd11自n末端起第396位的氨基酸残基种类的物 质。
50.所述物质乙可为用于检测特定转录本中第396个密码子的核苷酸序列的物质;所述特定 转录本为所述蛋白质phd11的编码基因转录得到的rna,其第1个密码子为起始密码子。
51.所述物质丙可为用于检测所述蛋白质phd11的编码基因自5’末端起第1988位的核苷酸 种类的物质。
52.本发明还保护成套产品甲、成套产品乙或成套产品丙在预测待测玉米雄性育性中的应用。
53.所述成套产品甲可为所述物质甲和记载有方法甲的载体;
54.所述方法甲可为:“蛋白质phd11自n末端起第396位的氨基酸残基种类含有精氨酸”的 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可育;“蛋白质phd11自n末端起第396位的氨基酸残基种类 仅为谷氨酰胺”的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不育。
55.所述成套产品乙可为所述物质乙和记载有方法乙的载体;
56.所述方法乙可为:“特定转录本中第396个密码子的核苷酸序列可以编码精氨酸”的待测 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可育;“特定转录本中第396个密码子的核苷酸序列仅编码谷氨酰 胺”的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不育。
57.所述成套产品丙可为所述物质丙和记载有方法丙的载体;
58.所述方法丙可为:“蛋白质phd11的编码基因自5’末端起第396位的核苷酸种类含有g
”ꢀ
的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可育;“蛋白质phd11的编码基因自5’末端起第1988位 的核苷酸种类仅为a”的待测玉米的雄性育性为或疑似为不育。
59.实验证明,蛋白质phd11自n末端起第396位的氨基酸残基种类可以作为检测对象,预 测待测玉米雄性育性。本发明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60.图1为玉米突变体phd11-d的表型鉴定结果。a为野生型;b为玉米突变体phd11-d;c 为野生型雄穗;d为玉米突变体phd11-d雄穗;e为野生型花药,bar=0.5mm;f为玉米突变 体phd11-d花药,bar=0.5mm;g为野生型可育花粉,i2-ki染色;h为玉米突变体phd11-d 不育花粉,i2-ki染色。
61.图2为野生型和玉米突变体phd11-d不同发育时期花药半薄切片观察结果。a-c、g-i为 野生型;d-f、j-l为玉米突变体phd11-d。a和g为stage 8a;b和h为stage 8b;c和i 为stage 9;g和j为stage 10;h和k为stage 11;i和l为stage 12。dmsp为降解的小 孢子(degenerated microspores);ep为表皮层(epidermis);en为内皮层(endothecium); ml为中间层(middle layer);mp为成熟花粉(mature pollen);msp为小孢子(microspore); t为绒毡层(tapetum),tds为四分体(tetrads)。bars=50μm。
62.图3为phd11基因克隆和基因结构。a为phd11基因的定位;b为phd11基因结构;c为 玉米突变体phd11-d突变位点;d指示phd11-d突变位点在被子植物的基因家族中保守性为 100%。
63.图4为phd11-mu突变体的等位测验表型。a为野生型植株;b为phd11-mu突变体;c为 野生型雄穗;f为phd11-mu突变体雄穗;d为野生型花药;g为phd11-mu突变体花药;e为 野生型可育花粉,i2-ki染色;h为phd11-mu突变体败育花粉,i2-ki染色。
64.图5为玉米突变体phd11-d与phd11-mu等位测验后代分离群体表型统计结果。
65.图6为phd11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a为phd11基因qrt-pcr分析,mean
±
sd(n=3); b-g为phd11基因在野生型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中的原位杂交;b为stage 6;c为stage 7;d 为stage 8a;e为stage 10;f为stage 11;g为phd11正义探针杂交,stage 8a。b-f为 反义探针,用以直接检测基因表达;g中的正义探针作为对照使用;h-j为s5、s8b和s11时 期用正义探针在花药切片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msp为小孢子(microspore);t为绒毡层 (tapetum);tds为四分体(tetrads)。bar=50μm。
具体实施方式
6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 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提供的实施例可作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指南,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67.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 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 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68.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69.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大量田间实验过程中,发现了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phd11-d。玉米雄 性不育突变体phd11-d已于2021年01月0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 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p202110。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phd11-d 的全称为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phd11-d cctcc no:p202110,简称玉米突变体phd11-d。
70.phd11-mu突变体为美国种质资源库(https://maizecoop.cropsci.uiuc.edu/request/) 保存,编号为ufmu-09590.。
71.实施例1、与玉米雄性核不育相关的phd11基因的图位克隆
72.一、玉米突变体phd11-d的表型鉴定
73.1、观察玉米突变体phd11-d(以下简称突变体)和玉米自交系b73(以下简称野生型) 的表型。
74.结果表明,玉米突变体phd11-d和玉米自交系b73的营养生长状态无显著差异(见图1 中a和b);散粉期,玉米突变体phd11-d的花药不能自然开裂(见图1中c和d);通过显 微解剖,发现玉米突变体phd11-d花药出现严重的萎缩(见图1中e和f)。
75.2、花药育性鉴定
76.取玉米突变体phd11-d或玉米自交系b73的花药,碾碎(目的为获得花粉粒),用1%i2-ki 溶液染色。
77.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b73的花粉粒为黑色且饱满,玉米突变体phd11-d的花粉粒未被 染成黑色且不规则(不是饱满状态)(见图1中g和h)。玉米突变体phd11-d表现完全的 雄性不育。
78.3、本发明的发明人用玉米自交系mo17玉米自交系b73的花粉对玉米突变体phd11-d的 雌穗进行授粉,玉米突变体phd11-d的结实率正常。
79.由此可见,玉米突变体phd11-d的雌性育性正常。
80.4、本发明的发明人将玉米突变体phd11-d分别在北京和海南种植,观察雄性育性。
81.结果表明,无论在北京还是在海南,玉米突变体phd11-d均为雄性不育。由此可见,玉 米突变体phd11-d的雄性不育表型表型稳定,不受环境影响。
82.5、为了进一步观察玉米突变体phd11-d为何具有雄性不育表型,本发明的发明人用半薄 切片分别对玉米突变体phd11-d和玉米自交系b73s8a-s12期的花药进行观察。
83.观察结果见图2。结果表明,在s8b期(图2中e),玉米突变体phd11-d开始出现异常, 主要表现为绒毡层液泡化,四分体胼胝层增厚;s9期花粉囊内释放出野生型小孢子(图2中 c),而玉米突变体phd11-d小孢子不能正常形成(图2中f),表现为液泡化,绒毡层空泡 化较严重;在s10时,野生型绒毡层显著降解(图2中g),小孢子液泡化,玉米突变体phd11-d 绒毡层降解不显著,小孢子液泡化异常(图2中j);s11期,野生型花粉形成,绒毡降解(图 2中h),玉米突变体phd11-d的异常小孢子被降解成碎片,绒毡层保持完整(图2中k); s12期,野生型花粉粒充满淀粉,绒毡层几乎完全降解(图2中i),玉米突变体phd11-d小 孢子几乎完全降解,但绒毡层仍存在(图2中l)。
84.上述结果表明,玉米突变体phd11-d中造成其雄性不育表型可能是由于phd11基因参与 绒毡层发育,从而影响小孢子的发育过程。
85.二、玉米突变体phd11-d遗传分析及与玉米雄性核不育相关的phd11基因的图位克

86.为了鉴定控制雄性不育表型的突变基因,采用图位克隆策略。具体如下:
87.1、本发明的发明人用玉米自交系b73的花粉对玉米突变体phd11-d的雌穗进行授粉,获 得f1代种子。
88.2、种植f1代种子,自交,获得f2群体。
89.3、将f2群体中的212个不育株,根据分子标记连锁分析,在第5染色体idp1和snp2 之间的1.05mb区域定位了phd11基因位点(见图3中a)。在该区域发现了拟南芥雄性不育 基因mmd1/phd11的同源基因grmzm2g408897。grmzm2g408897基因有三个外显子,全长3279bp (图3中b)。
90.4、对玉米突变体phd11-d和玉米自交系b73的grmzm2g408897基因进行全长测序。比较 测序结果,发现玉米突变体phd11-d与玉米自交系b73的grmzm2g408897基因之间存在很多 snps。
91.由于grmzm2g408897基因序列较长,分为四个片段扩增并测序。扩增四个片段的引物对 具体如下:
92.97-1-f:5
’‑
tcgcaccttcactcgcaag-3’,97-1-r:5
’‑
cgcatttctcaacaggtagca-3’;
93.97-2-f:5
’‑
ctctgtgtgatttatgggctt-3’,97-2-r:5
’‑
gaaactcgcggactgtaacca-3’;
94.97-3-f:5
’‑
gtctccgtagtcgtcatgtcc-3’,97-3-r:5
’‑
gcccagtctccatgtcagc-3’;
95.97-4-f:5
’‑
gaatttccaggccgagtcac-3’,97-4-r:5
’‑
acaactgcacactaatggcaa-3’。
96.5、进一步,比较玉米突变体phd11-d和玉米自交系b73的grmzm2g408897基因编码的氨 基酸序列。
97.结果表明,与玉米自交系b73相比,玉米突变体phd11-d从第三个外显子开始的第513 个碱基对处有一个非常保守的碱基g突变为a,导致氨基酸r突变为q(该位点的氨基酸在 90个被子植物成员中为r (https://phytozome.jgi.doe.gov/pz/portal.html#!showcluster?search=1&detail=0&me thod=5197&searchtext=clusterid:93520786)(见图3中c和d)。
98.由此认为由于这个保守的氨基酸突变,最终导致了玉米突变体phd11-d的突变表型,推 测grmzm2g408897基因即为要克隆的phd11基因。
99.玉米自交系b73中,phd11基因的全长如seq id no:2所示,编码区如seq id no:3所 示。phd11基因编码phd11蛋白,phd1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100.实施例2、玉米phd11基因等位测验
101.为了进一步证明确认玉米突变体phd11-d的表型由phd11基因突变导致,本发明的发明 人研究了phd11-mu突变体。phd11-mu突变体的全称为phd11-mu(mu1081314::mu),也是一 个雄性不育系。
102.1、观察phd11-mu突变体和玉米自交系b73的表型。
103.结果表明,phd11-mu突变体和玉米自交系b73(以下简称野生型)的营养生长状态无显 著差异(见图4中a和b);散粉期,phd11-mu突变体的花药不能自然开裂(见图4中c和 f);通过显微解剖,发现phd11-mu突变体花药出现严重的萎缩(见图4中d和g)。
104.2、花药育性鉴定
105.取phd11-mu突变体或玉米自交系b73的花药,碾碎(目的为获得花粉粒),用1%i2-ki 溶液染色。
106.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b73的花粉粒为黑色且饱满,phd11-mu突变体的花粉粒未被染成 黑色且不规则(不是饱满状态)(见图4中e和h)。phd11-mu突变体表现完全的雄性不育。
107.3、按照实施例1步骤二中4的方法对phd11-mu突变体的grmzm2g408897基因进行全长 测序。
108.结果表明,mu转座子插入在phd11-mu第三外显子起始的第93个碱基对处。
109.4、用杂合的phd11-mu植株( /phd11-mu)与杂合的phd11-d植株( /phd11-mu)杂交, 得到的分离群体出现了3:1育性分离(雄性可育:雄性不育=58:22,χ2=0.27《χ2(0.05,1) =3.84),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见图5)。
110.等位基因测试确认phd11-mu与phd11-d是等位基因,验证了grmzm2g408897基因(即 phd11基因)与玉米突变体phd11-d的雄性不育表型有关。
111.上述结果表明,玉米突变体phd11-d的雄性不育表型是由grmzm2g408897基因(即phd11 基因)突变导致的。
112.实施例3、玉米phd11基因在各器官中的表达分析
113.1、提取玉米自交系b73组织(根、茎、叶、叶耳、雄穗、1.0-1.5mm的花药、1.5-2.0mm 的花药、2.0-2.5mm的花药、2.5-3.0mm的花药、大于3.0mm的花药、授粉后3天的籽粒、授 粉后6天的籽粒或授粉后9天的籽粒)的rna,之后反转录,得到玉米自交系b73组织的cdna。
114.2、以玉米自交系b73组织的cdna为模板,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hd11基因的相对表 达水平(以玉米action为内参)。
115.用于检测phd11基因的引物为5
’‑
tctctgtcgctgcgccggttg-3’和5
’‑
ggagccaccaacacgacca-3’。
116.用于检测玉米action的引物为5
’‑
gagatgcctgatggtcaggtca-3’和 5
’‑
agttgtacgtggcctcatggac-3’。
117.检测结果见图6中a。结果表明,phd11基因在授粉后的籽粒中表达较高,表现为授粉后 3天最高,6天时表达量下降,到第9天下降到较低的程度,故phd11基因在籽粒初始形成时 表达量较高,随着籽粒的发育表达量慢慢下降;phd11基因在根、叶片、叶耳、雄穗组织中 表达很低;随着花药发育的进行,phd11基因表达量逐步升高,在2.0-2.5mm的花药中达到 最高,随后开始下降。
118.3、采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hd11蛋白在花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119.正义探针为:
120.inphd11_1f_t7:taatacgactcactataggg cctgttgattgtctccgta;
121.inphd11_1r:atttgcagcactaagcaga。
122.反义检测探针为:
123.inphd11_2f:cctgttgattgtctccgta;
124.inphd11_2r_sp6:atttaggtgacactatagatttgcagcactaagcaga。
125.检测结果表明,phd11蛋白最初主要在s6期(mmc)的小孢子母细胞中表达(图6c), 然后在s8b期至s11期的绒毡层和小孢子中检测到强表达信号(图6d-g);而且,在s5, s8b和
s11(图6中h-j),用正义探针在花药切片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这种表达模式完 全支持phd11蛋白在绒毡层发育和花粉形成中的特定作用。
126.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 以及无需进行不必要的实验情况下,可在等同参数、浓度和条件下,在较宽范围内实施本 发明。虽然本发明给出了特殊的实施例,应该理解为,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改进。总 之,按本发明的原理,本技术欲包括任何变更、用途或对本发明的改进,包括脱离了本申 请中已公开范围,而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技术进行的改变。按以下附带的权利要求的范围, 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特征的应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