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4:30: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车轮修复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


背景技术:

2.不落轮车床是主要对各种轨道车辆车轮的轮缘和踏面进行维修的设备。
3.在相关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734424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数控不落轮镟床摩擦轮浮动驱动装置,其包括基座、驱动机构和液压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基座上,液压机构通过管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包括摩擦轮箱体、电机、联轴器、电机主轴、摩擦驱动轮、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和摩擦轮箱体均设置在基座上,液压油缸通过活塞杆与摩擦轮箱体连接,电机设置在摩擦轮箱体上,电机通过联轴器与电机主轴连接,电机主轴设置在摩擦轮箱体中,摩擦驱动轮设置在电机主轴端部。
4.使用上述数控不落轮镟床摩擦轮浮动驱动装置时,将数控不落轮镟床摩擦轮浮动驱动装置安装至数控不落轮镟床的机架上,然后再将车轮放置到机架上,继而使得车轮位于摩擦驱动轮的正上方面,启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对摩擦轮箱体进行驱动,摩擦轮箱体带动摩擦驱动轮转动,摩擦驱动轮逐渐与车轮的底部抵触并对车轮进行举升,从而使得车轮与轨道分离。然后启动电机,电机对摩擦驱动轮进行驱动,摩擦驱动轮转动,摩擦驱动轮带动车轮转动。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摩擦驱动轮将车轮进行举升后,摩擦驱动轮的中心轴线与车轮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继而使得摩擦驱动轮与车轮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使得摩擦驱动轮对车轮的磨损较大,进而存在有摩擦驱动轮对车轮的修复造成负担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缓解摩擦驱动轮对车轮的修复造成负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两根轨道、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两个车刀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两组车轮驱动装置,每组所述车轮驱动装置均包括调平架、设置在所述调平架上的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调平架上的举升组件和设置在所述调平架上的调平组件,所述举升组件和所述调平组件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车轮转动,所述举升组件用于对所述调平架进行举升,所述调平组件用于对所述调平架进行调平。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车轮进行修复时,将车轮行驶到轨道上,然后操作举升组件,举升组件对调平架进行举升,调平架带动驱动组件运动,驱动组件朝向靠近车轮的方向运动,驱动组件逐渐与车轮的底部抵触并对车轮进行举升,继而使得车轮逐渐与轨道分
离;车轮与轨道分离之后,操作调平组件,调平组件对调平架进行驱动,调平架逐渐处于水平状态,再操作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对车轮进行驱动,车轮转动,再操作车刀,车刀对车轮进行修复。
9.通过将调平架调节至水平状态,可以使得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线与车轮的转动轴线处于平行状态,从而减少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线与车轮的转动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影响驱动组件与车轮接触面积的情况发生,减少驱动组件对车轮的磨损,进而减少驱动组件对车轮修复造成负担的情况发生。
10.可选的,所述举升组件包括举升架和用于对所述举升架进行驱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举升架与所述调平架的底部铰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车轮进行举升与轨道分离时,操作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对举升架进行举升,举升架对调平架进行驱动,调平架带动驱动组件运动,驱动组件带动车轮上升,继而使得车轮与轨道分离,即实现对车轮的举升。
12.可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固定壳、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壳内的驱动杆、转动在所述固定壳中的第一滚珠丝杠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丝杠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螺母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举升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举升架进行驱动时,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第一滚珠丝杠的丝杠转动,第一滚珠丝杠的螺母与丝杠发生相对转动并沿着丝杠的长度方向运动,螺母带动驱动杆运动,驱动杆与固定壳发生相对滑动,驱动杆在运动的同时对举升架进行驱动,即实现了对举升架的驱动。
14.可选的,所述驱动杆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举升架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对举升架进行驱动时,举升架对调平架进行驱动,调平架带动驱动组件运动,驱动组件逐渐与车轮的底部抵触,继而使得压力传感器所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加,当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不再变化时,停止对举升架进行驱动,进而达到便于工作人员对举升架上升的高度进行控制的效果。
16.可选的,所述调平组件包括调平壳、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调平壳中的调平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调平壳中的第二滚珠丝杠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滚珠丝杠上的手持杆,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的螺母与所述调平杆固定连接,所述调平杆与所述调平架铰接,所述调平壳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举升组件将车轮举升起来之后,转动手持杆,手持杆带动第二滚珠丝杠的丝杠转动,第二滚珠丝杠的螺母与丝杠发生相对转动,螺母沿着丝杠的长度方向运动,螺母带动调平杆运动,调平杆与调平架发生相对转动,继而使得调平架逐渐处于水平状态,从而尽可能的保证驱动组件与车轮的接触面积,减少驱动组件对车轮的磨损,进而减少驱动组件对车轮修复造成的负担。
18.可选的,还包括车轮轴向限位装置,所述车轮轴向限位装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车轮轴向限位装置均抵触在车轮的内侧,每组所述车轮轴向限位装置均用于对车轮进行轴向限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对车轮进行驱动时,车轮轴向限位装置对车轮的轴向运动进行限位,继而减少车轮在转动过程中沿自身轴向运动的情况发生,一方面增
加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对车轮进行修复时,车轮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对车轮的修复效率。
20.可选的,每组所述车轮轴向限位装置均包括装置本体、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装置本体中的限位杆、转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杆上的限位轮和推动所述限位杆滑动的推动组件,所述限位轮上开设有与车轮轮缘处抵触配合的限位槽,所述装置本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轮与轨道脱离后,操作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对限位杆进行推动,限位杆带动限位轮运动,继而使得限位轮朝向靠近车轮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限位轮上的限位槽与车轮的轮缘处抵触,车轮转动时,限位轮与车轮发生相对转动,进而达到对车轮进行轴向限位的效果。
22.可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三滚珠丝杠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三滚珠丝杠的丝杠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滚珠丝杠的螺母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装置本体固定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限位杆进行驱动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对第三滚珠丝杠的丝杠进行驱动,第三滚珠丝杠的丝杠转动,第一滚珠丝杠的螺母和丝杠发生相对转动,螺母沿着丝杠的长度方向运动,螺母带动着限位杆运动,即实现对限位杆的驱动。
24.可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部套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一端与所述装置本体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跟随所述限位杆运动。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运动时,限位杆带动导向套运动,导向套与装置本体发生相对滑动,通过在限位杆的外部设置导向套,可以增加限位杆所能承受的最大侧向压力,减少限位杆弯曲变形的情况发生,进而增加限位轮的稳定性。
26.可选的,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导向套的运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杆上铰接有转动座,所述限位轮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靠近所述限位轮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套铰接。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运动时,导向套跟随限位杆运动,导向套运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块对导向套的运动进行限位,导向套无法继续运动,限位杆继续运动,限位杆对转动座进行驱动,转动座与导向套发生相对转动,继而使得限位轮的中心轴线逐渐与车轮的中心轴线呈夹角,从而增加限位轮对车轮施加的轴向压力,进而增加限位轮对车轮的轴向限位效果。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调平架、驱动组件、举升组件和调平组件,将车轮放置到轨道上之后,举升组件对调平架进行举升,调平架带动驱动组件运动,驱动组件逐渐与车轮的底部抵触并对车轮进行举升,车轮与轨道分离之后,操作调平组件,调平组件对调平架进行调节,继而使得调平架处于水平状态,从而减少驱动组件的中心轴线与车轮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夹角,造成对车轮磨损严重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对车轮修复造成的负担;通过设置举升架和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用于对举升架进行驱动,在对调平架进行举升时,启动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对举升架进行驱动,举升架对调平架进行驱动,即实现对调平架的举升;
通过设置固定壳、驱动杆、第一滚珠丝杠和伺服电机,对举升架进行驱动时,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电机对第一滚珠丝杠进行驱动,第一滚珠丝杠对驱动杆进行驱动,驱动杆对举升架进行驱动,继而使得举升架对调平架进行举升,进而实现对调平架的举升。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中车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中车轮驱动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半球槽;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中车轮驱动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调平组件;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中车轮轴向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00、机架;200、轨道;300、车刀;400、车轮驱动装置;410、调平架;411、半球槽;420、驱动组件;421、摩擦驱动轮;422、第二驱动电机;430、举升组件;431、举升架;432、驱动结构;433、固定壳;434、驱动杆;435、第一滚珠丝杠;436、伺服电机;437、压力传感器;440、调平组件;441、调平壳;442、调平杆;443、第二滚珠丝杠;444、手持杆;445、容纳腔;500、车轮轴向限位装置;510、装置本体;511、限位块;520、限位杆;521、放置腔;522、弹簧;523、腰型限位槽;530、限位轮;531、限位槽;540、推动组件;541、第三滚珠丝杠;542、第一驱动电机;600、导向套;700、转动座;80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
33.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包括机架100、两根轨道200、两个车刀300、两组车轮驱动装置400,其中两根轨道200平行间隔设置。一根轨道200、一个车刀300和一组车轮驱动装置400均设置在机架100的一侧,另一根轨道200、另一个车刀300和另一组车轮驱动装置400均设置在机架100的另一侧。在对车轮800进行修复时,将车轮800行驶至轨道200上并运动至车轮驱动装置400的顶部,车轮驱动装置400对车轮800进行举升,继而使得车轮800与轨道200分离,然后车轮驱动装置400驱动车轮800转动,车刀300对车轮800进行修复,即实现对车轮800进行修复的效果。
34.参照图1和图3,为了实现对车轮800的举升和驱动车轮800的转动,车轮驱动装置400包括调平架410、驱动组件420和举升组件430,驱动组件420设置在调平架410上,举升组件430设置在调平架410底部的一端。举升组件430用于对调平架410的一端进行举升,驱动组件420用于驱动被举升起来的车轮800转动,即实现了对车轮800的举升和驱动车轮800的转动。
35.举升组件430对调平架410进行举升之后,调平架410与车轮800的中心轴线之间形
成夹角,继而使得驱动组件420与车轮800之间的接触面较小,从而使得驱动组件420与车轮800接触位置的压强较大,进而导致驱动组件420对车轮800的磨损较为严重,最终导致对车轮800的修复造成负担。
36.参照图1和图3,为了减少驱动组件420对车轮800的磨损较为严重,导致对车轮800修复造成负担的情况发生,车轮驱动装置400还包括调平组件440,调平组件440设置在调平架410的底部,并且调平组件440位于调平架410远离举升组件430的一端。将车轮800进行举升之后,操作调平组件440,调平组件440,调平组件440对调平架410进行驱动,调平架410逐渐处于水平状态,继而尽可能的使得驱动组件420的中心轴线与车轮800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减少驱动组件420中心轴线与车轮800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夹角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驱动组件420对车轮800磨损严重导致对车轮800修复造成负担的情况发生。
37.参照图1和图4,为了实现对调平架410的举升,举升组件430包括举升架431和驱动结构432,其中举升架431呈u型,举升架431的开口朝向调平架410,并且举升架431与调平架410的底部铰接,驱动结构432与机架100固定连接。在对调平架410进行举升时,操作驱动结构432,驱动结构432对举升架431进行驱动,举升架431对调平架410进行举升,并且举升架431与调平架410发生相对转动,即实现了对调平架410的举升。
38.参照图1和图4,为了实现对举升架431的驱动,驱动结构432包括固定壳433、驱动杆434、第一滚珠丝杠435和伺服电机436,其中驱动杆434为管体设置,驱动杆434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固定壳433中。第一滚珠丝杠435转动连接在固定壳433中,第一滚珠丝杠435平行于驱动杆434设置,第一滚珠丝杠435的螺母与驱动杆434固定连接,第一滚珠丝杠435的丝杠与伺服电机43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伺服电机436与固定壳433固定连接,固定壳433与机架100固定连接。驱动杆434位于举升架431的底部,并且驱动杆434与举升架431的底部固定连接。对举升架431进行驱动时,启动伺服电机436,伺服电机436带动第一滚珠丝杠435的丝杠转动,第一滚珠丝杠435的丝杠与螺母发生相对转动,螺母沿着丝杠的长度方向运动,同时螺母带动驱动杆434运动,即实现了对举升架431的驱动。
39.参照图1和图4,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确定车轮800被举升的高度,驱动杆434通过压力传感器437与举升架431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437与举升架431的底部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437与驱动杆434的顶部固定连接。开始对车轮800进行举升时,驱动组件420逐渐与车轮800抵触,随着车轮800被举升的高度不断增加,压力传感器437所受的压力不断增大;当压力传感器437所承受的压力不再变化时,停止对车轮800进行举升,此时说明车轮800已经与轨道200脱离,进而达到便于工作人员确定车轮800被举升高度的效果。
40.参照图1和图4,为了增加举升架431与调平架410发生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举升架431远离驱动杆434的一端为半球状设置,调平架410的底部对应举升架431开设有半球槽411,举升架431为半球状的一端插入半球槽411中。举升架431对调平架410进行驱动时,举升架431呈半球状的一端在半球槽411中转动,从而减少举升架431与调平架410分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增加举升架431与调平架410发生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
41.参照图1和图5,为了实现对调平架410的调平,调平组件440包括调平壳441、调平杆442、第二滚珠丝杠443和手持杆444,其中调平杆442的一端开设有容纳腔445,调平杆442开设容纳腔445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调平壳441中。第二滚珠丝杠44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调平壳441中,第二滚珠丝杠443的丝杠一端插入容纳腔445中,第二滚珠丝杠443的螺母与容纳
腔445中腔口处固定连接。手持杆444与第二滚珠丝杠443的丝杠位于调平壳441外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调平壳441与机架100固定连接,调平杆442与调平架410远离举升架431的一端铰接。
42.在对调平架410进行调平时,转动手持杆444,手持杆444带动第二滚珠丝杠443的丝杠转动,第二滚珠丝杠443的丝杠与螺母发生相对转动,螺母沿着丝杠的长度方向运动,同时螺母带动调平杆442运动,调平杆442对调平架410进行驱动,调平架410与调平杆442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调平架410逐渐处于水平状态,进而达到对调平架410进行调平的效果。
43.驱动组件420驱动车轮800转动的过程中,车轮800可能在自身轴向上运动,继而使得车刀300对车轮800的修复效率较低。
44.参照图1和图6,为了减少车轮800在自身轴向上的运动,提高车刀300对车轮800的修复效率,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床还包括车轮轴向限位装置500,车轮轴向限位装置500设置有两组,一组车轮轴向限位装置500设置在机架100的一侧,另一组车轮轴向限位装置500设置在机架100的另一侧。在对车轮800进行轴向限位时,两组车轮轴向限位装置500均与车轮800的内侧抵触,并且两组车轮轴向限位装置500均用于对车轮800进行轴向限位,减少车轮800转动时在自身轴向上的运动,从而增加车轮800转动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车刀300对车轮800的修复效率。
45.参照图1和图6,为了实现对车轮800的轴向限位,每组车轮轴向限位装置500均包括装置本体510、限位杆520、限位轮530和推动组件540,其中限位轮530的周侧面上的开设有限位槽531,限位槽531沿着限位轮530的周向开设。限位轮530设置在限位杆520的一端,限位轮530与限位杆520转动连接。限位杆520远离限位轮530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装置本体510中,推动组件540设置在装置本体510上,装置本体510固定连接在机架100上。车轮800与轨道200分离之后,操作推动组件540,推动组件540对限位杆520进行驱动,限位杆520带动限位轮530运动,限位轮530靠近车轮800的方向运动,继而使得限位轮530逐渐与车轮800抵触,并且限位槽531与车轮800的轮缘处抵触配合。驱动组件420驱动车轮800转动时,限位轮530跟随车轮800转动,两个限位轮530分别对车轮800施加相反方向的力,即实现对车轮800轴向的限位。
46.参照图1和图6,为了实现对限位杆520的推动,推动组件540包括第三滚珠丝杠541和第一驱动电机542,第一驱动电机542的输出轴与第三滚珠丝杠541的丝杠同轴固定连接。第三滚珠丝杠541位于装置本体510中,第三滚珠丝杠541的丝杠与限位杆520同轴设置,限位杆520位于装置本体510中的一端上开设容纳有第三滚珠丝杠541的放置腔521,第三滚珠丝杠541的丝杠一端穿入放置腔521中,第三滚珠丝杠541的螺母与放置腔521的腔口处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542与装置本体510固定连接,装置本体510与机架100固定连接。在对限位杆520进行推动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542,第一驱动电机542带动第三滚珠丝杠541的丝杠转动,第三滚珠丝杠541的丝杠与螺母发生相对转动,螺母沿着丝杠的长度方向运动,螺母带动限位杆520运动,即实现对限位杆520的推动。
47.限位轮530对车轮800进行限位时,车轮800会对限位轮530施加垂直于限位杆520长度方向的力,此时就会造成限位杆520弯曲。为了减少限位杆520容易弯曲的情况发生,限位杆520的外部套设有导向套600,导向套600的一端插入装置本体510中并与装置本体510
滑动连接。推动组件540对限位杆520进行驱动时,限位杆520与装置本体510发生相对滑动,导向套600跟随着限位杆520运动,继而使得导向套600对限位杆520的强度进行加强,从而增加限位杆520可以承受的最大侧向压力,进而减少限位杆520产生弯曲的情况发生。
48.参照图1和图6,为了实现导向套600跟随限位杆520的运动,限位杆520靠近限位轮530一端的直径大于限位杆520远离限位轮530一端的直径。导向套600上中心孔靠近限位轮530一端的孔径小于导向套600上中心孔远离限位轮530一端的孔径。限位杆520上套设有弹簧522,弹簧522的一端与限位杆520较粗一端的端部抵触,弹簧522的另一端与导向套600上中心孔孔径较粗端的端壁抵触。限位杆520运动时,限位杆520带动弹簧522运动,进而使得导向套600在弹簧522的作用下跟随限位杆520运动,即实现导向套600跟随限位杆520的运动。
49.参照图1和图6,为了增加车轮轴向限位装置500对车轮800进行轴向限位时的效果,导向套600的周侧面上开设有腰型限位槽523,腰型限位槽52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导向套600的轴向设置。装置本体510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11,限位块511的一端插入装置本体510中,并且限位块511插入装置本体510中的一端位于腰型限位槽523中。限位轮530通过转动座700与限位杆520转动连接,限位轮530与转动座700转动连接,转动座700与限位杆520铰接,转动座700靠近限位轮530的一端与导向套600铰接。
50.限位杆520运动时,导向套600跟随着限位杆520运动,限位块511与腰型限位槽523发生相对滑动。当限位块511与腰型限位槽523的端壁抵触时,导向套600停止运动,限位杆520继续运动,限位杆520对弹簧522进行压缩,限位杆520对转动座700进行驱动,转动座700与导向套600发生相对转动,转动座700带动限位轮530转动,直至限位槽531与车轮800的轮缘处抵触配合,此时限位轮530的转动轴线与车轮800的转动轴线之间形成夹角,此种状态可以增加限位轮530对车轮800轴向的限位效果。
51.参照图1和图3,最后,为了实现对车轮800的驱动,驱动组件420包括两个摩擦驱动轮421和两个第二驱动电机422,一个第二驱动电机422对应一个摩擦驱动轮421设置。每个第二驱动电机422均与对应的摩擦驱动轮421传动连接。两组驱动组件420上的摩擦驱动轮421相对设置。摩擦驱动轮421与调平架410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422与调平架410固定连接。车轮800运动至轨道200上之后,车轮800位于同一组驱动组件420上的两个摩擦驱动轮421之间的顶部。对车轮800进行驱动时,摩擦驱动轮421与车轮800抵触,第二驱动电机422对摩擦驱动轮421进行驱动,摩擦驱动轮421对车轮800进行驱动,即实现对车轮800的驱动。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对车轮800进行修复时,先将车轮800运动至全电动固定式不落轮车轮车床的轨道200上。然后启动伺服电机436,继而使得驱动杆434对举升架431进行驱动,举升架431与调平架410发生相对转动并且调平架410被举升,摩擦驱动轮421与车轮800抵触并将车轮800举升至与轨道200分离。
53.再转动手持杆444,从而使得调平杆442对调平架410进行驱动,调平架410逐渐处于水平状态,尽可能的保证摩擦驱动轮421与车轮800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驱动轮421与车轮800的接触面积较小对车轮800造成额外磨损的情况发生。
54.然后再启动第一驱动电机542,继而使得限位杆520带动限位轮530朝向车轮800运动,最终使得限位槽531与车轮800的轮缘抵触配合。最后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22,第二驱动
电机422对摩擦驱动轮421进行驱动,摩擦驱动轮421带动车轮800转动,车刀300对车轮800进行修复。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