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在施工空间受限预制箱梁架桥机架设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14:24: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高架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施工空间受限预制箱梁架桥机架设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现象,高架桥在城市快速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城市高架桥既要保证足够的桥面宽度,还需要预留足够的桥下空间,尽可能减小对桥下道路通行的影响,因此其桥墩往往采用大悬臂预应力盖梁。
3.由于城市高架桥梁盖梁施工时,受现场拆迁、管线搬迁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现有场地条件有限,在主线整幅段、分幅段等区段,线外区域已被管线占据,吊机就位困难,难以采用双机抬吊进行施工,因此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施工空间受限预制箱梁架桥机架设施工方法,在架桥机架梁的主要方法是采用高低吊施工,因此不设置提梁站,通过线下运输车将箱梁运输到架设位置,由架桥机直接提梁、架梁,在架设墩位中间提梁,采用前高后低的方式,通过起重小车起升、纵移,实现箱梁就位,在安装架桥机之前先用吊车安装1~2跨,以方便架桥机的安装,并且通过履带吊和汽车吊按照双机跨外、单机内外跨或双机跨内布置履带吊和汽车吊,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地情况选择不同的吊装方式,从而能够在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场地进行施工。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在施工空间受限预制箱梁架桥机架设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通过仪器校核支承结构的标高及平面位置,并在校核时,在支承结构上划出架装轴线与端线;
8.步骤二:在墩台面上标记出孔梁的纵向中心线、支座纵横中心线、板端位置横线及支座底部轮廓线,在板端位置横线上安出每片梁底部边缘点;
9.步骤三:按要求铺设架桥机横移轨道中的前支腿轨道并设置在前进向墩的盖梁上,横移轨道中的中支腿布置在架好的箱梁上,并在每个支腿轨道下方铺设枕木,枕木上面铺设轨道垫板,再对主桁架拼接,临时支腿、尾支腿安装,前、尾二道上横梁安装,纵行桁车、起重小车安装,起升钢丝绳穿绕,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安装;
10.步骤四:采用双机抬架设的方式将箱梁运输到架设位置,由架桥机直接提梁、架梁,通过起重小车起升、纵移,实现箱梁就位,然后对就位的箱梁进行固定。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双机抬架设为履带吊和汽车吊按照双机跨外、单机内外跨或双机跨内布置。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机跨外布置为履带吊和汽车吊布置在两侧相邻跨,从跨外纵向架设置,所述双机跨外布置用于架设首架箱梁钢梁间孤跨砼箱梁。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机内外跨布置为汽车吊布置于跨外,履带吊布置跨内,所述单机内外跨布置用于施工场地后侧受限。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机跨内布置为履带吊和汽车吊均布置于跨内,所述双机跨内布置用于关门梁或钢梁间孤跨砼箱梁无法采用跨内、跨外架设。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在架设墩位中间提梁,采用前高后低的倾斜方式,并且倾斜角度为15-18
°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中箱梁固定的方式为将相邻两个箱梁的两端及中间部位进行湿接缝焊接。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架桥机通过预留孔吊装箱梁,并在箱梁的吊装部位垫上护梁钢板。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架桥机架梁的主要方法是采用高低吊施工,因此不设置提梁站,通过线下运输车将箱梁运输到架设位置,由架桥机直接提梁、架梁,在架设墩位中间提梁,采用前高后低的方式,通过起重小车起升、纵移,实现箱梁就位,在安装架桥机之前先用吊车安装1~2跨,以方便架桥机的安装,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较,节约了人工、机械等费用,加快了施工速度,综合节约造价14%左右,并且通过履带吊和汽车吊按照双机跨外、单机内外跨或双机跨内布置履带吊和汽车吊,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地情况选择不同的吊装方式,从而能够在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场地进行施工,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预制箱梁架桥机架设流程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双机跨外布置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单机内外跨布置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双机跨内布置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箱梁吊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在施工空间受限预制箱梁架桥机架设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一:通过仪器校核支承结构的标高及平面位置,并在校核时,在支承结构上划出架装轴线与端线,以使箱梁准确就位;
28.步骤二:在墩台面上标记出孔梁的纵向中心线、支座纵横中心线、板端位置横线及支座底部轮廓线,在板端位置横线上安出每片梁底部边缘点,然后安装支座,安装非连续墩箱梁时,将不锈钢板与永久支座安装牢固,钢垫板在盖梁垫石施工时预埋,并在钢板上设排气孔,保证钢垫板底混凝土浇筑密实,预埋钢垫板顶面标高及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永久支
座应尽可能地保证梁底与支承垫石、钢垫板顶面平行、平整,使其同支座上、下面全部密贴,避免偏压、脱空、不均匀支承的发生;
29.支座准确安放在支承垫石钢板上,要求支座中心线同支承垫石中心线相重合,支座安装完毕后,支座脚空隙位置采用砂浆填充;
30.步骤三:按要求铺设架桥机横移轨道中的前支腿轨道并设置在前进向墩的盖梁上,根据标记测量标记的线,将横移轨道中的中支腿布置在架好的箱梁上,并在每个支腿轨道下方铺设枕木,枕木上面铺设轨道垫板,再对主桁架拼接,临时支腿、尾支腿安装,前、尾二道上横梁安装,纵行桁车、起重小车安装,起升钢丝绳穿绕,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安装;
31.其中,横移轨道为前支腿和中支腿的横移轨道各1根,由多节箱型梁栓接而成,支承主机吊梁传递荷载,按要求铺设架桥机横移轨道,前腿轨道铺设在盖梁上,底部采用φ30的钢墩柱支撑,钢墩高度要高于盖梁挡块的高度,放置在垫石的两侧,每榀箱梁底单端放置2个,钢墩柱身采用φ30的无缝钢管,壁厚0.8cm,柱高60cm,柱顶面的前端设置10cm高的限位板,限位板长5cm,顶宽2cm,底宽5cm,采用a3钢板加肋加工而成,限位板焊接在钢墩柱顶板的前端,单柱设置3个,要求3个限位板面在同一平面上,中支腿轨道铺设在小箱梁顶板上,横移轨道底部枕木要密铺,每榀小箱梁上不少于8根,并应设置于梁体梁梗上方,不得设于无立肋梁翼上,以防止损坏梁体,架桥机安装时应对架桥机的主梁和横移轨道进行调平,两根横移轨道的纵向高差不得大于0.5%,轨道的横坡不得大于0.1%,在横移轨道两端设置限位挡块,并应满足边梁的吊装要求,中横梁台车下的边梁外翼缘板必须用木板可靠支承,前横移轨道尽头在钢轨下要垫实,前、中横移轨道端头比中部高2cm内。
32.步骤四:采用双机抬架设的方式将箱梁运输到架设位置,由架桥机直接提梁、架梁,在架设墩位中间提梁,采用前高后低的方式,通过起重小车起升、纵移,实现箱梁就位。
33.所述双机抬架设为履带吊和汽车吊按照双机跨外、单机内外跨或双机跨内布置。
34.所述双机跨外布置为履带吊和汽车吊布置在两侧相邻跨,从跨外纵向架设置,施工区域可控制在桥幅范围内,施工干扰小,基本不影响现有保交通行,是最有利的工况,但该方式无法逐孔连续架设,所述双机跨外布置用于架设首架箱梁钢梁间孤跨砼箱梁。
35.所述单机内外跨布置为汽车吊布置于跨外,履带吊布置跨内,采用这种方式,在架设过程中履带吊需不断退行,在架设近侧边梁时,要完全退至线外,所述单机内外跨布置用于施工场地后侧受限。
36.所述双机跨内布置为履带吊和汽车吊均布置于跨内,采用这种形式,过程中汽车吊和履带吊均需后退,且要跨梁作业,所述双机跨内布置用于关门梁或钢梁间孤跨砼箱梁无法采用跨内、跨外架设。
37.所述步骤四在架设墩位中间提梁,采用前高后低的倾斜方式,并且倾斜角度为15-18
°

38.所述步骤四中箱梁固定的方式为将相邻两个箱梁的两端及中间部位进行湿接缝焊接。
39.所述架桥机通过预留孔吊装箱梁,并在箱梁的吊装部位垫上护梁钢板。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
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2.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